中药秦艽提取物抑制人品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秦艽提取物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研究

中药秦艽提取物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研究

中药秦艽提取物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研究刘玉福;周毅;刘宏伟【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3(51)24【摘要】目的为了验证中药秦艽提取物抑制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的作用,寻找防治后发障的新药物.方法晶状体上皮细胞长成单层后,分别加入1000、500、250、125和62.5 mg/L的秦艽提取物,培养24 h,观察细胞毒性,确定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细胞用1 mL加样器枪头划痕,分别加入100、10、1、0.1 mg/L秦艽提取物,培养24 h.对细胞进行照像,测出实验前后的细胞痕的宽度,计算出细胞迁移距离,测定药物的半数有效浓度及计算泰艽提取物的治疗指数.结果秦艽提取物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421.7 mg/L.以秦艽提取物浓度对数与迁移距离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966,有显著性差异(P=0.034).秦艽提取物的半数有效治疗浓度为0.38 mg/L.秦艽提取物治疗指数为1110.结论秦艽提取物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有望成为防治后发障的有效药物【总页数】3页(P1-3)【作者】刘玉福;周毅;刘宏伟【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10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6.1【相关文献】1.谷氧还蛋白2对高氧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过度迁移的抑制作用 [J], 宁小娜;严宏;郭辰峻;刘富伟;董茜2.谷氧还蛋白2对高氧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过度迁移的抑制作用 [J], 宁小娜; 严宏; 郭辰峻; 刘富伟; 董茜3.紫河车提取物通过FAK信号通路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作用的研究 [J], 隋锐;张烨;姚冰;孙佩欣;朴浩哲4.灵芝乙醇提取物上调Syk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J], 王海;徐幸幸;马海;彭勇5.中药对黑素生物合成影响研究Ⅰ.82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J], 雷铁池;朱文元;夏明玉;张美华;范卫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艽不同醇提物的抑菌作用比较

秦艽不同醇提物的抑菌作用比较

秦艽不同醇提物的抑菌作用比较李军;王红燕;张燃;郝彩琴【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7(024)025【摘要】目的考察秦艽不同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福氏志贺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测定以无水乙醇、65%乙醇和水为溶剂的秦艽提取物对4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种秦艽醇提物中,6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粪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其MIC分别为7.83 g/L和15.63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2.50 g/L.结论秦艽65%乙醇提取物对粪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为合理使用该类药材提供实验依据.【总页数】3页(P130-132)【作者】李军;王红燕;张燃;郝彩琴【作者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制药技术系,宁夏银川75002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制药技术系,宁夏银川75002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制药技术系,宁夏银川75002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制药技术系,宁夏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6.0【相关文献】1.秦艽醇提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J], 王佳;王钢;王丽琴;王涛;田杰祥2.藏药麻花秦艽醇提物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小鼠滑膜组织中NF-κB p65表达的影响 [J], 贾娜;崔佳;文爱东3.3种秦艽药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比较 [J], 赵兵;赵婷;高昂;倪士峰;田怡涛;王卫卫;陈千良4.藏药麻花秦艽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J], 包婷雯;左明丽;王敏;王怡;姚政;林鹏程5.苦瓜水提物与乙醇提物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 [J], 严何;高铁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芦启琴

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芦启琴

显 降 低 。 切 除 动 物 肾 上 腺 则 升 血 糖 作 用 消 失 [21]。
2.7 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 静脉注射秦艽碱甲, 可引起麻醉 兔、犬的血压下降, 同 时使 其 心 率 减 慢 , 作 用 因 剂 量增 加 而 增 强 , 但 仅 持 续 2~10 min 即 消 失 , 降 压 作 用 无 快 速 耐 受 现 象。切断迷走神经或静脉注射阿托品均不能阻断其降压效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资助项目。 芦 启 琴( 1981- ) , 女 , 青 海 西 宁 人 ,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 中藏药新药研发。* 通讯作者,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2007! 05!24
别为: 3, 4!二羟基!8!甲 基!1H!吡 喃[3.4!c]吡 啶!1!醇 、苯 甲 酰 胺和谷甾醇[8]。秦艽 根 中 还 含 有 挥 发 油 、糖类[13]等 。另 据 报 道, 从秦艽开花期间的地上部分还分离获得了 homoorientin ( 异荭草素) 等[1]。 2 药理作用 2.1 抗炎 作 用 腹 腔 注 射( ig) 龙 胆 苦 苷 0.6 g/kg 能 明 显 对 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 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 后足跖肿胀反应, 加速炎症反应的消退; 抑制冰醋酸所致腹 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龙胆苦苷能对抗酵母多糖 A 所致 大鼠足跖肿胀, 并且呈显著量效关系。但 ig 龙胆苦苷对制 霉菌素所致大鼠足 跖肿 胀 并 无 明 显 抑 制 作 用[14]。西藏 地 产 藏药大叶秦艽乙醇提取物( 石油醚脱脂) 组分能明显缩小阿 司匹林及乙醇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溃疡面积, 大剂量有 减少胃液总量作用和胃蛋白总量分泌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15]。落干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对角叉菜胶 引起的小鼠脚肿胀和十四烷佛波醇乙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 抑制率达 44.4 %[16]。临床研究表明, 秦艽汤加减治疗类风湿 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且副作用小[17]。另外运用秦艽汤 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运用异功散合秦艽丸治疗异 位 性 皮 炎 都 起 到 了 很 好 的 疗 效[18- 19]。秦 艽 抗 炎 作 用 的 机 理 是 通过兴奋肾上腺皮质而实现的, 它是通过神经系统以刺激垂 体, 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达到抗炎作用的[2]。秦 艽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 用, 对环氧酶!1( COX!1) 和 氧 化 酶!2( COX!2) 有 不同 程 度 的

秦艽提取物抗病毒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秦艽提取物抗病毒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mo i c r n e td wi n l nz v r s na mie we e if ce t ifue a B iu .Thepr tci ee fc fGe tan c o yl l o h iei e t d ifue e h oe tv fe to n i a ma rph la Pal n t e m c n c e n l nz f B vr b ev d u i g rb vrn a h ostv ee e c r g R e uls iuswaso s r e sn i a ii st e p iie r fr n e d u . s t Th e ta e G n ina maco yl a le ta to v o sy p o rph la P l xr c b i u l r —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 1 O 2 O 9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V L.1 . S 0 N
时珍 国 医 国药 2 1 0 0年 第 2 卷 第 9期 1
秦 艽 提 取 物 抗 病 毒 的 药 效 学 实 验 研 究
以利 巴 韦林 为 阳性 对 照 , 察秦 艽 对 乙型 流 感 病毒 感 染 小 鼠 的保 护 作 用 。 结 果 秦 艽提 取 物 可 明 显 延 长 乙型 流 感 病 毒 感 观
染小鼠存 活天数和存 活率 ; 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 、 组织形 态学都有 保护作 用, 对 肺 与模 型组 比较 具有显 著性差 异 ( 00 ) P< .5 。结论 秦 艽具有较好 的抗 乙型流感病毒 感染的作用。
mc f t f ez i sT e a s n cn d f e c e enteto ru s( 0 0 ) o cui et n a— i i e e il neBv u. h r w s i i at ie nebt e op P< .5 .C nls n G n aam c encdnu r e g f fr i w h w g o i

生物技术生产秦艽药用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技术生产秦艽药用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技术生产秦艽药用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生物技术生产秦艽药用成分的研究一、研究背景秦艽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关节炎、风湿病、神经炎等疾病。

秦艽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秦艽内酯(Iridoid),其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

目前,传统的秦艽采摘和加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开发新的秦艽药用成分的生产技术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使用生物技术生产秦艽药用成分的可行性,减少对野生秦艽的依赖,提高药用成分的产量和品质,为秦艽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1. 优选菌种:从秦艽根部分离基因,筛选出秦艽内酯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进行克隆,将其植入大肠杆菌中表达秦艽内酯合成酶。

2. 优化培养条件: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培养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pH等参数的调整。

3. 提高秦艽内酯的产量:通过调整转化条件和工艺参数,如初始含量、代价时间、接种量等,优化发酵产秦艽内酯的工艺参数。

4. 鉴定秦艽内酯的纯度和活性:采用HPLC和质谱分析技术鉴定秦艽内酯的纯度和活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使用生物技术采用大肠杆菌作为宿主,生产秦艽药用成分,实现了对传统中药材的代替,具有显著的节约成本和保护环境的优势。

此外,本研究还为生物技术在中药材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价值。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宿主细胞,克隆秦艽内酯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DNA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利用发酵技术生产秦艽内酯,最后采用HPLC和质谱分析技术鉴定秦艽内酯的纯度和活性。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实现对秦艽内酯的高效生产,根据实验结果,将获得一种新型的生产秦艽药用成分的工业化方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还将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一种新途径,推动生物技术在中药材领域的应用。

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离体培养再生过程中体细胞胚的发生(简报)

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离体培养再生过程中体细胞胚的发生(简报)

摘 要 本文 以秦 艽 叶片 和 茎段 作 为 外植 体 , 通过 离体 培 养对秦 艽植 株再 生途 径进 行研 究 。 愈 伤 组 织在 添加 2 m g / L 2 , 4 一 D和 0 、 5 mg / L B A 的 Ms培 养基上 诱 导 ,两周 内可 出现 愈伤 组 织 。 愈 伤组 织在 相 同激 素配 比并 附加 5 0 0 m g / L L H 的 MS培 养基 上 继代 。愈 伤 组织 的分化 在 添加 有 0 . 1 mv 4 L 2 . 4 一 D 和0 、 5 m g / L B A的 MB培 养基上 进行 。 通 过 显微 观 测 ,疑似 体 细胞 胚 可 以在 叶 片和 茎段 的愈伤 组 织 上 产生 。 形 态学和组 织 学的分析 进一 步证 实 了秦 艽 离体 再 生过程 中体 细胞胚 发 生的现 象。 体 细胞 胚和 合 予胚 一样 , 也 经历 球 形 、 心形 、 鱼 雷和 子 叶胚 等发 育 时期 。 相 对独 立 的 结构说 明 秦 艽的体 细胞 胚 可 能是单 细胞 来 源 。 体 细胞 胚在 愈 伤组 织 的表 面和 内部都 有 出现 。 在 本 实验 中.体 细胞 胚发 生途 径 是在 秦 艽愈伤 组 织形 成后 观察 到 的唯 一再 生途 径
S i mi l a r t o z y g o t i c e mb yo r , s o ma t i c e mbr yo h a s a bi p o l a r s t r u c t u r e wi t h b o t h s h o o t nd a r o o t p o l e s . S o ma t i c e m— b yo r g e n e s i s ls a o g o e s t h r o u g h t h e s a me k e y s t a g e s a s g l o b u l a r -,h e a r t -,t o pe r d o -a nd c o t y l e d o n -s t a g e s [ t 引 . S o ma t i c e mbr yo g e n e s i s wa s ir f s t o bs e r v e d i n c a r — r o t c ll a us c e l l s mo r e t ha n 4 5 y e a r s a g o [ , 引. Si nc e t h e n. p l a n t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v i a s o ma t i c e mb yo r g e n e s i s h a s be e n s t u d i e d i n ma n y i mp o ta r nt s pe c i e s . Th o u g h t h e p l a n t

秦艽醇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秦艽醇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秦艽醇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林清;高秀娟;喇孝瑾;孙娜;江春花;姚荣妹;刘慧娟【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3(026)007【摘要】目的:研究秦艽醇提取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及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观察秦艽醇提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结果:秦艽醇提物能降低二甲苯炎症模型小鼠的耳廓肿胀度(P<0.01),对角叉菜胶模型大鼠的急性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第3 小时起足趾容积和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秦艽醇提物还能提高小鼠的痛阈,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艽醇提物对二甲苯及角叉菜胶所致的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总页数】3页(P28-30)【作者】林清;高秀娟;喇孝瑾;孙娜;江春花;姚荣妹;刘慧娟【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相关文献】1.秦艽醇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林清;高秀娟;喇孝瑾;孙娜;江春花;姚荣妹;刘慧娟;2.阿那其根醇提取物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杨浩;佳娜提·达吾列提;金小越3.牛皮杜鹃叶乙醇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何晓燕;胡月;李文欣;刘宏汉4.中药秦艽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聂继红;张海英;郭亭亭5.“秦艽止痛”方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永平;李向阳;王树林;洒玉萍;俞科贤;李福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药秦艽醇提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_柴克霞

藏药秦艽醇提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_柴克霞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lcoholic extract of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on Proliferation of Vitro cultivat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from patients with RA and discuss the antirheumatic activity. Methods: Extract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with alcohol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e the content of gentiopicrin by hplc( high - pressure liquid
CHAI Kexia,CHEN Huaixia,HUA Qingcuo ( Department of Blood - Rheumat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01,Qinghai Province,China )
Key words: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HPLC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累 及周围关节 为 主 的 全 身 多 系 统 炎 症 性 自 身 免 疫 性 疾 病,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病变为特征。是造成我国 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民间秦艽治 疗风湿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秦艽又名麻花艽,藏语 名为吉解嘎保,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等功效[1],生 长在海拔 2000 ~ 4950 m 处; 研究显示秦艽的活性成分 主要是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獐芽菜苷,龙胆苦苷有 抗炎、抗过敏、镇 痛、镇 静、退 热、升 血 糖 等 作 用[2]。 因 此我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药秦艽醇提物中龙 胆苦苷含量,对 RA 患者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 培养,予藏药秦 艽醇提物成分处理 PBMC 来研究藏药秦艽醇提物对人 RA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 的影响,以探讨其抗风湿活性。 1材料 1. 1 藏药秦艽醇提物 将秦艽高速粉碎成粗粉末状, 取粗粉 100 g,用 65% 乙醇回流提取 2 h,提取液在 50 ℃ 温度下用旋转蒸发器减压旋转蒸发除尽乙醇浓缩成 膏状,在 - 45 ℃ 冷冻后在冻干机中干燥 3 d,药物成细 粉末状,密闭保存于 - 70 ℃ 冰箱待用; 并经中国科学 院西部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采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 HPLC) 测定我们所提取的藏药秦艽醇提物中龙 胆苦苷含量为 6. 08% 、獐芽菜苦苷含量为 0. 58% 、獐 芽菜苷含量为 0. 61% 。 1. 2 主要试剂 胎牛血清、RPMI1640 培养基 ( 美国 GIBCO 公司) ; 四 甲 基 偶 氮 唑 蓝 ( MTT) 、二 甲 基 亚 砜 ( DMSO) ( 北京元亨金马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人 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 Ficoll - hypaque( 天津市灏洋 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方法 2. 1 秦艽药物浓度梯度的配制 取 5 g 秦艽醇提物 先以少量二甲基亚砜( DMSO) 溶解,然后用双重蒸馏 水稀释,配制为 50 mg / mL 液体后,经孔径为 0. 45 μm 的滤膜过滤,药液可顺利滤过,再经 0. 22 μm 孔径滤 膜再次过滤除 菌,置 - 20 ℃ 避 光 保 存。临 用 前 再 以 RPMI1640 完全培养基重复稀释,药物作用于细胞的终 浓度为 1 mg / mL、2 mg / mL、10 mg / mL 和 50 mg / mL, DMSO 终浓度小于 0. 05% 。 2. 2 研究对象分组 通过预实验确定实验药物浓度 并分组为 A 组: 秦艽浓度为 1 mg / mL; B 组: 秦艽浓度 为 2 mg / mL; C 组: 秦艽浓度为 10 mg / mL; D 组: 秦艽 浓度为 50 mg / mL; E 组: 即对照组,只加细胞不加药。 2. 3 标本的采集 分别采集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 液风湿科住院确诊的 5 例 RA 患者( 未经治疗的初诊

中药材秦艽主要吸收成分群研究

中药材秦艽主要吸收成分群研究

中药材秦艽主要吸收成分群研究该研究通过制备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并对其转运活性进行了确认,以秦艽中的马钱苷酸、当药苦苷、龙胆苦苷、以及当药苷为检测指标,用HPLC对经肠囊主动转运吸收后被吸收进入浆膜层的秦艽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群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药材主要吸收成分群的研究方法。

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在实验45 min内,组织结构完整,转运活性良好;HPLC的专属性和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的RSD>吸收成分群>有效成分群的原则,中药材经胃肠道消化,并通过小肠吸收后的成分群将会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临床效果,因此,对于经口服方式发挥作用的中药来说,其消化性是决定该中药临床疗效的前提和基础,而对该中药经小肠吸收后的主要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是值得借鉴的中药材有效成分研究和评价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大鼠外翻肠囊(everted gut sac,EGS)模型[1-2],并对肠囊的转运活性进行了确认;以中药材秦艽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马钱苷酸、当药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为监测指标,用HPLC对秦艽提取物经空肠和回肠肠段主动转运吸收后,进入浆膜层一侧样品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指认了吸收成分群中的部分主要成分。

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可以用来作为中药材吸收成分群研究与评价的有效方法。

1 材料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00±20)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合格证号SCXK-(京)2009-0017,上述动物均以标准颗粒饲料饲养。

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包括四元泵、柱温箱、自动进样器、DAD 检测器和Agilent ChemStation 工作站,Agilent公司);Agilent6320 HPLC-MS质谱仪(Agilent公司);BF-2000氮吹仪,PSAN-8氮气发生器(北京中惠普分析技术研究所);混合氧气瓶(95%O2,5%CO2)。

氯化钾,氯化钠,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葡萄糖,氯化镁,氯化钙(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乙腈(色谱纯,Dikma公司),甲醇(色谱纯,Dikma 公司),纯净水(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乙酸(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进展赵欢【摘要】Four Gentiana species,includingG.macrophylla,G.straminea,G.dahurica and G.crassicaulis are the plant origi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jiao".Their roots were reported to have effects on anti-inflammatory,analgesia,gastrotonica,hepatoprotectants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In the study,the authors reviewed their distribution,genetic diversity,cultivation technique,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genecloning.Also,the review will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on reasonable use and protection of Sect.Cruciata Gaudin plants in the future.%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和粗茎秦艽等4种秦艽类植物为传统中药秦艽的植物基原,其以根入药,具有抗炎镇痛、健胃保肝和抗癌等功效.为药用植物秦艽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从资源分布、遗传多样性、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和环烯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基因克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材秦艽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1【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秦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遗传多样性;化学成分【作者】赵欢【作者单位】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秦艽为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至少有16种[1-2]。

秦艽的研究概况

秦艽的研究概况

秦艽的研究综述摘要: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农作物比起来,加强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更加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秦艽作为药用植物,对其化感作用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化感作用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秦艽Abstract Allelopathy widely exists in nature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crops, it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more important to step up research into allelopathy of medicinal plants. Therefore, it is of huge practical value to conduct a research on the allelopathy of gentiana, a medicinal plant.Key Words allelopathy medicinal plant gentiana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又称相生相克,异株克生,在作物增产、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生物复合群落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是近年来倍受重视的研究热点。

1937年Molish首先提出化感作用[1]的概念。

经50年的发展,Rice基于Molish所给出的化感作用定义,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化感作用定义为植物(含微生物)释放化学物质到外部环境,影响(抑制或促进)邻近植物(异种个体或同种个体)的生长和发育[2]。

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艽的生物学研究_郭伟娜

秦艽的生物学研究_郭伟娜

收稿日期:2007-12-10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2006Z K 10-G 3)作者简介:郭伟娜(1983-),山西长治人,在读硕士,从事结构植物学与资源化学研究。

通讯作者:E-m a i l :w s n 0505@n w u .e d u .c n秦艽的生物学研究郭伟娜1,魏朔南*(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摘 要 秦艽(G e n t i a n am a c r o p h y l l aP a l l .)属龙胆科(G e n t i a n a c e a e )龙胆属(G e n t i a n aL .)秦艽组(S e c t .C r u c i a t a G a u d i n )植物,是我国大宗中药材秦艽的源植物之一。

近年来对秦艽药用成分的分离鉴定和药理学等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

重点通过对秦艽的种质资源与分布、形态解剖、生殖生物学及栽培学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秦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展秦艽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秦艽;资源;解剖;栽培中图分类号:S 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08)04-0001-05B i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G e n t i a n a m a c r o p h y l l a P a l l .G u o W e i n a ,W e i S h u o n a n(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R e s o u r c e B i o l o g y a n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W e s t e r n C h i n a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N o r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6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G e n t i a n a m a c r o p h y l l a P a l l .,w h i c h b e l o n g s t o G e n t i a n a c e a e G e n t i a n a L .,i s o n e o f t h e s t a p l e C h i n e s e h e r b a l m e d i c i n e i n C h i n a .T h e r e c e n t y e a r s 'r e s e a r c h e s a r e f o c u s e d o n s e p a r a t i o n a p p r a i s a l a n dp h a r m a c o l o g y o f m e d i c i n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e m p h a s i z e s o nG e n t i a n am a c r o p h y l l aP a l l 's i d i o -p l a s m a t i c r e s o u r c e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o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a t o m i s e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b i o l o g y 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i m p o r t a n t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o n f u r t h e r b i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a n d p r o d u c t i v e p r a c t i c e o f G e n t i a n a m a c -r o p h y l l a P a l l .K e y w o r d s G e n t i a n a m a c r o p h y l l a P a l l ;r e s o u r c e ;a n a t o m i s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中药秦艽为龙胆科(G e n t i a n a c e a e )龙胆属(G e n -t i a n a L .)秦艽组(S e c t .C r u c i a t a G a u d i n )秦艽(G e n -t i a n a m a c r o p h y l l a P a l l .)的干燥根,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

常见中草药提取物及主要成分对细胞色素P4502C9抑制的研究进展

常见中草药提取物及主要成分对细胞色素P4502C9抑制的研究进展

常见中草药提取物及主要成分对细胞色素 P4502C9抑制的研究进展陈悦悦1刘勇2李冬冬1黄豪1曹耘铭1丁倩3李巍1银1.扬州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2.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学院,辽宁大连124221;3.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扬州225214[摘要]近年来中草药常与西药联合使用,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草药成分复杂,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酶活性,存 在引发中草药-药物相互作用(H D I)的潜在风险。

目前H D I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I相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2C9 (C Y P2C9)与超过15%的药物代谢相关,尤其是其底物包括几种治疗窗较窄的临床常用药物。

关注中草药对该酶 活性的影响,对H D I的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综述了包括银杏、人参、丹参、生姜和大蒜等在内的常见中草药的提取 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对C Y P2C9的抑制作用,旨在为临床中草药与西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 2C9;中草药;药物代谢;中药药物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R9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21)6(a)-0025-07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inhibitory effect of common Chinese herbal extracts and major components on Cytochrome P450 2C9C H E N Y ue-yue' LIU Yong2L ID ong-dong HUANG Hao' CAO Yun-ming' DING Qian3L I Wei1银1. TranslaLional Medicine Research InsLiLuLe, College of Medicine, Yangzhou UniversiLy,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009, China;2. School of Life and PharmaceuLical Sciences, Dalian UniversiLy of Technology,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124221, China;3. DeparLmenL of Pharmacy, Jiangdu P eople's HospiLal AffiliaLed L o Yangzhou UniversiLy,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225214, China[Abstract] Chinese herbs and WesLern medicine are frequenLly applied in combinaLion for disease LreaLmenL and pre- venLion currenLly. The complicaLed componenLs of Chinese Herbs may affecL Lhe acLiviLy of drug meLabolism enzymes, and Lhus lead L o herb-drug inLeracLion (HDI). However, HDI has been neglecLed. CyLochrome P450 2C9 (CYP2C9), a phase I drug meLabolism enzyme, is responsible for Lhe meLabolism of more Lhan 15%. drugs, including several narrow LherapeuLic window drugs. EvaluaLion of Lhe CYP2C9 acLiviLy alLeraLion is essenLial for HDI predicLion. The currenL arLi- cle reviewed Lhe inhibiLory effecL on CYP2C9 of Lhe common Chinese herbal exLracLs and major componenLs, such as Ginkgo Biloba, Ginseng, Danshen, Ginger and Garlic. The aim is L o provide LheoreLical basis for raLional use of Chinese herbs and WesLern medicine in clinic.[Key words] CyLochrome P450 2C9; Chinese herbs; Drug meLabolism; Herb-drug inLeracLion细胞色素P450(CYPs)是催化药物I相代谢最重 要的药物代谢酶之一,60%c的药物经由CYPs代谢清 除[1]。

秦艽的原生质体培养

秦艽的原生质体培养

张改娜,史国安,侯典云.秦艽的原生质体培养[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7):32-34.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7.007秦艽的原生质体培养张改娜,史国安,侯典云(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秦艽原生质体培养及再生体系,以秦艽无菌苗幼叶为外植体,进行秦艽优良性状的愈伤组织诱导和筛选,研究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的条件,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和分化试验。

结果显示,秦艽幼叶来源的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在MS+1.5mg/L2,4-二苯氧基乙酸(2,4-D)+0.5mg/L6-苄氨基腺嘌呤(6-BA)+500mg/L水解酪蛋白(CH)的固体培养基中继代12d时,将其放入含有2%纤维素酶+1%半纤维素酶+0.5%果胶酶+0.05mol/LCaCl2+0.4mol/L甘露醇+0.1%2-吗啉乙磺酸(MES)的酶液组合中游离原生质体,产量(鲜质量)最高,可达4.5×106个/g,原生质体活力高达80%;植板密度为4.0×105个/mL时,在附加1.5mg/L2,4-D+0.5mg/L6-BA+0.3mol/L甘露醇+2%蔗糖+500mg/LCH的DPD液体培养基中,原生质体持续分裂的效果最好。

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在含有0.2mg/L2,4-D+1.0mg/L6-BA+3%蔗糖的MS固体培养基中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分化频率可达96.55%。

将生根苗移栽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成活率为100%。

由此可见,秦艽疏松的黄色愈伤组织适合用于游离原生质体,该原生质体能够持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

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秦艽大规模细胞培养及秦艽的品质改良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秦艽;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 中图分类号:S567.23+9.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7-0032-03收稿日期:2017-04-11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5A180036)。

3种秦艽药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比较

3种秦艽药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比较

3种秦艽药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比较赵兵;赵婷;高昂;倪士峰;田怡涛;王卫卫;陈千良【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秦艽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种秦艽药材水煎液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水提物强于各自的醇提物,其中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25g/mL;3种秦艽药材醇提物和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而醇提物强于各自的水提物,同样以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g/mL和0.5 g/mL;3种秦艽药材醇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水提物作用较弱,其中麻花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0625 g/nL.结论 3种秦艽药材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为合理使用该类药材提供实验依据.%Aim To analyze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 vitro of extracts from three rhizome of Gentiana. Methods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antibacterial circle diameter, and the tube dilution method to determinat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MIC ). Results Three kinds of Gentiana decoction have a certain antibacterial effects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the water extract was stronger than the ethanol extract respectively. The decoction of Gentiana macrophylla was the strongest and the MIC was 0. 25g/mL. The decoction and ethanol extract of three kinds of Gentiana have an inhibition effect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thanol extract is stronger than the decoction. The MIC of G. macrophylla were 0. 125 g/mL and 0. 5 g/ mL respectively. The ethanol extract all were inhibited on Bacillus subtilis, while the aqueous extract were weak. The ethanol extract of G. straminea was the strongest and theMIC wasO. 0625 g/mL. Conclusion Three kinds of Gentiana medicines have a certain antibacterial effect, providing th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drugs.【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2)006【总页数】4页(P971-974)【关键词】抑菌作用;大叶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作者】赵兵;赵婷;高昂;倪士峰;田怡涛;王卫卫;陈千良【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700;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1.5秦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治痹痛之功效,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

秦艽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秦艽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秦艽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张永贵;杨凤琴;袁本香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
【年(卷),期】2011(035)002
【摘要】目的:观察秦艽70%乙醇提取物体对致病性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秦艽70%乙醇回流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结果:秦艽70%乙醇回流提取物对4种念珠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25 mg/ml.结论:秦艽70%乙醇回流提取物对4种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显著.【总页数】2页(P85-86)
【作者】张永贵;杨凤琴;袁本香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宁夏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宁夏银川,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维药材小豆蔻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J], 王春霞;田莉;田树革;吴玲玲
2.鱼腥草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J], 王文红
3.新疆酸石榴皮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J], 田玉娥;刘江杰;王东东;田莉
4.沙棘果提取物对泌尿生殖道常见病原体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J], 徐文锦;杨凤琴;袁本香;刘佩
5.芒果核提取物体外抑菌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J], 莫武桂;刘华钢;郑陈光;黄维真;贝为武;佘尚扬;韦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艽总苷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体外作用的研究

秦艽总苷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体外作用的研究

秦艽总苷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体外作用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进行细胞实验,研究了秦艽总苷的体外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秦艽总苷在特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抑制SMMC-7721的增殖和生长,同时能够诱导其凋亡。

本研究为开发秦艽总苷抗肝癌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且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背景肝癌是一种危害性高的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肝癌在全球范围内都有高发病率,而中国则是肝癌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目前,除了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是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现有的肝癌治疗药物普遍存在适应症限制、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等缺陷,因此寻找新的肝癌治疗药物是很有必要的。

秦艽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秦艽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秦艽总苷是一种重要的成分。

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秦艽总苷的研究,探讨它对肝癌治疗的作用。

方法实验材料•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秦艽总苷•MTT试剂盒•Annexin V/FITC-PI双染试剂盒•离心管、96孔板、细胞培养皿等实验步骤1.培养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长成一定密度,如达到80%的密度则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2.秦艽总苷的浓度筛选:将SMMC-7721人肝癌细胞初步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处理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秦艽总苷,比较并筛选合适浓度范围。

以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

3.确定秦艽总苷的作用浓度:根据上述筛选结果,确定最合适的秦艽总苷浓度范围。

4.观察秦艽总苷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将SMMC-7721人肝癌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处理组,加入特定的秦艽总苷浓度后培养24小时,观察细胞形态。

5.测定秦艽总苷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将SMMC-7721人肝癌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处理组,加入特定的秦艽总苷浓度后培养24、48、72小时,以MTT法测定吸收值并计算细胞增殖率。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概述_朱强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概述_朱强

第29卷第3期 农业科学研究2008年9月 V ol.29N o.3 Journal o f A gricultural Sciences Se p.2008文章编号:1673-0747(2008)03-0062-04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概述朱 强1,李小龙2,郑紫燕1,王 俊1,任辉丽1,杨丽琴1(1.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2.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宁夏银川 750021)摘 要:综述了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秦艽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组织培养、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该物种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秦艽;研究进展;龙胆苦苷中图分类号:Q949.776.4 文献标志码:A 秦艽(Gentiana macrophy lla Pall.),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左拧、萝卜艽、秦胶、大叶龙胆、大叶秦艽、左秦艽、西秦艽,是我国重要的常用中药材之一,已被列入国家三级保护药材行列[1].秦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胃、肝、胆经,有祛风湿、止痹痛、清湿热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骨蒸潮热,湿热黄疸等病症,为祛风湿、清热之首药.伴随着现代药理药性及药效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秦艽的药用价值被现代医学界所公认.目前国内外已从秦艽的根中提取了龙胆苦苷糖和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并发现其具有抗炎、镇痛、降压、升血糖等作用[2]. 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收载的以秦艽入药的龙胆科植物有秦艽、麻花艽(G.stram 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c)、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4种.由于秦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临床用药量的增加和多年的过渡采挖,已造成了野生秦艽资源的严重匮乏.本文主要就秦艽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秦艽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基础性理论依据,并对今后秦艽资源的后续研究与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1 秦艽的地理分布秦艽属在中国植物区系上属于世界分布类型[4],而秦艽则主要分布于我国及内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模式标本产地).秦艽在我国的分布北起大兴安岭,经内蒙古草原,沿祁连山北麓到天山一线,东界太行山脉,向南分布到云贵高原西北缘,西达青藏高原东部.药材主产于我国的新疆、青海、宁夏、陕西、河北及东北等地区,多生长于河滩、路旁、水沟边、山坡草地、草甸林下及林缘[5].在祁连山区,秦艽主要分布在海拔1450~3000m的亚高山和高山草甸、山地草场、山地林草场以及亚高山和高山灌丛中[6];在宁夏,秦艽主要分布于六盘山及其周边地区,多生长于海拔2000~2900m的山坡草地及林缘[7];在甘肃省,秦艽主要分布于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带,主产于甘肃庆阳的环县、华池、正宁,平凉的庄浪、华亭,天水的北道、清水,临夏的东乡、积石山等地[8];在新疆地区,秦艽主要分布于和静、温泉、察布查尔、木垒、奇台、埠康等地[1];在陕西省,秦艽主产于陕北的富县、吴旗、志丹、麟游、靖边以及关中的陇县、太白和凤县,另外在陕西省的黄龙、黄陵、洛川、宜川和甘泉等地亦有分布[9].秦艽生态环境适应幅度较宽,喜生长在潮湿和冷凉的气候条件下,耐寒,忍强光,怕积水,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在土壤较湿润、腐殖质较高的地方生长较好.2 秦艽的生物学特性2.1 形态特征[10]秦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cm,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须根多条,扭结或黏结成一个圆柱形的根.枝黄绿色,有时上部收稿日期:2007-07-1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5BA901A18)作者简介:朱强(1980-),男,宁夏固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和植物资源方面的研究,Email:qzhu2008@.通信作者:王俊(1957-),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学方面的研究,Email:w jun@.带紫红色,近圆形.莲座丛叶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6~28cm,宽2.5~6.0cm,叶脉5~7条;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5~15.0cm,宽1.2~3.5cm,叶脉3~5条;花多数,无花梗,簇生枝顶呈头状或腋生作轮状;花萼筒膜质,黄绿色或有时带紫色,长7~9mm,萼齿4~5个,个别1~3个,甚小,锥形,长0.5~1.0mm;花冠筒部黄绿色,冠檐蓝色或蓝紫色,壶形,长1.8~2.0cm,裂片卵形或卵圆形,长3~4mm,先端钝或钝圆,全缘,褶整齐,三角形,长1.0~1.5m m或截形,全缘;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整齐,花丝线状钻形,长5~6m m,花药矩圆形,长2.0~2.5m m;子房无柄,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9~11m m,先端渐狭,花柱线形,连柱头长1.5~2.0mm,柱头2裂,裂片矩圆形.蒴果内藏或先端外露,卵状椭圆形,长15~17m m;种子红褐色,有光泽,矩圆形,长1.2~1.4m m,表面具细网纹.花果期7—10月.2.2 繁殖和开花生物学研究秦艽主要靠种子进行繁殖,一般从种子开花的2~3年后,植株即可开花、结果.在气候、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植株生长较快,从种子萌发到形成商品,一般需要3~6年.而生长在高寒地区的植株,由于受气候影响,从种子萌发到形成商品约8~10年[5].秦艽花期为7—9月,李惠娟[11]在对秦艽的开花生物学观察研究中发现:秦艽一般在早晨09:00至下午16:00大量开花,随后随光照强度减弱,花冠又渐闭合,第2天09:00光照射时又展开.光照较强的时间,开花2d后开始授粉,3~4d后花药中花粉散净,开花完毕,花后9~11d发生双受精作用. 2.3 胚胎学研究关于秦艽胚胎发育学方面,李惠娟[12]研究报道,秦艽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双子叶型,为变形绒毡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主要成四面体;成熟花粉粒球形,具3孔沟,多为2细胞;子房一室,中轴胎座,其上着生众多具单珠被、薄珠心的倒生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性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继续发育,少数为合点端第2大孢子形成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蓼型;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胚按茄型发育;胚乳核型;胚乳早期细胞壁的发生源自胚囊周缘出现的自由生长壁.同时李惠娟[13]亦对秦艽的胚胎发育中淀粉动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秦艽胚珠发育早期,任何部位均不见淀粉粒;稍后在合点处出现淀粉粒,然后从合点的珠孔端逐渐扩大分布范围;开花前珠被细胞中出现淀粉积累的2个高峰,即大孢子母细胞时期和成熟胚囊时期,大孢子母细胞时期珠被细胞中淀粉粒增长迅速,数量多,个体大,胚囊成熟时卵细胞内的次生核周围也积累许多淀粉粒;受精后,珠被及胚囊内淀粉迅速减少;胚胎发育早期的顶端细胞中尚有少数淀粉粒,初生胚乳核周围亦有一些淀粉粒,以后逐渐减少,消失;游离核开始细胞化时,核周围的细胞质中出现少量淀粉粒.2.4 解剖学研究在秦艽解剖学方面,王英[14]早在1989年对秦艽根中特殊周皮组织进行了研究,发现秦艽根中特殊周皮具有以下特点:①木栓层仅有一列木栓细胞;②栓化和弱木质化的木栓细胞被没有栓化的木质化的横隔、纵隔分成若干子细胞;③木栓形成层不明显;④有外周皮和内周皮之分.1996年,李小洪[15]对秦艽根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表明秦艽根的初生结构正常,为四原型,次生木质部早期阶段也是正常的,但在以后的次生生长过程中,由于木质部内部薄壁细胞的分裂,且迅速转化成异常形成层细胞,并与原维管形成层相连,从而形成多个新的形成层环,将木质部柱分为几个子木质部,随后包围各子木质部的各形成层还分别产生韧皮部细胞,将中柱分成几个维管柱,但各维管柱之间不形成栓化细胞,从而主根不分裂.3 化学成分研究秦艽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龙胆苦苷,在根内的含量为0.2%~1.5%.秦艽不含生物碱,以往报道秦艽含生物碱(即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秦艽碱丙)是由于在提取分离过程中使用氨液,使化学性质很不稳定的裂环烯醚萜类物质与氢氧化铵反应所致[16].近藤嘉和等人从秦艽的氯仿提取液中分离出除龙胆苦苷外的7种物质,对其中的6种进行分析,鉴定为褐煤酸,褐煤酸甲酯、α-香树醛、栎瘿酸、β-谷甾醇-β-D-葡萄糖醇、β-谷甾醇,其中栎瘿酸为首次分离[17].刘艳红等人[18]从秦艽根的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1个新裂环烯醚萜苷即秦艽甙A,2个已知的环烯醚萜即龙胆苦甙和哈巴甙以及2个甾醇苷即胡萝卜苷和β-谷甾醇-3-O-龙胆糖苷.陈千良等[19]对陕西产秦艽的化学成分研究中,从脂溶性部分鉴定出4个化合物,即红白金花酸,红白金花内酯,栎瘿酸,齐墩果酸;从水溶性部分亦分离出4个化合物,即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以上化合物中,红白金花酸为新化合63 第3期 朱 强等: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概述物,红白金花内酯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为首次从秦艽中分得.4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4.1 药理作用秦艽的活性成分主要是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其中龙胆苦苷具有抗炎、抗过敏、镇静、镇痛、退热、升血糖、抗菌、利尿等作用[1].陈长勋等[20]对龙胆苦苷的抗炎药理研究表明,龙胆苦苷能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能使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能减轻角叉菜胶、酵母多糖A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此外,獐牙菜苦苷具有明显的镇痛(其镇痛作用大于氨基比林)、抑制中枢神经及抗炎、退热、抗惊厥作用及解除胃肠道、胆道平滑肌痉挛性疼痛的作用;另外,獐牙菜苦苷还能促进毛发生长,用于治疗脱发症.獐牙菜苷具有退热、抗惊厥作用[21].4.2 临床应用传统中医临床上,秦艽一直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手足不遂等病征及用于退骨蒸潮热、清湿热等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在药理、药效、药性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秦艽的临床功用被广泛的发现和应用.目前,秦艽除传统的临床应用外,还用来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急性脑出血[22-2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眼肌麻痹[24-25],内痔出血[26-27],退黄疸[28]等病症.5 栽培研究秦艽的人工驯化、野生变家种、高产栽培、种子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工作已经在我国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陆续展开.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赵玮[29]对秦艽的人工驯化技术进行了研究,谭林彩、夏兰生、裴景阳[30-32]等人研究了秦艽的栽培技术,何士剑[33]对秦艽的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宁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秦艽进行野生变家种的引种栽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34].秦艽属高山植物,喜凉爽的气候,因此秦艽的栽培多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只能在一些高海拔的山区生长.即使在秦艽的适生区,秦艽的栽培也有相当的困难,如栽培秦艽发芽和保苗率不高,形成商品生长周期长,产量少,经济效益不明显,药物有效成分低等因素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秦艽的人工栽培.6 组织培养研究柳至真等人[35]用秦艽的叶、幼苗为外植体进行秦艽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结果表明,以幼苗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频率高于叶的诱导频率;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中B5培养基优于MS培养基的诱导频率;在不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中,附以2,4-D2.5mg/L,NAA0.5mg/L的培养基诱导频率可高达100%;在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以附以NAA0.5mg/L,2,4-D(1.0~1.5)mg/L最好.曹建平等人[36]以秦艽的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成功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研究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合适的培养基为附加2mg/L2,4-D和0.5mg/L 6-BA的M S培养基,诱导率可达到100%.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2mg/L2,4-D和0.5mg/L K T和500mg/L LH的M S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增殖后的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0.1mg/L2,4-D和0.5mg/L6-BA的MS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其分化率可达到86.67%,将分化出的芽转接到不加激素的M S上,结果可生出大量的分化苗.7 其他方面的研究当前,对秦艽的研究除以上药理、临床、化学成分、栽培、组织培养、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外,有关秦艽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有报道,安燕等人[37]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青海道地药材秦艽的色谱指纹图谱,李茂星等人[38]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秦艽中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分离纯化进行了研究,白莎等人[39]对秦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唐建宁等人[40]运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秦艽花期的光合特征进行了研究.此外,孙文基、贾晓光[41-42]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陕西陇县栽培秦艽和新疆地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以上这些研究为秦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8 秦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药用秦艽的供应一直以野生为主,由于近年来临床用药量的增加与多年的过渡采挖,造成了目前野生秦艽资源匮乏的现状.以甘肃省为例[5],秦艽为甘肃省的大宗药材之一,在国内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过渡开发和盲目采挖,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各地收购量逐年下降,自1998年以来,秦艽价格已从24元/kg上升到40元/kg.20世纪90年代初期秦艽的收购量为5~6t左右,但在1995年仅收0.5t.2001年调查显示,在甘肃省秦艽主产区的天水、平凉等地区,已有2年未收购到野生秦艽.因此对秦艽野生资源的保护已是刻不容缓,而当前对秦艽的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实验则成为保护该药用植物资源的一项长久可行的措施,同时也是满足市64农业科学研究 第29卷 场需求的有效途径.当前除加强对秦艽的组织培养、离体快繁、细胞培养等深入研究外,对于秦艽的栽培,也必须要走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路子.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研究开发,制定秦艽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以此减少对野生秦艽资源破坏,达到对秦艽资源的保护,同时又为市场提供品种好、质量优的商品奠定基础.9 小结秦艽的药效已被临床证明并广泛运用,其药效价值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药材资源匮乏却是制约秦艽开发利用的最大障碍.近年来有关秦艽的研究多侧重于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而有关秦艽的生理生态研究、生长发育特性、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当前部分省区所开展的有关秦艽人工驯化、引种栽培、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只是个开始.因此,随着对秦艽药用价值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市场对秦艽资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今后对秦艽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野生秦艽资源的保护、秦艽的人工栽培和规范化种植等方面,与此同时,有关秦艽的生理生态研究、生长发育特性、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也将会陆续展开.参考文献:[1] 卿德刚,倪慧,贾晓光,等.西部资源秦艽的研究进展及新疆地产秦艽的开发前景[J].新疆中医药,2004,22(3):60-63.[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672-674.[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1部[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0:228.[4]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4):1-179.[5] 张西玲,晋玲,刘丽莎.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的资源利用与保护[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5(9):27-29. [6] 罗光宏,陈叶,王振.祁连山区秦艽的种质资源及利用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5,21(2):56-57.[7] 唐建宁,杨云飞,李满,等.六盘山区秦艽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6,27(1):59-62. [8] 汪荣斌,张西玲,晋玲.甘肃产中药秦艽资源调查[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4):43-45.[9] 权宜淑.中药秦艽的本草学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7,12(3):113-114.[10] 何廷农.中国植物志:6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73-74.[11] 李惠娟.秦艽的开花生物学[J].中草药,1994,25(10):530.[12] 李惠娟,王耀兰.秦艽的胚胎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4,14(4):243-248.[13] 李惠娟,王耀兰.秦艽胚胎发育中淀粉动态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2):91-95.[14] 王英,楼之岑.秦艽根中特殊周皮的研究[J].植物学报,1989,31(3):235-237.[15] 李小洪,吕居娴,杨晓瑛.中药秦艽根内中柱裂分的发育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6,16(4):428-431. [16] 郭亚健.龙胆苦苷转化为秦艽丙素等生物碱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1983,3(5):268-271.[17] 张西玲,晋玲.近十年秦艽、麻花艽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增刊):62-63.[18] 刘艳红,李兴从,刘玉清,等.秦艽中的环烯醚萜苷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4,16(1):85-89.[19] 陈千良,石张燕,涂光忠,等.陕西产秦艽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9):1519-1522.[20] 陈长勋,刘占文,孙峥嵘,等.龙胆苦苷抗炎药理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3,34(9):814-816.[21] 马玉花,孙峰,孙菁,等.藏药麻花秦艽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98-1699. [22] 屈小元,赵恒芳.大秦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0例[J].陕西中医,2006,27(7):807-808.[23] 凌玲.中医辨证治疗急性脑出血103例[J].陕西中医,2004,25(10):874-875.[24] 白中山.大秦艽汤治疗眼肌麻痹50例[J].北京中医,2004,23(4):224-225.[25] 孟凡超,卜凤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6例[J].河南中医,2004,24(10):49-50.[26] 邢占敏,钟传华.防风秦艽汤加减治疗痔疮病1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3):4. [27] 杨风利,余静.防风秦艽汤治疗内痔出血200例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0):716.[28] 邹永盛.重用秦艽退黄疸[J].中国民间疗法,2000,8(10):9-10.[29] 赵玮,漆燕玲,李玉萍.秦艽人工驯化技术[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7):600-601.[30] 谭林彩.秦艽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1):28.[31] 夏生兰.药用植物秦艽的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2(6):36.[32] 裴景阳.秦艽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5(1):50.[33] 何士剑.秦艽育苗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2(12):44.[34] 邢世瑞.宁夏中药志:2卷[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27-30.[35] 柳至真,杨卫,丁靖志.秦艽体细胞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研究[J].生物学杂志,1997,14(3):27-30.[36] 曹建平,刘晓,郝建国,等.大叶秦艽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101-1106 [37] 安燕,吴启勋.青海道地药材秦艽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8-61,65.(下转第80页)65 第3期 朱 强等: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概述[67] SI NG H N K,HA ND A A K,H ASEGM VA P.A s-socia ted w ith adaptatio n o f cultured tobacco cells toNaCl[J].Plant P hy sio l,l985,79:l26-l32.[68] LA RO SA P C,H M L DA A K,H ASEGA W A P M.Abscisic acid accelera te s adaptation o f culture cell tosalts[J].Plant Physio l,1985,79:138-142.[69] A MZ A L LA G G N,L EM ER H R,P A LIJA KO F-M A BER A.Ex og eno us A BA as a mo dula to r o f theresponse of sor ghum to hig h salinity[J].Ex p Bo t,1990,41:1529-1534.[70] 徐本美,郑平.在小麦萌发过程中GA3对盐害的缓解作用[J].种子,1994,70(2):48-49.[71] 陆卫,贾敬芬.盐胁迫下外源ABA对谷子耐盐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97,23(1):61-66.[72] 张润花,郭世荣.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25(11):1333-1337.[73] 郭蓓,邱丽娟,李向华.植物盐诱导基因的研究进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7(4):401-408.Research advances about the effect of salt stress on photosynthesis of plantZhang J uan1,2,J iang Chuangdao2,P ing J icheng1(1.Scho ol of A g riculture,Ningx ia U nive rsity,Yinchuan750021,China;2.Institute o f Bo tany,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 s,Beijing100093,China)A bstract:The Advances in the effects of NaCl stress o n photosy nthesis in plant w ere review ed including photosy nthetic o rgans,pho to sy nthe tic process,antioxidative system and contents of osm otic reg ulation. All these indicated that there w ere no same interpretation abo ut im pact o f photosy nthesis with different mate rials and ex perimental methods on salt stress,and fur ther related studies about im pact of PSⅡon salt stress w ere still needed.Key words:salt stre ss;research advance;Pho to sy stemⅡ(责任编辑、校对 郑国琴) (上接第65页)[38] 李茂星,贾正平,张汝学,等.秦艽中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J].中成药,2005,27(12):1384-1386.[39] 白莎,倪健,孔慧.秦艽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5,27(9):1074-1075.[40] 唐建宁,康建宏,许强,等.秦艽与小秦艽光合日变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4):836-841. [41] 孙文基,沈晓红,高海.秦艽药材中龙胆苦甙含量测定[J].西北药学杂志,1998,13(1):43-44.[42] 贾晓光,倪慧.新疆地产秦艽龙胆苦甙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3,26(1):10-11.Advances in research of medicinal plant Gentiana macrophyllaZhu Qiang1,Li X iaolong2,Zheng Ziy an1,Wang J un1,R en H uili1,Yang Liqing1(1.Schoo l o f Life Scie nce,N ing xia U niver sity,Yinchuan750021,China;2.High Scho ol Affiliated to Ning xia U nive rsity,Yinchuan750021,China)A bstract:The research of medicinal plant Gentiana macrophy lla(an natio nal key preserved plant)w as summa rized,w hich included geog raphical distributions,biological characte ristics,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 logical activities,clinical applicatio ns,cultiva tion,tissue cultur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In addition,the fur 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about this plant w ere prospect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 r its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 n.Key words:Gentiana macrophy lla Pall.;research advance;gentiopicroside(责任编辑、校对 郑国琴)80农业科学研究 第29卷 。

秦艽提取液的抗炎研究

秦艽提取液的抗炎研究

秦艽提取液的抗炎研究代传洋段丽徐云浩朱晨曦(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摘要】目的:研究秦艽水提醇沉液的抗炎作用。

方法:KM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氢化可的松组和秦艽水提醇沉液组,用二甲苯涂抹致小鼠耳廓肿胀方法观察秦艽水提醇沉液的抗炎作用。

结果:秦艽水提醇沉液(0.2g/10g)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 (P<0.01)。

结论:秦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关键词】秦艽,抗炎,耳廓肿胀Anti-inflammatory Research deposited with alcohol aqueous extract of GentianaDai Chuanyang,Duanli,Xuyunhao,Zhuchenxi(College of Pharmacy,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550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Gentiana water and deposited with alcoho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Methods:KM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saline group, hydrocortisone group and Gentiana group, xylene-induced auricle swelling in mice smear observed Gentiana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Results: Gentiana water and deposited with alcohol (0.2 g / 10g)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mouse auricle swelling (P <0.01). Conclusion:Gentiana has a certain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Key words】Gentiana, anti-inflammatory, auricle swelling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损伤所产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1],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 g r a t i o n, l o o k i n g f o r n e w d r u g s or f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a f t e r -c a t a r a c t . Me t h o ds Th e l e n s e p i t h e l i l a c e l l s g r e w i n t o mo n o l a y e r ,a d d e d 1 0 0 0, 5 0 0, 2 5 0, 1 2 5 a n d 6 2 . 5 mg / L g e n t i a n a ma c r o p h y l l a p a l l e x t r a c t s, a n d c u l t u r e d f o r 2 4
2 0 1 3 年 8 月 第 5 1 卷 第 2 4 期 艽提取物抑制人品状体上皮细胞迁移 的研究
刘 玉 福 周 毅
刘 宏 伟
首都 医科 大 学 附属 北京 同仁 医院 北京 市 眼科 研究 所 , 北 京 1 0 0 0 0 5
【 摘 要】目的 为 了 验证 中药 秦 艽 提取 物 抑 制 培养 的人 晶 状体 上 皮 细胞 迁 移 的 作用 , 寻 找 防 治后 发 障 的新 药 物 。 方法 晶 状体 上 皮 细胞 长 成单 层 后 , 分别 加 入 1 0 0 0 、 5 0 0 、 2 5 0 、 1 2 5和 6 2 . 5 mg / L的秦 艽 提取 物 , 培养 2 4 h , 观察 细 胞 毒性 , 确定 药 物 的半 数 毒性 浓度 。 细胞 用 1 mL加样 器 枪头 划 痕 , 分别 加 入 1 0 0 、 1 0 、 1 、 0 . 1 mg / L秦 艽提 取 物 , 培 养2 4 h 。 对细 胞进 行 照像 , 测 出实 验前 后 的细 胞痕 的宽度 , 计算 出细胞 迁移 距离 , 测定 药物 的 半数 有效 浓 度及 计 算 秦艽 提 取 物 的治疗 指 数 。 结 果 秦 艽 提取 物半 数 细胞 毒性 浓 度为 4 2 1 . 7 mg / L 。以秦 艽 提取 物浓 度对 数 与迁 移
【 关键 词】 秦 艽提 取 物 ; 晶状体 上 皮 细胞 ; 迁移 ; 后 发 障 【 中 图分类 号】R7 7 6 . 1 [ 文献 标识 码】A 【 文 章编 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2 4 — 0 0 0 1 — 0 3
I n hi bi t i o n o f t he hum a n l e n s e pi t he l i a l c e l l s mi g r a t i o n b y g e nt i an a ma c r o - phy l l a pa l l e xt r a c t
距 离做 回归 分 析 , 结 果 显示 相 关 系数 为一 0 . 9 6 6 , 有 显著 性 差 异 ( P=0 . 0 3 4 ) 。秦 艽 提 取 物 的半数 有 效 治疗 浓 度 为
0 . 3 8 mg / L 。秦 艽提 取 物 治疗 指数 为 1 1 1 0 。 结 论 秦 艽 提 取物 可 抑制 晶状体 上 皮 细胞 的迁 移 , 具有 低 毒 、 高效 的 特点。 有 望成 为 防治 后发 障的有 效 药物
c e l l t r a c e wi d t h s we r e me a s u r e d b e f o r e a n d ft a e r t h e e x p e ime r n t , nd a c e l l mi ra g t i o n d i s t a n c e s w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or f d e —
h o u s. r T h e me d i a n t o x i c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C 5 0 )w a s d e t e r mi n e d b y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c e l l t o x i c i t y . T h e c e l l s w e r e s c r a t c h e d b y l mL p i p e t t e g u n t i p, a d d e d 1 0 0, 1 0 , 1 , 0 . 1 mg / L g e n t i a n a ma c r o p h y l l a p a l l e x t r a c t s , a n d c u l t u r e d f o r 2 4 h o u r s . T h e
L I U y Z HOU Yi L I U Ho n g w e i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O p h t h a l mo l o g y B e i j i n g T o n g r e n H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0 5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v e i r f y t h e g e n t i a n a ma c r o p h y l l a p a l l e x t r a c t i n h i b i t i n g c u l t u r e d h u ma n l e n s e p i t h e l i l a c e l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