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健康指导
公共卫生儿童健康管理健康问题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知识培训PPT
![公共卫生儿童健康管理健康问题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知识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42d0a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9.png)
14
➢ 卫生部新规范中建议:活动期佝偻病儿童 可口服VitD治疗
➢ 剂量为 800 IU/d , 连服3~4个月 ➢ 剂量为2000~4000 IU/d , 连服1个月,之后
改为 400 IU/d。
15
➢许多欧美的国际级专家呼吁全球性修改关于维生素D 的有关规定。
转诊:若活动期佝偻病经VitD治疗1个月后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改善,应考虑其他非VitD缺乏 性佝偻病,应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明确 诊断。
17
结 案:活动期佝偻病症状消失 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 后观察 2~3个月无变化者,即 可结案。
18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有过量引起 中毒的可能。
病的发生率。 ➢ 能够对抗结核
9
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年龄阶段,由于骨矿化不良 而表现为不同的临床改变:
儿童---
胎儿期:先天性佝偻病
儿童期:婴幼儿佝偻病 晚发性佝偻病 青春期:青春期佝偻病
妇 女 --- 骨软化症 老年人 --- 骨质疏松症
10
• 有报道说,对母体投入维生素D能明显提高母乳中维生素D浓度,母体血 中维生素D与母乳中维生素D由良好的相关关系。 • 给孕妇用D,一组从妊娠第7个月开始,每日投药1000 IU,另一组则在妊 娠的第七个月一次性投入20万IU;出生时测母血与脐血中D3的浓度,发现二 者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并且发现一次性投入20万IU者组比每日投入1000 IU者 更高,且对母亲和及胎儿均无毒性作用。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之
健康问题处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定义: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缺乏 维生素D及钙等营养素,使体内钙磷不足, 代谢紊乱,出现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 病。 多发生于婴幼儿.(学龄期晚发性佝偻 病、青春期佝偻病) *
14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4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https://img.taocdn.com/s3/m/8f7328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a.png)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流行病学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发 生在婴幼儿和儿童,尤其是6个 月以下的婴儿。
该病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 病率较高,可能与日照不足、 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 等高危人群也容易发生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 现
早期症状
神经兴奋性增高
宝宝容易出现易激惹、 烦躁、哭闹等症状。
睡眠不安稳
宝宝在夜间睡觉时容易 惊醒,睡眠质量差。
多汗
宝宝在安静状态下也容 易出汗,尤其是头部。
枕秃
由于宝宝头部与枕头频 繁摩擦,导致枕部头发
脱落,形成枕秃。
典型症状
01
02
03
骨骼改变
宝宝出现颅骨软化、方颅 、肋骨串珠、手镯、足镯 等骨骼畸形。
至窒息。
消化系统疾病
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 导致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消化
不良等症状。
0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 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 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 方颅、肋骨串珠等。
实验室检查
血清25-羟维生素D降低, 血钙、磷降低,碱性磷酸 酶升高。
07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研究进 展
新药研发
1 2 3
新型维生素D类似物的研发
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研究者正在开发新 型的维生素D类似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 作用。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者 正在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特 异性。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怎样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怎样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4e6961b3169a4517723a3ef.png)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方法,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该吃什么药。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1、维生素D治疗:治疗目的为控制病情及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
VitD制剂选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单次或多次,途径(口服或肌注)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强调个体化给药。
⑴轻度(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1000~2000IU或一次性口服VitD10万~20万IU。
⑵中度(激前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2000~5000IU或一次性口服20万~30万IU。
⑶重度(激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IU或一次性口30万~40万IU。
以上口服持续1月,同时给以元素钙200mg/日,如临床及生化检查未达预防疗效,可适当延长投药时间,再改为预防量。
用药1个月后应随访,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时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诊断,同时应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及VitD过量。
2、突击疗法:重症激期患儿或合并其它疾病如长期腹泻、黄疸、急性传染病、迁延性疾病或先天性佝偻病患儿,可以进行维生素D突击疗法。
但均应由医生指导,不可随意滥用。
⑴口服法:每日服高浓度维生素D(每丸5万IU)连服1周后改为预防量。
切不可长期及大量应用,尤其对后遗症者不用,有每日口服维生素D2万~4万IU连续4周发生中毒者。
⑵注射法: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制剂肌注15~20万IU 一次后改为预防量,尽可能避免重复注射以免中毒。
在突击治疗前,一般先口服10%氯化钙3天,以防止低血钙抽搐,有人认为突击疗法可迅速提高血清钙,不必须先投钙,但在临床实践中仍见有肌注大量维生素D后发生惊厥的病例,对此,值得继续研究。
此外,对虚弱儿及痉挛素质者,需慎用突击疗法。
3、人工紫外线照射法:利用紫外线灯。
4、矫形疗法:3岁后的佝偻病骨畸形者,多为后遗症,不宜用维生素D制剂,应考虑矫形疗法,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方法矫正。
儿童常见病防治(精)
![儿童常见病防治(精)](https://img.taocdn.com/s3/m/113297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b.png)
儿童常见病防治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病因1、维生素D缺乏摄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不足,没有及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药物。
2、日光照射不足(1)日光被尘埃、烟雾、衣服、普通玻璃等遮挡或吸收。
(2)地理环境和季节的影响。
3、其他因素(1)生长过速、所需维生素D量增加。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
(3)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成为不溶性的植互,不易被吸收。
(4)慢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胆、肾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 和钙磷的吸收。
(二)临床表现:1、初期:生后3个月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夜惊、多汗、烦燥、枕秃,轻度骨骼改变,血磷、血钙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腕骨X线片可无常异常或见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
2、激期:常见于3个月~2周岁的小儿。
除初期症状加重外,主要有以下改变: (1)骨骼的改变:颅骨软化、方颅、出牙迟、囟门关闭迟;肋骨串珠、赫氏沟、鸡胸、漏斗胸;驼背、脊柱侧弯;手镯、脚镯、膝外翻、膝内翻、骨盆扁平。
(2)全身肌肉松弛,在蛙腹。
(3)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缓。
(4)血生化改变: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小于30,硷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5)X线片: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恢复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小儿生活环境和喂养史可作诊断。
可疑者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及X线检查。
按照骨骼的改变程度分为:轻度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中度可见典型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膝外翻或膝内翻、囟门晚闭,出牙迟缓。
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膝内、外翻,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优秀文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优秀文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https://img.taocdn.com/s3/m/9aa02af05ef7ba0d4a733b56.png)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常见的儿童营养缺乏症。
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和以骨骼改变为主的一系列变化。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知识。
严重者致骨骼畸形,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并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各种感染,且使其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应积极防治。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
3.维生素D及钙、磷吸收障碍。
4.其它,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内胆道闭锁等。
病理改变
以骨质软化(正常小儿骨骼内2/3为无机物,1/3为有机物,佝偻病儿骨骼内二者比例恰相反)、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增殖代替正常的临时钙化线,使骨的长度发育受到显著障碍为主要变化,形成侏儒状态。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当Vit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特别是在吃奶和哭闹时,汗味异臭;易激惹,夜惊、夜啼。
这些并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但在好发地区,参考有关条件,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2.骨骼病变体征。
维生素D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维生素D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10e6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c.png)
维生素D缺乏病健康教育教案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维生素D缺乏病的健康教育教案,帮助个人了解该疾病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维生素D缺乏病简介
维生素D缺乏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阳光照射和摄入含维生素D的食物。
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钙和磷的吸收问题,影响骨骼健康,并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症状
维生素D缺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 骨骼疼痛和骨折风险增加
- 肌肉无力和疲劳感
-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 抑郁和心情低落
- 其他可能的症状: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预防与治疗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病: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但保证适量阳光照射
- 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鸡蛋和奶制品
- 如有需要,可补充维生素D的药物或食品补充剂
- 建立良好的生活惯,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度的锻炼和放松
- 定期进行体检,检查维生素D水平,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结论
维生素D缺乏病是一种常见且可预防的疾病,通过适度的阳光照射、饮食调整和适当的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该病。
教育个人关于维生素D缺乏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对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e9be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9.png)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会导致免疫力 下降,增加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从 而增加公共卫生系统的负担。
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预防策略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增加 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量,预防维 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实施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促进早期预防和早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措施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1 2
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如蛋黄、动物肝脏、深海鱼等。
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在医生建议下,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3
均衡饮食
保证宝宝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与其他营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营养不良性佝偻病的鉴别
营养不良性佝偻病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佝偻病。其特征是患者有营养不良史,如长 期饮食不足、慢性腹泻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铁缺乏性贫血的鉴别
铁缺乏性贫血是由于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其特征是患者有缺铁史,如长期饮食不足、慢性 失血等,同时伴有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
定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 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产 生以骨骼的病变为特征的临床综 合征。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缺乏,包括日 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 过快、疾病或使用药物影响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夜惊、夜啼等,随 后出现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方颅等,严重者可出现o型腿 、x型腿等。
佝偻病健康宣教
![佝偻病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9429bcc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0.png)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辅食添加时机和种类选择建议
辅食添加时机
一般建议在婴儿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 食,此时婴儿的消化系统逐渐发育完 善,能够消化和吸收更多种类的食物 。
种类选择建议
初期辅食应以易消化、不易过敏的食 物为主,如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 。随着婴儿逐渐适应,可逐步增加肉 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和矿物 质的食物。
03
规律作息时间安排建议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 用餐、睡眠和娱乐时间。
确保儿童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根据年龄 不同而有所不同。
避免让儿童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电子设 备,以免影响睡眠和作息规律。
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方法
培养儿童养成饭前便 后洗手的好习惯,使 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 清洁双手。
需要与软骨营养不良、黏多糖病、成骨不全等疾病进行鉴别。这些疾病也有骨 骼发育畸形和身材矮小等症状,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佝偻病不 同。
02
维生素D与佝偻病关系
维生素D生理功能及来源
生理功能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此外,维生素D还对皮肤细胞 的生长、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01
初期(早期)
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 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 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 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
02
03
04
恢复期
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 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检查以及X线表现,综合判断可以确诊佝偻病 。
鉴别诊断
忽视婴幼儿的进食能力和兴趣。家长应关注 婴幼儿的进食反应和喜好,逐步引导其养成 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西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良方
![中西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53eddb4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0.png)
中西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良方【概述】维生素D缺乏症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症,以钙磷代谢失常和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严重者发生骨骼畸形。
由于儿童保健工作的大力开展,我国重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已显著减少,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空气污染,房屋建筑密集,农村中预防工作尚未普及,轻度及中度佝偻病为数仍多,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我国北方佝偻病患病率远远高于南方,可能与北方冬季时间较长,日照时间短,寒冷季节户外活动少有关。
根据本病临床以多汗、夜惊,发育迟缓等症状表现,属于中医“五迟”范畴。
类似本病的症状记载也散见于“疳证”、“解颅”、“汗证”、“夜惊”等症中。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
而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维生素D不足或维生素D代谢障碍的结果。
(一)病因1.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太阳光谱中,紫外线(波长在240~315nm)可使皮肤中的7一脱氢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3。
皮肤接触日光中紫外线不足则身体缺乏内源性维生素D。
所以只要是对紫外线有一定影响的因素,例如各地区的地理条件,季节因素、大气污染、生活习惯、肤色人种等,均可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
2.外源性维生素D不足主要是指含维生素D食物摄入不足。
食物中乳、蛋黄、肝类均含维生素D,但除蛋黄含维生素D量稍高(140~390u/100g)外,能供婴儿饮食的乳类含维生素D较少。
谷类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D含量亦较少。
故一般从饮食上不能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
3.食物中钙磷的影响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或含有过量植酸而又缺乏维生素D时,会影响钙的吸收。
如牛乳中钙磷比例不适宜,人乳中钙磷比例较适宜。
谷类食品中富含植酸等。
4.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时期生长相对过速,所需维生素D也多。
未成熟儿或多胎儿更因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发育不完善,维生素D及钙磷贮备量均不足,且吸收不良,不能很好利用。
诊疗规范指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龙殿法修订装订打印印刷版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儿童保健科三甲医院
![诊疗规范指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龙殿法修订装订打印印刷版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儿童保健科三甲医院](https://img.taocdn.com/s3/m/7d5bf73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9.png)
【概念】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ofvitaminDdeficiency)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璘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断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致软骨和骨甑畸形,成熟骨矿化不全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可使得婴儿体内维生素D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婴幼儿被长期过多的留在室内活动,使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
大城市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线。
气候的影响,如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亦可影响部分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3.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如早产、双胎生后生长发育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且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
婴儿早期生长速度较快,也易发生佝偻病。
重度营养不良婴儿生长迟缓,发生佝偻病者不多。
4、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即使纯母乳喂养,婴儿若户外活动少也易患佝偻病。
5.疾病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 和25-(OH)D3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
【发病机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以看成是机体为维持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
长期严重维生素D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和低钙血症,以致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PTH分泌增加以动员钙释出,使血清钙浓度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但PTH同时也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导致机体严重的钙、磷代谢失调,特别是严重低血磷的结果;细胞外液中的钙磷乘积降低,导致钙在骨骼组织上的沉积障碍。
细胞外液钙、磷浓度不足破坏了软骨细胞正常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程序,钙化管排列紊乱,使长骨钙化带消失、断板失去正常形态,参差不齐;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成骨细胞代偿增生,碱性磷酸酶分泌,骨样组织堆积于干箭端,甑端增厚,向外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镯”。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ab980eb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1.png)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这是儿童常见病,占总佝偻病的95%以上。
这种疾病是由体内维生素引起的D缺乏导致全身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生长部位,最终骨畸形。
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由于发病缓慢,容易被忽视。
一旦出现明显症状,身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疾病。
一、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是本病开门见山的主要原因。
VitD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源性,从阳光波长296~310μm紫外线照射储存在皮肤基底层的紫外线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
另一种方式是外源性,即摄入地食物中含有VitD,如肝类含15~50IU/kg,牛奶3~40IU/L,蛋黄25IU但是在这些食物中VitD含量很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紫外线照射后,麦角固醇可形成维生素D2(骨化醇,Calciferol)。
VD2与VD3人工合成对人的影响是一样的。
二、紫外线照射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也是如此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北方。
紫外线照射皮肤,你可以得到足够的东西VitD3。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尤其是日照时间长短不同,南方合照时间长,佝偻病发病率低,北方日照时间短,发病率高。
然而,紫外线在阳光下很容易被灰尘、烟雾、衣服和普通玻璃覆盖或吸收。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建筑较多,在一些地方也带来了空气污染。
高层建筑的灯光和休眠生活都会影响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
三、其它因素1.生长过快,所需VitD也有很多。
因此,生长迅速的儿童容易患佝偻病,早产儿钙磷储备不足,生后生长迅速,如缺乏VitD,佝偻病很容易发生。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合适也会导致佝偻病。
如果人乳中钙磷比例合适,比例为2:1,易于吸收;虽然牛奶中钙磷含量高,但磷含量高,吸收率差,因此牛奶喂养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高于人乳喂养儿童。
佝偻病的健康教育处方
![佝偻病的健康教育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eef292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c.png)
佝偻病的健康教育处方
佝偻病是一种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骨骼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青少年期。
以下是关于佝偻病的健康教育处方:
1. 多晒太阳:阳光是最好的维生素D来源。
每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让婴儿和儿童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以促进维生素D 的合成。
2. 补充维生素D:在阳光不足的季节或暴露时间不足时,可以给婴儿和儿童补充维生素D。
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确定适当的剂量和补充方式。
3. 提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类(比如鲑鱼和沙丁鱼)、奶制品(比如牛奶和酸奶)、鸡蛋黄等。
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可以提高维生素D的供应。
4. 让儿童进行户外活动:鼓励儿童参与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加阳光照射和促进骨骼发育。
5. 食用富含钙的食物:维生素D与钙有密切关系,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也需要摄入足够的钙。
其中丰富的食物包括奶制品、豆类、坚果、鱼类等。
6. 定期体检:定期带婴儿和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和骨骼发育情况的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生并接受治疗。
7.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均衡营养的原则,提供婴儿和儿
童所需的各类营养素,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8. 推荐睡姿:尽量不采用面朝下的睡姿,以避免颈部和脊椎的过度弯曲,对骨骼发育不利。
请记住,健康教育处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54347db59eef8c75fbfb3ed.png)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摘要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缺乏,致使体内钙、磷代谢异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生长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骨骼畸形,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是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病也同时有骨质软化症,长骨于生长板同时受损。
关键字佝偻病;维生素D一般资料与方法1.病因分析: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1.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母亲患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均可使婴儿的体内储存不足。
其次是日光照射不足,使人体内源性维生素减少,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如:室外活动过少;冬、春季节紫外线照射不足,尤其是我国北方,冬季时间较长,更较明显。
1.2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而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剂或鱼肝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
1.3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少或比例不当,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合适或肠内容物过于碱性,影响钙、磷的吸收。
牛乳的钙、磷含量虽较人乳高,但钙、磷比例不适宜,钙的吸收率较低,而淀粉类食物含钙少,含磷多,比例更不适宜,钙的吸收尤少。
故人工喂养儿,尤其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者更易患佝偻病,患病程度也较重。
1.4需要量增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所需维生素D和钙量相对较多,尤其是早产儿体内钙、磷及维生素D储存较少,生长发育又快,故最易患佝偻病。
1.5其它疾病影响如: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或肝、胆疾病等都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2 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生长发育快,户外活动少,日光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故患病多见于婴幼儿。
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34ec4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d.png)
七.佝偻病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惊厥 多见于婴儿期,醒后活泼如常是其与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惊
厥的不同点。由数秒至数分或更长,数日一次,或一日多次至数 十次
• 喉痉挛 主要也见于婴儿,为急症。由于声门和喉部肌肉痉挛引
起吸气困难,哭闹时加剧
• 手足搐搦 多见于幼儿及较大年龄儿童
隐性体征: • 面神经征 用指尖或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
自行矫正 • 对严重的下肢畸形,在4岁后可考虑行外科手术矫形
六.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 孕妇和乳母要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 • 小婴儿到室外活动,尽量多暴露皮肤以多接触日光 • 2岁以内婴幼儿应每日口服维生素D预防量400IU早产儿在生后3个
月内应加倍至800IU/日 • 北方地区儿童停止维生素D预防量口服的时间可推迟至3岁
• 枕秃 • 血液生化和X线改变处于临界阶段,可能无阳性 所见
• 实验室检查:
25-(OH)D3↓ 血钙正常或↓ 血磷↓ PTH↑ AKP 正常或↑
• X-线表现:正常或临时钙化带稍模糊
㈡ 激期 1.骨骼改变
• 头部 软化、方头、囟门、牙 • 胸廓 串珠、哈氏沟、鸡胸、漏斗胸 • 四肢 手(脚)镯、X 或 O 型腿 • 其它部位
2. 钙剂 • 如食物中已有足量的钙,在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量的
条件下,可以不使用钙剂 • 当患儿发生手足搐搦症或采用大剂量维生素D突击疗法时,
应同时给予钙剂口服
葡萄糖酸钙0.5g/次,每日3次; 乳酸钙0.2-0.6g/次。每日3次
3. 矫形疗法 • 经治疗后,较轻的骨骼畸形随着体格的生长发育多能
2.全身肌肉松驰 3.其它
淡漠、发育落后、易罹患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演示课件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136a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d.png)
主要包括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日照不足、生长速度快、食物中 补充维生素D不足等原因。
临床表现及分型
初期表现
主要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 激惹、烦闹、多汗等。
活动期表现
出现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 方颅、前囟闭合延迟等。根据 骨骼改变程度可分为轻、中、 重度。
恢复期表现
经过治疗或日光照射后,症状 逐渐减轻或消失。
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
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应适当控制孩子糖 分和脂肪的摄入量。
均衡饮食
鼓励孩子养成不挑食、偏食的习惯,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确保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充足日照和户外活动重要性
保证充足日照
紫外线能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应保证孩子每天 接受适量的日照,尤其是在阳光充足的季节和时间段。
钙的吸收和利用。
钙剂补充
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适当补 充钙剂,有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
和发育。
其他辅助治疗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可给予磷、 镁等矿物质补充,以及促进骨骼 生长的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1 2
光照疗法
增加患儿户外活动时间,接受阳光照射,有助于 皮肤合成维生素D。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摄入,如奶制品、 鱼类、蛋黄等。
缺乏维生素D对骨骼影响
软骨病
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 谢紊乱,影响骨骼正常矿 化,引发软骨病。
骨质疏松
长期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 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 。
骨骼畸形
严重维生素D缺乏还可导 致骨骼畸形,如方颅、鸡 胸等。
佝偻病发生机制探讨
钙磷代谢障碍
维生素D缺乏导致肠道对钙、磷吸收 减少,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激素 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钙磷代谢紊乱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bf97994693daef5ef73d7a.png)
75cm
50c m
2岁
85cm
9
病因
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收率
钙磷比例
calcium : phosphate absorption
母乳
2:1
高
牛乳 1.2 : 1
低
钙吸
10
病因
疾病影响
胃
肠 疾
影响维生素D吸收
病
肝
肾 疾
维生素D羟化障碍
病
部
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
分
药物
11
病因 Etiology
日光照射不足
食物摄入不足
内源性Vit D3
外源性Vit D3
食物中钙磷含量过 低或比例不当
疾病及药物影 响
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
*多见于2岁以下幼儿
12
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骨样组织 钙化障碍
维生素D缺乏
肠钙磷吸收减少 血钙
甲状旁腺代偿
尿磷排出
增加
不足
旧骨脱钙 骨钙不能游离
骨样组织堆积
血磷
血钙正常或 血钙
佝偻病
钙磷乘积<40
秃”。
15
(一)初期:(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
2、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下降,碱性磷酸 酶↑,钙磷乘积稍低(30-40);血清25(OH)D3和1-25(OH)2D3↓。
3、骨骼X线:无明显变化或骨钙化线模糊, 骨质轻度稀疏。
16
(二)激期:
骨骼改变为主,其次肌肉松驰及神经精神症状。
1、骨骼改变: (自上而下) (1)头部: 颅骨软化(3~6个月); 方颅(5~9个月); 出牙延迟或顺序颠倒; 囟门晚闭或前囟过大。
肋骨串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家庭健康、护理指导
[疾病概述]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由于钙磷代谢失常,使钙磷乘积下降,形成骨骺端骨样异常堆积,骨的生长期停滞,扁骨发生同样障碍。
骨干骨质疏松,受外力影响容易发生弯曲畸形,甚至病理性骨折。
[用药指导]
1、首先孕妇加强营养,多晒太阳,加服维生素和钙片。
2、新生儿生后2~4d开始每天服用预防量维生素400IU/D,直到2周岁。
未成熟儿前3个月内预防量应加倍。
小儿从小就接触阳光,进行户外活动。
人工喂养儿加服钙剂以改进牛乳内的钙磷比例利于吸收。
可选用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每日1~3g。
3、佝偻病活动期轻症2000~5000IU/ D,伴有骨骼改变者1万~2万/日。
一般先服1个月,若临床好转即可改为预防量,若无进步,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重症活动期或合并其它疾病如长期腹泻,黄疸和迁延性肺炎可考虑突击治疗。
早期一次肌注30~40万IU,重症每月肌注30~40万IU连注2~3次,重复前注意有无维生素中毒症状,然后2~3个月起继续服预防量。
[饮食指导]
1、服用含钙、磷、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素。
2、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益于胎儿储存充足维生素D以满足出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
[生活习惯、环境指导]
1、多接触阳光,全身皮肤暴露愈多,照射的时间愈短,荫凉处获得的反射光线一样有效,普通玻璃不能透过紫外线。
2、不全站立时鼓励俯卧,以防脊柱后凸或侧弯,1岁左右不多站,多走,以防下肢弯曲畸形。
[特殊指导]
1、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随访。
2、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及锻炼身体。
出院指导
1.嘱家长遵医嘱按剂量使用维生素D。
2.钙剂口服应稀释,注意勿与牛奶混用。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