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医学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c6621acaaedd3383c4d3bc.png)
↖
脑膜中动脉压迹
↖
板障静脉压迹
(五)脊柱X线表现
颈椎பைடு நூலகம்位片
腰椎正侧位
二、正常脑血管表现
(一)脑血管造影(DSA) (二)CTA (三)MRA
颈内动脉血管造影
椎基底动脉血管造影
CTA多平面重组图像
CTA容积再现(VR)图像
MRA三维图像
MRV三维图像
横断位图(上面观)
大脑前动脉前内侧支 2. 眼动脉 3. 大脑前动脉后交通部 4. 颈内动 脉 5. 前交通动脉 6. 大脑中动脉蝶骨段 7.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 部 8. 小脑上动脉 9. 大脑中动脉岛叶支 10. 基底动脉 11. 脉络 丛前动脉 12. 左大脑后动脉(始自颈内动脉,变异型) 13. 右 大脑后动脉 14. 大脑中动脉岛盖部 15. 颞动脉 16. 顶枕动脉
囟门:边界清晰的透亮区。
缝间骨(worm):后囟门和人字缝 间,无病理意义。
缝 间 骨
(四)颅壁压迹
定义:正常或异常结构压迫颅内板 所形成的局部变薄区,显示为不同 形状的密度减低区。
1、脑回压迹 2、脑膜中动脉压迹 3、蛛网膜颗粒压迹 4、板障静脉压迹 5、导静脉压迹
↖
↖
(脑回压迹)
(血管压迹)
第二节 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一)大小与形状
生长发育期头颅大小与形状变化较大, 多无病理意义
(二)颅骨骨质、密度与结构
颅板分内、外板和板障三层结构,6岁 以前常不能区分
(三)颅缝与囟门
各颅骨化骨核间的间隙,较宽的为囟 门,较细的称为颅缝。
颅缝:颅骨间的透明线影,宽度小于 1mm,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颞 鳞缝、额缝等。
精品医学影像PPT课件-神经系统
![精品医学影像PPT课件-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5631c0aee06eff9aef807e7.png)
脑肿瘤 (neoplasms) 脑血管疾病(vascular diseases) 颅脑外伤 (trauma) 颅内感染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Neoplasms of the brain
脑肿瘤
脑外肿瘤的定位征象
白质挤压/塌陷征 脑回压平 脑膜、血管内移 颅骨改变:常见增生或吸收 病灶与脑皮质间脑脊液存在
平片:颅缝增宽、蝶鞍扩大、脑回压迹增多 C T:脑室扩大变形 M R:脑室扩大变形
脑室周围间质性脑水肿
脑积水(hydrocephalus)
脑积水(hydrocephalus)
脑萎缩:cerebral atrophy
脑组织减少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脑沟宽度超过5mm 范围:弥漫性、局限性脑萎缩 部位:皮质、白质、小脑、脑干 病因:老年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T2WI
T1WI+C
病变位于深部白质,瘤周水肿明显,定位于脑内 出血、明显水肿、不规则强化提示恶性程度较高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颅咽管瘤
★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为鞍上低密度肿块,边界清 楚,囊内蛋白含量高或实性者可呈等 或高密度。可见钙化 ◆ CT增强:囊壁呈环状强化,实性者为 均一强化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
突发口角歪斜5个小时及48小时对比
DWI检测超急性脑梗塞
T1WI
T2WI
DWI
女,54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5小时
急性脑梗塞
起病时间: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CT:动脉高密度 征、局部脑肿胀、脑实质密度降低。MR: T1WI呈低信号,T2WI、 PDWI、 T2Flair、 DWI呈高信号,ADC下降。 PWI病灶低灌注, 再通可见高灌注。占位效应不明显、脑回样 强化。病变范围与某一血管供血区域一致。
Neoplasms of the brain
脑肿瘤
脑外肿瘤的定位征象
白质挤压/塌陷征 脑回压平 脑膜、血管内移 颅骨改变:常见增生或吸收 病灶与脑皮质间脑脊液存在
平片:颅缝增宽、蝶鞍扩大、脑回压迹增多 C T:脑室扩大变形 M R:脑室扩大变形
脑室周围间质性脑水肿
脑积水(hydrocephalus)
脑积水(hydrocephalus)
脑萎缩:cerebral atrophy
脑组织减少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脑沟宽度超过5mm 范围:弥漫性、局限性脑萎缩 部位:皮质、白质、小脑、脑干 病因:老年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T2WI
T1WI+C
病变位于深部白质,瘤周水肿明显,定位于脑内 出血、明显水肿、不规则强化提示恶性程度较高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颅咽管瘤
★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为鞍上低密度肿块,边界清 楚,囊内蛋白含量高或实性者可呈等 或高密度。可见钙化 ◆ CT增强:囊壁呈环状强化,实性者为 均一强化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
突发口角歪斜5个小时及48小时对比
DWI检测超急性脑梗塞
T1WI
T2WI
DWI
女,54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5小时
急性脑梗塞
起病时间: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CT:动脉高密度 征、局部脑肿胀、脑实质密度降低。MR: T1WI呈低信号,T2WI、 PDWI、 T2Flair、 DWI呈高信号,ADC下降。 PWI病灶低灌注, 再通可见高灌注。占位效应不明显、脑回样 强化。病变范围与某一血管供血区域一致。
神经系统影像诊断ppt1
![神经系统影像诊断ppt1](https://img.taocdn.com/s3/m/720cdb2ca417866fb84a8e7e.png)
❖ A外伤后 Βιβλιοθήκη 刻。 B16天。❖ C32天。
❖ DE73天。
❖ F术后。
脑挫裂伤
❖ 脑挫伤:外伤引起的脑皮质或更深层散发的小面积 出血、脑水肿和脑肿胀。
❖ 脑裂伤:脑与软脑膜血管的断裂。
❖ 在CT平扫上表现为高密度(出血)和低密度(非出 血性或部分出血伴坏死和脑水肿)影,有占位效应, 常伴骨折。
脑动脉CTA图
DSA
CT血管造影(CTA)
❖ 头颅CTA(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硬化及 狭窄、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主要方法。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基于流空现象,不使用对比剂,即可使血管 和血管病变成像。
脑梗塞
❖ 由脑血管闭塞引起的所供血脑组织缺血、水 肿、坏死称为脑梗塞。
❖ 脑梗塞多由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引起。蛛网 膜下腔出血后导致的血管痉挛亦可引起。
MRI图像上的灰度代表MRI信号强度,反映的是 组织间以及组织与病变间弛豫时间长短的差别。
❖ 组织信号越强,图像上越亮;信号越弱,图像 上越暗。
❖ 长T1值呈低信号,例如脑脊液、水 ❖ 短T1值呈高信号,例如脂肪组织、出血 ❖ 长T2值呈高信号,例如脑脊液、水 ❖ 短T2值呈低信号,例如骨皮质、钙化
❖ 间脑是丘脑、丘脑后部、上部、下部、底部组成。
❖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髓三部分。
❖ 脑室系统包括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大脑导水管 和第四脑室。
主要观察基底节区。基底节是大脑半球的中央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 杏仁核和屏状核;豆状核内侧部分称苍白球,外侧部分称壳核;内外囊。
脑血管系统
❖ 脑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静脉窦三部分。 ❖ 动脉系统由左、右颈内动脉,左、右颈外动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d704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0.png)
伦理与隐私保护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注重伦理和隐私 保护,确保患者权益和信息安全。
谢谢聆听
02
影像学表现
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增粗、肿胀
等改变。
03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治
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
05
与未来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3D打印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 像诊断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与未
来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 低级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功能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感知、记忆、思维 、运动等活动,同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控制情绪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另一类是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详细描述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通过探测器获取图像。核医学成像常用于甲状 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注重伦理和隐私 保护,确保患者权益和信息安全。
谢谢聆听
02
影像学表现
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增粗、肿胀
等改变。
03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治
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
05
与未来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3D打印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 像诊断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与未
来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 低级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功能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感知、记忆、思维 、运动等活动,同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控制情绪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另一类是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详细描述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通过探测器获取图像。核医学成像常用于甲状 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影像诊断神经系统精品PPT课件
![影像诊断神经系统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b58ea189eb172dec63b703.png)
脊髓造影
二.CT诊断
• (一)检查方法 • 1.平扫:头颅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9——
11层,有时加用冠状面 • 2.增强扫描 • 3.脑池造影
脑瘤
脑外伤
脑卒中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1
结束语
中枢神经系统的放射诊断
• 一.X线诊断 • (一)检查方法 • 1.头颅平片 • 2.脊柱平片 • 3.体层摄影 • 4.脑血管造影 • 5脊髓造影
(二)正常X线表现
• 1.头颅平片
• (1).颅壁:分内、外板及板 障三层
• (2).颅缝:冠状缝、矢状缝、 人字缝
• (3).颅壁压迹:脑回压迹、 脑膜中动脉压迹、板障静脉压 迹、蛛网膜粒压迹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4)蝶鞍
• (5)岩骨与内听道
• (6)颅内非病理性钙化:松 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床突动脉造影
颈内动脉进颅后先 向前分出眼动脉, 再分出脉络膜前动 脉及后交通动脉, 然后分为大脑前、 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胼周、 胼缘动脉 大脑中动脉:额顶 升支、顶后支、角 支、颞后支
(三)常见疾病 X线诊断
• 1.脑瘤 • (1).头颅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 颅内压增高征 • 脑瘤定位征:局限性颅骨骨质改变、蝶鞍变
化、岩骨及内听道变化、异常钙化、松果体 移位 • (2).脑血管造影 • 2.颅脑外伤 • 3.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瘤、脑血管发育异常 • 4.脊髓疾病:椎管内肿瘤、蛛网膜粘连
影像-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PPT
![影像-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f3a1ab998fcc22bdd10d17.png)
硬膜外(Epidural Hematoma)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硬膜下血肿(S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ural Hematoma)
出血积存于硬膜和蛛网膜之间。 血肿一般不跨越中线。
急性血肿CT表现为贴近颅骨内板的范围较大的新月 形高密度病变,合并占位效应。亚急性和慢性硬膜
hyperdense vessel sign(MCA), 5hours
24小时内,发现率75-98% 征象包括:
◦ 表层梗塞出现脑沟回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 ◦ 深部梗塞出现基底节低密度 ◦ 岛叶带征是中动脉梗塞的早期征象 ◦ 严重病例可有水肿和占位效应
急性期(CT)
1-7天 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3-5天高峰,呈低密度,
常见脑梗塞类型
按血供分布区的脑梗塞,如侧枝不足,呈大片 状。
分水岭梗塞,两支血管供血的边缘区,呈带状, 大脑前、中、后A 。
出血型脑梗塞:见于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正常灌注54ml/min/100g 缺血阈值23 ml/min
梗塞 白质低于10 ml/min 灰质低于17ml/min
◦ extracranial circulation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ies)
◦ intracranial circulation
Perfusion 灌注
◦ cerebral blood volume ◦ cerebral blood flow ◦ mean transit time
CT颅内血肿的演化
急性期 第1-3天 血肿形成
高密度
吸收期 第3-7天 血肿开始溶解 密度减低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硬膜下血肿(S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ural Hematoma)
出血积存于硬膜和蛛网膜之间。 血肿一般不跨越中线。
急性血肿CT表现为贴近颅骨内板的范围较大的新月 形高密度病变,合并占位效应。亚急性和慢性硬膜
hyperdense vessel sign(MCA), 5hours
24小时内,发现率75-98% 征象包括:
◦ 表层梗塞出现脑沟回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 ◦ 深部梗塞出现基底节低密度 ◦ 岛叶带征是中动脉梗塞的早期征象 ◦ 严重病例可有水肿和占位效应
急性期(CT)
1-7天 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3-5天高峰,呈低密度,
常见脑梗塞类型
按血供分布区的脑梗塞,如侧枝不足,呈大片 状。
分水岭梗塞,两支血管供血的边缘区,呈带状, 大脑前、中、后A 。
出血型脑梗塞:见于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
正常灌注54ml/min/100g 缺血阈值23 ml/min
梗塞 白质低于10 ml/min 灰质低于17ml/min
◦ extracranial circulation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ies)
◦ intracranial circulation
Perfusion 灌注
◦ cerebral blood volume ◦ cerebral blood flow ◦ mean transit time
CT颅内血肿的演化
急性期 第1-3天 血肿形成
高密度
吸收期 第3-7天 血肿开始溶解 密度减低
《神经系统X线诊断》PPT课件
![《神经系统X线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e886cfa2161479161128b6.png)
谢谢!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64
神经系统X线诊断
一、脑血管疾病 的脑血管造影表现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1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血管瘤、脑血管畸 形、脑血管狭窄及闭塞和脑血管意外等。
其中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蛛网膜 下腔出血。而脑血管意外目前主要采用 CT、MRI 诊断。
脑血管造影是介入治疗的基础。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6
⒈瘤体表现: 动脉瘤表现为基底 动脉环分支处囊状造 影剂充填影。 较小、直径多在 1cm以内,有蒂与动 脉相连,轮廓光滑, 密度均匀。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7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8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9
⒉出血征象: ○直接征象: 表现是造影剂外溢,但不多见。 ○间接征象: 动脉瘤轮廓 毛糙不平,瘤 体不规则,有 刺状突起。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21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22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23
脑动静脉瘘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24
㈢脑血管狭窄和闭塞
●病因:
主要为血栓形成:
①动脉硬化;
②动脉炎(感染性、非感染性)。
其次为栓子:
①先天性心脏病
②风湿性心脏病
③细菌性心内膜炎
约占全部椎管肿瘤的70%。大多 数为良性病变,以神经鞘瘤和神经 纤维瘤最多。常位于蛛网膜下腔。
《放射诊断学》课件
整理课件ppt
43
●X线平片:一般无阳性表现。 ●造影所见: ⑴肿瘤造成蛛网膜下腔完全性或 不完全性梗阻。 ⑵梗阻端呈杯口状或帽样征。 ⑶脊髓推向健侧,健侧梗阻端造 影剂窄而尖,且低于病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鞍上池层面
中脑midbrain、小脑cerebellum、颞叶temporal lobe、 额叶frontal lobe 、小脑幕 tentorium of cerebellum、 鞍上池suprasellar cistern、中脑导水管mesencephalic aqueduct
4、基底核与内囊层面
脑室、脑池受压 脑室、脑池扩大
脑沟狭窄、闭塞
占位效应:space occupying effect
硬 膜 下 出 血
脑 肿 瘤
方法选择
CT:最常用,急性出血首选 MR:最重要,补充CT的不足,脊髓病变首选 DSA:血管性病变、了解病变血供
平片:颅骨病变,颅内病变的盲区
超急性期血肿CT/MRI表现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hyperdense
突发口角歪斜5个小时及48小时对比
DWI检测超急性脑梗塞
T1WI T2WI DWI
女,54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5小时
急性脑梗塞
起病时间: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CT:动脉高密度 征、局部脑肿胀、脑实质密度降低。MR: T1WI呈低信号,T2WI、 PDWI、 T2Flair、 DWI呈高信号,ADC下降。 PWI病灶低灌注, 再通可见高灌注。占位效应不明显、脑回样 强化。病变范围与某一血管供血区域一致。
超急性期血肿CT/MRI表现
某男,39岁。突发不省人事3小时。
脑内血肿MRI表现 Acute
T1WI T2WI Gd-DTPA
急性期 (脱氧Hb)
脑血肿MRI表现 subacute(早期)
亚急性早期:正铁Hb,缩短T1
脑血肿MRI表现 Subacute
亚急性晚期:RBC破裂,缩短T1 延长T2
细胞毒性水肿(cytotoxic edema)
间质性水肿(interstitial edema)
梗阻性脑积水时,脑脊液通过室管 膜进入脑室周围的细胞外间隙。 CT:低密度,无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flair 序列呈高信号。
肿块?血管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
脑积水(hydrocephalus)
流空效应:圆形无信号
搏动伪影:
血栓形成:圆形混杂信号
出血:
含铁血黄素: MRA:
动脉瘤Aneurysm
动脉瘤(aneurysms)
动脉瘤(aneurysms)
脑AVM
Arterivenous Malformation
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
三部分组成:Feeding arteries
nidus Early draining veins
AVM
CT DSA
动静脉畸形(AVM)MRI表现
Curvilinear flow voids
颅脑外伤(brain trauma)
发病率incidence: 病死率fatality rate: 首选first choice:CT MRI:亚急性、轴索或脑干损伤
急性脑挫伤的MRI表现
T1WI T2WI T2Flair
脑外肿瘤的定位征象
白质挤压征
SCF包绕
脑膜瘤 Meningioma
占脑肿瘤15%~20%,最常见的脑外肿瘤
起源于蛛网膜粒的帽状细胞
好发部位:大脑镰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和桥小脑 角 CT呈等/高密度,可见钙化、骨质改变 MR:T1WI呈等信号,T2WI等/稍高信号
可有囊变、出血、水肿、脂肪变性改变
急性期: 6H~ 3D
亚急性早期:4~ 7D
亚急性晚期:1~ 2W
慢性早期:2W~ 1M
慢性晚期:1M以上
高血压出血CT表现及演变
高密度、周围水肿、占位效应
MR基本病变:出血
阶 段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早期 亚急性晚期 慢性早期 慢性晚期 T1WI 等信号 等信号 高信号 高信号 高信号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低信号 低信号 高信号 高信号/低信号环 高信号
听神经瘤 acoustic schwannoma
需与脑膜瘤、胆脂瘤、三叉神经瘤鉴别
听神经瘤 acoustic schwannoma
T1WI T2WI 增强
桥小脑角区“冰激淋征”肿块,长T1长T2信号, 明显强化,内听道扩大,临床有听力下降
微小听神经瘤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最常见,起源于深部白质
功能性、非功能性
内分泌症状、视神经受压
微腺瘤:肿瘤小于1厘米
巨腺瘤:肿瘤大于1厘米
侵袭性垂体瘤:侵犯周围结构
垂体癌:病理学有远处转移证据
垂体巨腺瘤
强调部位(鞍内肿瘤)和形态:腰征或8字征,需与 脑膜瘤、生殖细胞瘤、动脉瘤、颅咽管瘤鉴别。
垂体微腺瘤
直接征象、间接征象
听神经瘤 acoustic schwannoma
直径越10~15毫米,无占位效应
CT:低密度 MR:长T1、长T2信号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raction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出血性脑梗塞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出血性脑梗塞
脑出血分期
超急性期:6H以内
脑血肿MRI表现
Chronic
慢性早期:出现含铁血黄素,缩短T2
动脉瘤CT
显示率与大小等有关,小于1厘米时,诊断率小 50%以上动脉瘤因破裂出血就诊
无血栓:平扫等或稍高密度,均匀强化,
强化程度同邻近动脉
部分血栓:不均匀强化,典型者可见靶征
完全血栓:可有钙化,血栓不强化,瘤壁强化呈环状
动脉瘤MR
中枢神经系统
1、颅底层面
小脑cerebellum、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斜坡clivus
2、蝶鞍垂体层面
脑桥 pons 、小脑cerebellum、颞叶 temporal lobe、桥小脑角 Pontocerebellar trigone、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
T1WI
T2WI
T1WI+C
病变位于深部白质,瘤周水肿明显,定位于脑内 出血、明显水肿、不规则强化提示恶性程度较高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颅咽管瘤
★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为鞍上低密度肿块,边界清
楚,囊内蛋白含量高或实性者可呈等
或高密度。可见钙化
◆
CT增强:囊壁呈环状强化,实性者为 均一强化
血管性水肿(vasogenic edema )
最常见
机制:血脑屏障破坏 C M T:均匀低密度,无强化 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见于:肿瘤、炎症、梗塞、外伤
血管性水肿(vasogenic edema )
炎症
脑转移瘤
细胞毒性水肿(cytotoxic edema)
细胞内含水量增多 缺血、缺氧致钠钾ATP酶系统失常 常见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塞 只能被MR的DWI序列显示(高信号)
颅骨转移瘤
脑血管疾病
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brain
脑梗塞
cerebral Infarction
超急性期:6Hr以内,细胞毒性水肿
急性期: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水 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
亚急性期:4~10D,血管性水肿,修复开始 慢性期:11D以上,囊腔、胶质增生
平片:颅缝增宽、蝶鞍扩大、脑回压迹增多 C T:脑室扩大变形
M
R:脑室扩大变形
脑室周围间质性脑水肿
脑积水(hydrocephalus)
脑积水(hydrocephalus)
脑萎缩:cerebral atrophy
脑组织减少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脑沟宽度超过5mm
范围:弥漫性、局限性脑萎缩
部位:皮质、白质、小脑、脑干
成人多鉴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幕下
可为实性或囊性
传统方法分为I~Ⅳ级:密度是否均匀 强化程度 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合并出血 边界是否清楚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T1WI T2WI T1WI增强
需与其它胶质瘤、转移瘤、淋巴瘤、脑炎、 脑梗塞、白质病变鉴别。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CT
5、侧脑室中央部层面
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额叶fron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顶叶 parietal lobe、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
6、侧脑室顶部层面
半卵园中心Centrum semiovale、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中央沟central sulcus、额叶 frontal lobe、顶叶parietal lobe
肾癌、盆腔、腹部肿瘤常单发于幕下
黑色素瘤、绒癌转移灶易出血
骨肉瘤、结肠癌、治疗后病灶可见钙化
出血、钙化、细胞排列致密者呈高密度
单发囊变者需与脑脓肿、胶质瘤鉴别
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皮髓质交界区多发病灶、结节或环形强化、水肿明显
脑膜转移T1WI+C冠状位
明显均匀强化,脑膜尾征、邻近颅骨改变 鉴别诊断:因部位而异
脑膜瘤 Meningioma均匀性强化
多发脑膜瘤 Meningioma
贴脑膜、脑膜尾征
CSF 包 绕 平扫CT
T2WI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 显示病灶最多?
平扫 T1WI
增强 T1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