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危重症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医医院常用护理常规

中医医院常用护理常规

1.按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平卧头偏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分泌物。

取出活动性假牙。

舌后坠者用舌钳拉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抽搐或者躁动者加用床拦或约束带,以防坠床。

修剪指甲防止抓伤。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视病情需要记录24小时出水量。

5.备齐抢救用物及药品,及时配合急救。

6.预防褥疮发生。

睡气垫床,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按摩受压部位并置气圈或软垫,翻身拍背视病情而定。

7.遵医嘱给予鼻饲。

口腔护理每天2—3次,酌情选用漱口棉球,口唇涂以润滑油膏。

8.眼睛不能闭合者每班涂以眼膏并用温盐水纱布遮盖,以防角膜损伤。

张口呼吸这以湿盐水纱布遮盖口鼻处。

9.留置导尿者,每天清洁消毒尿道口1~2次。

夹闭导尿管每2~4小时放尿一次,定期更换尿袋。

10.临证处理:⑴病人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应及时准确给氧。

⑵牙关紧闭者可针刺下关、颊车、合谷等穴。

⑶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以眼药膏或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角膜。

⑷闭证、脱证者遵医嘱分别处理:①闭证可针刺人中、十宣、百会、合谷、太冲等穴,或十宣放血;②脱证亡阳者,遵医嘱可注意参附液,亦可炙气海、关元、百会、膻中、神阙。

亡阴者可注射或鼻饲生脉液。

1.取休克体位(头部抬高约10~20度,下肢抬高20~30度)。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2.保持输液通畅,一般采用两条静脉通道。

注明升压药通路,视血压调节滴速,防止药液外渗。

3.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辅助呼吸等处理。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面色,神志,瞳孔及尿量等病情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必要时每小时测量尿量和尿比重,预防急性肾衰。

5.重症休克者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柏油样便及血液快速凝固,皮下出血等DIC现象发生。

遵医嘱行血气分析及各种生化检查。

6.加强基础护理。

禁食期间口腔护理每天二次。

必要时遵医嘱鼻饲流质。

7.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

⑴失血性休克;补充有效血容量,输液应先胶后晶,原则上不宜使用升压药作抗休克主要手段。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因外伤引起骨盆完整性遭受破坏,常可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1、护理评估1.1生命体征,受伤史、暴力性质。

1.2疼痛、肿胀、瘀斑、下肢活动障碍、血尿、腹痛等状况。

1.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1.4心理社会状况。

1.5X线、CT等检查。

2、护理要点2.1一般护理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

做好手术准备。

2.2.2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3出现尿道口滴血、血尿、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4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5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无力或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6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床休息。

患者处于舒适位,屈髋以减少疼痛。

2.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2.4饮食护理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2.5情志护理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6辩证施护2.6.1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时,做牵引复位,按牵引护理常规进行。

2.6.2采用骨盆托带悬吊牵引术,应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 m。

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被污染。

2.6.3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防止尿管脱出。

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

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

2.6.4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3、健康指导3.1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3.2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

康复期可自理日常生活,但不可劳累。

骨伤科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

骨伤科危重症患者护理常规

老年髋部骨折护理常规1、参照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监护室或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并立即通知医生。

3、病室环境清洁安静,温度保持在22—24℃。

4、根据病情给予患肢外展中立位,给予床档、压疮防护垫等,保持牵引(皮牵和骨牵)的有效性。

5、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面色、舌苔、脉象、皮肤、二便、末梢血运、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发现病情变化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工作。

6、加强基础护理,做到病人卫生“三短六洁”,评估压疮、跌倒/坠床风险,每2小时翻身,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坠床的发生。

7、指导摄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8、根据管道专科要求执行管道护理,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9、安全护理: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和安全,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报警设置合理并处于打开状态,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10、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1、严格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护理常规1、参照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监护室或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并立即通知医生。

3、病室环境清洁安静,温度保持在22—24℃。

4、给予颈部两侧放置沙袋,保护颈椎给予床档、压疮防护垫等,保持牵引(皮牵和骨牵)的有效性。

5、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面色、舌苔、脉象、皮肤、二便、末梢血运、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发现病情变化时,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工作。

6、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病人卫生,评估压疮、跌倒/坠床风险,每2小时翻身,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坠床的发生。

7、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8、根据管道专科要求执行管道护理,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下肢骨折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下肢骨折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下肢骨折护理常规因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所致.病位常见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等.(一)护理评估1。

受伤史、暴力性质.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3.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4.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4.情志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5.临症护理(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外展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3)定时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6.并发症护理(1)出血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

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

需要是补充血容量.(2)神经损伤1)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

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

避免肢体过度牵引。

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感染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时换药,每日两次给予75%酒精消毒针孔,抗炎治疗。

(4)骨筋膜室综合征1)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2)预防:平时要及时调整石膏支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按医嘱正确使用甘露醇。

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骨伤科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开放性骨折的诊疗常规【定义】骨折附近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破裂,骨折断端和外界相通者,为开放性骨折。

【分类】㈠根据伤因及损伤情况分类:1、切割伤或穿刺伤多为锐器或骨折端穿破皮肤所致。

创口较整齐,骨折多为单纯横断或斜形。

2、撕裂、剥脱伤皮肤和肌肉等有较大面积的撕裂或剥脱,创面大而不规则,骨折多为粉碎。

3、绞轧,碾挫伤多由重物压榨、车轮碾压或机器绞轧等所致,骨折粉碎,损伤组织多且失去活力。

4、枪弹伤多为子弹或弹片等所致的投射伤,创口大小范围及深度等,与投射物的速度和爆炸力的强弱有关。

㈡按损伤程度分型:Ⅰ型:创面清洁,创面小于1㎝。

Ⅱ型:创口撕裂大于1㎝,但无广泛软组织伤或皮瓣撕脱等。

Ⅲ型:有多段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损伤,或创伤性断肢。

【临床特点】1、创伤后失血多,全身反应严重;2、局部污染严重,易发生严重的感染;3、骨折移位大,内外固定均困难;4、皮肤损伤严重,易出现骨外露;5、骨折不易愈合。

【并发症与合并损伤】开放性骨折主要并发症为休克、脂肪栓塞和感染。

合并伤中最多见的是血管神经损伤和腹腔脏器损伤。

【诊断】根据伤因,局部和全身症状,结合X线片及其它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㈠清创时间愈早愈好。

伤后6-8小时以内是清创的黄金时间。

其基本步骤如下:1、清洗伤肢以生理盐水、稀碘伏彻底清洗伤肢和创面四周健康组织上的污染。

刷洗后将肢体擦干,常规消毒,铺巾。

2、清创首先以生理盐水、双氧水和稀碘伏液反复冲洗创面,清楚其表面的污垢和异物。

再按皮肤、深筋膜、肌肉、肌腱、血管、骨折端等的顺序由浅入深进行彻底清创。

剪除坏死失活组织,清除异物,检查各组织的损伤情况。

3、清创完成后,再次以稀碘伏液浸泡和冲洗创面5-10分钟。

㈡骨折固定根据皮肤条件,污染情况,骨折粉碎程度等具体伤情,合理选用石膏,钢板螺钉,外固定架等方式固定骨折端。

对于开放性骨折,如果单纯外固定可以达到治疗要求者,外固定仍应作为首选方法,对只有内固定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则应该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内固定。

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采光好,使患者在舒适、美观的环境中安心治疗和休养。

2、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按患者的损伤不同准备病床,骨折患者准备牵引床,腰椎损伤患者准备硬板床,软组织挫伤患者宜卧软垫床,合并褥疮的患者准备气垫床,同时床铺要保持平整无皱折,干燥无渣屑。

3、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如查房,探视、作息制度等,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协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体温在37'C以上者.每天测4次。

体温在39℃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或遵医嘱,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天测1次。

5、采取合适的卧位,使患者舒适。

一般情况予平卧位休息,颅脑损伤取头略抬高位,腰椎骨折予腰下垫枕背伸位,锁骨、肋骨骨折采取半坐卧位。

6、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及生命体征,患肢的疼痛、感觉、血运及活动变化,伤口渗血、渗液,创伤患者有无合并组织器官的损伤,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7、做好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介绍医院的环境,住院须知,经治的医生和主管护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了解病情,懂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治疗和预后的情况,消除顾虑。

须手术的患者要交待术前的准备。

8、保持正确的体位,活动时用力得当,防止机体引起疲劳、畸形、生理功能障碍。

对牵引、石膏托外固定、卧床患者应注意保持关节功能位,以保证固定关节有最大的效能。

9、对使用石膏及夹板固定的,要保持绷带包扎松紧适宜,骨突处衬垫得当,并随肢体的肿胀消退而及时调整。

注意观察固定的肢体有无出现压疮、张力性水泡。

严密观察患肢有无苍白、厥冷、发绀、疼痛、感觉减退及麻木,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

10、行骨牵引的患者要保持有效的牵引,达到复位止痛的目的,并要防止牵引针口的感染及钢针的滑脱,血管神经的损伤。

11、做好生活护理及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是指在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时所使用的护理方法和常规。

中医骨伤科治疗讲究因势利导,针对病因、病位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因此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的掌握尤为重要。

一、疾病护理常规1.骨折(1)及时转运:如出现严重骨折,应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2)局部冰敷:及时对骨折处冰敷,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防止出血加重。

(3)卧床休息:骨折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轻运动对骨折的刺激。

(4)保持关节活动:骨折处保持活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骼愈合。

2.脱臼(1)及时救治:脱臼需及时复位治疗,避免损伤加重。

(2)局部冰敷:对脱臼处进行局部冰敷,可减轻疼痛,缓解局部肿胀。

(3)休息,避免运动:脱臼后要保持患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造成损伤。

3.骨质疏松(1)保持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抗风险能力,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2)避免饮食刺激:过度饮酒、吸烟和食用辛辣食物会加重骨质流失。

(3)合理补钙:饮食摄入足够的钙质有助于骨质的恢复和保养。

4.筋伤酸痛(1)热敷:对于草莓性筋伤或者冷性筋伤,可采用不同的热敷方法。

(2)运动放松: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穴位按摩:中医有很多穴位可以缓解筋伤酸痛。

二、总结关于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通过骨折、脱臼、骨质疏松和筋伤酸痛等常见疾病的护理总结,可知疾病护理要早期干预,强调病人个体化护理,针对性强,有系列的步骤性指导,保障疾病的康复,这也是我们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具有的优势之一。

须知还要充分发挥中药护理的效果,同时密切配合临床治疗的配合使用,就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告别疾病的困扰。

骨伤科医疗护理常规PPT课件

骨伤科医疗护理常规PPT课件

制动与固定
复位后采取适当的制动和固定措施, 保持关节稳定。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 当的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情况
冷敷或热敷
了解患者软组织损伤部位、程度、疼痛情 况等,评估患者状况。
根据软组织损伤类型和时间,采取适当的 冷敷或热敷措施,缓解疼痛和肿胀。
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使用石膏、夹板或牵引等方 法对关节进行固定,以保持
关节的稳定,促进愈合。
康复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 练,包括关节活动、肌肉锻 炼等,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软组织损伤的护理常规
冷敷
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 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等症 状。
抬高
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减少血液 回流,减轻肿胀。
压迫包扎
功能训练
对损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压迫包扎,减少出 血和肿胀。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 功能训练,促进软组织修复。
骨感染患者的护理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骨感染部位、程度、发热、疼痛等 情况,评估患者状况。
应用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伤口护理
对感染部位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换药,保持伤 口干燥和清洁。
制动与固定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制动和固定方法, 如石膏固定、牵引等。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关节脱位部位、程度、疼痛 情况等,评估患者状况。
复位操作
根据关节脱位类型,采取适当的复位 方法,如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1 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 伴随症状, 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 初咳期, 痉咳期, 恢复期(脾气亏虚证, 肺阴亏虚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3)避免接触异味, 煎炒, 辛辣, 烟熏等刺激物, 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 轻拍背部。

2 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咳嗽的时间, 性质及痰的色, 质, 量以及呼吸, 神志, 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 气急鼻煽, 紫绀, 烦躁不安, 喉间痰鸣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出现痰中带血, 目睛及鼻腔出血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 屏气或抽搐不停者, 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 药丸或药片药碾成粉末, 温开水调服。

4 饮食护理1)饮食易消化, 富于营养, 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 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 情志护理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 以分散注意力, 保持心情愉快, 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 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 如讲故事, 听儿歌等。

6 临证(症)施护1)初轻咳时, 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 或侧卧位, 必要时吸痰。

2)服药, 哺乳, 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时, 及时给氧。

3 健康指导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 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 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 应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十九瘾疹多由禀性不耐或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

以皮肤瘙痒, 搔之出现红斑隆起, 形如豆瓣, 堆累成汁, 发无定处, 忽隐忽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皮肤。

荨麻疹可参照本病。

1 护理评估1)感受外邪史。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引言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是指对于骨伤科中医疾病患者进行的常规护理措施。

骨伤科中医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积液、软组织损伤等,这些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的常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环境护理1.病房环境要保持安静,避免嘈杂声音。

2.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保持病人卧床的干净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4.病床要保持平整,避免患者滑倒。

二、饮食护理1.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2.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患者症状。

三、伤口护理1.清洗伤口时要注意卫生,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进行清理。

2.伤口出血时要及时使用纱布进行止血,避免感染。

3.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和伤口再次损伤。

四、药物护理1.按照医嘱准确服用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药物的保存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五、疼痛护理1.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2.配合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缓解疼痛。

六、心理护理1.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七、康复护理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3.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结束语骨伤科中医疾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帮助骨伤科中医患者更快地康复。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抵抗力,避免再次发生骨伤科中医疾病。

骨伤科专科病、常见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专科病、常见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专科病、常见病护理常规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组织退变的基础上,因劳损、外伤等因素作用下,退变的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二、病因病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通常认为风、寒、湿邪入侵人体,留着经络关节,气血闭阻;或风寒湿邪郁久从阳化热,热血搏结气血,发为痹症。

三、临床表现腰背痛和下肢痛是本病的典型症状,腰背痛通常局限在下腰部,下肢放射痛一般为单侧,如椎间盘突出为中央型或突出较大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疼痛。

四、护理评估1. 发病史、诱因。

2. 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 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4.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 影像学评估:X线平片、CT、MRI等。

五、护理总则祛风除湿散寒或清热通络,避免潮湿,防寒保暖,防止外邪入侵。

六、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按中医骨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期发作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肢体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3)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的锻炼。

3.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

七、辨证施护(一)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弦脉紧或涩1. 治法:活血祛瘀止痛。

2. 中药调护:身痛逐瘀汤加减。

3. 临症护理: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局部疼痛者可遵医嘱湿热敷,以缓解疼痛,注意热敷温度。

4. 饮食调护:多食粗纤维食物,新鲜水果蔬菜。

少量使用木瓜、当归等,以舒经活络疏通气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危重症护理常规
1.安排患者到监护室,准备好抢救车、做好输液、生命体征监测、吸氧、负压引流等工作。

通知医生、科主任、护士长。

2.病室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一般温度20—22℃,湿度50﹪—60﹪。

3.每日至少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次,或遵医嘱执行。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遵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重症记录。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重症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智、瞳孔、舌脉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 根据病情给予合适体位,对神志不清,烦燥不安的病人,应给予床档、约束带保护,防止发生意外。

(3).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观察引流物情况。

(5).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志等方面的问题,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

(6).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7).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8).根据病情做好相关的健康指导。

5.须急诊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

6.对转科、转院的危重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班工作。

7.做好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