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自学与提高学习成绩[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自学与提高学习成绩
自学是课堂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课前自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同时,课前自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数学课堂。

而这一切的实现是需要“课前自学”做后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前自学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自学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数学课堂,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在学习和实验潍坊高效课堂模式中,创造性地解决“课前自学”问题,激活学生自学中的合作和探究欲望,实现了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的飞跃。

一、明确自学目的,激发学生自学的动机
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

学生在进行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自学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

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

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

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二、准备自学学案——学生有效自学的载体
自学学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方向和效率。

自学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

可分为8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等。

在编制自学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内容上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可分为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

对于老师而言,自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三、指导自学策略——学生有效自学的关键
1.自学时间可放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进行,同学们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由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学习,主要指导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学习方法,注意学习重点、提醒难点破解策略等。

学生根据指导利用课本资源、查阅资料、兵帮兵、小组合作等各种学习方法进行自学,课上没有完成课下继续进行,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了学习、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醒学生亲自推导公式、定理等重要结论
通过学生的自学发现,多数学生在自学时不重视公式、定理等重要结论的推导过程,不能领会公式、定理等重要结论的推导其实蕴含重要的做题方法,而只是死记其结论,把疑难和困惑直接抛给教师,等待着接受。

这种不加以思考的做法,缺乏真正地理解,枯燥而乏味,就算刚刚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不能长久地保持记忆。

这样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学的目的也就过于浅显。

新课程强调指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寻求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还给学生,引导、要求他们充分利用课前时间搜集、准备材料,亲自动手实践进行思维探究。

通过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其对知识内容的形成过程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丰富和发展数学思维,并达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时,全班同学都拿出自己课前制作的正方体模型,以不同路径展开正方体时,预想的效果出现了。

不同的展开图竟多达十余种,真是真实生动、色彩纷呈,具有说服力。

而在圆锥的平面展开图的探讨中,更是有理有据,氛围激烈。

又如,有一个练习题,利用长方体能否切出截面是六边形,我就在自学时布置学生用萝卜、地瓜刻出模型来,让学生面对实物来解决问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几个学生还是有疑问,下课后跟着老师就这个问题没完没了又问了许多
相关问题,师生进行激烈的交流。

实现这种愉悦有效的轻松教学,完全依赖于学生课前的及时自学和积极准备。

3.指导学生学好例题、做好练习题
数学课的每一个例题都具有代表性,都讲解了某一典型的算法、步骤、规律,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分析理解例题,掌握例题方法是课前自学的重要任务。

自学例题首先要明确例题是围绕本节哪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讲的是什么,是怎样计算的,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听课时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其次,要体会一下例题的书写格式。

例题的书写格式规范,层次清晰,语言精练,严谨,是最好的样本。

最后,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题型,思考变式,进行解决方法的归类,借助例题的辐射功能,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发散能力和创新精神。

练习题往往是例题的变式或拓展或延伸,例题掌握透彻,练习题也会解决得较为顺利。

这既是孩子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炼,又是在发现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思维的一个体现。

在这一环节,常常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老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和鼓励。

4.重视自学成果展示
学生自主自学成果的展示,是学生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悟、所感、所困,通过板书、讲解、表演等形式展示出来,是学生思维碰撞的前提,是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是教师发现问题、精讲点拨、方法指导、总结提升的最好资源,并且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审美能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培养。

展示时间用得越少越好。

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学生的自学水平是在教师的精心培养下不断提高的。

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前自学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应不断鼓励,方法不断更新,教会学生更多更好的自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课前自学要有连续性
课前自学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时有时无,应始终做好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

2.课前自学要有阶段性
课前自学要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不同的教学要求以及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既持之以恒,又有所侧重,不能千篇一律。

3.课前自学要有循序渐进性
课前自学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为先导,逐步推行,逐步加深要求,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切忌求快、求全、求高,脱离实际。

4.课前自学要有层次性
学生的能力、基础有差异。

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层次的自学要求。

照顾好学习上有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加强个别辅导。

总之,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课前自学的习惯。

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课前自学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