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考研·电影·奚米工作室·孙瑜、费穆、蔡楚生的导演历程与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瑜、费穆、蔡楚生各自的导演历程及艺术风格。

1、孙瑜(1900年4月20日-1990年7月11日)
①创作历程:1928年在长城画片公司编导了处女作《潇湘泪》(后改名《鱼叉怪侠》),1929年转入联华拍摄反映现实生活中旧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的影片《故都春梦》,获得成功后继续拍摄了《野草闲花》。

从1932年到1934年,孙瑜以旺盛的创作力先后执导了《野玫瑰》、《火山情血》、《天明》、《小玩意》、《体育皇后》、《大路》六部电影,绝大部分都成为了默片时代的经典作,这其中又以《大路》成就最高。

《大路》讲述的是一群年轻的筑路工人保家卫国的故事。

影片中的四首插曲皆出自聂耳之手,其中《大路歌》中的“背起重担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两句传唱一时,影片中主人公金哥乐观豁达的个人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转化为一种民族精神,1935年在上海首映后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曾执导过《十字街头》的沈西苓送孙瑜“诗人导演”桂冠。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瑜拍摄了《长空万里》、《火的洗礼》。

1947年回国后开始构思《武训传》,讲述清末历史人物武训拿自己做乞丐要饭得的钱为穷孩子办不收学费的“义学”的故事,被这个故事感动得痛哭流涕的赵丹答应出演武训。

经过三年的艰苦拍摄,期间换了中制、昆仑两家投资公司,《武训传》终于于1950年底完成。

不料时隔三个月,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指出《武训传》“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由此展开了一场全国规模的对《武训传》的批判运动。

批判《武训传》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

对于孙瑜而言,则意味着创作上的止步。

此后,他完成的作品中真正公映的只有《乘风破浪》(1957)和《鲁班的传说》(1958)。

在1981年出版了《孙瑜电影剧本选集》和《李白诗新译(英文)》。

1987年5月,孙瑜自传《银海泛舟——回忆我的一生》出版。

②艺术风格:孙瑜电影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性,“诗”追求那种强烈的自由和突破的浪漫主义诗歌精神,包含着一种野性的、追求自由的成分,这一点最鲜明的体现在孙瑜电影中的女演员性格上,这些女性青春活泼,来自社会底层,有着反叛的野性,她们经常会穿短袖的衣裤,露出青春健美的肌肤来,反映出导演对童年时期、青春的纯洁、健美的体魄、年轻人友谊的眷恋和礼赞,而且,这些自由反叛的女性形象在孙瑜的电影中十分突出,而且也多由黎莉莉、王人美这两位女演员演出。

画面充满诗意及想象力, 人物多爱用想象来克服现实当中的困难,对摄影机和镜头的开创性运用,大量的推轨和移动镜头,还有大特写和长镜头的运用。

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的孙瑜,是一名善良、热爱生命、追求浪漫、不擅弄虛作假且不乏天真的艺术家。

2,费穆(1906—1951)
①创作历程:1932年在上海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

同年执导了
《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这部电影充分显示出他的导演才华。

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人生》、《香雪海》、《天伦》。

1936年由他导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费穆拍摄了《北战场精忠录》。

“孤岛”时期,导演了《孔夫子》、《世界儿女》及京剧戏曲片《古中国之歌》。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后,费穆转向戏剧舞台。

抗战胜利后重返影坛。

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

1948年,他导演了《小称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执导影片《江湖儿女》,片未竟而病逝。

②艺术风格:他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艺术手法和对电影写实的艺术特性,都有精深的理解与把握,并在创作中努力探索两者的完美结合。

他的导演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上。

他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特征,特别擅长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并调动电影从各种艺术因素为塑造人物服务。

因此费穆执导的影片“另成一派,与众不同”。

镜头凝炼,构图优美,节奏缓慢,清丽淡雅。

其代表作为《小城之春》,这部描写一个家庭情
感波澜的影片,集中体现了他对于电影本体的精深理解和在艺术表现上所具有的独特的色彩,他善于刻画人物、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底蕴,更是描绘得细致入微,开启了在中国电影史上比较完整的散文结构、诗话电影的先河,成为一部经得起风雨洗刷、时间检验的艺术珍品,这部影片在80年代被海外影评家评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小城之春》和他导演的其他影片,构图优美,镜头凝练,节奏舒缓,韵味深长,各种艺术元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蔡楚生(1906—1968)
①创作历程: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助理导演和副导演。

1931年入联华影业公司,任编剧、导演,编导了《粉红色的梦》(1932)、《南国之春》(1932)。

1933年参加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导演了影片《都市的早晨》。

1934年,编导影片《渔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轰动影坛,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

本片在1935年2月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抗日战争前他先后导演了《新女性》(1934)、《迷途的羔羊》(1936)和《王老五》(1937)等影片。

1937年到香港,与司徒慧敏编写了《血溅宝山城》和《游击进行曲》两部粤语影片剧本。

1945年在上海参加联华影艺社和昆仑影业公司的创建,并任昆仑的编导。

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放后,先后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席和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蔡楚生除编导、拍摄影片、担任电影领导工作外,还发表过散文、杂文、电影理论、电影评论和回忆录文章多篇。

其中,《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及《创作四题》等,阐述了他的实践体会和对电影艺术的精辟见解,具有重要意义。

②艺术风格:从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

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细腻的细节刻画,又都使他的电影创作显出独特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