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白杨》教学设计
侯家村镇中心小学赵亚云
【教材依据】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
【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然后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通过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讨论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言志的“心”愿。从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并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领悟中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插嘴、清晰、分辩、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4.体会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体会课文是怎么借物喻人,赞美边疆建设者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白杨树的资料,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准备一些新疆建设兵团的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还记得上节课中那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吗?——(那是茫茫戈壁上的白杨)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2、复习词语:戈壁清晰大伞抚摸介绍
边疆陷入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设计意图】
用“高大挺秀”来唤起同学们对白杨及《白杨》一文的记忆,快速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复习词语是为检查学生上节课中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的了解。
二、默读课文,体会白杨特点。
1、边读课文,边画出直接描写白杨和谈论白杨的句子。
2、读了课文后,你能找出集中体现白杨特点的句子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原来是从爸爸的介绍中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爸爸到底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3、学生齐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
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板书:高大挺秀)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②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白杨除了长在戈壁,还长在哪些地方?(山坡,原野,路边……)
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板书:不择环境适应力强)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板书: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屈)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当风沙刮来,
当雨雪打来,
面对干旱,
面对洪水,
现在你能感受到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了吗?
(3)有感情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后,直接进入白杨特点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读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句认真逐句品读,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分析它的内在精神品质,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体会爸爸的“心”。
(一)、抓住三个“只知道”来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
出示课件: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第二次“沉思”。
出示课件: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4)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3、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其中的道理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4、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5、过渡:只有爸爸一个人有这种心愿吗?
(不,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都有着这样的心愿。他们和爸爸一样,不怕边疆的条件恶劣、艰苦,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到哪里去,甘愿为边疆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爸爸的心愿其实就是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们共同的心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