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翰《石头城》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过石头城[唐]张祜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以下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张诗由面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城的繁荣;刘诗由面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之前繁荣的吴官。

B.这两首诗都写到“草”:张诗中把草当做历史的见证,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刘诗中借杂草的蕃庑,来凸起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

C.刘诗中的“绿”字承接首句中“离离”“满”,写出了杂草的蔓延和绿意,用得生动形象,并以乐景衬哀情,在诗人满眼的绿色中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

D.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刘诗通过“明月”“雁声”两个意象营建出幽静的氛围,赋与本来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妙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劝慰。

E.过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情感上都表达了事过境迁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借“水”抒怀,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扼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C (A、景物都是实写。

D、“营建出幽静的氛围,赋与本来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妙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劝慰”说法过错。

E、“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说法过错。

)2、不同:张诗中写出水的多和绵延,以石头城下水的无情表现诗人的感慨之多之悠久。

刘诗中写出水的冷和朦胧,通过描述石头城明月、雁声、流水的凄清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感伤之深之无奈。

相同:都衬托出石头城的破败荒凉,表现出对历史繁荣再也不的感伤。

石头城宋刘翰阅读答案

石头城宋刘翰阅读答案

篇一:石头城宋刘翰阅读答案篇二:石头城宋刘翰阅读答案内容提示:《石头城宋刘翰》阅读答案《石头城宋刘翰》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 分)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小题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高二语文-魔方格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小题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分)小题2:“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小题3: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小题1:“绿”通过色彩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的绵延不断;满眼绿色。

凸显出石头城的衰败荒凉。

(每层1分)小题1: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

或:绘形绘声)。

(2分)通过月色、雁声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2分)小题1:“空江”写开阔的江面上空空荡荡,通过江空来映衬城空;(1分)“空城”直接点明城荒芜寂寞;(1分)都写出了石头城的沉寂与凄清(或:都给人以沉寂、凄清之感)。

(2分)小题1:“绿”字考查的是练字,“绿”写出的是台城旧苑东的茂盛的野草,进一步反衬石头城的衰败荒凉。

小题1:首先确定这是一首怀古诗,“石头明月雁声中”属于融情于景,借月色、雁声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感伤。

小题1:理解“空江”“空城”,其实是在理解“空”分别解释两首诗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原文:山围故国②周遭③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④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⑤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楚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时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到唐时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故国,本来是指过去的都城,这首诗里指的就是注释①里的石头城,具体指六朝古都金陵。

③周遭,四周,周围。

④淮水,指的就是秦淮河。

秦淮河就在这里沿着山边流入长江。

⑤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或射孔的蔽身小墙,俗称城墙垛。

●翻译: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1.刘禹锡的诗。

《唐之韵》这样评价:刘禹锡的诗,经过反复锤炼,语言精练自然,意象鲜明,内涵浓厚。

乍看,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是,特别经得起咀嚼。

尤其他的咏史诗,用经过精细选择和炼就的意象,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抒发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又深沉又悲凉,历来为人所称道。

《石头城》就是典型的例子。

2.《石头城》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呢,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3.从诵读上看。

前两句,“故国”、“空城”之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

而“在”、“回”二字,正是诗人感慨之所在,宜重读。

后两句,借月抒情,重音须落在“旧时月”和“还过”上,要能够体现出讽喻现实的意思。

4.《石头城》以不变写变。

作者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几幅图景,来凸现金陵城这个六朝古都的历史的兴盛和现实的凄凉;只用“故国”和“空城”两个词,来对今日的凄凉作些暗示。

再过金陵 石头城 阅读附答案

再过金陵 石头城 阅读附答案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2016 年江苏卷)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 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 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 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 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 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幺表达效果?(5 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幺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0.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 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 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 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能寐。因此就引用有关李广的典故写了这首词,寄给约他同乡居住的友
人。
上片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形象地概括了李广的两件轶事。其一是罢职
家居时受辱于灞陵醉尉,其二为某次出猎时射箭中石没镞的神力。故将军五
句,出自《李将军传》: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
间饮,还至灞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
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明】张羽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宋)刘克庄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宋)王安石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刘禹锡的诗词《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的诗词《石头城》赏析

【导语】《⽯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陵五题》的第⼀⾸,全诗着眼于⽯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江潮、淮⽔和⽉⾊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刘禹锡的诗词,欢迎阅读! 《⽯头城》 唐•刘禹锡 ⼭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东边旧时⽉,夜深还过⼥墙来。

【赏析】 这⾸诗咏怀⽯头城,句句写景,⼜句句抒情。

开头两句总写写江⼭如旧,故国已废,渲染了⼀个极其苍凉的氛围。

“⼭围故国”,⽯头城外有群⼭屹⽴在江边,多少年来静静地围绕着这个伤⼼之地。

“潮打空城”,⽯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夜夜拍打着⽯墙,但城已荒废,成了破墟,如今只剩下潮打空城。

“淮⽔东边旧时⽉,夜深还过⼥墙来”两句写⽉照空城的景象。

在淮⽔东边是“旧时⽉”,诗⼈特别⽤“旧时”⼆字来形容⽉,是具有深意的。

淮⽔,即秦淮河,横贯⽯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梦死的游乐之地,这⾥曾经彻夜笙歌、纸醉⾦迷,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明⽉即是见证。

然⽽,曾⼏何时,荣华富贵,都已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的明⽉仍然从秦淮河东边缓缓升起,⽆声地打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它悄悄地越过⼥墙,似有千⾔万语,只是脉脉含情。

诗⼈写作这⾸诗的背景是中唐时期,中唐时期朝廷昏庸、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

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写下这⾸诗,表⾯上慨叹六朝之兴亡,实际上是借古讽今,作者希望能够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以免蹈六朝之旧辙。

潘德舆《养⼀斋诗话》评价此诗说:“不⾔兴亡⽽兴亡之感溢于⾔表。

” 扩展阅读:刘禹锡的诗歌内容 刘禹锡的⼭⽔诗,改变了⼤历、贞元诗⼈襟幅狭⼩、⽓象萧瑟的风格,⽽常常是写⼀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底远⼭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相公游南庄醉后寓⾔戏赠乐天兼见⽰》),“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书怀寄东洛⽩⼆⼗⼆杨⼋⼆庶⼦》)。

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光⽔⾊中融⼊了诗⼈的主观情感,构成了⼀种恬静平和的氛围。

石头城赏析

石头城赏析

石头城赏析
原文如下: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如下: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石头城》是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首先,诗人以群山、江潮、明月等自然意象,烘托出石头城的荒凉没落。

这种以景抒情的写法,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充分的表达,同时也让读者更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无情。

其次,诗人通过对故国、空城、女墙等人文意象的运用,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变迁和沧桑。

这些意象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的存在本
身就充满了历史的意味。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场景,让人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繁华和现在的衰败。

最后,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描绘石头城的兴衰变迁,表达了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认识。

诗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曾经的繁华和辉煌都将成为过去,而人们所能做的,只是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面对未来。

总的来说,《石头城》是一首怀古诗中的佳作,它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石头城的历史沧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无情,更让人们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石头城》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石头城》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石头城》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围故国周遭在”写山,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B.“潮打空城寂寞回”写水,“寂寞”写出了潮水拍打着空城无人回应,又寂寞地退去的景象。

C.“石头明月雁声中”的“雁声”,既增加了画外音,也使全诗唱叹有情,余音不尽。

D.刘翰诗的前两句描写芳草碧连天的景象,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照,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是以景写情的同题诗,试比较其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1.D [解析] D项,“前两句描写芳草碧连天的景象,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照”错误。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写的是草满吴宫的荒凉景象,与后两句的寂寞清冷意境统一,没有形成对比。

2.①同:两首诗同为以景写情,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的手法,都写出了石头城的沉寂与凄清,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凋零、故城萧瑟的感慨。

②异:刘禹锡写景运用拟人手法绘形,刘翰写景绘形又绘声,以声衬静。

[解析] 两首诗中都有写景句,所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情感即可。

不同的是,刘禹锡诗中“寂寞回”的潮水,“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旧时月,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刘翰诗中的“石头明月雁声中”,通过月色、雁声等意象来描绘繁华凋零、萧瑟凄冷的意境,表达作者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达到了绘形绘声、以声衬静的效果。

古诗《石头城》练习附答案

古诗《石头城》练习附答案

古诗《金陵五题·石头城》练习附答案
金陵五题·石头城
刘禹锡(唐)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练习
(一)高考模拟之理解性默写题
1.《石头城》中,描写时间与空间结合,唤起苍茫惆怅怀古之情的诗句是
( ).
2. 《石头城》中,描写月光依旧,然而繁华不在,增加怀古情韵的诗句是
( )
(二)高考模拟之阅读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B.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C.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D.此诗情景交融,抒发出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2.说说你对此诗主旨的看法。

练习答案
(一)高考模拟之理解性默写题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二)高考模拟之阅读题
1.D“情景交融,抒发出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改为“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2.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

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石头城》赏析

《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鉴赏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了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石头城即现今的南京,旧称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

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

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

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

《石头城》课文赏析

《石头城》课文赏析

《石头城》课文赏析《石头城》是一首描写南京古城风貌的诗歌,诗人刘禹锡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生动地展现了这座古城的沧桑与历史。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主要从历史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展开。

一、历史背景《石头城》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

诗人看到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如今满目疮痍,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石头城沧桑变化的诗篇。

二、主题思想《石头城》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感慨。

三、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石头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了城市的沧桑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3.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四、语言特色《石头城》的语言简练明快,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

诗人通过运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准确地描绘了石头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人物形象《石头城》中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出现,但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败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变迁。

六、情感表达《石头城》的情感表达深沉而含蓄。

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着凄凉与忧伤,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七、社会意义《石头城》作为一首描绘城市衰败的诗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也揭示了城市发展与衰败的必然规律。

2019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13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考全程复习方略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13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巩固提升1.[边塞征战诗]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岑参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岑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

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描写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结合第二首诗来看,“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

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解析:B项,“在两军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两军厮杀句前”;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答案:BD(2)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

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

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

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

2.[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高考诗词鉴赏《石头城》《越中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石头城》《越中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头城》《越中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地29、30题。

(共5分)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7.对《石头城》《越中览古》这两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越中览古》着重渲染的是今日的凄凉,而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从而突出了主题。

B.“只今惟有鹧鸪飞”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C.“潮打空城寂寞回”用拟人手法写潮水虽有情,但在那空寂的石头城下只能带着满腹惆怅落寞而去。

D.《石头城》的三四句让人陡升“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叹,想昔日六朝帝都
夜夜笙歌,而今冷落萧条,于是悲从中来。

28.比较《石头城》与《越中览古》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异同?(3分)
答:
答案:
27、①正视人生起落是不可避免的。

②人与人之间的落差无法削平。

③落差可以丰富人生阅历及感受。

④落差可以使人积蓄重新崛起的力量。

(回答对3条即可。

)(2分)
28、 BE (3分)。

石头城刘翰翻译赏析

石头城刘翰翻译赏析

《石头城》是刘翰的一首诗歌,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一个充满沧桑感的古城。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歌的翻译赏析:
石头城
石头城已被岁月所追赶,
瓦砾之间闪烁着光芒。

白天它静静地沉睡,
夜晚它又回归到生命之中。

在石头城的夹缝中,
岁月留下了痕迹。

从那些残破的墙壁和石阶,
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繁华。

石头城的街道被行人所占据,
他们经过时总是低头沉思。

他们在追寻着什么呢?
是远去的梦想还是未来的希望?
石头城的居民在它的怀抱中成长,
他们承载着它的历史和传承。

他们让这座城市继续生命,
并将它留传给下一代。

这首诗歌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作者用“被岁月所追赶”来形容石头城历史的沧桑感,用“瓦砾之间闪烁着光芒”来描绘石头城的历史价值。

作者通过描写城中行人的心境,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城市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总之,《石头城》是一首充满思考和情感的诗歌,它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引导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爱和传承文化遗产。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石头城,宋,刘翰》阅读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石头城,宋,刘翰》阅读答案

《石头城,宋,刘翰》阅读答案:篇一:[纯教学文档]2016高考古诗对比阅读最后冲刺考前重要考点测试复习[古诗比较阅读]【01*】一、[唐]包佶《再过金陵》[宋]刘翰《石头城》/二、韩愈《戏题牡丹》【02*】三、张养浩《登泰山》/ 四、皇甫曾《秋兴》【03*】五、华岳《酒楼秋望》/六、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04*】七、贺铸《病后登快哉亭》/八、王贞白《洗竹》与罗隐《竹》【05*】九、刘禹锡《始闻秋风》【06*】十、俞紫芝《水村闲望》/十一、卢纶《长安春望》【07*】十二、马戴《出塞》/十三、刘长卿《酬李穆见寄》与杜甫《宾至》【08*】十四、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十五、张祜《观魏博何相公猎》【09*】十六、晏珠《山亭柳·赠歌者》/十七、李好古《谒金门》【10*】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01*】【01*|02*|03*|04*|05*|06*|07*|08*|09*|10*】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再过金陵①[唐]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8.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9.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相同点:都描写金陵城雁行高歌,凄凉衰败之景(2分,抓住“收、秋、愁、空、冷”)不同点:包诗运用拟人,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努力学习,报效父母《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附答案 过石头城[唐]张祜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张诗由眼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城的繁华;刘诗由眼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以前繁华的吴官。

B.这两首诗都写到“草”:张诗中把草当作历史的见证,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刘诗中借杂草的茂盛,来突出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

C.刘诗中的“绿”字承接首句中“离离”“满”,写出了杂草的蔓延和绿意,用得生动形象,并以乐景衬哀情,在诗人满眼的绿色中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

D.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刘诗通过“明月”“雁声”两个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

E.过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情感上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借“水”抒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C(A、景物都是实写。

D、“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说法错误。

E、“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说法错误。

)2、不同:张诗中写出水的多和绵延,以石头城下水的无情表现诗人的感慨之多之悠长。

刘诗中写出水的冷和朦胧,通过描写石头城明月、雁声、流水的凄清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感伤之深之无奈。

相同:都衬托出石头城的破败荒凉,表现出对历史繁华不再的感伤。

[石头连连看]石头城

[石头连连看]石头城

[石头连连看]石头城【其他范文】(1) [石头城]石头城刘禹锡阅读赏析及参考答案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1)有人说后两句有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旧、还。

(1分);旧有原来的之意,用旧来形容月(月本无新旧之分),便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过去繁华岁月,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则祗剩一片凄凉。

(1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一去不返了。

(1分)(2)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与思想感情:答案:情景交融。

(1分)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1分)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3.对这首诗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首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昔日围绕石头城的青山依旧,但当年繁华的六朝故都,如今已是空城。

B.潮水也通人性,它们拍打着空寂的城墙似乎感受到石壁的冰凉,便带着寂寞悄悄退去。

C.最后两句,写旧时的明月,它曾经见证过昔日秦淮河的繁华,而今又从秦淮河边升起,夜深了还深情爬过城墙来,只可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D.全持写山、水、月,着重于景物描写,传达了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答案:D(景物描写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处处写景,但无处不包含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并非着重传达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这首诗句句是景,然而每一景都融合着诗人的深沉感叹。

最后一句的还字,意味着答:(4分)故国萧条,人生凄凉月虽然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如时光、繁华、显耀人物等)已经一去不返了。

阅读练习二1.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

(4分)2.简析本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除《红楼梦》外,尚有《三国演义》《水许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为什么《红楼梦》又独独高居于其他名著之上而被推崇为最伟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巨著呢?在《红楼梦》之前,我国的长篇小说,总是在述说前人的故事,或取材于史书,或据传说演绎,即便有取自当代社会的,也多为奇闻轶事之类,仍属不相干者在说他人的故事。

所以小说是小说,作者是作者,读者、评论者也只看小说写得如何,却没有人去关心小说的作者,因为谁都知道那些作者,不论是罗贯中、施耐庵或吴承恩,都与诸葛亮、宋江、孙悟空等拉不上任何关系。

所以,当时人索隐《红楼梦》写的是谁的故事时,总从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纳兰明珠与纳兰性德、张侯家事或康熙间的一批名人名臣的事去比附,再也想不到作者在取材上会有全然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思路,开始用现实题材进行创作。

《红楼梦》一反从前只取古人或他人故事来编写小说的旧方法,它是在作者亲见亲闻、亲身经历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础上创作的。

但《红楼梦》写的不是一家一事一人,它不是自传体小说,也不是小说化了的曹氏一门的兴衰史,虽则在小说中毫无疑问地融入了大量作者自身见闻、经历和自己家庭荣枯变化的种种可供其创作构思的素材。

只是作者搜罗并加以提炼的素材的来源和范围都要更广泛得多,其目光和思想,更是从几个家庭扩展到整个现实社会和人生,《红楼梦》一出来,传统的写人的手法都打破了,不再是好人都好,坏人都坏了。

作者如实描写,从无讳饰;因而,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这一看法,是鲁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诸葛亮在小说中是一个十足理想化的甚至神化了的人物,成了智慧的化身,你很难从他身上找出什么缺点来;高俅先是流氓无赖,后成奸邪权臣,你也找不到他还有哪一点可以肯定的,除了踢得一脚好球;倒是神话人物孙悟空、猪八戒还复杂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翰《石头城》阅读答案及赏析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分)2: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
1:绿通过色彩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的绵延不断;满眼绿色。

凸显出石头城的衰败荒凉。

(每层1分)
2: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

或:绘形绘声)。

(2分)通过月色、雁声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2分)
3:空江写开阔的江面上空空荡荡,通过江空来映衬城空;(1分)空城直接点明城荒芜寂寞;(1分)都写出了石头城的沉寂与凄清(或:都给人以沉寂、凄清之感)。

(2分)
赏析:
全诗写到的景有离离芳草、寥落吴宫、台城旧苑、烟波寒江、明月飞雁。

而这些景物在诗文中全带有一种悲凉的意象(离离芳草让人想起白居易诗离离原上草,寥落吴宫让人想起元稹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台城旧苑让人联想起陆游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影照来烟波寒江使人想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雁声使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诗人通过对这些具有很强感伤意味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凋零、故城萧瑟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离离芳草满吴宫,离离状稀疏貌,稀疏如何满呢?我们来看韩愈草色遥看近却无就可以理解,近看稀稀落落,远观则平合成片。

此句透露了诗人观望的角度,远望的效果,符合这首诗迷茫的基调。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