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明比较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家庭观念比较

中西方家庭观念比较

(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长春130024)

摘要:家庭是人类社会一个很好的发明,更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它的基本结构形式和内在功能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但是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的不同,其在一定范围之内又表现出特殊性的一面。

关键词:中西、家庭观念、孝、婚姻、教育

1.引言

现代社会有两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延伸家庭。一对夫妇加上儿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是延伸家庭。由此将核心家庭看成最小的单元,核心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父母之间存在着婚姻关系,父母教育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本文将从以上三种关系阐述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2.中西方对婚姻观念的差异

婚姻是构成家庭的基础,在社会关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婚姻观差异的解读是研究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人一向把婚姻当作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喜新厌旧,或是第三者插足都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中国人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是因为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中国家庭本位的主要表现是把家庭看得比个人重要,特别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唱妇随。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1]。

2.1中西方婚姻观念的差异

从结婚的目的上来讲,《礼记·昏义》载:“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这个社会的个体单元彼此联系起来,扩大亲属同盟。历来中国就有亲上加亲的说法。过去,婚姻被当作两个家族在经济、政治或者社会关系上相结合的工具。双方通过联合两个家族的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其主要目

的是为了继承男性家族的血统。如果两个家族的利益关系越大,那么婚姻结合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西方人来说,结婚目的就是寻找到一个可以和自己分享生活,并且从生理和心理上获得幸福感的人。所以,西方人大多因爱结合在一起,也因不爱而分开。

从经济要素的角度来讲涉及到理财观上的差异,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夫妻共同生活后在经济上是无法分割的,夫妻经济一体,男女双方共同承担家庭开支,各自的收入为家庭共有财产。夫妻AA制理财方式在西方家庭却很普遍,丈夫和妻子通常平均分担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和抚养孩子的费用。

从后代的角度来讲,可以从孩子是否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来分析。中国人将孩子视为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在中国人的婚姻生活中,孩子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与中国人相反,西方人更注重个体幸福感,男女步入婚姻殿堂是为了延续爱情,不会将生育孩子视为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不会因孩子的存在而维系没有感情的痛苦婚姻,因此西方国家存在着不少的丁克家族。

从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讲,主要表现在男女在婚后对其配偶血亲的亲情表现差异。在中国,夫妻关系与血亲关系相交织是一个典型现象男性与女性结合后,双方都需要相应地在配偶家族中承担一定的经济和情感责任,爱情并不是全部,纵向的人际关系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配偶与父母间的不和谐可能为婚姻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在中国婆媳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夫妻间的婚姻状况。与之相反,倡导独立的美国人更注重横向的人际关系,即夫妻关系在所有的家庭关系中享有优先权,美国人自成年后就可以独立生活,脱离父母管辖,他们拥有自由意志来选择爱人开始一段婚姻,婚后生活不会受到家人的干涉,对家人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较少。

2.2中西方婚姻观念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国婚姻观产生于典型的农耕文明,“农耕形式要求生产者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种文明的特点就是:第一,周而复始。第二,顺其自然。第三,集中统一。第四,注重经验。在这种文明模式下培育起来的婚姻观必然带有含蓄、服从、重礼、顾家等特点。与之相反,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文化,体现出海洋文明或商业文明的特质,这种文明的特点就是开放、流动、公平等,在这种文明模式下培育起来的婚姻观必然带有外向、自由、开放、热情等特点和中国婚姻观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由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背景所决定的。总而言之,导致中西方婚姻观念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源,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差异性,主要包括价值观念的差异、道德标准和社会关系的差异等.[9]

3.中西方教育子女方式的差异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对于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因为家庭是人降生以后第一个归属的集团,在那里形成基本的人格。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启蒙部分,它对孩子习惯、兴趣、生活方式,甚至个性的培养产生了深远意义。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它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不自觉地接受着基本生活常识和文化价值观。所以说,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中西方孩子的不同性格、处事方式和生活态度等。【7】

3.1教育观念的不同

所谓教育观,简而言之,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教育观中最核心的是教育价值观,即人们关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或作用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漫长的社会和教育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教育观,从而使中西教育呈现出种种不同走向的理论和实践特征。

西方文化强调纯粹的知识,西洋人入学读书所学的一则曰知识,再则曰知识,三则曰知识,尤其是科学和社会知识。父母认为知识源于好奇心,他们经常带孩子回归自然,激发孩子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西方的教育以孩子为主体,强调个人的努力、平等。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给予他们自由。父母深信孩子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自然地成长,而不是别人的意愿,所以父母很少强迫孩子。父母的职责仅仅在于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其走上正确的道路。他们知道真正的教育决不是强制的,兴趣也不是强迫出来的,强制会毁掉孩子的独创性和兴趣。对他们来说,孩子的心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教育观念有很大不同。儒教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其核心是生命、道德和伦理。所以,中国的父母十分重视孔孟哲学,中国人入学读书所学的是君子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观,束缚个性。孔子的仁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礼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中国家长教导自己的子女做一个好孩子。而且中国家庭内部有一股强烈的权威意识。中国传统的父权制中最根本的规则就是父为子纲。父母,尤其是父亲的教令,子女必须绝对服从。孩子对父亲要敬畏,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建立一种权威感。父母强调对孩子成长单方面的影响,忽视其个性的发展。家长不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个体,而看作他们的私有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