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1978年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开始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呈现出新面貌。语文教学也开始改革积存的弊端,逐渐走上教学改革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大批富有改革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优秀语文教师,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语文教学流派。语文教学流派的出现是语文教学日趋繁荣的表现,也是语文教学日益走向成熟的标志。语文教学流派的出现与发展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与成果水平。回顾30年来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对我们总结经验、继往开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新时期语文教学流派形成的背景
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紧密相联,与语文教学的改进紧密相关,与语文教师的积极探索密不可分。
(一)改革开放的时代动因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各行业开始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了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变了“文革”期间推荐上大学的办法,改变了“文革”遗留下来的“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状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所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各项工作逐步走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教育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我国的经济更加繁荣,科技更加进步,教育更加发展。在这种氛围下语文教学改革的热情逐渐释放出来,语文教学流派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二)教学改革的学科诉求
我国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是从对以往语文教学弊端的批判开始的。1978年3月吕叔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对我国语文教学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这篇文章被语文教学界誉为“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语文教学界,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半年时间,省级以上报刊便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就语文教学问题进行讨论,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进行。此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新时期的语
文教学流派有许多就是在这次浯文教学改革浪潮中逐渐形成与涌现的。1997年《北京文学》发表—组文章对语文教育进行批判,引发了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在对语文教育的批判中,人们寻求问题解决的新途径。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新的语文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语文教学开始在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指导下展开。由此,语文教学进发出新的活力,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新的态势。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诉求与探索中,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投身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释放出巨人的创造力,涌现出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等众多语文教育名师。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仟感,具有非凡的改革勇气、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在浯文教坛上辛勤耕耘、锐意改革,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方法上都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改革,在语文教学改革上独树帜,在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山了重要贡献。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就是由他们这样一批优秀语文教师领衔的,语文教学流派也正是在这样一批优秀教师为核心的辐射下逐渐形成的。
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解放下人们禁锢已久的思想,冲出了以往的重重阻碍,为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政治坏境;语文教学改革的学科背景为语文教师释放积蓄已久的力量提供了释放空间。语文教师的奋斗热情创造出多元并存的、崭新的语文教学局面。这些都构成了新时期语文教学流派形成的背最。
二、新时期主要语文教学流派简介
语文教学流派的形成大都经过了长期酝酿、初步形成、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教学流派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有所酝酿,到改革开放初期逐渐形成并发展;有些教学流派则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快步成长起来。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小学教学界涌现出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语文教学流派,下面择要加以简介。
(—)情感派
情感派的特点是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重视通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心灵。该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重点区域在上海、辽宁等,代表著作是于漪的《语文教苑耕耘录》、程翔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
(二)导读派
导读派在中学界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在小学界以靳家彦为代表,其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能力训练过程。该派的重点区域在上海、安徽、四川等,代表著作是钱梦龙的《导读的艺术》、蔡澄清的《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等。
(三)思维派
思维派以宁鸿彬为代表,其特点是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该派主要区域在北京、河南等,代表著作是宁鸿彬的《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育》、《宁鸿彬文选》等。
(四)管理派
管理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其特点是将控制论、管理学运用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该派主要区域在辽宁、江西、广西等,代表著作是魏书生的《魏书生文选》、《班主任工作漫谈》。
(五)情境教学流派
情境教学是由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所倡导的。她从语文的情境教学方法入手,不断开拓创新,由“情境教学法”到“情境教学论”,再到“情境教育论”,发展出一套旨在促进儿童生命整体发展的教育理论体系,她强调入在情与境的融通中实现整体发展的先进理念,旨在促进儿童生命的整体发展。在她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影响遍及全国的情境教学流派。
(六)识字教学流派
小学教学中涌现出诸多影响深广的识字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识字教学流派。公认的识字教学流派有二十多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集中识字流派与分散识字流派。集中识字的特点是“先识字再读书”,注重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注重在学汉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识字能力。集中识字干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运用集中识字法,取得了很大成绩;改革开放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由此,形成了“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分散识字是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