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笫一节,可看作是第二章第四节地球圈层衔接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知识的前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与人类社会联系最密切圈层之一,大气圈中所发生的大气现象与人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是如何产生和进行的?为学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历史+选考地理,前面一节已经学过了地球外部圈层,高二学生对地球大气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111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对地理问题和现象的分析缺乏准确性、深刻性,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而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基础,思维层次较高,因此需要学生课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查阅地球大气圈、大气运动的相关资料, 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关大气运动资料等。高三选考地理学生在自然地理知识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因此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资料信息的整理与探究活动中,完善地理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气温变化、风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综合思维: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气温、风等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3•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的气温、风等地理事象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气温垂直变化规律、风向的判读及成因等生活常识。

考情分析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9-全国□卷,6~8

2017-全国□卷,9~10 结合相关地理事物考査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基木原理的应用,分析气温日较 差、逆温层的产生及其影响。

2-热力环流

2019-江苏卷,19-20

2017•天津卷,8 2016天津卷,4 多以实际地理区域或地理现象为背景,考查热力坏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大气的水平运动

2018-全国二卷,37

2018-北京卷,6 2018-江苏卷,27

以等压线图为背最,考査大气水平运动的成丙、风向、风速等内容。

教学策略

教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归纳分析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地图册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前面一节已经学过了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与人类社会联系最密切圈层之一, 大气圈中所发生的大气现象与人类密切相关。那么,大气圈中所发生的大气现象有哪些?是怎样发生 的?

(二)授课环节

我们把知识梳理一下,教师PPT 展示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自主完成)

1. 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 _____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2. 两大过程:

射自字宙先畅

-巒

(1) 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___________ O (2) 大气的增温:地面以 ______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 两大作用:

(1) 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 ___________ 作用。 (2) 保温作用:C ______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教师精讲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 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 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 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畑浓钿射匚〉氏浓钿对

射 I««J 宁宙?K frij

(HJ

大r 上界

亍*

太阳|«4大地

大地畋大r

—j

大r.还大地

I

人9普冰后疋

:人部分/

底城血辐对■

砂人z 如射点 :列至U 込H hi£u , -- 人部分地血际 ・ ■

•P 向卜白勺部分 •地山川毁收后用 対的热/it 械人 祢为人“赵俪

:iSA

r 吸收”位大

r 增湿

杀皿还给地而

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 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 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4)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 于水果

的糖分积累等。

三、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一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 弱作用弱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盆地(如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

地势高低

地势高f 大气稀薄f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f 昼夜温差大

旭I 创吸收

〔过程

射向

太阳能丰富

气受

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儿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