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1、向盛有20°C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NaCl与KN0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g20°C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g20°C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9.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9.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溶解度教学设计课程:初中化学九年级下课题: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执教:班级课型:事实—理论课一、学生学情分析:学习了课题一,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液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和如花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溶液的饱和程度和溶解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2.过程与方法:①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相应的概念②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②建立运用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解释实验本质③学习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理念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方法2、难点:正确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用具: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9.2.1溶解度(第一课时)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2、饱和溶液的判断3、结晶4、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八、重难点分析:对于这个知识点中包含的两个概念如果单独提取出来学生基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两个概念的成立又有一些限定条件,比如: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到不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

这些条件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能相互转化,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就更深一层。

对学生来说在理解这个只是点的时候可以借助部分的生活经验,但是两种溶液相互转化的方式不止一种,当涉及到通过升温、降温的方式时,就必须借助实验才能让学生比较明白这种现象,如果想要彻底理解这个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题目中就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九、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①设计了三个环节的实验,从实验的角度验证饱和溶液的定义,加深学生的印象。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溶解度的变化,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同时,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溶解度的曲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度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溶解度的大小,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时间。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
1.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实验探究、讨论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等,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溶解度的曲线。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章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内涵。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对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溶解度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溶解度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三、课时安排 2课时要妈妈要妈妈创设快乐课堂。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

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

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

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

形成概念上作文章”。

水溶解本结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结晶的两种方法。

板书设计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的概念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的条件3、确定某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4、结晶结晶的概念结晶的方法5分钟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2、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水⑥蒸发水。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物质的溶解度》
一、教学设计思想
上节课介绍了物质的溶解性,已经了解了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溶解情况不相同。

这节课溶解度是继物质溶解性后,怎样精确地衡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通过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比较,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比较表格列数据和曲线查数据的不同,会画出相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含义。

(2)学会区分物质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3)知道溶解度曲线,并会根据曲线查找相应的溶解度。

2、过程与方法
(1)在掌握物质溶解性的基础上,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并能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结合数学曲线思想下,学会画溶解度曲线,培养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物质定性、定量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溶解度五要素。

四、教学用品
媒体:投影
五、教学过程。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如法炮制,小组探究。

9.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教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教学(人教版)

9.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教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教学(人教版)

9.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教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教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的定义及相关术语;2.掌握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3.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4.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1.溶解的定义及相关术语;2.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3.溶解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4.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重点1.溶解的定义及相关术语;2.溶解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四、教学难点1.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瓶溶解后的盐水和未溶解的盐晶体)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瓶是什么?学生:是一瓶盐水。

教师:非常好。

这个盐水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把盐溶解在水中。

教师:对的。

那我们今天的课程关于什么呢?学生:关于溶解度。

教师:非常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溶解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溶解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充分混合形成溶液的过程。

在溶解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几个基本的术语。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以下术语,并逐一解释: - 溶质:指能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如盐、糖等; - 溶剂:指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 - 溶液:指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教师:以上就是溶解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词。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溶解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教师: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单位体积(mol/L)或质量分数表示。

溶解度是一个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教师:那么我们该如何计量溶解度呢?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溶解度。

在实验中,我们会逐渐加入溶质到溶剂中,并观察是否有溶质无法溶解的情况出现。

当达到溶质无法再溶解的状态时,我们称溶质达到了饱和溶解度。

3.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为了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我们进行一个实验演示。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实验。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探讨课例韶关市第九中学朱丽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氯化钠溶解的实验探究形成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涵义的认识。

难点: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三、学情分析本次教学的学生为韶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

学生经过大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与经验,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并且学生的自觉性、知识、技能水平较高,具备实验探究的能力。

所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但由于不是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程度把握还是不是很准确,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一定的弹性,表现在将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放在课后能力提升习题中。

四、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让学生归纳出饱和不饱和之间的转化规律,最后通过讨论引出结晶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的状态问题。

五、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讨论法六、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28小组,每小组2人。

人教版2025春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5春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

在课题1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的过程,溶液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是定性的研究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结晶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用途,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学法上学生已经基本会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实验结论,但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能力,容易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数据或实验现象判断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3.通过理解饱和状态,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辨别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两者之间如何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烧杯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1.溶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_______,_______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一种物质在水里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呢?引入新课【新知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解度教学设计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

2.通过实验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结论推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海水制盐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产与生活。

2.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饱和溶液的含义。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用具设备及软件: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powerpoint、电子课本、动画软件;药品:硝酸钾、食盐、水;仪器:烧杯、玻璃棒、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洗瓶、酒精灯、量筒。

五、教学流程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讲述】妈妈为贝贝同学准备了一碗汤,贝贝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贝贝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能否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思考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除食盐外,其它的物质呢?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物【探究实验】1、小组讨论,设计方形成概念质,它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呢?请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提问】用什么方法使不溶解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继续溶解呢?【提问】那如果给氯化钠加热,给硝酸钾加水呢?氯化钠和硝酸钾能否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将上述两位同学的方案综合在一起,先加热后冷却,再加水,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体验。

【提问】我们把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溶液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
4.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引导、启发、讲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最后,我会告诉学生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将更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溶解度知识的掌握,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将包括以下几部分:
1. **知识巩固题**:
-完成课本第9单元课题2中的习题1、2、3,重点在于理解和计算溶解度,并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溶解度这一概念的学习将更为深入。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实验和实例来辅助理解。此外,学生在前期的化学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实验操作经验,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技能,但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掌握溶解度知识的同时,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过程以及溶液的组成等前置知识。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容易混淆溶解度与溶液浓度的概念;对溶解度单位的不熟悉可能导致计算错误;对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理解不全面,可能无法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此外,部分学生在面对需要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4.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学内容,以加深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检测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安排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知识。
(2)掌握溶解度的分类,能区分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物质。
(3)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阶段,我会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我会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吗?为什么有些药品需要用水溶解后才能服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此外,我还会展示一些与溶解度相关的现象,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视觉冲击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3.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计划如下:
1.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溶解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一个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和分析生活中与溶解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衔接。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和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目标。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1.溶解度的定义和四要素(温度、压力、溶剂、溶质)。
2.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3.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
4.实际问题解答示例。
板书布局将采用逻辑顺序,突出重点知识,并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使知识更加直观易懂。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引导他们构建知识框架,并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注重字迹工整、符号规范,并适时更新板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度的变化,如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同一种溶质。
2.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即温度、压力、溶剂、溶质,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解释和阐述。
3.引入溶解度曲线的概念,解释其表示方法和作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4.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溶解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1(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1(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及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判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难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趣味导入】趣味视频《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吗?》。

【旧知回顾】什么是溶液?在外界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食盐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吗?【总结】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问题】氯化钠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那么氯化钠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吗?(学生发言:1.能2.不能)【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1】在室温下,分别向盛有20mL水的两个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和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分别加入5g氯化钠和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操作实验1实验2加入5g氯化钠,搅拌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现象结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总结与交流】学生分别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实验现象。

操作实验1实验2加入5g氯化钠,搅拌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现象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烧杯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烧杯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结论20mL水能完全溶解5g氯化钠20mL水能完全溶解5g硝酸钾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氯化钠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g硝酸钾【实验结论】一定温度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概念总结】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交流讨论】在定温定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加溶质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那么还有其他方法吗?又如何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呢?【探究实验2】向探究实验1中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再添加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再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溶解度 第1课时》 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溶解度 第1课时》 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溶解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包含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知识主要从定量的角度让学生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状态。

以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与探究”和“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先引人饱和溶液的概念,再引入溶解度概念,并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

最后通过讨论引入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本课题要求学生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利用,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将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生从定性角度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之后,本课题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溶解性。

这样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加深了,研究方法提高了,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提升了一个层次。

◆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4.会利用有关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5.学习利用已取得的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7.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对学生进行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课前准备相关资料卡片、活动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在我们生活中,食盐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食盐的用途很多,你知道食盐是怎么制备的吗?【导入】通过海水晒盐制得,为何海水晒盐可以制得食盐,利用了哪些化学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饱和溶液【播放录像】认识海水晒盐的过程,让学生结合预习和录像谈认识,提困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连云港市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夏照清
一、课标要求
本课题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水和常见的溶液》中的一个课题,新课标对于此课题要求是: 1.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 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课题 1 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

本课题包括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

在“饱和溶液”这部分中,首先,通过【实验9-5 】和【实验9-6 】来讨论,从而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并结合实验说明: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 ,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然后,结合【实验9-6 】中的硝酸钾晶体的析出介绍结晶现象。

同时,以海水晒盐为例,说明蒸发溶剂也是获得晶体的常用方法。

最后,总结在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三、学情分析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
液的组成和基本特性是不够的,还应定量地认识溶液。

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四、教学目标
1.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 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3. 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4. 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七、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药匙、天平、量筒、石棉网、三脚架实验药品: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高锰酸钾
八、教学思路
新课引入I探究实验.初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探究实验•
再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探究实验・完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
接下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再探上述实验,学生讨论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一般方法,紧接着引出结晶的两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亲身体验结晶的两种方法。

最后学以致用回应新课引入中的问题,首尾呼应。

九、教学流程
【投影】英雄少年的图片。

【讲述】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少年。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奋不顾身,彰显出他们独有的智慧。

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他们中的一位。

【播放视频】小交通员潘冬子运送食盐
【新课引入】视频中小交通员潘冬子用他独有的智慧帮助红军运送食盐,这当中运用到哪些化学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溶解度
【提问】在课题一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设疑】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分组实验】学生用烧杯取20ml水,向烧杯中加入5g食盐,搅拌,观察现象。

再加入5g食盐,搅拌,观察现象。

【投影展示】实验表格
【讲述】(随手拿起一杯溶液)像这样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我们称之
为饱和溶液,刚才那个溶液 1 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我们称之为不饱和溶液。

【板书】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提问】那么对于这些不能溶解的氯化钠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它溶解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讨论一下,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吧!
【学生展示】提出自己的各种假设(加水,加热)。

【过渡】下面我们就大家提出的假设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吧!【分组实验】一部分学生探究水(溶剂)的因素,一部分学生探究温度的因素。

【追问】出现什么现象了吗?【学生回答】描述实验现象
【投影展示】实验现象【提问】像这样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呢?【学生讨论、思考】如何鉴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方法归纳】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提问】难道加热的方法不行吗?那让我们换一种溶质再试试吧!
【分组实验】学生用烧杯取20ml水,向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再加入5g 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追问】那我们加热试试吧!【分组实验】学生给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加热一会儿,观察现象。

【提问】出现什么现象了吗?
【过渡】值得一提的是,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影响情况很复杂,绝大部分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部分物质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极少数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讲述】通过以上的探究过程,我们来归纳一下溶质在水中溶解的影响因素
有哪些?
【学生讨论】学生得出影响因素【过渡】这样,同学们可以帮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下定义了吗?【学生回答】略
【提问】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老师刚才在说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都怎么说
的吗?
【学生回答】略
【过渡】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下面就让我们探究某饱和溶液能否溶解另一种溶质?
【演示实验】刚才哪几个组的烧杯中有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怎么知道它是否
饱和呢?现在老师提供三种物质,同学们来选择一下。

【学生实验】选择相应的物质进行实验
【归纳】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溶解硝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等其他物质。

所以必须指明哪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过渡】通过刚才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出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下面我换个角度再看刚才的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讨论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转化?
【学生讨论】略
【投影展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过渡】说到降低温度,我们看看刚才加热好的硝酸钾溶液,现在冷却了,
我们看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略
【讲述】对,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后,过多的硝酸钾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板书】结晶
【过渡】溶液结晶一般有两种方式
【投影展示】溶液结晶的两种方式
【演示实验】用玻璃棒蘸取食盐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略
【讲述】这就是溶液结晶的第二种方式一一蒸发结晶,实例:海水晒盐。

同学们有知道海水晒盐的吗?
【投影展示】播放海水晒盐的视频
【投影归纳】海水晒盐的过程
【板书】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谈谈收获】略
【投影展示】课堂小结
【讲述】这样一些内容就是本节课我们所需要掌握的,回想我们这节课一
开始看的《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送盐的过程中涉及到本节课学到的哪些化学知 识?
【学生讨论】略
【结语】同学们分析的很对,看来大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

我们的化 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自己学到的化学 知识更多的运用于生活中去,争做现代社会中的英雄少年。

【板书设计】
•不饱和溶液C 能继续溶解)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
结晶
十、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由初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再到认 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限制条件,最后到完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

整个过程中都是由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最后 学生帮助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下定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引导学生去学
(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下定义的能力)。

接下来,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再看上述实 验,学生讨论归纳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一般方法,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 只是引导学生去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的能力)紧 接着引出结晶的两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亲身体验结晶的两种方法。

最后学以 致用回应新课引入中的问题,首尾呼应。

(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的能力)。

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活动时间较 长(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花费时间较多);2.课堂活跃程度没有达到预期;3. 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利用的少;4.当堂练习较少。

溶液益翥
増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