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
9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9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作者:贤小勇林珊宇邓晓连朱桂宁韦小妹梁莲华来源:《农业研究与应用》2021年第02期摘要:通過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评价9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根据结果筛选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有效药剂。
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施药3次,400 g/L嘧霉胺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分别为86.4%、82.3%和80.5%,高于其他供试药剂的防治效果。
因此在生产上推荐轮换使用上述3种防效较高的杀菌剂,在灰霉病发生前期或初期开始喷药,每7~14 d施药1次。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药剂筛选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6.412.1 文献标识码:AField Efficacy of Nine Fungicides against TomatoBotrytis cinereaXIAN Xiaoyong,LIN Shanyu*,DENG Xiaolian,ZHU Guining,WEI Xiaomei,LIANG Lianhua(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xi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Crop Diseases and Pests,Nanning, Guangxi 530007,China)Abstract: To screen out the effective fungicides for the control of tomato Botrytis cinerea,the control effects of nine common fungicides were evaluated by field efficacy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pplication the fungicides at recommended dosage for three times, the control effects of 400 g / L pyrimethanil SC, 250 g / L azoxystrobin SC and 50% procymidone WP were 86.4%,82.3% and 80.5%,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ested fungicides.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the above three fungicides by turns in production, spraying every 7~14 days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sease.Key words:Tomato; Botrytis cinerea; screen; control efficacy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中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菌属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主要侵染番茄花、果实和叶。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
在第 一次 喷药 前 观察 病 情 记 录病 级 , 后在 以
每 次喷药 后 7d于下次 喷药前 进行 观 察 上次 喷药 后 的防治效果 并记 录叶 片 的病 级 , 同时 考 查 药 剂
对 实验 作物 的安全 性 , 观察 施 药 后对 实 验 作 物 生
长、 叶色 的影响 情 况 。总体 试 验 结 束后 统 计 防 治
多抗 霉 素可湿 性粉 剂处 理后 的 防治效果 均显 著地 高于 对 照 7 代 森 锰 锌 可 湿 性 粉 剂 处 理 后 的防 0 治效 果 。 由 此 表 明 6 春 雷 霉 索 可 湿 性 粉 剂 和 3 多抗霉 素 可湿 性 粉 剂 是 防治 番 茄 灰霉 病 良好
农药 。
效果 算 出平 均值列 表分 析 , 对春雷 霉 素 、 并 多抗 霉 素 、 森锰 锌 防 治番 茄 灰 霉病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褥 代
茄 灰霉病病 情分 级标 准为 :
0级 :叶 片 无 病 斑 l : 片 出 现 零 星 小 病 斑 级 叶 2级 : 斑 面 积 占 叶 面 积 的 t G 14 病 / 一 / 3级 : 斑 面 积 占叶 面 积 1 4 12 病 / — /
l6 0 液喷 洒) 处 理 2 8 0倍 液 喷洒 ) 处 理 3 (0 倍 、 (0 、
( 0 10 0倍 液喷洒 ) 一个 对 照 C 喷清 水 ) 、 K( 。每个
处 理 区选 3 O个样 进行 观察记 录 。
2 2 施 药 时 间 及 方 法 .
行 , 期 使 用一 种 农 药 , 原 菌 也 极 易 产 生 抗 药 长 病
1 3 防治对 象 .
番 茄灰霉 病 病株
药效计 算公式 :
西红柿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西红柿灰霉病的综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是由灰霉病菌引起的,是西红柿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该病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西红柿的产量和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全年的收成减少。
因此,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土壤消毒灰霉病菌可以在土壤中繁殖和存活,所以通过土壤消毒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
可以选用化学和生物两种方法进行土壤消毒。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甲基溴、氯化铝等消毒剂,但这些消毒剂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注意防范。
生物方法包括使用放线菌和木黴菌等微生物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这种方法安全无毒,且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小。
2. 种植抗病品种近年来,人们通过选育抗病品种的方法来防治西红柿灰霉病。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
例如,选育了一些抗灰霉病的西红柿品种,如“SF-8”、“TM-1”、“YGH1”等。
3. 种植间作作物感染灰霉病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土壤湿度过高。
因此,采用适当的间作作物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性,减少土壤湿度,有效防止西红柿灰霉病的发生。
例如,可以在西红柿种植区域旁边种植花生、玉米、高粱等作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4. 规范管理措施对于西红柿种植过程中的管理措施也非常重要。
例如,及时修剪病害部位,及时清除落叶和病死植株,减少病菌的扩散和传播。
株行间距宜大,严格控制植株的密度,有利于植物的通风透气,减少病害的发生。
5. 农药防治在综合防治中,农药防治是一种有效手段。
合理选择农药、选择较为安全、适用和高效的农药进行喷洒,有利于防治灰霉病。
农药喷洒要根据西红柿生长周期和病害防治的需要,合理选择农药剂量、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农药的使用要遵循农药使用标准,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农药过量使用和残留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综上所述,西红柿灰霉病的综合防治应该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施策,以达到防止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的目的。
50%多·霉威WP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
50%多·霉威WP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摘要进行了50%多·霉威WP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用50%多·霉威WP 1 830.0 g/hm2和2 250.0 g/hm2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较好,其中以50%多·霉威WP 2 250.0 g/hm2的防效最佳,且对番茄安全无药害。
关键词50%多·霉威WP;番茄灰霉病;药效试验为了明确50%多·霉威WP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和使用剂量,及对番茄的安全性,为该药剂登记提供田间药效依据。
2006年澄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该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防治对象为番茄灰霉病;供试作物为番茄,品种为“海台5号”;试验药剂为50%多·霉威WP(陕西省大荔县生化厂生产);对照药剂为50%住友速克灵WP(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安排在海南省澄迈县金江镇太平洋番茄田,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
试验田所有小区栽培条件均匀一致,生育期处于番茄结果期。
分别于6月5、12、19日施药,施药当天均为晴好天气。
试验共历期23 d,平均温度28.8℃,最低温度22.9℃,晴天14 d,雨天9 d,总降雨量123.5 mm,对试验无影响。
1.3 试验设计每小区面积25 m2,设5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20个小区,供试面积500 m2。
小区排列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1.4 施药方法施药使用桂林-16A高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喷头扇形,喷头直径0.7 mm。
于2006年6月5日施第1次药,6月12日施第2次药,6月19日施第3次药,共施药3次。
使用剂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见表1。
试验期间施2次杀虫剂,以防治其他病虫害,对该试验无影响。
1.5 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3株,每株分上、中、下部分各取1张代表性复叶,以复叶每张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小叶片面积百分率分级,按分级标准记录(分1、3、5、7、9级)。
番茄灰霉病防治方案
番茄灰霉病防治方案一、危害症状茎、叶、花、果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
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导致枯萎病;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
果实染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二、发生规律早春温室番茄,一般年份番茄灰霉病在番茄叶片上表现为明显的始发期、盛发期和末发期3个阶段:定植后3月初至4月上旬是叶部灰霉病的始发期,病情较平稳;4月上旬至4月下旬是叶部灰霉病的上升期,病害扩展迅速;4月下旬至5月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但年度间有差异。
生产上持续的低温高湿、苗期带病、叶面肥过量施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蘸花等是引起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番茄灰霉病的病果发生期多出现在定植后20—25天,3月底第一穗果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初进入盛发期,以后随温度升高,放风量加大,病情扩展缓慢;第二穗果多在4月上旬末开始发病,4月底至5月初进入发病高峰;第三穗果在第二穗果发病后15天开始发病,病果增至5月初期开始下降。
三、推荐产品:霉止:中药制剂,主治灰霉病、叶霉病、菌核病等;50倍以上使用无药害,有杀菌、复壮的作用;无抗药性,能连续使用,累积效果显著。
靓果安:中药高效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果树、蔬菜、中药材等作物上的真菌、细菌均有防效;50倍以上使用无药害,有杀菌、复壮的作用;无抗药性,能连续使用,累积效果显著。
大蒜油:高仿类硫醚化合物,真细菌通杀,内吸强(与中药杀菌剂等复配能提高其药效),其气味对空气中病菌孢子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粉虱、蛾类等害虫有驱避作用。
沃丰素:营养全面,内含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补充作物营养,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株体免疫力。
西红柿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西红柿灰霉病的综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是由灰霉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害,给西红柿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需要综合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西红柿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西红柿灰霉病是由灰霉病菌引起的,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西红柿灰霉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选用西红柿品种时,应选择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尤其是对灰霉病具有一定的抗性的品种。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灰霉病的发生,降低病害的危害。
二、加强田间管理1.合理密植和间作:合理密植和间作有助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湿度,有利于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根据西红柿的生长特点,控制植株的密度和间距,使得植株之间有适当的空间,有利于光照和空气流通。
2.及时清除病残和杂草:在生长期间,要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和杂草,避免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对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性病变和机械伤口也要及时清除和处理,减少病原菌的侵染。
3.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施肥和灌溉有助于提高西红柿的抗病能力,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应根据土壤质地和植株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矿物肥,同时注意灌溉的控制,避免土壤过湿和积水。
4.合理疏果和摘心:在西红柿生长季节中,应适时进行疏果和摘心,保持植株的良好通风和透光,减少果实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化学防治1.选择合适的药剂:对于已经发生灰霉病的西红柿,可以使用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等,可根据药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使用。
2.喷药技术:在喷药时,应根据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喷洒,均匀覆盖植株的表面和果实的表面,确保药剂能够有效地接触到病害部位。
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在干燥天气或者傍晚进行喷药,避免雨水和高温天气,以保证药剂的良好效果。
四、生物防治1.利用生物防治剂:生物防治剂是一种比较安全和环保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西红柿灰霉病的发生。
219455643_不同杀菌剂对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近年来,西红柿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其病害问题逐年加重,已成为西红柿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大障碍。
西红柿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减产减收问题。
一般地块在发生灰霉病后,西红柿会减产20%-40%,而重症地块可能会减产60%以上。
西红柿灰霉病主要通过菌丝体以及分生孢子的形式存在于病残体内,或者以菌核的方式于土壤内越冬或者越夏[1]。
若条件适宜,经菌核萌发的分生孢子可在气流、雨水、农事操作或者露水等作用下散播,侵入到花器或者伤口内而染病。
低温高湿是灰霉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在18-23℃的温度范围内病菌最易滋生。
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持续超过90%时病害最为严重,该病一旦发生传播速度极快,会对西红柿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前,防治西红柿灰霉病的主要方式为化学防治,常见防治药剂有百菌清、异菌脲、嘧霉胺等。
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尤其是内吸性杀菌剂,极容易导致灰葡萄孢菌产生抗药性,影响其防治效果[2]。
基于此,需要测量灰葡萄孢菌对常见化学杀菌剂的抗性水平,筛选出防治效果优异的杀菌剂,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本文对当前市场上常见的集中药剂测量了室内抑菌能力及田间病害防治效果,希望能够为西红柿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及方法1.1 病原菌2019年,由某村采摘灰霉病西红柿,对灰霉病菌分离及纯化后,接种于PDA培养基(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水1000ml),并置于1-4℃冰箱内保存备用。
1.2 供试药剂50%甲基托布津可视性粉剂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提供;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提供;20%禾益1号悬浮剂由浙江禾益农化有限公司提供;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提供;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由天津农药厂提供;40%施佳乐悬浮剂由法国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提供。
1.3 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率的方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贝莱斯芽孢杆菌SM2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效果
DOI :10.16861/ki.zggc.202423.0487贝莱斯芽孢杆菌SM2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效果张琦1,刘应敏2,杨东燕2,朱晓琴2,裴冬丽2,张庆琛2(1.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2.河南省特色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商丘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要:为探寻高效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的优良菌株及其防治机制,从番茄根分离获得内生菌SM2,经平板对峙法分析其对B.cinerea 的抑菌特性,并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 测序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盆栽法和田间试验测定SM2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并测定防病组、致病组和对照组番茄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等。
结果表明,菌株SM2可引起B.cinerea 菌丝发生畸变,抑菌率达66.67%,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M2有效降低了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盆栽、田间防效分别达到71.73%、65.22%。
与对照组相比,防病组和致病组番茄叶片的SOD 活性、APX 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且防病组显著高于致病组。
来自番茄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M2是一株具有生防应用价值的菌株,通过显微拮抗作用和诱导番茄高表达保护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含量等途径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贝莱斯芽孢杆菌;拮抗作用;诱导系统抗性;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871(2024)02-066-08Biological control effects of Bacillus velezensis SM2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causing tomato gray moldZHANG Qi 1,LIU Yingmin 2,YANG Dongyan 2,ZHU Xiaoqin 2,PEI Dongli 2,ZHANG Qingchen 2(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Henan,China;2.Henan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 and Appll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 Microorganism Resources/College of Biology and Food,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Shangqiu 476000,Henan,China )Abstract:The aim was to find an excellent strain for efficient biological control and biocontrol mechanism of tomato gray mold (Botrytis cinerea ).Endophytic bacteria SM2of tomato root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plat marking.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strain SM2on mycelial growth of B.cinerea was studied in dual cultures on PDA plates.Furthermore,the strain SM2wa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physiology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DNA sequencing.The biocontrol effect of the strain SM2against B.cinerea was determined by pot and field experiments,and the physio-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omato leaves in biocontrol group,disease group and control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SM2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velezensis ,which could cause mycelium distortion of B.cinerea ,with inhibition rate of 66.67%.Pot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B .velezensis SM2effective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and disease index of B.cinerea ,and the biocontrol efficiency reached 71.73%and 65.22%,pared with the control,SOD activity,APX activity,proline content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tomato leaves in the biocontrol group and disea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the increase rate of bio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isease group.The abov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velezensis SM2is a valuable biocontrol strain,which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omato gray mold through micro-antagonism and induce the increase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y and osmo-regulation substances content of tomato.Key words:Tomato;Botrytis cinerea ;Bacillus velezensis ;Antagonism;Induce systemic resistance;Biological control收稿日期:2023-07-31;修回日期:2023-11-26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32102110018,232102110164);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23A210029);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1IRTSTHN025)作者简介:张琦,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
番茄灰霉病防治要点
番茄灰霉病防治要点1、病害症状该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对叶、茎、花、果实均可为害。
苗期发病多从苗的上部或曾经受伤害部位开始,病部灰褐色,腐烂,表面密生灰色霉层。
成株期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向叶内呈∨字形发展。
初为水渍状坏死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迅速发展成不规则形,有深浅颜色相间如轮纹的大病斑,表面生灰霉。
花期病菌由开败的花萼处或花托部位侵入,渐向果实发展,使果实蒂部呈水渍状灰白色软腐,并产生灰色霉层。
果实膨大时,病菌沿残留柱头或从脐部侵染,初为凹陷的小黑点,逐渐呈水渍状发展、扩大、腐烂,并生灰色霉层,导致病果脱落。
2、发病特点病菌属灰葡萄孢真菌。
该菌有很强的抗逆性,0-42℃均可成活,最适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
当温度低于4℃,高于30℃时,病害停止发展。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中越冬。
借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
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
田间有6小时以上的结露,病害流行。
当田间温度在15℃以上,相对湿度80%时就会发病;当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95%以上时,灰霉病严重发生。
田间种植密度过大、生长旺盛、荫蔽、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结露时间长,病害发生严重。
3、防治方法抓好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两个关键期防治,可取得省工、省药的效果。
①清洁田园,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花、病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
②苗床土消毒,旧床土用50%福美双粉剂结合播种撒施。
每亩用1-1.5千克。
也可在整地时间用50%福美双4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喷洒土壤。
③加强田间管理,调节好棚内温、湿度,要保温,散湿,通风透光。
上午尽量保持在30℃以上,下午加大放风,降低湿度,夜间适当提高棚温,避免叶面结露。
④药剂防治,用番茄灵或2,4-D蘸花时,可加入0.3%的速克灵或扑海因,预防灰霉病效果好。
在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药剂防治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在番茄等蔬菜及水果上常见。
该病害的严重程度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且很难被完全控制。
采用药剂防治是降低病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本文中将关注该病害的发生原因、特征及药剂防治方法。
一、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原因番茄灰霉病是由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风、水、虫媒等。
由于该病菌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所以番茄灰霉病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有害影响。
此外,番茄植株的受损程度、果实的成熟程度都会影响番茄灰霉病的发生。
二、番茄灰霉病的特征番茄灰霉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病原菌在果实或植株水分丰富的部位形成灰白色霉斑,常出现在腐烂或破碎的部位。
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霉斑会蜕化并形成黑色肉质结构。
番茄灰霉病的病原菌还会通过感染茎、花和叶片等植物器官导致叶片的损伤、茎高部的腐烂和果实萎缩等问题。
因此,番茄灰霉病会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和经济影响。
三、药剂防治方法为了控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药剂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番茄灰霉病的初期阶段,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使用抗病毒品种。
扩大抗病品种的种植范围是减少番茄灰霉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2.合理的灌溉条件。
在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植物的水分,避免为病原菌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
3.切勿自己将病菌带入种植区,保持商品制品的高质量。
4.及时垃圾清理。
在生长季节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植株及周边垃圾,以避免引发次年发生。
此外,药剂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在发病前或初期采取药物进行预防或控制。
4.常用的药品(1)腐霉灵腐霉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药物,能够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发生。
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植物生长状态调整使用剂量和时机。
(2)硫酸铜硫酸铜可以对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正确使用硫酸铜可以有效地防止茎部受到病菌的感染,进而达到控制病害和减少产量损失的目的。
(3)多菌灵多菌灵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其使用方法也和其他药剂类似。
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摘要:利用生物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可降低致病菌的抗药性,且对果品安全健康,对环境无污染。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对番茄灰霉病致病菌灰葡萄孢菌拮抗作用的基础上,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二者不同用量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室内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均对灰葡萄孢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均对灰葡萄孢菌菌丝有直接的破坏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无菌滤液的抑菌效果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其中1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达到80.95%,5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仅为28.57%。
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均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防治作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用量为1125g/hm 2、哈茨木霉用量为18000g/hm 2时防效最好,对叶片的防病效果分别为84.91%和85.85%,对果实的防病效果分别为90.00%和96.00%。
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均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拮抗作用;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6.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4)01-0066-08收稿日期:2023-08-28基金项目:河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冀南高品质蔬菜技术提升岗位项目(HBCT2023100205);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229490132N )作者简介:王丹丹(1991-),女,河北沧州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设施蔬菜栽培与生理研究。
E-mail :yuwenhanzhu@126.com 。
通讯作者:耿晓彬(1973-),男,河北赵县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
Control Effects of Bacillus subtilis and Trichoderma harzianum on Tomato Gray MoldWANG Dan-dan 1,ZHANG Qing-yin 1,LI Yan 1,TIAN Dong-liang 1,CHEN Chang 2,QI Lian-fen 1,SHI Jian-hua 1,GAO Xi-biao 3,GENG Xiao-bin 1*(1.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2.Institute of Coastal Agricultur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Caofeidian 063200,China ;3.Zhao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Zhao County 051530,China )Abstract :The use of biological agents to control tomato gray mold can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is safe and healthy for fruits ,without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In order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s of Bacillus subtilis and Trichoderma harzianum on tomato gray mold ,the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on the pathogenic bacterium Botrytis cinerea were studied under indoor condition.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on tomato gray mold was studied under field condition.The in-door confrontation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had antagonistic effects on B.cinerea ,and both had a direct destructive effect on its mycelium.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sterile filtrate from B.subtilis fermenta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ilution ratio.Among them ,the antibacterial rate of 10fold dilution solution reached 80.95%,while the antibacterial rate of 50fold dilution solution was only 28.57%.The results of field control tests showed that both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had control effects ontomato gray mold.Among them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was achieved when the dosage of B.subtilis was 1125g/hm 2and T.harzianum was 18000g/hm 2.The control effectson leaves were 84.91%and 85.85%,respectively ,andon fruits were 90.00%and 96.00%,respectively.Bio-logical agents B.subtilis and T.harzianum can both control tomato gray mold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ensure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fruits ,and have no pollution to environment.Key words :Tomato gray mold ;Bacillus subtilis ;Trichoderma harzianum ;Antagonism ;Control effect王丹丹1,张庆银1,李燕1,田东良1,陈昶2,齐连芬1,师建华1,高西彪3,耿晓彬1*(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河北曹妃甸063200;3.赵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河北赵县051530)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DOI :10.12148/hbnykx.20240022河北农业科学,2024,28(1):66-73,80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第1期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是世界范围内栽培面积很广的蔬菜作物之一,也是中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1]。
胶东地区保护地番茄灰霉病防治药效试验
试验 结果 ( 1 表 明 , 表 ) 在发 病前 用药 , 4种药 剂 的防治效 果 均 在 9 % 以上 。4 % 嘧霉 胺 悬 浮 3 0 剂 、0 乙霉威可 湿性 粉 剂 、0 5% 5 %多 霉 清 ( ・ 多 霉
收 稿 日期 :0 0 0 2 2 1 —9—8 基金项 目: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 yyx 5一 y0 ) 山东省科 技计划项 目(0 9 G10 9 5 ) N ct 一3 sz8 和 2 0 G 00 06 资助。 作 者 简介 : 守 军 (9 2 ) 男 , 曹 18 一 , 山东 临 沂人 , 要从 事 蔬 菜 育 种和 栽 培 生 理研 究。 主
全 、 济的防 治药 剂 意义 重 大 。为此 , 20 经 于 0 9年
( 3月 2 日) 0 第一 次施 药 , 二是 于发病初 期 ( 4月 7 日) 开始施 药 , 每种 施药 方式 间隔 7天 喷药 1 , 次 共 喷 3次 。 施 药 器 械 采 用 MA A IS P R - T B U E G
中 图 分 类 号 :46 42 1 ¥ 3 . 1. 3 文 献标 识 号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 4 (0 1 0 0 9 0 10 — 92 2 1 )3-0 0-2
近 年来 , 东地 区保 护地 番茄 的种植 面 积逐 胶 年扩大 , 霉病 的发 生 也 逐渐 加重 … 。番 茄灰 霉 灰
R T法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发病 前 不 同药剂 处理 对番 茄灰 霉病 的防治 .
效果
试 验共设 5个 处 理 , 别 为 T :0 嘧 霉 胺 分 14 %
悬浮剂 , 浓度 为 3 5g a i) h T :0 7 ( .. / m ;2 5 %多菌 灵
几种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药效试验
·111·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9期摘要:25%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和24%菌刀水剂(井岗霉素)500倍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好,在生产中可推广使用,50%多霉威1 000倍有较好的防效,但防治效果明显降低,可以适当间隔使用。
用药次数以2次为宜,建议在生产中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免造成病菌产生抗性。
关键词:杀菌剂;番茄灰霉病;防效0 引言番茄灰霉病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该病危害花、果实是一种借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流行性强,毁灭性很的病害,温棚内的条件更适宜于发病,该病一般年份发病率在30%左右,一般造成减产40%~50%,严重减产60%~80%或绝收。
为了筛选适合青海省防治番茄灰霉病有效药剂,项目组筛选5种不同杀菌剂进行番茄灰霉病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剂及品种供试药剂、作物:25%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武汉楚强生物科技公司);24%菌刀水剂(井岗霉素)500倍(武汉科诺科技公司);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河北农药厂);40%灭霉菌核净1 200倍;50%多菌灵硫酸盐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供试作物为番茄宇航4号。
1.2 试验设计及方法1.2.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小区面积30m 2,3次重复,共18个小区。
试验设共6个处理,处理一:25%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处理二:24%菌刀水剂(井岗霉素)500倍,处理三: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处理四:40%灰霉菌核净1 200倍液,处理五:50%多菌灵硫酸盐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处理六:清水(CK)。
1.2.2 试验方法。
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5株,以每株果实上的病斑占整个果实可分草表计算,计算病指与防效。
分级株胜足0级:无病斑,1级病果面积5%以下,3级病果面积占6%~10%,5级病果面积占11%~20%以下,7级病果脱落。
枯草芽孢杆菌M6和木霉10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M6和木霉10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作者:徐升运赵文娟马齐张强任平秦涛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1年第12期摘要:分别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M6、木霉10和两者配成的复合菌剂W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测定了它们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M6、木霉10、复合菌剂W对番茄灰霉病均有抑制作用,但复合菌剂W对番茄灰霉病抑制作用更强,抑制率达到62.2%,且复合菌剂W的使用浓度不能低于105 cfu/mL。
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W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良好,随浓度的增加防效不断提高,以800倍液的防效最好,连续2次施药后防效在80%以上,复合菌剂W 800倍液防效明显优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复合菌剂W 1 000倍液防效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相当。
复合菌剂W 800倍液和1 000倍液均可代替化学药剂,以减小农残和环境污染。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M6;木霉10;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且为害较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已成为保证生产发展的关键性措施[1]。
目前防治番茄灰霉病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如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二甲酰亚胺类的腐霉利、异菌脲以及N-苯氨基甲酸酯类的乙霉威[2]。
长期、连续使用化学药剂使病原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同时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3,4]。
据张传清等[5]报道,设施蔬菜灰霉病菌对百菌清、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乙霉威、嘧霉胺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因此,利用拮抗菌防治番茄灰霉病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国内在这一方面陆续有研究报道,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也有用木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研究[6]。
但单独用细菌或真菌防治番茄灰霉病容易受到病菌的变异影响,降低防效,而应用拮抗细菌和拮抗真菌联合防治番茄灰霉病,则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本研究以本课题组分离出的1株木霉10 (Trichoderma 10)和1株枯草芽孢杆菌M6(Bacillus subtilis M6)菌株的发酵液,及2种菌的发酵液混合后制得的复合菌剂W为材料,对番茄灰霉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50%咯菌腈啶酰菌胺WG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研究初报
50%咯菌腈?啶酰菌胺WG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研究初报发布时间:2023-03-24T03:29:11.03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月1期作者:卢行尚1,黎凤清1,蒙金娥2,黄晓妹3*[导读] 为探明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田间最佳浓度开展新型农药试验。
结果表明,50%咯菌腈?啶酰菌胺WG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25~375g/hm2,对番茄灰霉病叶片和果实防治效果达70%以上,较好地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危害,对番茄生产安全,可在生产中推荐使用和推广。
卢行尚1,黎凤清1,蒙金娥2,黄晓妹3*1.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隆安 532799;2.隆安县农业农村局,广西隆安 532799;3.隆安县植物保护站,广西隆安 532799;摘要:为探明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田间最佳浓度开展新型农药试验。
结果表明,50%咯菌腈?啶酰菌胺WG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25~375g/hm2,对番茄灰霉病叶片和果实防治效果达70%以上,较好地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危害,对番茄生产安全,可在生产中推荐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咯菌腈?啶酰菌胺,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隆安县是广西首府南宁市主要的蔬菜生产产地,番茄灰霉病(Tomato early blight)是当地番茄春季常见病虫害之一,作者采用新型防治药剂50%咯菌腈?啶酰菌胺WG,开展番茄灰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同时对试验药剂对试验作物安全性作出评价,为试验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验药剂及试验处理设计番茄灰霉病防治供试药剂及试验处理设计详见表1。
1.2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防治对象为番茄灰霉病。
试验作物为番茄,供试品种为“夏红”。
1.3 试验地点试验在隆安县雁江镇红良村农户的番茄田进行。
该地历年种植多种茄科作物。
该试验田地势平坦较低,田面较平整,易灌溉,能排水。
番茄种植为畦栽,种植规格:大行距1.2米,小行距0.5米,株距0.6米地膜覆盖栽培,植株正常生长。
暖冬棚番茄灰霉病三方防治
轮作换茬
实行轮作换茬制度,避免同一种蔬菜 连续在同一地块种植,减少病原菌的 积累。
选择适宜的前茬作物,避免与易感病 的蔬菜轮作。
通风换气
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防止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
注意在晴天上午和下午适时开窗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流通 。
传播速度快
灰霉病病原菌繁殖迅速, 易在棚内传播,对整个温 室和大棚内的番茄造成威 胁。
三方防治的必要性
综合防治
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和化学防治三方面综合施 策,能够更全面有效地控 制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提高防治效果
单一的防治方法往往效果 有限,而三方防治能够相 互补充,提高防治效果, 降低防治成本。
药剂选择
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对 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嘧霉胺
嘧霉胺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对灰霉病 有特效,但使用时需注意安全间隔期 。
氟硅唑
氟硅唑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灰霉 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 。
施药方法
喷雾法
将药剂按照说明书配制成合适的 浓度,然后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洒
暖冬棚番茄灰霉病三方防治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引言 • 农业防治 • 物理防治 • 化学防治 • 生物防治 • 结论
01
引言
灰霉病的危害
01
02
03
产量损失
灰霉病严重影响番茄的产 量,造成大量落花、落果 和烂果,导致产量大幅下 降。
品质下降
感染灰霉病的番茄果实品 质变差,失去商品价值, 影响销售和经济效益。
通过生物和农业措施的应用,可 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
西红柿灰霉病及其防治
西红柿灰霉病及其防治1、病原及危害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引起的西红柿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菌危害部位几乎是植物的整个地上部分,特别是对叶片、花蕾、花脐、果实等部位造成严重减产减收,甚至绝收,该病几年来普遍发生,且呈上升趋势。
灰霉病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侵染西红柿外还侵染茄子、黄瓜、辣椒、草莓、葡萄、大蒜、生菜、柑橘等约235种作物。
该病菌除在田间危害作物外,还能继续危害储藏运输中的蔬菜和水果,进一步造成经济损失。
2、侵染过程以菌丝、菌核、分生孢子等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中寄存、越夏、翌年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萌发,多从寄主伤口或枯死的组织上初侵染。
分生孢子管可以穿透植物表皮,侵染未受伤的组织;也会通过受到创伤的植物表面,如愈伤组合和自然伤口等侵入。
侵入植物细胞后,它会使植物细胞死亡,并且加速寄主细胞内组织菌丝化。
幼苗期,其叶片和叶柄被感染后,叶片和叶柄首先出现水渍状,后逐渐变成褐色腐烂。
幼苗表面灰色霉层出现。
随着病症发展,蔓延到茎部,有褐色或者暗褐色病斑藏生在上面,致使病部易断,收缩,茎叶枯死,导致枯萎病。
成株期时,相比植株的其它部分,其果实危害最严重。
若幼果被病原菌侵染,刚开始,是受侵染的柱头和花瓣上的病原菌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状是果皮出现灰白色病变,有厚厚的灰色霉层覆盖上面,病程发展会使其腐烂。
腐烂后,灰色霉层密生。
最终会导致烂果很多。
番茄灰霉病发病高峰是在结果开花期,尤其是在果实膨大灌水后。
3、发病条件西红柿灰霉病的发病与栽培条件和管理有着密切关系。
大棚内温度在20~23℃,温度在15~27℃是其最容易发病的范围。
该病属于高湿性病害,另外,即使温度达到31℃时也能发病。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该病会大量蔓延。
西红柿灰霉病果实发病一个主要原因是病原菌多从残花瓣的发病口侵入,使得果实发病,再让果实腐烂,果实的发病率与果蒂发病率呈正相关。
2,4-D的使用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几种生物农药对番茄灰霉病及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
关 键 词 : 生 物 农 药 ; 番 茄 ; 灰 霉 病 ; 品 质 , 产 量
灰霉病是长江 下游地 区春季 番茄 的主要病 害之一 , 对番 茄的产量及品质都 会有较大影响。生物农药具有毒性低 、 环 境 友好等优点 , 同时一些生物农药还兼有提高农产品品质等
测定 :在 番 茄 成 熟 后 , 处 理 取 5 果 实 ,采 用石 油醚 浸 提 每 个
法、 葸酮 比色法及阿 贝折射仪 ,测定番茄红素 、 可溶性糖含
上海农业科技
2 1一 0l4
几种生物农药对番茄灰霉病及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
刘凤 军 宋 英 张 国芹 李 军 徐 君 ( 江苏市太 湖地 区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江 苏苏州 2 55 ) ’ 1 15
摘 要 :以 传统 化学 农 药 速 克灵 可 湿 性粉 剂为 对 照 ,探索 了几种 生 物农 药 对春 茬 番 茄灰 霉 病 的防 效 , 同时
茄 单 株 坐果 数及 产 量 , 个 小 区 随 机 抽 查 5 。 生 理 指 标 的 每 株
收 稿 日期 :2 1 —0 —1 01 3 6
— —
1 6 — 2 —
上海农业科技
21一 0l4
高效 低 毒 农 药 、 生物 农 药 及 有 机硅 助 剂 田问 药效 试 验研 究
分析 了 不 同药剂 处理 对 番 茄 果实 品质 及产 量 的影 响 。试 验表 明 ,阿 米 西达 、武夷 菌素 ,多 抗霉 素 3 种 生物 农药 对番 茄灰 霉病 的 防效 均 在 8 % 以上 ,对 灰霉 病 有很 好 的控 制作 用 , 防效 要好 于化 学 农药 速 克 灵 。较新 型 的阿米 0
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教你几个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教你几个最有效的防治方法灰霉病是番茄保护地栽培中的重要病害,各菜区都发生,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番茄灰霉病发展迅速,危害日益严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高达50%左右。
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吧!症状该病可危害茎、叶、花、果,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
叶片染病后,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为浅褐色,稍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边缘逐渐变为黄色,以后叶片干枯,表面产生灰色霉层。
叶片被害初期症状叶片被害背面症状叶片被害中期症状叶片被害后期症状残花感病,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霉层,并引起落花。
花被害初期症状花被害中期症状花被害后期症状茎部染病后,先呈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长椭圆形斑,潮湿时病斑长出绿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茎被害初期症状茎被害中期症状茎被害后期症状果实染病,先从花器开始,残留的柱头或花瓣被侵染后向果柄、果面扩展,被害处果面变成灰白色,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病果一般不脱落,失水后变硬。
果实被害初期症状果实被害中期症状果实被害后期症状叶柄被害症状病原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
灰葡萄孢菌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3-30℃之间都能生长,而最适生长温度为20-23℃,在5℃以下及30℃以上,灰葡萄孢菌生长缓慢。
灰葡萄孢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0℃下1h。
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在8-32℃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左右。
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湿度要求较高,但淹水条件下不利于孢子萌发。
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发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当空气相对湿度≥80%,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才能萌发,当空气湿度低于80%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灰葡萄孢菌孢子或菌丝的最适侵染温度为12-17℃。
在室温条件下,灰葡萄孢菌的致病力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强。
处于高湿条件下(相对湿度≥85%)8h,灰葡萄孢菌能成功造成侵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摘要】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2种新杀菌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
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保护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4.04μg·mL-1和10.79μg·mL-1,治疗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26.30μg·mL-1和45.93μg·mL-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番茄灰霉病防效可达80%以上,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The action mode of 42.8% fluopyram + trifloxystrobin SC and 22.5% picoxystrobin SC were tested by in vitro leaves method,and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n tomato gray mould was assessed though field t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50 values for protective activity of 42.8% fluopyram + trifloxystrobin SC and 22.5% picoxystrobin SC were 4.04 μg·mL-1 and 10.79 μg·mL-1,respectively. The EC50 values for treatment of these 2 new fungicides were 26.30 μg·mL-1 and 45.93 μg·mL-1,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field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these 2 new fungicides on tomato gray mould applied under the recommended dosages was over 80%. Therefore,they can be used for controlling tomato gray mould.【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番茄灰霉病;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啶氧菌酯;防治效果【作者】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是当前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设施番茄上危害尤为严重,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0%~20%,严重者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Elad et al.,2007)。
生产上灰霉病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目前,防治灰霉病的常规化学杀菌剂如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N_苯氨基甲酸脂类的乙霉威、二甲酰亚胺类的腐霉利、苯胺基嘧啶类的嘧霉胺等均因灰葡萄孢抗药性的产生,而导致防效降低(Sun et al.,2010),生产中亟待开发新型高效杀菌剂。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SC)和22.5%啶氧菌酯SC均为近年来在我国登记用于防治番茄病害的杀菌剂,为了解这2种新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杀菌剂课题组开展了这2种新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的研究,旨在为合理使用新药剂及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提供指导。
1.1 试验材料1.1.1 供试菌株番茄灰霉病菌(XSZ1),2013年采自河北省徐水县白塔铺村,经分离、纯化后,于PDA斜面上4 ℃保存。
1.1.2 供试番茄品种室内试验番茄品种为L40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田间试验番茄品种为东圣,陕西东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1.3 供试药剂 42.8% 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露娜森),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提供;22.5%啶氧菌酯SC(杜邦阿砣),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提供;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WP),由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提供;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WG)(凯泽),由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提供;400g·L_1嘧霉胺SC(施佳乐),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提供。
1.2 试验方法1.2.1 药剂的保护及治疗作用试验于2014年2月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
在32穴育苗盘中采用基质(泥炭:园艺蛭石:珍珠岩=5.0 V:2.5 V:2.5 V)育苗,待番茄长至5片真叶时,移栽至直径为15Cm的花盆中;待番茄长至7~8片真叶时,选择长势一致的第5、6片真叶,将其剪下,用脱脂棉包裹叶柄,正面朝下,置于铺有湿滤纸、直径为15Cm培养皿中。
在预培养3d的番茄灰霉病菌边缘,打取直径为5mm的菌饼,然后向培养皿内每个小叶中间倒置接种1枚菌饼。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的处理浓度分别为250、50、10、5、1 μg·mL_1和150、30、6、3、1 μg·mL_1。
保护试验喷药后24 h 接种(孟润杰等,2009),设50%异菌脲WP为对照药剂(CK1)(浓度分别为400、100、50、10、5 μg·mL_1);治疗试验接种24 h后喷药,设50%啶酰菌胺WG为对照药剂(CK2)(浓度分别为400、100、50、10、5μg·mL_1)。
每处理接种5片叶,2次重复。
在23 ℃恒温下,每天24 h光照培养2~3d,待对照完全发病后,用直尺测量病斑的直径(康立娟等,2000),根据病斑的直径,计算各处理的相对防效,利用DPS 7.05软件计算供试药剂对灰霉病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
相对防效=〔(对照病斑直径_菌饼直径)_(处理病斑直径_菌饼直径)/(对照病斑直径_菌饼直径)〕×100%1.2.2 田间药效试验2014年田间药效试验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白塔铺村进行。
番茄在32穴育苗盘中育苗,待1月20日左右、番茄长至5~6片真叶时定植,每667m2定植3 000株,该试验地区种植番茄12 a以上,灰霉病历年发生。
试验共设8个处理: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处理的有效成分剂量为:150、185、225g·hm_2;22.5%啶氧菌酯SC处理的有效成分剂量为:100、135g·hm_2;设50%啶酰菌胺WG为对照药剂(CK1),有效成分剂量为360g·hm_2;设400g·L_1嘧霉胺SC为对照药剂(CK2),有效成分剂量为560g·hm_2;以清水为空白对照(CK0)。
小区面积15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4次重复。
于初现番茄灰霉病时,将病叶、病果摘除后喷施第1次药,于2月25日和3月6、14日共施药3次。
采用“卫士”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药液用量为900 L·hm_2,先喷清水对照,喷施试验药剂时按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换药前认真清洗喷雾器。
2015年田间药效试验仍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白塔铺村进行,种植模式及试验处理与2014年一致,番茄于1月15日左右定植,番茄灰霉病零星发病时,将病叶、病果摘除后,开始喷施第1次药,分别于3月6、13、21日共施药3次。
施药前灰霉病零星发生,将病叶、病果摘除后施药,病情基数视为零,末次用药后7d,调查发病情况及施药后番茄是否受到所施药剂的影响,药害的症状类型以及药害的程度等。
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和果实的发病情况。
病害分级标准参考田间药效试验准则_杀菌剂防治蔬持灰霉病(GB/T 17980)进行。
计算病果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DPS 7.05软件中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1 药剂的保护及治疗作用42.8 %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均对番茄灰霉病表现出良好的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4.04 μg·mL_1和10.79 μg·mL_1,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异菌脲WP;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作用显著优于22.5%啶氧菌酯SC,但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WG剂没有显著差异;42.8% 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优于治疗作用(表1)。
2.2 田间防效2014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2),42.8% 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有效成分剂量为150、185和225g·hm_2时以及22.5%啶氧菌酯SC有效成分剂量为135g·hm_2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05%、87.25%、90.62%和86.21%,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WG在有效成分剂量为360g·hm_2时的防效(87.50%)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0g·L_1嘧霉胺SC有效成分剂量为560g·hm_2的防效(61.27%)。
22.5%啶氧菌酯SC有效成分剂量为100g·hm_2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1.10%,显著低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WG有效成分剂量为360g·hm_2的防效,但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0g·L_1嘧霉胺SC有效成分剂量为560g·hm_2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