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适应症:如病人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且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治疗。
禁忌症: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2﹑肿瘤累及视神经、颈内动脉和下丘脑等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手术应慎重考虑。
3、病人及家属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1、复习影像资料,包括MRI、CT(影像评价颅骨改变及肿瘤钙化等)和血管造影(评价供血动脉、颈内动脉受累程度以及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前栓塞)。
2、对于存在严重水肿者术前可给予激素治疗。
3、术前30min静脉给予抗生素。
4、术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mg。
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仰卧位,头抬高10-15o(肩上),头后仰,使额叶靠后(近术者)。
2、冠切单侧额下中线旁入路,也可采用单侧额旁及翼点入路,常规消毒铺巾。
皮切口在发际内耳屏前1cm到对侧颞上线,皮瓣翻向前,颞肌从颅骨外板分离,单层向下翻,以保护颞浅筋膜走行的面神经支。
钻孔关键孔在颧骨和眶缘的连接处,平行于眶板及矢状窦铣下骨瓣(如果肿瘤较大,需行双侧额下入路)。
3、平行于前颅凹下壁,从中线到蝶骨翼外侧弧形剪开硬膜,悬吊硬膜,并用湿敷料防止硬膜干燥。
硬膜剪开后,用自动脑板向术者方向牵拉额叶,可用过度换气降低颅内压。
4、肿瘤切除:三个主要步骤:断其血供,削减肿瘤大小,从周围组织分离肿瘤包膜。
切断肿瘤血供很重要,如果有来自筛动脉的大血管要慎重,若肿瘤已部分侵及硬膜,要沿着肿瘤侵及边缘电凝其血管和引流静脉,切断肿瘤血供。
首先在肿瘤内部切除肿瘤组织,减少肿瘤体积。
对于较大的肿瘤可用超声吸引器。
对于坚硬或钙化的肿瘤可用磨钻。
肿瘤体积缩小以后,有利于从周围组织剥离肿瘤包膜,及分离视神经和Willis环的前支附近的肿瘤。
手术显微镜和牵开器有助于肿瘤暴露和切除,沿蛛网膜层面分离肿瘤包膜至完全切除肿瘤。
确定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边界,使用脑棉确保界面完整。
肿瘤累及的硬脑膜尽可能的切除。
电灼未被切除的被肿瘤侵犯的硬脑膜缘。
地毯样生长的脑膜瘤可能侵犯颅骨,尽可能将其一并切除。
经颅微创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鞍区肿瘤位置深在 , 解剖结构复杂 , 手术 显露难度较大 , 随
着神经影像学 、 颅脑 显微解 剖学 、 显微 手术技术 及神 经 内镜 的
迅速发展 , 以较 小 医疗 创 伤 切 除 鞍 区 病 变 成 为 现 实 … 。 事 实 证
类手术要 求 , 而不会延长手术时间。而对本组解 剖位置固定 的 鞍区病灶 , 由于手术可 利用空 间较 大如在脑池 进行 操作 , 故可
本 文对 20 04年 6月 至 20 0 6年 1 问 应 用 经 眉 眶 上 锁 孔 2月
入路切 除鞍 区肿瘤 1 2例进行总结 , 并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 本组 1 , 中男 8例 , 4例 , 2例 其 女 年龄 3 2~5 6 岁, 平均 4 8岁 。病程 3个 月 ~ 4年。临床表 现 : 头晕 1 , 0例 头
乔 鹏 戴 刚 4 10 ) 709 ( 河南省洛 阳市 中心 医院神 经 外科 , 阳 洛
【 摘要】 目的 探 讨鞍 区肿瘤的经颅微创手 术治疗方 法。方 法 1 2例鞍 区肿瘤 应用开颅 经眉眶上锁 孔入路切 除。结
果 1 2例视 力均有恢复 , 随访 2个 月, 并发症 。结论 无 经眉 眶上锁孔入路是切除鞍 区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
12 手术方法 : . 患者全麻后取平卧位 , 头后 仰 1 。 以便 于直视 5,
经翼点入路鞍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连 同包膜切除残余肿瘤防止肿瘤复发 。术后用明胶海绵蘸少
许罂粟碱贴敷于血管壁上可缓解 因刺激引起 的血管痉挛。
2 结 果
按 S i a r p s o n 分级标准 。 S i m p s O n I 级( 全切肿瘤与粘连的
硬 膜及 颅骨 ) 切除 2 0例 ; I I 级( 全切肿 瘤 , 电灼其 粘 连 的硬 膜) 切除 9例 , Ⅲ级( 指 大部 分切除肿瘤 , 对粘连 的硬 脑膜 、 硬 膜外肿瘤及颅骨未做处理 ) 切 除 2例 , 这 2例患者 术后辅 以 刀治疗 。病理类 型 : 内皮细胞型 1 8 例, 成纤 维细胞 型 9例 , 砂
之连 同帽状腱 膜 和头皮一 起 向前翻转 ( 防止面 神经额 支损 伤) , 直至达到额骨颧 弓为止 。切开颞肌 、 筋膜及 骨膜 , 显露额 骨颧 突以及嗣绕翼点 的额颞蝶顶骨 。颅骨钻孔 和骨瓣形成 。 分别在额颞骨钻孔 4个 。根据病变不 同可适 当调整各孔 的位 置, 目的是充分显露术野 , 形 成游 离或带 蒂骨瓣 。用尖嘴咬骨
有多种分类 方法 。根据具体起源部位和生长方向可称 之为
对侧等不 同方 向作扩大变化 。切开头皮 、 皮下组织 、 帽状腱膜
一
起 向前 翻 , 应 紧贴颞 浅筋膜 的深层 , 游离其浅层 的筋膜 , 使
鞍结节 脑膜瘤 、 鞍 隔脑膜瘤 、 鞍上 脑膜 瘤 、 鞍 内脑 膜瘤等 , 鞍
上脑膜 瘤位 于鞍上池 内 , 向前科伸 入颅前 窝 ; 向后 压迫视 神 经交叉 , 甚至可经天幕裂孔 前方进入桥池 ; 向下 可侵 入鞍 内; 向上 突人纵裂 , 压 迫第 _ 一 脑 室 向上 移位 , 孟 氏孔堵 塞 出现梗 阻性侧脑室积水 ; 向外侧 可侵及海绵 窦。鞍结节脑膜瘤 常将
鞍上脑膜瘤的两种手术方式比较(附37例报道)
I I 级切除肿瘤 3 4例 ( 9 1 . 9 %) ,S i m p s o n川级切除肿瘤 3例 ( 8 . 1 %) ,术后视 力障碍 改善率 为 8 6 %。结论 比较额外侧八路 与单侧低位额下入
路 切除鞍 上脑 膜 瘤 ,手 术并 发症 无明 显差 异 ,但在 开颅 的创 伤和 时 间方 面 ,额 外侧 八路 优 于单侧低 位 额 下人路 。 【 关键 词 】鞍 上脑 膜 瘤 ;手术 方 式 中图 分类 号 :R 7 3 9 . 4 1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0 一 O 1 1 5 一 O 2
显升高血压 。大量饮酒 被认为是 一种危 险因子。所 以 ,帮助患者 减少 吸烟量 ,乃至戒烟 ,限制饮 酒量 ,对血压 的控 制非常有必要 。
3 . 2 . 5心 理干预
[ 4 ] 黄苹 , 徐 志 鑫, 庞武元, 等. 北 京市 大 辛峰 农 村社 区高 血压 综 合 干
预效果 评 价[ J ] _ 中国慢性 病 预 防与控 制, 2 0 0 8 , 1 6 ( 1 ) : 9 1 — 9 2 . [ 5 】 潘 人伟 , 嵇 新凤 , 王 秋琳 , 等. 农村 高 血压 病社 区 干预 效 益分 析 [ J ] .
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胡晓燕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5(26)22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方法36例鞍区脑膜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单/双额下入路12例,翼点入路21例,纵裂入路3例。
结果36例中,显露满意22例(61.11%),全切26例(72.22%),痊愈32例(88.89%),无死亡,预后良好18例(94.74%)。
结论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有益于鞍区脑膜瘤全切。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胡晓燕
【作者单位】河南省医学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6.2
【相关文献】
1.鞍区脑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J], 马春晓;徐国本;宋来君;闫东明;保健基;孙红卫;龙江
2.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32例报告 [J], 周志武;衣志刚;王小龙
3.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J], 穆林森;张红波;陈谦学;孙彦辉;姬玉成;曾小君
4.显微手术治疗鞍区占位性病变23例 [J], 陈世超;王小永;丁兴欢;梁庭毓;曹杨;孙
际典;冯恩山
5.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祎年;黄文彪;潘亚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穆林森;张红波;陈谦学;孙彦辉;姬玉成;曾小君【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tic features and microsurgery treatment of sellar hemangiopericytoma (HPC). Methods From March 2001 to December 2014, six cases of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sellar aera HPC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neuroimaging,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via frontotemporal approach in 4 cases, orbitozygomatic approach in 1 case, and frontallateral approach in 1 case.The tumor was completely removed in 3 cases, nearly subtotally resected in 1 case, and mostly subtotally resected in 2.The blood loss was 600-2100 ml, with an average of 1200 ml.Postoperatively, all the 6 cases were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as having hemangiopericytoma, and underwent general radiotherapy.There were 2 cases of aseptic meningitis, who were cured with antibiotics and lumbar puncture. Oculomotor nerve palsy occurred in 2 cases and contralateral limb paralysis in 1 case, all of which underwent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until improvement.Follow-up exa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for 6-29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4.8 months.No nervous system metastasis or death was seen. Conclusion Sellar hemangiopericytoma rarely occur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subjects to misdiagnosis.With high rate of tumor recurrence,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is total resection.%目的:探讨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 hemangiopericytomas,HPC)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
鞍区脑膜瘤手术显微技术与技巧探讨
鞍区脑膜瘤手术显微技术与技巧探讨
衣志刚;周志武;王小龙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036)009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方法.方法: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显微手术切除,采用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6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2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30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善3例.结论:应用合适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使鞍区脑膜瘤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总页数】3页(P1192-1194)
【作者】衣志刚;周志武;王小龙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效果探讨 [J], 程华
2.窦汇区脑膜瘤手术治疗中显微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J], 李海军
3.窦汇区脑膜瘤手术治疗中显微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J], 李海军;
4.研究窦汇区脑膜瘤手术中显微技术的应用价值 [J], 孔令舜
5.研究窦汇区脑膜瘤手术中显微技术的应用价值 [J], 孔令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翼点入路显微方法手术治疗颅内鞍区肿瘤疗效观察
颅 内肿瘤 是临床上 常见 的肿瘤 , 而鞍 区是肿瘤 的好发部位 , 手术是治疗颅 内肿 瘤的唯一方法 , 由于鞍区特殊的解 剖位 但
的危险性 , 随着 医疗技 术不 断提 高 , 微 显 外科在临床 上逐步推广 , 已成 为治疗 颅 内 肿瘤 的主要 术式 , 如何 选择 手术人 路 , 防 止并发 症 发 生 是 提 高 手 术 疗 效 的 重 要 保 障H 。 手术路径的选择和优势 : 内鞍 区是 颅
例, 大部分 切 除 1 , 分切 除 8例 , 3例 部 术
后 未遗 留任何神经 损伤而恢 复 良好 者 2 3
1 3例 , 部分切 除 8例 , 术后 未遗 留任 何神
经损 伤 而恢 复 良 好 2 3例 , 残 1 轻 】例 , 死 亡 3例 。术 后 1 3例 患 者 头 痛 明 显 减 轻 ,
论 著 ・ 临
C HI SE N
床 论 坛
0 M M |NI V D 0 C T R£ _ T 0
经 翼点入 路 显 微 方法 手 术治 疗颅 内鞍 区肿 瘤疗 效 观 察
嵴脑膜瘤 3例 , 结节脑 膜瘤 5例 , 网 鞍 蛛
袁 中顺 26 0 山东 沂 南 县 人 民医 院 7 30 摘 要 目的 : 讨 经 翼 点 入 路 显 微 方 法 探 完 成 手 术 后 用 09 生 理 盐 水 冲 洗 术 野 , .%
例, 轻残 1 例 , 亡 3例 。术 后 1 患 1 死 3例 者头痛 明显 减轻 , 尿崩 症 5例 , 症治 疗 对
后 3—6个 月恢 复 。视 力 视 野 障碍 患 者
视 力视 野 障 碍 患 者 2 3例 , 后 改 善 明 显 术 1 7例 , 无 变 化 。 术 后 术 区瘤 腔 渗 血 1 2例 例 。术 后 随访 1~6个 月 , 有 l例 死 于 除 脑 梗 死 , 余 患 者 均 恢 复 良好 , 并 发 症 其 无
鞍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
鞍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王小言;曹作为;夏鹰;李钢;林鹏;李晓波【摘要】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解剖学特点,探寻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鞍区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为4例,Ⅱ级为10例,共占77.78%,Ⅲ级为2例,术后视力改善的10例17眼,无改变的5例8眼,3例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结论(1)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熟练掌握相关显微解剖、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3)把握鞍区脑膜瘤手术原则,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对残余肿瘤,术后可行放疗.【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3(035)001【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鞍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解剖学【作者】王小言;曹作为;夏鹰;李钢;林鹏;李晓波【作者单位】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鞍区脑膜瘤是指起源于鞍结节、鞍隔、前床突或蝶骨平台等区域的鞍上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4% ~10%,此区域解剖结构复杂,是颅内血管和神经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毗邻前视路、前循环动脉、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因此手术较为复杂,风险较大。
本文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手术的18例鞍区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后疗效进行探讨,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中,男6例,女12例;年龄30~63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4 h~5年,平均11个月。
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中 国 微 创外 科 杂志 2 1 00年 1月 第 1 0卷 第 1期
C i Mi IvS r,au r 2 1 V 11 . hnJ n n ugJn ay O0, o.0 No1
・
7 ・ 9
沿眉 弓于 眉毛上 做 4 e m弧 形切 口 , 内侧起 自眶上 切
迹外 侧 , 意 保 护 眶 上 神 经 及伴 行 动 脉 。铣 取 2 5 注 . e × m ~3 5 e ×2e 骨 瓣 。 沿 颅 底 弧 形 切 开 m 2c . m m 硬脑膜 , 向眶侧悬 吊 , 并 抬起 额 叶 底 部 , 放 蛛 网膜 开
・
7 ・ 8
中 国微 创 外 科杂 志 2 1 0 0年 1月第 1 O卷第 1期
IJ i n
!
! :! !: :
・
临 床 论 著
・
神经 内镜 辅 助眶 上 锁孔 入路 切除 鞍 结 节脑膜 瘤
李朝显 蔡 利 周 毅 敖祥 生 张青松 陈 彬 王智 勇
斑 1 。肿 瘤 直径 <3(1 例 3 1 9例 , " 1 3~5CI I 3例 , T >5
c m 1例 。
病例 选择标 准 : 经 头颅 C ① T和 M I R 检查 证 实 鞍 区 占位 性病变 ; 病灶 主 体 位 于鞍 上 区与周 围组 ② 织无严 重粘 连 5e 以下 的鞍上 区脑膜瘤 ; m ③术前检 查无 心 、 、 肺 肾等重 要 脏 器功 能 障 碍 , 明显手 术禁 无
【 键词 】 内镜 ; 眶 上 锁 孔 入 路 ; 鞍 结 节脑 膜 瘤 ; 显 微 手 术 关
中 图分 类 号 : 7 9 4 R 3. 5 文 献 标 识 : A 文 章 编 号 :0 9— 6 4 2 1 ) 1— 0 8— 3 10 60 (0 0 0 07 0
经缩小的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 瘤患者 2 5例 , 采用
缩小 的额外侧人路进行 手术 治疗 。结 果 复发 。结论
2 肿瘤 全切 除 ( ipo Ⅱ级 )2 5例 Sm snI、 3例 、 次全切 除 ( i snⅢ级 ) S o mp 2
例, 术后视力障碍和视野 缺损 有不 同程 度恢 复 2 0例 、 无改善 3例 , 视力下 降 2例。术后随访 5~ 8个月 , 3 未见肿瘤 经缩小的额外 侧入 路手术 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 手术切 口小 、 术野合理 、 肿瘤完整切除率高 、 发症 少。 并
MI R 检查 多显示为等 T 、 1 长 信号 , 增强均匀 , 明
显强 化 , 出现 硬膜 尾征 ; 可 肿瘤 推压视 神经 、 视交 叉 ,
内压下降满意后逐渐深入, 而后锐性游离内侧嗅神 经并加以保护 。当视神经受压变细难 以识别时, 自
中线位 置 的肿 瘤前 极 为 起点 , 肿 瘤 基 底 附着 的硬 沿 膜, 暴露 部 分肿 瘤 , 电凝 离 断 基底 部 1—2e 囊 内 m, 切 除 已断基底 的部 分肿瘤 , 复上述 方法 分块切 除 , 重 待瘤壁 塌 陷 变 薄 后 严格 沿 蛛 网 膜 间 隙 分 离 剥 除 瘤 壁 。游离并 切 除包裹 视 神 经 、 内动 脉 及 其分 支 的 颈
切 除 鞍结 节脑 膜瘤 的首选 手 术入路 。笔者采 用 缩小 的额外 侧 入路 , 沿发 迹 切 开 长 6~ m 的皮 切 口 以 7c
参考 文献 :
[ ] a a u R s , a iM, t 1 T b r l le eg — 1 N km r M, o r Sm i e a ue u m s l ni a eF . c u ea m o
端和颈动脉池 , 解剖颈 内动脉 , 充分释放脑脊液 。肿
额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鞍区显微解剖比较
额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鞍区显微解剖比较目的研究额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应用解剖,为临床治疗鞍区病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模拟额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2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湿性头颅标本进行解剖,通过Ammirati、Bernardo创建的手术显露分级体系进行量化,比较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探讨二者的适应症及优缺点。
结果额外侧入路手术显露分级评分60(69.8%)比翼点入路52(60.5%)高。
结论与翼点入路相比较,额外侧入路治疗鞍区病变具有创伤少、显露好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额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鞍区位置深在, 周围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 手术风险大, 术后并发症多, 是颅底肿瘤、血管瘤好发区域,一直是神经外科界的难点之一,手术入路的选择尤为重要[1]。
目前最常用的鞍区入路有单侧额下入路、翼点入路、额部纵裂入路、额外侧入路等。
近年来,额外侧入路因具有骨窗小、创伤少、显露好、开颅时间短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拟通过尸头解剖研究,测量手术相关数据,比较额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角度,探索两种手术入路的适应症及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和器械1.1.1实验材料国人成人湿性尸头12例,均为非颅脑外伤及颅脑疾病死亡者,经福尔马林固定,乳胶灌注,其中女性5例,男性7例,由承德医学院解剖实验室提供尸头。
1.1.2器械与测量工具常规颅脑手术器械包(曹工牌,中国山东淄博善航医学工程研究所制造)、电动开颅钻(PY-GZ)、电动吸引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数码相机(Canon EOS 50D)、两脚规、头架1 件、Leica手术显微镜等。
1.2方法1.2.1额外侧入路[2]①体位:头部向对侧旋转20°~45°并且下垂15°,头轻度下垂;②解剖标志及皮肤切口(见图1):用龙胆紫标出重要解剖标志(颧弓、额骨颧突、额窦、颞上线及侧裂投影)。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郭军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7(015)019
【摘要】目的对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鞍区脑膜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法 .结果鞍区脑膜瘤的首发症状一般为视力下降、头痛头晕、癫痫发作、精神障碍等,鞍上型脑膜瘤视力下降、视野受损概率均比鞍旁型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65例患者中,38例实施翼点入路手术,27例行单侧额下入路手术,两种手术全切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脑膜瘤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治疗时,翼点入路手术与单侧额下入路手术都能够将肿瘤暴露出来,在具体的治疗中,临床上应该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手术入路进行确定,以实现良好的手术效果.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郭军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J], 段国庆;胡文忠;刘强;陈小兵
2.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陈琪;李国强;李惊涛;刘宁
3.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 [J], 崔高峰
4.眶上外侧入与翼点入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曾火勇;谭鑫;冯海滨;袁炳文
5.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 [J], 袁贤瑞;方加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翼点入路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治疗
医学创新研究
20 0 8年 1 0月 第 5卷 第 2 9期
ME II EI N V TO E E R H D CN N O A I N R S A C
净 l u。 0| | 一 一
.
≯曩 . |。 . 。 。 孽 . 曩 |. .
毒 萎 曩 叠 一譬 蔓 董≯ ≤ l 薯≯碧- ≯ I l
蝶 鞍 的垂 体 窝 内 , 由垂 体 柄 经 鞍 隔 孑 向上 于下 丘 脑 相 连 。 垂 体 外 L
缘 与颈内动脉海绵 窦段内缘 的间距 一般 在 1 m 术 中损伤颈 —3 m, 内动 脉或其分 支可造成严 重出血 。视神经 向前 由视神经 管 内的 进入 , 向后视神经在鞍隔部位相交成视交叉 。视神经 由视交叉前
2 1 肿瘤切 除隋况 .
根据 S sn分 级 , i o mp I级切 除 5例 , Ⅱ级切
胚胎 发育期 间硬脑 膜 内层折 叠而 成 , 内有颈 内动脉 海绵窦段 、 动 眼、 滑车和外展神经 。 3 2 鞍结 节脑 膜 瘤 的诊 断 . 因 为脑 膜 瘤 良性 的生 物 学特
3 1 鞍 区 临床 解 剖 . 蝶 鞍 区 系指 颅 中 窝 的 蝶 鞍 及 其 邻 近 的
移行 型 1 7例 , 膜皮 型 1 脑 3例 , 维型 7例 , 纤 砂
粒体 型 3例 , 上皮型 2例 , 混合 型( 砂粒体型 +上皮型 1 例 ) 1 。
12 影像学 资料 .
术 前行 头颅 C T及 MR 检查 。C I T显示 鞍上
不 同程 度 的提 高 , 变 化 者 6例 , 力 恶 化 者 2例 。2 无 视 6例 术 前 视 野 缺 损 的患 者 中 2 1例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恢 复 。 前 颅 凹底 脑 膜 瘤 约 占全 部 颅 内 脑 膜 瘤 的 4 % , 中 约 2 % 0 其 5 为 鞍结 节 脑 膜 瘤 。 由 于肿 瘤 位 置 深 在 , 与 视 交 叉 、 内 动 脉 、 且 颈 大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岁 ,平均 4 . 。病 程 2个 月~2年 。临床 表现 为 05岁 头痛 2 例 ,不同程度 视力障碍 1 例 , O 3 阳痿 及性欲 低 下 3 ,闭经 . 例 泌乳 2 ,肢端肥 大 2 ,尿崩 2 。 例 例 例 1 2 影像 学检 查 手术 前 全部 患 者均 行 头颅 c . T、 MI R 及增 强检 查 。肿 瘤最 大直 径小 于 4 c 者 2 例 , i n O 其 中垂 体瘤 6 ,鞍 结 节脑膜 瘤 9 ,鞍膈 脑 膜瘤 例 例 3 ,嗅 沟脑 膜 瘤 2例 ;大于 4 c 者 8例 。 例 i n 13 病理 结果 . 所 有病 例标 本均 行病理 切 片检 查 , 其 中垂体 瘤 1 例 ,鞍结 节 脑膜瘤 1 例 ,鞍膈 脑膜 2 1 瘤 3例 ,嗅沟 脑膜 瘤 2 。 例 1 4 手术 方 法 除 常 规显 微 手 术设 备及 器 械外 , . 还 需准 备锁孔 手 术专 用设 备 ,如 高速 磨钻 、 经 内 神
临床经验 懑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陈 贤斌 ,吴哲 褒 ,诸 葛启 钏 ,郑 伟 明 ,吴近 森 ,鲁祥和 ,张 宇 ,谭显 西 ,王磊 。
【. 1 温州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浙江 温州 3 5 0 2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北京 1 0 5 2 0 0; . 0 0 8)
用 经眉 弓锁孔 入路切 除前颅 底和 鞍 区病 变 ,疗效满
意 。现 将临床治疗病 例报 告如下 。
1 资料和 方法
瘤旋 转 2  ̄4 0 '0。,前 颅底 中线 病 变如 嗅 沟 脑膜 瘤 旋 转 4  ̄'0 。头 部后 仰 1 ̄2 。,以利 于额 叶 0 6 。) 0 '0 底面 自动 回缩 。眼 内用氯 霉素 眼膏 涂敷 ,防止 消毒 液灼 伤 角膜 。碘伏 消 毒 皮肤 。
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显微外科治疗(一).
鞍结节脑膜瘤及其显微外科治疗(一)【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手术技巧鞍结节脑膜瘤首先由Steward于1899年在尸检中发现,1916年Cushing 首次全切该部位脑膜瘤,1938年Cushing和Eisenhardt根据临床症状提出鞍上“视交叉综合征的概念”〔1〕,广意的临床症候学概念,肿瘤的部位包括鞍结节、鞍隔、蝶骨平台及前床突。
由于这些解剖结构范围不超过3 cm,临床上有一些共同点,故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2〕,30岁~6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是男性的2.06倍,因肿瘤毗邻前视路、前循环动脉、下丘脑、垂体柄等重要结构,手术空间狭小、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一直是神经外科工作者探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本篇对临床接受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指导鞍结节脑膜瘤病人正确合理治疗,从而提高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效果。
1 肿瘤的显微解剖鞍结节是蝶骨上的一个微小骨性隆起,分隔蝶鞍前顶部与视交叉前沟,鞍隔前方附着于前床突及鞍结节上缘,后方附着于后床突及鞍背上缘,平均长8 mm(5 mm~13 mm),宽11 mm(6 mm~15 mm),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鞍结节脑膜瘤小于1.5 cm时不产生症状,除非它源于视神经。
在鞍结节区域限制肿瘤生长的屏障性结构有:在侧方,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颈动脉池蛛网膜;在前方,有视神经及其周围蛛网膜;在后方,有垂体柄,漏斗及Liliequist膜;上方是视交叉,终板,大脑前动脉A1段和前交通动脉,以上结构形成的屏障限制肿瘤向周围扩展,但在视交叉前方存在解剖薄弱处,因此肿瘤易于突破该处的蛛网膜〔1〕,沿视神经上方及蝶骨平台生长,推移或包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向外可进入视神经及颈内动脉之间,包裹颈内动脉,有的甚至推移包裹后交通动脉,动眼神经〔3〕。
除了上述重要的神经血管外,鞍结节脑膜瘤和周围脑组织神经血管之间一般都有比较完整的蛛网膜间隔,从而为术者提供了一个手术界面,鞍区蛛网膜下池的存在为术者提供了暴露肿瘤及周围解剖结构的自然通道,利用此通道可以更容易地接近脑深部的结构并对重要结构进行保护,对病变实施手术〔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TSMs)通常起源于视交叉沟和鞍结节,因其解剖位置较近,临床上把起源于鞍膈、前床突、蝶骨平台的脑膜瘤统称为TSMs,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10%。
TSMs毗邻视神经、垂体柄、下丘脑、颈内动脉、海绵窦等结构,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切除技巧与手术效果密切相关。
眶上外侧(lateral supraorbital,LSO)入路由HERNESNIEMI等在2005年首次报道,此入路简单、快速、安全、损伤小。
手术方法
根据肿瘤生长方式选择手术入路侧别,偏侧生长的选择瘤体较大的一侧入路,跨中线对称生长的选右侧入路。
患者取仰卧位,上半身抬高约20°~30°,头部下垂15°,向对侧旋转约30°。
作发迹内起自中线,从外下方弧形走行至耳前1 cm,颧弓上3~4 cm,总长约7~9 cm的切口。
常规消毒铺巾后,切开头皮,分离前段颞肌及骨膜,将肌皮瓣翻向眶上缘及额颧突附近。
在颞线后下方钻1骨孔,然后用铣刀打开4 cm×5 cm的骨瓣。
磨钻磨削去除蝶骨嵴和前方额底骨质,使前颅窝尽可能平坦。
硬脑膜悬吊后,围绕蝶骨嵴弧形剪开硬膜。
显微镜下自额外侧进入颅底,解剖视神经-颈内动脉池蛛网膜,适当解剖侧裂,充分释放脑脊液。
双极电凝处理肿瘤前外侧基底部血供后,充分瘤内减压、减瘤,蛛网膜界面下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
注意保护蛛网膜下视神经上细小滋养血管,肿瘤侵犯的颅骨予以磨除,必要时颅底重建,防止脑脊液漏。
讨论
鞍结节脑膜瘤(TSMs)属于鞍上区肿瘤,多见于成年人,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TSMs与视神经结构关系密切,大多数的TSM患者都存在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
因此,手术是TSM患者唯一合理的治疗选择。
但是,由于鞍区涉及重要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手术视野显露至关重要,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目前文献报道,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较多,包括翼点入路、单或双侧额下入路、额下外侧入路、眶上锁孔入路、经鼻蝶入路等。
LSO入路为HERNESNIEMI等在翼点入路基础上,不断总结手术经验而创建。
采用LSO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开颅简单、用时短,具有侵袭性小的特点,减少了开颅相关并发症。
在TSMs的显微切除中,传统的单额或双额入路存在以下缺点:冠状切口长;高额窦开放率;较多的额叶暴露和牵拉;下丘脑损伤;嗅神经损害;上矢状窦前1/3及额叶回流静脉的结扎。
这些弊端在LSO入路均可避免。
经典的翼点入路缺点为:切口较长;手术对脑组织牵拉较多;高位病变存在盲区;显露对侧病变距离较长。
采用LSO入路能减少开颅时间,降低对颞肌的损伤,避免对面神经额支的损害,降低了手术对容貌的破坏,能够以较短的距离到达鞍区。
TSMs的血供常来自于脑膜血管、筛后动脉以及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无名脑膜动脉,应用LSO入路有利于早期处理TSMs供血动脉,从基底部阻断肿瘤血供。
此外,TSMs的大小并非限制LSO入路应用的主要因素,大型肿瘤也可通过脑松弛技术、瘤内减压技术及蛛网膜界面分离技术实现有效切除。
但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被肿瘤包绕时,应用LSO有其局限性,此时采用双额经纵裂入路比较合理。
此外,对于肿瘤切除后需要进行颅底重建的病例,经LSO入路存在一定困难。
LSO入路视神经的保护:TSMs患者大多数均有不同程
度的视力视野损害,对视神经结构进行直接减压及改善视力是TSMs 显微手术的重要目标。
TSMs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同术前视力状况、视力损害时间周期、肿瘤是否侵犯视神经管、视神经供血血管保留等因素有关。
通过LSO入路显微手术切除TSMs保护视力的经验:①较大的肿瘤应在肿瘤去血管化后,先行瘤内切除肿瘤,尽可能避免瘤内减压前牵拉视神经;②降低视神经周围机械张力后,早期打开视神经管,有利于视神经充分减压及切除视神经管内肿瘤;③去除视神经管的骨质时注意持续冲生理盐水,防止视神经热损伤;④显微分离肿瘤蛛网膜界面时,注意保留覆于视神经结构前上表面的血管化蛛网膜层;⑤术中使用低功率电凝分离切除肿瘤,并滴注生理盐水降温,防止视神经热传导损伤。
总之,LSO入路可有效安全切除TSMs,该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
LSO入路值得推荐应用于TSMs 的显微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