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及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
及教案
《荷塘月色》一文,是1927年朱自清在社会剧荡、前路暗淡之时,悄然蛰居清华园里,为抒谴心中郁闷惆怅而写成的。
我为大家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1.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慢慢地上升了,墙外公路上孩子们的欢乐,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模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静静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孤独。
荷塘四周,长着很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
这一片天地似乎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喧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肯定要做的事,肯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抖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仿佛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悄悄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行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匀称;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凹凸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模糊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喧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喧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
有。
突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好像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许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喧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好玩的事,惋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州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究竟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2.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观赏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尝精练精确、清爽隽永、美丽动人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会作品语言精练美丽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关于描写荷花的古诗文名句
1、宋代诗人杨万里“究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2、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提示
(1)配乐朗读或自由朗读。
(2)给文章每个段落标号,找出文中表现心情的语句。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游踪,探究情感路线。
2、分析结构
老师启发指导:从行踪变化看,让同学概括每段内容。
观荷缘起: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安静”)
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观荷塘: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河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第7、8、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三、文本研习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漫步?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很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漫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安静”这一心情绽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
问题2:为排遣不安静,漫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安静吗?
同学可能回答“找到”或者“没有找到”
究竟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问题4:这一段独白究竟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只有这幽僻的,环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苦恼。
——可见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流露出为能够临时得到自由,观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
——可见幻想超脱现实!
明确线索
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安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安静)
四、找出文眼、理清脉络、分析情感
1、文眼:心里颇不安静
2、脉络:心里颇不安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3、情感:
不满现实(求静)—寻求超脱(得静)—回到现实(出静)
‖‖‖
反映淡淡的哀愁得到淡淡的喜悦仍是淡淡的哀愁
五、赏析语句
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同学讲讲有关*失败状况,说明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2、第3段,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
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痛楚心态,蕴含对现实的不满。
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4、5、6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其次课时
一、课前检测
二、新课导入
提问:由课题可以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即写“荷塘”和“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三、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诵读、鉴赏第4段
1.指明一个同学朗读。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4个方面。
3.提问:是怎样从这4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绽开想象,阅读品尝它的妙处。
(1)思路点拨:手法、作用、分析
示例:
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方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
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
两者不仅相像,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2)小组合作
(3)成果展现(选)
(第1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运
用拟人、比方的手法。
“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怯”写荷花含苞待放,给予物以人的感情。
三个比方,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第2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芳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缕缕芳香”与“渺茫的歌声”在很多方面有相像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动。
“芳香”与“歌声”同属美妙的事物,把“芳香”比方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安静来。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
本段运用比方、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
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到处有月。
5.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品尝其写景特点。
(二)诵读鉴赏第5段(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引导同学自己分析)。
1.齐声朗读。
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
些动词的特点。
(可分成4组争论后回答)
明确: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射,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渐渐集中、充满,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艳丽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到处不忘荷塘,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5.齐声朗读第5段,体会写景的高超手法。
(三)诵读、鉴赏第6段
1.齐声朗读。
2.提问: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
(阅读比较后回答)
明确: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
不同: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安静、阴森,写得简略。
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
3.提问: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
近、高凹凸低、重重、阴阴、隐模糊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同学阅读后回答)
明确:远远近近、高凹凸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
重重、阴阴、隐模糊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
4.师生共同小结。
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亮,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5.齐声朗读第6段,体会其特点。
四、课堂小练笔《雨中校内》
1、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
2、美文选读
五、布置作业
3.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教学体会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7月写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由于时代久远,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独特感受,不易为现代青少年所理解,教学上有肯定难度。
但这又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美丽散文,其语言精妙传神,是同学品尝语言好教材。
笔者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品尝语言,把握方法上”,“拈精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