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咏柳文本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知章《咏柳》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册2课《咏柳》
解读作者生平: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少年就以文章出名,他的诗今存在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偶书》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解读写作背景: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
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
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名家评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文本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更是赞美垂柳的诗。
它颂扬春天的柳枝,体察春天的和风;它欢呼春天给大地带来的活力,它讴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柳”有“留”之意,唐人拆柳以赠,以示“留”意。
故《咏柳》作者欢欣于“留”在故乡不再远走高飞了!这是多么好啊!
正如宋代诗人楼钥在〈〈贺监湖上〉〉诗中所说:“万顷平湖一苇杭(航),此归喜似贺知章。
”
古往今来,歌咏春天的诗作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
贺知章这首《咏柳》是最为传唱的诗歌之一。
那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这首诗的比喻用得十分成功。
整首诗仅有四句,但是句句用“比”。
第一句以“碧玉”比喻柳树刚刚暴出的嫩芽。
乍暖尚寒之节,春气涌动,万物苏
醒,柳芽萌发,这是早春的信息。
诗人敏锐地抓住这一特征,以“碧玉”作比,而碧玉色蓝而温顺,不仅色彩十分和谐贴切,而且体现了诗人对它的珍惜。
满树的黄绿色幼芽齐茁,犹如满树垂缀着的碧玉,多么典雅,多么绚烂!亦似亭亭玉立的美女。
“妆成”一句,似有神祗的韵味,一棵高大的垂柳上挂满了千万片碧玉,这是仙女的杰作呀!旁边其它的杨柳比之自感逊色,这正是作者出笔不凡之处。
第二句以“丝绦”比喻柳枝,亦很形象。
初春的柳枝,随风飘拂,婷婷袅袅,岂不正是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的化身吗?在江南的萧山,当年温庭筠来到钱塘江南西陵小江边的苏小小家,作了一首《杨柳枝》诗,开头两句就说:“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这里的“柳万条”正好与贺诗的“万条垂下”相呼应。
这表明唐代的萧山,垂柳缤纷,其美如苏小小一样!宋代诗人华镇在萧山《梦笔桥》一诗中,也有“欲向梦中传彩笔,柳丝低拂曲栏桥。
”的美句。
明代萧山还有“万柳圹”,蔡惟慧《春日湘湖》诗云:“长圹十里柳生芽,来往儿童唱采茶”,不就说明江南水乡垂柳依依的阿娜多姿吗?
第三句“谁裁出”应是拟人化的比喻。
它与“细叶”相呼应,写出了柳叶的精巧、美丽、可爱!有动态之美感。
且以“不知”的疑问句作过渡,不仅再次呼应了首句的赞叹,又为引出句作了很自然的垫铺。
“裁”字从“衣”旁,作衣时要用裁的方法来取料,来齐边,其人当然是村里的“巧妇”。
她,不就是“谁”吗?作者用一个“谁”字和一个“裁”字,巧妙地烘托出春天柳絮初发的美好诗意!
最后一句的“似剪刀”,更是传神。
无形的春风,经这一比,顿时化作具体可感的、无比亲切的形象。
春风这把剪刀,不仅裁出了柳叶,裁绿了大地,更裁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世界——诗人衷心赞叹的春天和比春天更具魄力的故乡美景!
其次,这首诗在层次安排上体现了诗人的精心构思。
前三句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逐层细描。
先写一棵棵连片成林的、犹如碧玉装点的柳树,用一个“高”字突出了它的气势。
再写条条低垂的柔如丝带的柳枝,用一个“垂”字突出了它的线条。
然后写慢慢长出的嫩叶,用一个“细”字突出它给人们带来的美感!这样,使读者对春天的柳树有了一个完整的体验。
最后,以总写“二月春风”作尾,
把对柳树的描写引向对春风的赞叹,对未来乡居生活的期望!因为即将成叶的垂柳或许会变的更美好,更妩媚!所以诗人多喜把细柳的拂动比作美女的细腰。
而刚刚开始的故乡生活,也象新发的柳叶一样,会变得更有生机。
于是诗境为之一开,立意更上一层,令读者回味无穷。
文本拓展:
“柳”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常被引用,许多的诗人也喜欢借“柳”抒情,如:
新柳(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青门柳(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柳(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