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心电图是一种测量人体心电活动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以及异常的心跳情况。
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相对简单,但不可忽视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首先,了解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前,需要进行几项准备工作。
这包括:1. 告诉您的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电图的结果。
2. 心电图检查前最好不要在饮食和药物上出现不同的变化,如喝酒,吸烟,喝茶或咖啡等。
3.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应该松弛身体,不要有紧张或激动的情绪,因为这会影响测量结果。
其次,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步骤包含以下内容:1. 让患者脱去上身衣服或者穿宽松的衣服,保持舒适。
2. 让患者静坐或躺下,以便进行测量。
3. 清洗患者胸前的皮肤,以确保传感器能够正确地读取心电活动。
通常使用酒精来擦拭皮肤。
4. 把心电图仪器连接好并开机,并进行校准。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 将传感器放置在患者的胸部和手腕,并确保传感器与皮肤紧密贴合,以确保心电信号能够准确地传输到设备中。
6. 开始进行心电图检查。
通常,每个心拍周期都会在纸带上印出一个波形来反映心肌电活动的变化。
患者应尽可能地保持安静,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通常需要测量几分钟的心电数据来获得更好的测量结果。
7. 由医生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
最后,需要注意的事项:1. 心电图检查通常无需麻醉,因此不会有任何疼痛或不适感。
2.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前,患者应尽可能地放松身体并保持呼吸顺畅。
3. 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安全而无害的检查方法,但可能会有一些不适感,如在皮肤上使用传感器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刺激。
4.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后,需要进行对心电图结果的分析和诊断,这通常由专业医师来进行。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的来说,心电图检查是一种简单而无害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心脏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
但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检查,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1.引言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功能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和分析心脏电活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检测心脏疾病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本教程将介绍心电图分析的步骤和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心电图。
2.心电图记录和准备2.1 揭示电极的位置:记录心电图之前,需要正确地放置电极在患者的身体上,常用的电极放置方法有标准的12导联和HLF导联。
2.2 确定记录速度和增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心电图记录速度和增益。
2.3 录制心电图:使用心电图仪器进行心电图记录,确保记录的信号清晰可读。
2.4 心电图纸打印:将记录到的心电图纸打印出来,方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诊断。
3.心电图分析步骤3.1 检查波形质量:首先检查心电图的质量,确保信号完整、清晰,没有干扰或伪波。
3.2 确定心律:观察心电图的P波、QRS波群和T波,判断心律的规律性和节律性。
3.3 计算心率:根据心电图上R波的出现时间间隔,计算心率。
3.4 分析P波:观察P波的形态、幅度和持续时间,识别异常。
3.5 分析QRS波群:分析QRS波群的形态、宽度和幅度,识别异常。
3.6 分析ST段:观察ST段是否有压低或抬高,衡量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的程度。
3.7 分析T波:观察T波的形态、幅度和极性,判断心室复极过程是否正常。
3.8 分析QT间期:测量心电图上QT间期的长度,评估心室去极化和重极化的时间。
4.根据心电图结果进行诊断根据心电图的分析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5.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心电图示例图像:包括正常心电图和常见异常心电图示例。
6.法律名词及注释●心电图:又称为电生理图或EKG,是记录和分析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化工具。
●P波:心电图上的一小波,代表心房的收缩。
●QRS波群:心电图上较大的波群,代表心室的收缩。
●T波:心电图上的一小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心电图分析步骤和报告
心电图分析步骤和报告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心脏电活动的常见临床检查手段。
通过分析心电图,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心律失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情况。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心电图分析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心电图记录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患者是放松状态下,以求获得更准确的心电图。
其次,清洁患者的皮肤,以保证电极与皮肤的良好接触。
然后,正确安装电极,通常为10个电极,分别放置在胸部和四肢上。
最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如电极与导联线的连接是否牢固等。
2. 心电图记录心电图记录是通过心电图仪器进行的,一般分为12导联和单导联两种。
对于12导联心电图,是通过同时记录心脏的不同方位的电信号,以获得更全面的心脏信息。
而单导联心电图一般用于初步筛查或者定期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
3. 心电图波形分析心电图记录完成后,需要进行波形分析,以便对心脏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
常见的心电图波形有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通过观察这些波形的形态、时间间隔和振幅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4. 心律分析心律分析是对心电图中的R-R间隔进行分析,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正常情况下,R-R间隔基本相等,而心律失常则会导致R-R 间隔不规则。
根据R-R间隔的长短、间隔的规律性和不规律性,可以确定患者的心律类型,并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
5. 导联间和时间间距分析除了波形和心律分析,还需要注意导联间和时间间距的分析。
不同导联之间的波形特征和时间间距的变化,可以提供更多关于心脏功能和病变的信息。
比如,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情况,QT间期的延长可能意味着药物中毒或遗传性疾病等。
二、心电图报告撰写方法心电图报告是对心电图分析结果的文字描述,一般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来撰写。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第一步“齐”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V1和V5,区分右和左;V1上为右,V5上是左;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下壁向下为左前,高侧向下是左后;还有一三窦速缓,心梗预激要记牢;最后一项是缺血,正常人员也赶集;第二步“不齐”房早室早一眼看;室扑室颤最简单;房颤室速更典型;房速无P室上速;规不规则莫区分;日落二度有I II;一延二落文莫分;一、总的阅读首先是把整份心电图浏览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具体说来,主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并且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如果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则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否则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之所以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出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此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例如,如果V1、V2、V3的标记错误,很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况;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很容易发现,因为PR间期较QT间期短得多;但如果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此时如果未发现有粘贴倒置的情况,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即可导致P波及QRS波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误诊;5、所记录的心电图是否有伪差;当伪差大到影响心电图的分析时,则应重新记录一份质量好的心电图;二、必要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1、P波的振幅2、P波的时程3、PP间期,进而推算心房的频率房率4、PR间期5、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6、QRS波的时程7、RR间期,进而推算心室的频率室率8、ST段有否抬高或压低,以及抬高或压低的幅度9、QT间期注意非QU间期,结合RR间期可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10、T波的振幅三、对各波群波形及波群之间相关关系的观察1、P波的形态:对判断是否为窦性心律很重要;窦性P波的特点是:频率为60-100次/分,通常情况下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立;需要注意的是,过去认为窦房结只是一个“点”状的结构,而目前已知窦房结实际上是长约的条状结构;如果心房的主导节律点即起搏点依次由窦房结的最高点向最低点移行,此时P波的形态就会由“正常”形态向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形态过渡,此即所谓的“游走心律”;也基于同样的道理,不能一见到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即一概认为是“逆行P波”或“冠状窦心律”,因为也可能是窦房结下部发放冲动产生的P波;2、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对于宽QRS 波心动过速,如果QRS波的频率高于P波的频率即室房分离,则高度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QRS波的形态:例如,V1导联表现为rsR’图形时,结合QRS波群时程变宽,即可确诊右束支阻滞;又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如果未进行及时的血运重建治疗,常会于梗死区对应的导联上记录到“病理性Q波”;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病理性Q波”均提示有心肌梗死,因为心肌病、脑血管意外也可出现异常Q波;另一方面,当患者合并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或植入有起搏器时,则易掩盖心肌梗死的特征性Q波改变;4、T波的形态:注意是否在原应直立的导联,出现了倒立的T波;5、是否出现振幅明显增高的U波U波>;如果是,则应高度警惕低血钾的可能;四、系统总结心电图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主导节律2、并存的心律失常3、是否有特征性的P波改变:如传统上所称的“肺型P波”或“二尖瓣型P波”4、电轴改变5、特征性的ORS波群改变:如“肢导低电压”、“左室高电压”及“QRS 波群电交替”等;6、ST-T改变7、U波的出现及病理性改变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心电图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发展,目前人们对体表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并没有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么大;即使是对于心脏疾患,其诊断价值也有局限;例如,心电图表现有“高电压”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未必会有心腔的扩大或心肌的肥厚;又如,有ST段压低及T波的倒立的患者,往往易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心病”,但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同位素运动心肌显像检查时,可能未必会有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肌缺血的依据;当然,心电图也确实可以诊断一部分疾病;例如,它对心律失常即有确诊的价值;不过对于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体表12导联心电图未必能提供充分的信息,此时往往需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可明确;此外,当出现相应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时,结合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急性心包积液等也可获得确诊;另外,虽然单次静态的ST-T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并无意义,但如果在不同时期所记录的心电图上,ST-T有明显的动态改变尤其当胸痛发作时,则高度提示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鉴于以上认识,建议心电图工作者在发报告时,除了上述几种能确诊的疾患外,应慎作临床诊断,一般以描述性分析即可;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在分析一份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时,则需尽可能考虑到各种临床情况,具体可按全身→局部、外→内的思路进行排查,顺序如下:1、全身性疾患或病理状态: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心电图较有诊断意义的有:低血钾、高血钾、洋地黄中毒等;2、胸腔、肺疾患:如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等;多表现为肢导低电压;肺气肿时还可能出现P波的高尖;3、心包疾患:主要是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时,常有QRS波群电交替,有时合并有ST-T改变,是由于心包炎症累及心外膜下心肌所致;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疾患:如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病变、或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等;5、传导系统异常:即心律失常;心电图对此有确诊意义;6、心肌自身的病变:包括心肌的肥厚、炎症、梗死、及各种特异及非特异的心肌病等;心肌病中,心电图最有提示意义的是肥厚型心肌病;7、瓣膜疾患:心电图对瓣膜病无直接的诊断价值,只能反映其部分的病理变化;8、心腔的扩大:心腔扩大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患,往往是其它心脏疾患形成的后果;一般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基本上能把握住心电图所能传递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了;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1. 心律: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V5 V6直立, PavR倒置;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2. 心率: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4. P波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胸导< ;3时间;正常<;4PV1:正常>;5. P-R间期:正常为—6. QRS波群:1QRS时间:正常—;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V1< mV,R V5<;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5RV5+SV1<成年男子,<成年女子,RV1+SV5<,RV5、RV6< mV7. ST段:1时间:—2移位:以J点后-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上移:正常V1-V3<,其余导联<;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 ;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T,U<早搏期前收缩1.典型房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房性P波称P′波,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2.P′-R>;3.代偿间歇多不完全;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其后R-Pˉ<;PˉavR直立,Pˉ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2.代偿间歇常完全;束支阻滞一右束支传导组滞: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2. V1呈R’“R”及“M”型;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4. QRS时限>秒为完全性,<秒为不完全性;二左束支传导阻滞:,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时限为完全性,〈为不完全性;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心电图QRS轴左偏-30度至-90度;,III,aVF呈rS型,SIII>SII;,aVL呈qR或qRs或Rs型,Ravl>RI>RavR房室肥大1. 右房大“肺型”P波诊断要点:P波振幅:肢导>,胸导>;2. 左房大“二尖瓣型”P波诊断要点:3. 右心室肥厚诊断条件: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V1R/S>1,V5R/S<1 ;RV1+RV5>,RavR>;2.电轴右偏>+100度,对诊断有较大意义;3.V1室壁激动时间>较左室V5AVT意义大;4.ST-T改变:导联;4.左心室肥厚诊断条件:1.QRS波群电压改变:肢导:RI>,RI+SIII>,Ravl>,Ravf>;胸导:RV5+SV1>女,>男;2.心电轴改变:0-30度只有参考价值;3.QRS时间延长:>,<,只有参考价值;4.ST-T改变;5.V5室壁激动时间AVT>.房室传导阻滞1.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延长﹥老年人P-R间期>;2.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脱漏;3.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要点:P-R间期等长,有QRS脱漏;4.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1 P波与QRS波群无关;2房率﹥室率;3心室率﹤60次/分;心房颤动诊断要点: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2. 心室率绝对不规则;平均心室率<60次/分称为慢心室率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100次/分称为快心室率心房颤动;3. QRS波多呈室上型;心房扑动诊断要点: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一致的“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2. QRS波多呈室上型;3.室率可快﹑可慢﹑可规则﹑可不规则,取决于心房向心室的传导比例;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2.窦性心动过缓: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3.窦性心律不齐:1P-avR倒置,Pv5、v6直立;2P-R间距差>;急性心肌梗死1.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1“缺血型”改变:T波高而直立,T波倒置、倒置的T 波两支对称;2“损伤型”改变: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有T波高而直立或正负双向;3“坏死型”改变:相应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振幅 1/4R;2.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是根据异常Q波﹑ST段和T波改变出现的导联决定,其中异常Q波为主要依据:1前间壁心肌梗死:V1﹑V2﹑V3;2前壁心肌梗死:V3﹑V4﹑V5.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2﹑V3﹑V4﹑V5 、V6;4侧壁心肌梗死:I﹑aVL ﹑V6;5下壁心肌梗死:II ﹑III﹑ avF;阵发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频速的QRS-T波群,频率为160-250次/分;2QRS波多呈室上型;3R-R间期均等;2.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三个或三个以上迅速而连续的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频率240-200次/分;2R-R间期大致相等,略有不齐;3常无P波,若有P波则频率<QRS波频率,但P-R不固定,形成房室分离;4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心电图速读11步法:首先明白律和率,再看传导和间期三查旁路预激征,四测高下ST五审丢R病理Q,六观T波形变异七辩室大左或右,八诊房大II、V1P九品轴向左、中、右,可看aVF和I扫除他因第十步,分割临床莫遗记窦性心律:IIP立,avrP倒,P-R间期>秒;心律反常剖析法:P-P、R-R、P-R,三个法则要理好,宽度、频率最重要,宽、窄、快、慢是法令,自上而下是邪道;窦性心动过速:窦P距离,少3过速窦性P波PP或RR距离少于3大格;即心率>100次/分则为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P距离,超5过缓窦性P波PP或RR距离超越5大格,即心律<60次/分则为过缓窦性失常心律:窦P距离,3-5格心律安窦性P波PP或RR距离在3-5大格,即心律60-100次/分则为失常P---R间期:秒,3小格的秒,这个数字太重要P-R短于秒,很能够就是预激征,旁路传导走了近道;接壤心律要思考,房室结小要想到;秒,四小格的秒,这个数字要记牢;P-R>秒,房室阻滞是I度,分明测量II导;QRS波群:秒,是个重要目标,把QRS分为宽条和窄条;失常室上性的心律,窄于秒的窄条,失常QRS波群,就是窄于秒的窄条;窄条、窄条,心功还好,沉着诊治,不用心急火燎;秒,宽于钞,QRS波群叫宽条;室性的心律是宽条;风险性大须器重,见宽色变,胆大点好;宽条是警报,越少见越好;间断室早是室速,偶见宽条辨室早;室扑与室颤,就是大齿线与小齿线;高频、易变扑、颤波,心脏泵血骤缩小,抢救需要争分秒;宽于秒的宽条,室上性心律也可见到:束支传导阻滞、室内差别性传导、预激综合症……..室上性宽条真不少;须要认真甄别:室性的、室上性的宽条束支传导阻滞:M波后跟T倒,束支阻滞特有貌;右束阻滞见V1,左束阻滞V5瞧;齐全阻滞是QRS宽,不齐全阻滞是窄条;注:齐全性左前分支阻滞:左前支阻轴左偏,qR波形L、I导见;F、III呈rS型,条窄、T站可诊断;左后分支阻滞:左后支阻很少见,波形相同与左前半;”L”I呈“rS”型,“qR”波型在AVF和III;左后支阻轴偏右,雷同是是窄条、T波站;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是右束支阻滞图形,还有电轴左偏,诊断右束兼并左前半;是右束支阻滞图形,还有电轴右偏,诊断右束兼并左后半;预激综合征-:-多余房室旁路,领先传向导动:失常房室路径,失常传导冲动,传冲动于心室肌,就叫预激综合征;预综合征分三类,三类各个有特色:PR短、QRS宽、起始粗钝的预激波型――典型W-P-W综合征;房室旁路若在左,胸导主波向上是A型;房室旁路如在右,V1主波向下是B型;藏匿旁路逆传导,心动过速折返型;阵发房颤、室上速,惟一线索断此型;窄条兼无预激波,L-G-L征称短P-R征;发育不全房结小,接壤心律常错定;宽条兼有预激波,PR不短Mahaim征;心动过速呈左束阻,须与室速甄别清;旁路添乱的预激综合征,衰弱人群多见征;别名还叫大伪差,常掩室阻与心梗;危害致人律反常,导管射频可融化;预激综合症二:预激综合症,经典特色有三点,W-P-W都占全,一有PR短,二有QRS宽,三有预激波―――起始粗钝显易见;有一无二、三,L-G-L征可诊断;、无一有二、三,Mahaim征扫除难;ST段:失常ST段,不是程度呈曲线,与T不应成锐角,上、下浮动在等电位线;升高不能超半格,贬低1格是下限;非凡贬低达3格,仅限V1-V3;ST段贬低:ST段若贬低,弓背向上最不好,室壁瘤时常可见,心梗首先要想到;弓背向下须甄别:心动过速、心包炎,失常变异也不少;ST段降落:ST降落超越两导联,程度或下斜型扭转,心肌缺血、低血钾,不足为奇早发现;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典型的临床体现,ST.、T、Q动静演化,心肌酶学扭转,三项有二可诊断;心肌梗死演化图:典型心梗图演化,至多体现两导联;底窄、对称、波顶尖,报警T波最先见;同时伴有ST低,继续长久好看见;内膜缺血T巍峨,外膜缺血T深尖;T波易变随病情,不足为奇早发现;此期称为超急期,发病还未过半天;心肌缺血渐减轻,伤害图形便可见;ST段弓背抬,超越1格可诊断;与T形成单曲线,确诊虽易却偏晚;此期继续仅数日,变好变坏两重天;晚期发现是要害;医治延误现Q波深Q超越1格宽,红旗飘飘典型图,心肌梗死已必定;分秒必争来抢救,深恨未能早发现;Q波:Q宽不应过1格,深度小于1/4R波;V1、V2无Q波,能够见到QS波;V5、V6是q波,III、L是例外,别离可见深Q波;左心房瘦小:左房瘦小,V1看P波,负向P深度,大于1小格,负向看宽度,也超1小格,II看P波,宽度超3格,切迹超1格;右心房瘦小:右房瘦小P高尖,II幅超2格半;双向P波看V1,下向幅超1格半;左心室肥厚:左室肥厚RV5高,RV5加SV1把40超,电轴左偏作参考,ST低、T平倒;右心室肥厚:右室肥厚RV1高,TV1加SV5把12超;电轴显着往右偏,SV1隐没或变小,ST低,T平倒;双侧心室肥厚:双心室大图简单,诊断经常很难下,互相对消时失常,大多体现一侧大;有时牲很显着,体现双侧都瘦小;T波:失常T波随主波,TAVR是倒的,I,II,V3-6,向上至多有六个;其他导联T 善变,振幅须超1/10R波T波低平或倒置:T波低平有余2格,或许小于1/10R波,超两导联有扭转,同时伴有ST段低;心包炎或低血钾,心肌缺血低T波,T越低平病超重,T波深倒危重波;。
心电图操作标准与诊断方法
心电图操作标准与诊断方法摘要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的操作标准和诊断方法,以帮助医生正确使用心电图进行诊断。
1. 心电图操作标准1.1 准备工作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患者身体舒适,不受到外界干扰。
- 确认心电图设备正常工作,并进行适当的校准。
- 准备好心电图记录纸和导联电极。
1.2 导联贴附正确的导联贴附是进行心电图检查的关键步骤。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导联贴附:1. 清洁患者皮肤,去除油脂和污垢。
2. 将导联电极贴附在特定位置,如胸部、手臂和腿部。
3. 确保导联电极与皮肤之间有良好的接触,避免松动或脱落。
1.3 心电图记录进行心电图记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患者处于静息状态,尽量避免运动和说话。
- 设置适当的心电图记录速度和增益。
- 检查记录纸是否正常,确保心电波形清晰可见。
2. 心电图诊断方法心电图的诊断主要依靠对心电波形的分析和判断。
以下是常见的心电图诊断方法:2.1 心率分析通过测量心电图上的R-R间期,可以计算出患者的心率。
根据心率的快慢和规律性,可以初步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2.2 心律分析观察心电图上的P波、QRS波群和T波的形态和时间间隔,可以判断心律是否齐整和有无异常。
2.3 ST段分析ST段是判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ST段的平坦、抬高或压低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心肌是否缺血或损伤。
2.4 QT间期分析QT间期是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的时间。
QT间期过长可能与心脏电生理异常相关,需要进一步评估。
2.5 异常波形分析除了上述常见的心电波形分析外,还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波形,如房颤、室颤等,以及心电图上是否有其他异常特征。
结论心电图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正确操作和诊断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本文介绍了心电图的操作标准和常见诊断方法,希望对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帮助。
心电图的流程
心电图的流程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来诊断心脏疾病的检查方法。
它是通过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手臂和腿部,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然后将这些变化转化为图形显示出来。
心电图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三个部分。
准备工作。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解开上衣,脱下胸部的金属饰品,以免干扰心电图的记录。
2. 仪器准备,检查人员需要准备好心电图仪器,确保仪器正常运转,电极粘贴完好,纸张加载正确。
操作步骤。
1. 安置电极,检查人员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手臂和腿部,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不会松动或脱落。
2. 记录数据,启动心电图仪器,开始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数据。
在记录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以免影响记录结果。
3. 结束记录,记录一定时间后,停止仪器记录,取下电极,保存记录结果。
结果解读。
1. 波形分析,将记录的心电图结果进行波形分析,观察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间距和幅度,判断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
2. 心率测算,根据心电图上R波的出现间隔,计算心率,判断心率是否正常。
3. 病态波形分析,观察是否存在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变。
4. 结果解释,根据波形分析和心率测算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心电图结果进行解释,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心电图的流程就是这样,通过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心电图的检查流程,对心脏健康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心电图诊断简析之二(含部分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简析之二(含部分诊断步骤)第三章心肌缺血、损伤及梗死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损伤及梗死方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很高,甚至可以作为确诊的依据,因此,对临床诊断的作用非常重要。
第一节心肌缺血和损伤短时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就能导致心电图缺血的改变,而随着供血不足时间的延长就会导致损伤的改变。
因此,心肌缺血和损伤实际上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两个不同的阶段。
心肌细胞的除极过程是不需要能量的,而复极过程则需要能量,当心肌缺血和损伤时,产生的能量减少,所以复极过程受影响,导致缺血部位的心肌细胞复极延迟,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和T波的改变。
一、心肌缺血和损伤的心电图改变的原理(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的原理心肌缺血可分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和心外膜下心肌缺血两种情况,它们都可导致心肌细胞复极延迟,引起心电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T波上。
正常情况下心室复极时,由于心外膜比心内膜压力小、温度高,所以心外膜的心肌细胞复极速度比心内膜的心肌细胞快,形成的复极向量较心内膜大,所以T波综合向量的方向与心外膜复极向量的方向相同,指向相应的导联,形成正向的T波(图3-1-1A)。
图3-1-1心肌缺血的示意图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缺血的心肌细胞产生能量减少,使原本复极速度就慢的心内膜心肌细胞复极更加延迟,导致心内膜复极向量减小,心外膜复极向量相应增加,致使T波综合向量增加,使T波直立、高耸、双肢对称(图3-1-1B)。
心外膜下心肌轻度缺血时,缺血的心肌细胞能量减少,复极延迟,从而使心外膜复极向量减小,而心内膜复极向量相应增加,导致T波综合向量减小,T波低平(图3-1-1C);当心外膜下心肌重度缺血时,可以引起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即心内膜复极速度快于心外膜,此时T波综合向量的方向与心内膜复极向量的方向相同,背离缺血区对应的导联,故T波深倒且双支对称(图3-1-1D)。
(二)心肌损伤的心电图改变的原理心肌损伤也可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和心外膜下心肌损伤两种情况,它们都可导致心肌细胞复极延迟,引起心电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ST段上。
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并诊断心脏疾病。
以下是心电图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1. 患者准备在进行心电图检测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应放松身体,避免运动或剧烈活动。
其次,确保患者的胸部和四肢干燥,因为湿润的皮肤可能会影响导联的粘附性能。
最后,患者应脱掉任何可能干扰心电图的金属物品,如首饰、腰带等。
2. 导联准备进行心电图检测之前,需要将电极连接到患者身上以记录心电信号。
通常,心电图仪器会有多个导联,每个导联记录特定的电活动信息。
常用的导联包括:- 标准肢导联:在右手腕、左手腕和左踝部分别粘贴电极。
- 标准胸导联:在胸部粘贴电极,用于记录心脏在胸部各个位置的电活动。
- 预-cordial 导联:在胸部特定位置粘贴电极,用于更详细地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导联的粘贴应遵循特定的规则,如电极应紧密贴合皮肤、导联线应从电极向仪器的插口方向拉直等。
导联粘贴完成后,检查是否有错误连接或脱落。
3. 心电图记录导联连接完成后,即可开始心电图记录。
患者应保持安静且放松,在记录期间避免说话或移动。
操作者应将心电图仪器的设置调整为合适的模式,如选择心电图记录速度(通常为25mm/s或50mm/s)、增益设置等。
在记录期间,心电图仪器会记录心脏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波形图。
波形图的几个常见特征包括:- P 波:代表心房收缩的电活动。
- QRS 波群:代表心室收缩的电活动。
- T 波:代表心室复极的电活动。
操作者应密切关注波形图的形态和时长,以便检测任何异常。
4. 心电图检查完成心电图记录后,操作者需要对心电图进行检查与诊断。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诊断心电图异常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导联上的电活动,波形图的形态、间隔与时长等因素。
5. 心电图报告最后,操作者需要将心电图结果整理成报告。
报告中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时间、导联配置、记录速度、增益设置等。
心电图检查什么
心电图检查什么心电图检查什么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非侵入性心脏辅助检查方法,可以展示出心脏电活动的各个方面,准确反映心脏功能的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检查前准备做心电图检查前,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1. 仔细阅读医生或技师提供的相关指南,包括是否需要特殊的饮食或药物等方面的指导。
2. 避免食用含咖啡因或刺激性饮料,如可乐、咖啡、茶等。
3. 避免洗澡或擦拭身体,因为湿润的皮肤可以干扰心电图的进行。
4. 上衣应脱掉,因为电极和传感器需要紧贴皮肤以获得准确的信号。
检查方法做心电图检查是一件非常简单、快速的事情,整个过程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
检查的步骤如下:1. 患者脱掉上衣,躺在床上或医生指定的心电图测量设备上。
2. 护士或技师会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手臂和腿上。
电极是一种由金属片和导线组成的小设备,贴在皮肤上可以感应到心脏电活动。
3.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呼吸平稳地放松身体。
此时,心电图仪器会自动记录身体内产生的各种信号和电波,并把它们转化成一张图表,供医生判断和分析。
治疗方法心脏运转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应该立即向专业医生求医。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
治疗大方向是依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指使用各种药物来控制心脏病的症状和病因,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药物有:1. 抗凝药物:针对心脏病和血管疾病引起的血栓形成,预防或治疗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疾病。
2. 胆固醇调节药物: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
3. 心血管药物:包括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指通过手术给患者进行治疗。
常见的手术有:1. 心脏搭桥手术:用静脉或动脉替代冠状动脉,以重新建立心脏的供血系统。
心电图操作流程图
心电图操作流程图心电图操作流程图如下:一、准备工作1.收集病患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2.准备好心电图仪器和电极贴片。
3.确保心电图仪器的正常工作,并对其进行校准。
二、告知病患1.向病患解释心电图的操作流程和目的。
2.告知病患需要脱掉上身衣服和鞋袜。
3.告知病患需要在测量期间尽量保持安静。
三、正确安放电极贴片1.将电极贴片与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2.将电极贴片分别贴在病患的手腕、脚踝和胸部的特定位置。
3.确保电极贴片与病患的皮肤贴合紧密,没有起皮或松动的情况。
四、开始测量1.确认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2.将仪器打开,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速度。
3.按下“开始”按钮,仪器开始记录心电图。
4.在测量过程中,病患需要保持安静,并配合呼吸和指示的动作。
五、测量结束1.测量时间到达设定的时长后,心电图仪器自动停止记录。
2.将电极贴片从病患的身体上移除。
3.关闭心电图仪器,并保存记录的心电图数据。
六、解读心电图结果1.将心电图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中。
2.使用心电图分析软件对心电图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3.根据心电图的特征,判断病患的心脏状况,如有必要,再请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七、整理和归档1.将心电图记录整理并归档,确保心电图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2.提供心电图报告给医生,供其参考和诊断。
以上为心电图操作流程图,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进行正确的操作步骤,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心电图结果。
这些步骤的正确执行可以保证心电图检查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并为医生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
判断心电图的看图步骤和思路总结,太全面了!
判断心电图的看图步骤和思路总结,太全面了!P>0.11s 左房大;肢导联上>0.25mv,高尖,右房大QT间期(正常0.32~0.44):一般采用QT c为标准,QT c=QT除以(R—R)的平方根,电脑会计算出来。
QTc延长标准:男性≥0.45s,女性>≥0.46s。
QTc延长的意义:低钙,以及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索他洛尔的影响或中毒。
QTc缩短:高钙。
记住这个很重要:窦房结、房室结、心室的自律性分别是:60~100、40~60、<40次/分。
正常心电图P波:在II直立,avR倒置,否则为逆行P。
PR:0.12~0.20sQRS:<0.11s(西医八年制教材是<0.12s)胸导联:从V1到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S波为主波者不应再出现Q波,否则提示心梗。
V1、V2一般无Q波。
ST:,以QRS终点后0.08s为测量点,正常压低<0.05mv,V1V2V3可抬高,但必须是下凹型抬高。
T:与QRS主波方向相同,在R为主波的导联,不低于1/10R。
在V1直立时,在V2、V3必须直立,否则提示V2、V3缺血。
胸导的R波逐渐升高,最高V5或V4,S波逐渐降低,最大为V1V2;P—P:相差<0.12s,频率60~100次/分。
R—R:每个R前应有P,余同P—P。
上面从P到R—R的顺序是按看图步骤编排的,按上面的步骤顺序看图,一般不会遗漏东西。
心梗定位①前间壁:V1V2V3②前壁:V2V3V4V5③广泛前壁:V1V2V3V4V5④下壁:II、III、avF⑤正后壁:V7V8V9,(V1V2V3呈镜面相)⑥侧壁:I、avL、V5、V6⑦右室:V3R、V4RTips:做心电图的时候,V1、V2有时做不出r波,给诊断带来困难。
碰到这种情况,可把V1、V2导联的位置往下移,这样可以就做出来。
如果下移到肋弓仍未做出来,可能就要按图诊断了,V1、V2无r波时,提示心梗可能。
心电图报告单诊断
心电图报告单诊断心电图报告单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报告,用于对患者的心脏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分析和解读,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或其他相关问题。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报告单的诊断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该报告。
1. 报告单基本信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报告单的基本信息。
通常,报告单上会标注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和病历号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跟踪。
2. 心电图波形分析接下来,我们需要仔细分析报告单上的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波形是通过记录患者身体表面的心电活动所得到的一系列曲线图。
它们通常包括标准导联(I、II、III)、胸导联(V1-V6)和肢导联(aVR、aVL、aVF)等。
在分析心电图波形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波形的形状和振幅: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应呈现出特定的形状和振幅。
任何异常的形状或振幅变化都可能表明心脏功能异常或疾病存在。
•心率和心律:心电图上会标出患者的心率和心律。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律则是指心脏跳动的规律性。
正常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而正常的心律应为规则的。
•心电轴:心电轴是用来评估心脏电活动方向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等问题。
3. 常见的心电图诊断根据心电图波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常见的诊断结果,如:•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指由窦房结控制的正常心律,表明患者的心脏功能正常。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特征是心脏上腔出现不规则的心电活动,通常伴有快速的心率。
•心室肥大:心室肥大是指心室壁增厚,通常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相关。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表明心脏供血不足,可能是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表现。
4. 结论与建议最后,报告单上通常会有医生对患者的结论和建议。
结论是根据心电图波形分析得出的诊断结果,而建议则是基于诊断结果给出的治疗或后续检查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报告单的诊断结果应该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解读和确定。
心电图分析步骤精选报告
心电图分析步骤精选报告一、准备工作在开始分析心电图之前,需要确保心电图的质量良好。
首先,检查导联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脱落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其次,观察心电图的基线是否平稳,有无干扰和噪声。
如果心电图质量不佳,可能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二、测量基本参数1、心率计算心率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测量相邻两个 R 波之间的时间间隔(RR 间期),然后用60 除以RR 间期,即可得到每分钟的心率。
也可以通过数 3 秒或 6 秒内的 QRS 波群数量,然后乘以 20 或 10,估算出心率。
2、节律观察心电图的节律是否规整,即 RR 间期是否大致相等。
如果节律不规整,需要进一步分析是窦性心律不齐、早搏还是心房颤动等。
3、 P 波测量 P 波的时限和振幅。
正常 P 波时限一般小于 012 秒,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 025 mV,在胸导联一般小于 02 mV。
观察P 波的形态和方向,判断其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P 波在I、II、aVF 导联直立,在 aVR 导联倒置。
4、 PR 间期PR 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常 PR 间期在 012 020 秒之间。
PR 间期延长常见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
5、 QRS 波群测量 QRS 波群的时限、振幅和形态。
正常 QRS 波群时限一般小于012 秒。
观察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和振幅,判断有无异常。
6、 ST 段ST 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ST 段与等电位线的偏移一般不超过 005 mV。
ST 段抬高或压低超过一定限度,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损伤。
7、 T 波观察 T 波的形态、方向和振幅。
正常 T 波在 I、II、V4 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T 波倒置、低平或高耸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
8、 QT 间期QT 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
由于 QT 间期受心率的影响,通常需要根据心率校正 QT 间期(QTc)。
心电图诊断(超级经典)
心电图检查
是临床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是临床医师 必须掌握的诊断技能。 1. 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的价值。 2.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规律是诊断心肌 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3.可协助临床诊断对房、室肥大、心肌受损、 供血不足、心包疾病、药物影响作用及电解质 紊乱等做出正确的诊断。
正常QRS及T环
二、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和命名
正常的电激动起始于窦房结以后先后有序的传播产生电位 变化,使心电图上形成相应的波段。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 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QT间期
心肌局部的电激动通过心脏的特殊传 导系统按一定的顺序扩展到整个心脏, 产生除极、复极过程,随着每个心动周 期而产生周期性的电位变化。因此心脏 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出现的电位变 化顺序有密切关系。 传导系统包括:
掌握: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图波形
正常心电图
一、心肌的除极与复极
1. 静息电位:Resting member potential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心肌细胞电激动的产生
心肌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细胞膜内带负电 荷,使细胞内外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至终末部内缘。
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指QRS平均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各瞬间向量的综合 (平均QRS向量)。 正常指向左下方略向后。 规定I导联正侧端为O°,负(右)侧端为180°循顺钟 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为负。
平均QRS向量与额面最大向量的方向
平均心电轴方向
额面QRS最大向量方向
除极过程—— 除极处心肌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 (电 穴),其前面未除极心肌细胞膜外仍然带正电和(电 源),形成一对电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产生 电流电源→电穴,并一定的方向扩展到整个心肌除极 完毕
心电图怎么做
心电图怎么做心电图概述心电图是指对心脏电活动的检测和记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测量心脏电位变化,可以了解心脏的脉搏、节律、传导速度、心脏负荷等情况,对心律失常、心脏缺血、心肌病变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检查方法1. 患者准备:检查前需脱去上身衣服,戴好地线和胸导联;不要喝咖啡、茶、可乐等带有咖啡因的饮料,并在检查前用温水将双手和双脚洗净。
2. 布置仪器:将心电图记录仪插上电源并打开,放置在离患者10—20厘米的地方,如果使用12导联心电图机,还需连接好胸导联并粘好导电胶片。
3. 配置导联:将每个电极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上,使其与心脏相连,以记录出完整的心电图形态。
4. 开始记录:在导联配置完成后,启动心电图记录仪并告诉患者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以免注册到干扰信号,记录时间一般在5--10分钟左右,如需记录更长时间的可选择24小时心电图记录。
心电图的治疗方法心电图是一种诊断手段,不具备治疗作用。
但能为医生提供诊断信息,指导医生对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案和用药选择,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心电图能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心电波形,如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对于心电图检查发现的病理波形,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加以分析,进一步进行综合诊断。
健康人群可以通过心电图的检查了解自己的心脏状况,及时发现心脏疾病,进而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1. 患者需如实告知医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以避免影响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
2. 心电图检查前,患者需正确预测和配戴导联,以确保记录出完整的心电图形态。
3.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应该保持安静,尽量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以避免检查结果出现误差。
4. 心电图是一次低剂量的放射线检查,能量很小,对人体无任何伤害。
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及少年儿童应根据医嘱谨慎采取,确保检查安全。
5. 心电图检查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晕厥、胸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检查,并寻求医生帮助。
心电图的操作流程
心电图的操作流程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对心脏疾病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心电图的操作流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检查方法。
1. 患者准备。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或紧张。
其次,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以便医生能够粘贴电极片。
另外,为了保证心电图的准确性,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有无心脏病史或其他相关疾病。
2. 仪器准备。
进行心电图检查需要使用心电图仪器,医护人员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对仪器进行准备。
首先,检查人员需要确保心电图仪器的正常运转,包括电源是否接通、电极片是否完好等。
其次,需要调整仪器的参数,如增益、滤波器等,以确保能够获取清晰的心电图信号。
3. 电极粘贴。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
通常情况下,需要在胸部粘贴6个电极片,分别位于第四肋间的V1-V6导联位置;在四肢上分别粘贴4个电极片,两个位于手腕部,两个位于踝部。
粘贴电极片时需要确保皮肤干净、干燥,并且电极片与皮肤贴合紧密,以确保能够准确记录心电信号。
4. 进行记录。
当电极片粘贴完毕后,医护人员可以开始进行心电图的记录。
在记录心电图时,患者需要平静地坐在床上或躺在床上,不要说话或移动。
医护人员会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导联方式,开始记录心电图信号。
记录过程中需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干扰信号或漂移现象。
5. 分析结果。
记录心电图后,医生需要对心电图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医生会观察心电图的波形、振幅、间期等参数,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变或异常情况。
在分析结果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6. 结束检查。
心电图检查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将电极片从患者身上取下,并将仪器进行清洁和消毒。
同时,需要将心电图信号保存好,以备日后参考和比对。
在结束检查时,医生可以根据需要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第一步“齐”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V1和V5,区分右和左;V1上为右,V5上是左;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下壁向下为左前,高侧向下是左后;还有一三窦速缓,心梗预激要记牢;最后一项是缺血,正常人员也赶集。
第二步“不齐”房早室早一眼看;室扑室颤最简单;房颤室速更典型;房速无P室上速;规不规则莫区分;日落二度有I II;一延二落文莫分。
诠释:“V1和V5,区分右和左;V1上为右,V5上是左;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是说V1代表右室,V5代表左室。
如果V1和V5向上分别说明右室和左室有毛病如果是V1 QRS波向上宽大说明右室束支传导阻滞V5 QRS波向上宽大说明左室束支传导阻滞同样如果V1QRS波高尖大于1mv说明右室肥大V5QRS波高尖大于2.5mv说明左室肥大这个很容易简单的区分我们要考的常见的心电图II导联,P波(0.25mv以下,两格半)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高右”P波高(大于两格半,右心房肥大)“双左”(P波双峰,提示左心房肥大)花边也乱扑(P波呈花边状,心房扑动)V1和V5,区分右和左。
V1和V5导联,看的是右心室和左心室V1上为右,V5上为左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反应右心室病变V5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反应左心室病变都宽选全束正常QRS波小于0.12sQRS波延长,即QRS大于一个大格子加一个小格子,说明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高尖为室肥正常QRS波应小于2.5mv,主波超过2.5mv,即超过五个大格为心室肥大,V1导联高尖是右心室肥大,V5导联高尖是左心室肥大还有I,III窦速缓I导联,III导联看PP或者RR间期,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之间,平均值75次/分,因此反映在心电图上PP/RR的时间应为0.6-1.0s,占据3-5个大格。
小于3个大格为窦速,大于5个大格为窦缓。
心梗预激要记牢心梗会出现ST段的抬高,预激综合症会在QRS波上出现小的Δ波最后一项是缺血缺血的心电图出现ST段的压低正常人员也赶集当心电图规整,也可能是正常的心电图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诊断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民是根据异常Q波、ST段和T波改变出现在哪些导联决定的,其中,异常Q 波为主要依据。
心脏电生理检查步骤
心脏电生理检查步骤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诊断心脏疾病的方法。
它是一项非侵入性的检查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电生理活动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步骤。
一、检查前准备在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医生会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询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然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心电图检查,包括静息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以评估患者的基本心电活动情况。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心脏电活动的因素。
二、仪器准备在开始检查之前,医生需要准备心脏电生理检查所需的仪器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导联电缆、电极、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器等。
医生会检查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并换上医院提供的无线心电图胶布。
医生会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粘贴电极,以记录心脏电活动。
在粘贴电极之前,医生会清洁患者的皮肤,以确保信号的传导畅通。
四、记录心电图一切准备就绪后,医生会开始记录心脏电图。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要说话或移动。
医生会在心电图机上设置相应的参数,并开始记录心脏电活动。
记录过程中,医生会观察心电图上的波形和节律,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活动状态。
五、刺激和诱发反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通过刺激患者的心脏来诱发特定的反应。
例如,医生可能会通过给予药物或进行电刺激来诱发心律失常。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病情。
六、分析和诊断完成心脏电生理检查后,医生会对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和诊断。
医生会评估心脏的节律、传导情况以及潜在的异常或病变。
通过分析心电图,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心脏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七、检查结束心脏电生理检查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内完成。
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移除患者身上的电极,并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其无异常反应。
患者可以恢复正常活动,并继续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诊断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的检查方法以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一、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心电图检查通常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完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以保证电极与皮肤的贴合度。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静止,避免运动或说话等会影响心脏电信号的行为。
2. 安放电极:医生将电极按照特定的位置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四肢等部位。
一般使用十个电极,分别放置在两肢和六个胸导联位置。
3. 记录数据:将电极与心电图仪器相连后,医生会开始记录数据。
记录时,患者需保持尽量静止,不得随意更动身体。
4. 检查完毕:一般情况下,心电图的检查时间约为5-10分钟,医生会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延长检查时间。
检查完成后,电极将被拆除。
二、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的异常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心电图异常: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奏异常。
心电图可以显示出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
例如,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在心电图上呈现不规则的心电波形。
2. 心室扑动/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指心脏的室性收缩紊乱,无法提供正常的心脏泵血功能。
这两种情况在心电图上体现为无规则的宽大畸形波形。
3. 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
4.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死亡。
心电图上,心肌梗死常表现为特征性的ST段抬高和Q波畸形。
5. 器械性ST段改变:某些药物、电解质紊乱或器械干扰等因素可以导致ST段改变,不一定代表心脏异常。
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6. 其他异常:心电图还可以显示心房肥大、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诊断步骤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心电图诊断步骤第一步“齐”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V1和V5,区分右和左;V1上为右,V5上是左;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下壁向下为左前,高侧向下是左后;还有一三窦速缓,心梗预激要记牢;最后一项是缺血,正常人员也赶集。
第二步“不齐”房早室早一眼看;室扑室颤最简单;房颤室速更典型;房速无P室上速;规不规则莫区分;日落二度有I II;一延二落文莫分。
一、总的阅读首先是把整份心电图浏览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
具体说来,主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并且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记录。
如果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则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否则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
之所以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出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
此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
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
例如,如果V1、V2、V3的标记错误,很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
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况。
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很容易发现,因为PR间期较QT间期短得多。
但如果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此时如果未发现有粘贴倒置的情况,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况。
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
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即可导致P波及QRS波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误诊。
5、所记录的心电图是否有伪差。
当伪差大到影响心电图的分析时,则应重新记录一份质量好的心电图。
二、必要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1、P波的振幅2、P波的时程3、PP间期,进而推算心房的频率(房率)4、PR间期5、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6、QRS波的时程7、RR间期,进而推算心室的频率(室率)8、ST段有否抬高或压低,以及抬高或压低的幅度9、QT间期(注意非QU间期),结合RR间期可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10、T波的振幅三、对各波群波形及波群之间相关关系的观察1、P波的形态:对判断是否为窦性心律很重要。
窦性P波的特点是:频率为60-100次/分,通常情况下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立。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认为窦房结只是一个“点”状的结构,而目前已知窦房结实际上是长约的条状结构。
如果心房的主导节律点(即起搏点)依次由窦房结的最高点向最低点移行,此时P波的形态就会由“正常”形态向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形态过渡,此即所谓的“游走心律”。
也基于同样的道理,不能一见到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即一概认为是“逆行P波”或“冠状窦心律”,因为也可能是窦房结下部发放冲动产生的P波。
2、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
例如,对于宽QRS波心动过速,如果QRS波的频率高于P波的频率(即室房分离),则高度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3、QRS波的形态:例如,V1导联表现为rsR’图形时,结合QRS波群时程变宽,即可确诊右束支阻滞。
又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如果未进行及时的血运重建治疗,常会于梗死区对应的导联上记录到“病理性Q波”。
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病理性Q波”均提示有心肌梗死,因为心肌病、脑血管意外也可出现异常Q波。
另一方面,当患者合并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或植入有起搏器时,则易掩盖心肌梗死的特征性Q波改变。
4、T波的形态:注意是否在原应直立的导联,出现了倒立的T波。
5、是否出现振幅明显增高的U波(U波>)。
如果是,则应高度警惕低血钾的可能。
四、系统总结心电图特征。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主导节律2、并存的心律失常3、是否有特征性的P波改变:如传统上所称的“肺型P波”或“二尖瓣型P波”4、电轴改变5、特征性的ORS波群改变:如“肢导低电压”、“左室高电压”及“QRS波群电交替”等。
6、ST-T改变7、U波的出现及病理性改变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心电图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发展,目前人们对体表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并没有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么大;即使是对于心脏疾患,其诊断价值也有局限。
例如,心电图表现有“高电压”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未必会有心腔的扩大或心肌的肥厚;又如,有ST段压低及T波的倒立的患者,往往易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心病”,但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同位素运动心肌显像检查时,可能未必会有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肌缺血的依据。
当然,心电图也确实可以诊断一部分疾病。
例如,它对心律失常即有确诊的价值。
不过对于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体表12导联心电图未必能提供充分的信息,此时往往需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可明确。
此外,当出现相应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时,结合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急性心包积液等也可获得确诊。
另外,虽然单次静态的ST-T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并无意义,但如果在不同时期所记录的心电图上,ST-T有明显的动态改变(尤其当胸痛发作时),则高度提示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
鉴于以上认识,建议心电图工作者在发报告时,除了上述几种能确诊的疾患外,应慎作临床诊断,一般以描述性分析即可。
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在分析一份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时,则需尽可能考虑到各种临床情况,具体可按全身→局部、外→内的思路进行排查,顺序如下:1、全身性疾患或病理状态: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
心电图较有诊断意义的有:低血钾、高血钾、洋地黄中毒等。
2、胸腔、肺疾患:如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等。
多表现为肢导低电压。
肺气肿时还可能出现P波的高尖。
3、心包疾患:主要是心包积液。
大量心包积液时,常有QRS波群电交替,有时合并有ST-T改变,是由于心包炎症累及心外膜下心肌所致。
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疾患:如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病变、或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等。
5、传导系统异常:即心律失常。
心电图对此有确诊意义。
6、心肌自身的病变:包括心肌的肥厚、炎症、梗死、及各种特异及非特异的心肌病等。
心肌病中,心电图最有提示意义的是肥厚型心肌病。
7、瓣膜疾患:心电图对瓣膜病无直接的诊断价值,只能反映其部分的病理变化。
8、心腔的扩大:心腔扩大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患,往往是其它心脏疾患形成的后果。
一般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基本上能把握住心电图所能传递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了。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1. 心律:(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V5 V6直立, PavR倒置;(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率:(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
(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
(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
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
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4. P波(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胸导< ;(3)时间;正常<;(4)PV1:正常>。
5. P-R间期:正常为—6. QRS波群:(1)QRS时间:正常—;(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V1< mV,R V5<;(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
(5)RV5+SV1<(成年男子),<(成年女子),RV1+SV5<,RV5、RV6< mV7. ST段:(1)时间:—(2)移位:以J点后-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3<,其余导联<;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
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 。
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
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
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
U<T,U<早搏(期前收缩)1.典型房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房性P波(称P′波),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2).P′-R>;(3).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其后(R-Pˉ<。
PˉavR直立,Pˉ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
(2).代偿间歇常完全。
束支阻滞一右束支传导组滞: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
2. V1呈R’()“R”及“M”()型。
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
(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
4. QRS时限>秒为完全性,<秒为不完全性。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
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
时限为完全性,〈为不完全性。
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心电图(QRS轴)左偏-30度至-90度。
,III,aVF呈rS型,SIII>SII。
,aVL呈qR或qRs或Rs型,Ravl>RI>RavR房室肥大1. 右房大(“肺型”P波)诊断要点:P波振幅:肢导>,胸导>。
2. 左房大(“二尖瓣型”P波)诊断要点:3. 右心室肥厚诊断条件:(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V1R/S>1,V5R/S<1 ;RV1+RV5>,RavR>;(2).电轴右偏>+100度,对诊断有较大意义;(3).V1室壁激动时间>(较左室V5AVT意义大);(4).ST-T改变:导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