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书愤》、《蜀相》原文及译文
14《蜀相》-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4 《蜀相》《蜀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丞相祠(cí)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空:白白的。
三顾频(pín)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
“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蜀相》原文及译文
《蜀相》原文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蜀相》原文及译文杜甫《蜀相》原文及译文《蜀相》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顾茅庐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拿到一首诗,你通常会关注哪些信息呢? …… 今天我们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赏析 两首七律,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
请先读一读。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 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 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B、“出师一表真名世 ”
《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 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2)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 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3)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 以此自勉的精神。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1、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 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 年代。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3)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 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 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关于诸葛亮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书愤》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具有激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以书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慨。
以下是《书愤》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书愤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儿不学诗,老夫何为学?时时刻刻抱群书,不求甚解心自宽。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译文:书愤朱雀桥边的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曾经属于王谢宴会的堂前,如今却飞入了寻常人家。
小孩不愿学习诗歌,老人们为何还要学呢?时刻抱着一堆书,不求甚解心情自然开朗。
古人的学问是经过辛勤努力得来的,年轻时的努力才能在老年取得成就。
书上学来的知识始终浅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道理。
世人嘲笑我疯狂不理智,而我嘲笑他们看不透人心。
不见五陵豪杰的墓地,我不要鲜花美酒,只要耕种自己的田地!赏析:这首诗以朱雀桥和乌衣巷为背景,以书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首先,诗人以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和乌衣巷口的夕阳为景,点明了贫瘠之地。
野草花象征着平凡人民,夕阳象征着衰落和消逝的年华。
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是对权贵豪门的讽刺。
诗人在这里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权贵主导的压迫。
接着,诗人指出小孩不愿学习诗歌,老人们却在学习。
小孩不愿学习诗歌,或许是因为课业繁重、社会环境等原因,而老人们却仍然坚持学习,这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人时刻抱着一堆书,虽然不求甚解,但这让他心情宽广。
可见,诗人通过对小孩、老人学习态度的对比,表达了对于知识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现实生活中不退缩的精神。
接下来,诗人强调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得来是经过辛勤努力的,年轻时刻苦学习,才能在老年时取得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道理。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蜀相》
唐·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蜀相:指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诸葛亮。
他死后人民为他立祠纪念,即丞相祠,今称武侯祠,在四川成都南。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森森:形容树木枝叶茂密。
空:徒然。
好(hǎo)音:悦耳的鸣声。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帮自己平定天下。
频烦:屡屡,再三。
两朝(cháo):指诸葛亮先后辅佐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朝。
开济:开物济时,即开创大业,匡济时政。
捷(jié):战胜。
【大意】
你要寻访千古垂名的诸葛丞相的祠堂吗?它就坐落在成都城外古柏环抱、一片翠绿的地方。
你看,满院的萋萋碧草映绿了石阶,可是却无人来领略这蓬勃的春色;树丛里黄鹂在不住地歌唱,可也仅是徒然地自唱自赏。
周围的一切,是多么荒凉空寂啊。
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一再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大业,继而又扶持刘禅度过危机,献
出了一个老臣的赤胆忠心。
可惜他没能等到出师伐魏成功,就病死军中,这多么叫后世的英雄豪杰扼腕叹恨、泪流满襟啊!。
杜甫 蜀相+书愤
杜甫 陆游
杜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 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 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
杜甫草堂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 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 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 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作背景
本诗系1186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被黜赋闲在乡,想那 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 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 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自 主 鉴 赏
看诗题 看背景(论世)
看注释 看诗人(知人) 看诗眼 看典故(看手法)
《怀昔》:“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 暮,扬鞭临散关。”(1191)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
比,虽然没有如檀道济般被冤杀,但因主 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
• 少时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 谁?如今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 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书
陆 游
愤
一、 宋 诗 的 特 色 与 分 期
南宋诗概说
更学问、更技巧、更聪明。
特色: 想得更深刻,说得更机智、
分期: 四期(初期,乾道、淳熙
杜甫的蜀相原文范文
杜甫的蜀相原文范文导语:《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以下是带来的蜀相原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 * 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蜀相原文及翻译
蜀相原文及翻译蜀相是指刘备任命的蜀汉官员,主要指的是诸葛亮。
蜀相的原文是《蜀相》。
下面是《蜀相》的原文以及翻译。
《蜀相》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饭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鸣鼎食之家请君入,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君远行一纸书,抄写青楼十二钗。
蜀相的意义《蜀相》是诸葛亮的辞章,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自身的志向。
文中劝诫人们不要奢望名利,要珍惜年轻时光的原因,因为一切都会逝去,过去的时光无法重现。
然而,蜀相也表达了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于命运的掌控。
在第二段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展示了蜀相自信的一面。
诸葛亮相信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即使千金散尽,也能够重新获得财富和地位。
他呼吁人们要乐天知命,享受生活中的愉悦和乐趣。
接下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段描写了蜀相与朋友们的快乐宴会。
蜀相邀请朋友们一起畅饮,歌唱,表达了对友谊和独特享受的向往。
他强调朋友与酒的重要性,并请朋友们倾听他的歌声。
最后,他邀请朋友们一起参观钟鸣鼎食之家,庆祝节日。
在庆祝过后,他计划再次相聚于重阳节,一起欣赏菊花的美丽。
最后一段,蜀相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不要执着于过去。
他再次劝诫人们要喝下最后一杯酒,然后勇敢地迈向未来。
虽然没有了故人的陪伴,即将远行,但他仍然保持希望和乐观。
他用一纸书来送别朋友,以及一份抄写的《红楼梦》来表达对于红楼世界的钟爱。
总体来说,《蜀相》展现了蜀相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于友谊和现实的追求。
它对于蜀汉时代的人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成为后来许多文人墨客的范本。
蜀相的形象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崇拜。
书愤原文及翻译
书愤原文及翻译
书愤原文及翻译
《书愤》是陆游创作的五首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愤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愤原文及翻译
书愤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全文翻译: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书愤对照翻译: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书愤》的原文、译文、赏析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赏析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所以,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
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
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
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
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
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
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
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
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
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
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
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陆游《书愤》原文及翻译《书愤》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书愤》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书愤》原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翻译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14《蜀相》-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4 《蜀相》《蜀相》原文翻译注释赏析丞相祠(cí)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空:白白的。
三顾频(pín)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
“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
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陆游《书愤》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原文: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注释: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古诗蜀相的译文
古诗蜀相的译文
哎呀,朋友,你知道这首古诗吗?这可是杜甫的大作!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英
雄泪满襟。
”
咱先来说说开头这两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就
好像你在找一个特别珍贵的宝贝,到处打听它在哪儿,然后有人告诉
你在城外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那里。
你说这得多神秘,多吸引人呀!
再看“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台阶上的绿草自顾自地
展现着春天的色彩,树叶后的黄鹂鸟叫得再好听又有啥用?这不就跟
你一个人在那高兴,没人分享一样孤独寂寞冷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是多么重视他的智慧呀!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这不就
像一个超级忠臣为了国家鞠躬尽瘁嘛!
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多可惜啊!还没取得最
后的胜利就去世了,这让那些英雄豪杰们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就好
像你努力了好久,眼看就要成功了,结果出了岔子,那得多难受!
我觉得呀,这首诗把诸葛亮的忠诚和遗憾都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感慨万千。
杜甫写这首诗,不就是在借诸葛亮的遭遇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嘛!这诗真的太有味道啦!。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蜀相》一,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初至成都时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整体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
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
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
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
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几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高二语文书愤原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书愤原文及翻译【导语】《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高二语文书愤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原文篇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译文篇二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巨,北望中原,光复故土的豪迈气势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光复了大散关喜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复原都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副其实,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3.注释篇三萧萧: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泽中:陆游所住三山别业,南为鉴湖,北为大泽(今为蜻蜓湖),故曰。
鉴:照。
孤忠:忠心耿耿而得不到支持。
餐毡:指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春芜:春草。
上林苑:秦时宫苑名,在陕西省。
泛指皇家园林。
当时在沦陷区。
颓垣:断墙残壁。
洛阳宫:汉时东都洛阳的宫殿。
当时在沦陷区。
寸心:微小的心意。
衰迟:衰老。
戎衣:军衣。
的博:又作“滴博”,山岭名,在四川理番县东南。
这里泛指川陕。
壮图:雄伟的意图。
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
关河:关山河川。
袖手看:袖手旁观。
4.鉴赏篇四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故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斗争生活情形,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域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斗争情绪。
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光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势!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巨?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忿之气,但悲忿而不感伤颓废。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蜀相》预习(译文赏析+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选必下《蜀相》预习蜀相杜甫丞相祠(cí)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它)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
遮着台阶的青草自绿,树上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三顾频(pín)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为统一天下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泪满衣襟!【赏析】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
它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示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
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军中。
“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蜀相》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