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https://img.taocdn.com/s3/m/bb934523ad51f01dc381f1f5.png)
孔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核心思想“仁”,主张以德治 国。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百家争鸣
老子: 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
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争
鸣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走近孔子
孔子,鲁国人,先世为宋国 贵族;父母早丧,家境贫穷;曾 当仓库管理员;30多岁成为鲁国 有名的学者。55岁后周游列国, 推销其学说,经历十四年,
却 屡 遭 冷 遇 ; 68 岁 时 , 返回鲁国,专心整理古籍 及教授学生,传有弟子 三千,贤者七十二。数 年后逝世,享年73岁 。
国
祸 —— 福
经
书 影
好 —— 坏
➢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 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顺应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
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百
孔子家 儒家 孟子 Nhomakorabea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1. 老子 2. 孔子和儒家学说 3. 百家争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四大学派和七位思想家
老子 道家
庄子
百
孔子
家 儒家 孟子
争
鸣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
《
难 —— 易
人春 秋
长 —— 短
第8课百家争鸣-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
![第8课百家争鸣-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27a8d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e.png)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道家
法家
墨子
庄子
韩非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提倡法治、变革,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孟子
《荀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墨家
儒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40-41页,梳理墨、儒、道、法家的基本信息。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都不相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姓名
年代
国籍
职业
代表著作
身份地位
个人简介
思想主张
老子/李耳
春秋后期
楚国
周朝史官
《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哲学思想: ①万物运行有其___________,人们应该___________;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__________。政治主张: ③___________,与世无争。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 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 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
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公文下》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公元前771年
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经济上:铁制农具、牛耕
文化上:
早期国家
社会变革
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2024版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c059c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0.png)
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B
4.以下几种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是( ) 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 互转化 D.提出“仁”的学说
C
孔子
春秋
提倡“仁”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节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庄子
战国
人应该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建立中央集权;以法治国
课后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春秋无义战 D.仁政
墨家学派
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战国时的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代表人物: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老 子
姓李,名耳,又称老聃(dān)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9a3d63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8.png)
兴于春秋
老子 孔子
铁农具和 牛耕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士阶层崛起
流派
百 家 争 鸣
影响
盛于战国
儒家—孟子、荀 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
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繁荣
中考演练
1.(2021·广西河池·2)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D 各陈其说。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 )A.“仁者爱人”
老子
简介 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 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著作 《老子》(《道德经》)
老子——思想小讲堂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德经》
顺应自然
老子——思想小讲堂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方技家 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远宽于医学
百家争鸣的影响
(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
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
发端于此时。
——王桐龄《中国史》
上述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结合材料及课本 P42说出你的理由。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
A 5.(2021·湖南湘西·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 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仁政
C.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6.(2021·湖北随州·1)“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和“施仁政于民,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ae23be767f5acfa0c7cdad.png)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天子势力衰微,春 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频繁;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新兴阶级崛起,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上: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招 揽人才,重用士人。
•
பைடு நூலகம்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92021/8/9Monday, August 09, 202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 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 现象。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根本原因)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问题探究
问题一:如果你想拜师学知识,你会投入到 谁的门下?为什么?
问题二:当时的诸侯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统治者又向 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阶级矛盾激化。 法家主张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 思想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形势。
庄子说,放开四足自由奔跑是牛马的天性,给牛穿上鼻 环,给马套上笼头,这是违背自然的行为。
著有《孙子兵法》
孙子的思想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 军事名言
著有《孙膑兵法》。 主张“事备而后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4c56529b89680202d8258f.png)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 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孔子学院是在海 第8课 百家争鸣
外设立的以教授汉
语和传播中国文化
为宗旨的非营利性
公益机构。全球首
家孔子学院2004年
战国
韩非子 战国
主要思想
兼爱 、非攻、尚贤 “仁政”、“民贵君轻” 反对不义战争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 而治”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 集权专制统治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百家之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一)百家争鸣之义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 如儒、法、道、墨、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 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
政治经济的产物
(三)百家争鸣之影响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 的繁荣,成为中国 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重要而深 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楚国有个人随国君出战,征伐其他国家,可是多次 当逃兵。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总当逃兵时,他说道: “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战国 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筋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d52779be23482fb4da4c34.png)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仁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f7d7c9c1c708a1284a44aa.png)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根据我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线索三:认为“民贵君轻” 答案:孟子
生产力的发展(根本)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商鞅变法 社会变革 各诸侯国变法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指 哪些学派?各派代 表人物有哪些?
兵家
孔子 孙武
儒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墨家
墨子 韩非子
学派 墨家
儒家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墨子 《墨子》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一、孔子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 域 主要内容 “仁”(核心)和“礼 ” 思 政治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想 思想 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学 说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思想 文化贡献 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 儒家五经
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 他提出“仁” 与“礼”的学说,开创儒家学派。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 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 献。 …… 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孟子》 《庄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仁政”治国;“春秋无义 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 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
法家 兵家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 《韩非子》 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0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68520bcc7931b765ce152e.png)
孔 子 讲 学 图
孔门七十二贤
时代: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身份:墨家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 攻”、“尚 贤”、提倡 节俭
时代:战国时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1、实行“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时代:战国后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思考 百家争鸣的意义或影响?
学派
儒家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主张 “仁”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实行“礼治” “无为而治”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 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
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 物、随手丢弃垃圾等。怎样来杜 绝这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 去创建文明校园?
第8课 百家争鸣
• • • •
时代:春秋后期 籍贯: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应 顺应自然 •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3、“无为而治”
有位老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 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 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未必不会是 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 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 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 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 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 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 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 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 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37张PP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775f6cf242336c1eb95e7b.png)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讲授新课
结合本班实际,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 育观点,或运用法 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 悟观点,就班风建 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你主张用哪 家学派来管 理班级?
课堂小结
讲授新课
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 老子思想: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 面思考问题。
《道德经》 学说记录:
讲授新课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 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 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 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 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 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 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当堂达标
【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 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墨子 B.孟子
A
)
C.庄子
D.韩非
当堂达标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
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D
)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讲授新课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 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 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 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 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 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 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 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讲授新课
《 道 德 经 》 书 影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6911937c1cfad6195fa7e2.png)
道家 庄子 《庄子》
无为而治 “仁”,以德治国
仁政;民贵君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百家争鸣有利的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 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 要而深远的影响。
你觉得哪个学派的观点和主张最能适 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法家各国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在国内变
法,以严刑峻法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家主张 最能顺应统治者的需要。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
1、简介:老子是春秋后期 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老子认为,万物 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 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 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 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在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 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二、 孔子及其儒家学说
• 孔子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 出身下层贵族,大思想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 想被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被全世界奉为古代文化名人 之一。
当今的行为观点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依法治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代各派学说、主张 (墨家,非攻) (法家韩非子,法治) (道家老子,顺应自然) (墨家,兼爱) (儒家,礼治) (儒家,有教无类)
课堂小结
道家 儒家
儒家
老子 孔子
孟子
《道德经》 《论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c21a1d1711cc7930b7163d.png)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 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 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 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 《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 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 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 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 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 派代表人物有哪 些?
2、
主 要
儒家
思
兵家
想
派 别
墨家 道家
、 代
法家
表
人
孔子
物 及
老 子
其
思
想
墨子
孙武
韩非子
孟子
庄子
派别 代表人 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核心思想
政治想
教育思想
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 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 张将“仁”作为 处理人与人关系 的最高行为准则
主张“以 德治国”; 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 杀
创办私学,广收门 徒;——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善于 启发学生思考问 题;——教育理念 老老实实、谦虚好 学;——学习态度 温故知新;——学
战国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
![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b54107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5.png)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有爱心、有同情心
9
政治思想
以德治国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注:北极星),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论语·为政》
反对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10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5.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下列最能体现孔子这一思想的是( )
•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
A
21
18
• 1.《道德经》全文5 000余字,文辞简短,深富人生哲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在这本
书中可以读到的思想是( )
• A.“仁者爱人” B.“无为而治”
B
•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 2.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
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 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 A.儒家 B.法家
法家。各国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在国内 变法,以严刑峻法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家 主张最能顺应统治者的需要。
14
古代先贤的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有没有体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15
孔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老子
12
连连看
墨子 (墨翟) 墨家
孟子 (孟轲) 儒家
熟识诸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998d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0.png)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
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 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 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主张:
(2)儒家:
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 人物及其思想:
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 转化的; 主张无为而治。 4、代表作: 《道德经》
月考结束小王考得不理想, 很不开心。请你运用老子和孔子 的思想主张如何对他进行劝说?
提示:1 老子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2 孔子观点,要温故而知新,学习和思 考结合,学习上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等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 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 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 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中 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 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学、“温故而知新”
老子
春秋末期
《道德 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 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学派
墨家
儒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子 孟子 荀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道家
法家
兵家
(知识 拓展)
庄子
韩非子
孙武
顺其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ea22e4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0.png)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进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见“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见:“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见:实行“仁政”。
荀子主见: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见: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见: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心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 8 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擅长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见“”。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见,疼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见“”;②在教学中,孔子留意和文化学问教育,③觉察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有格外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的进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学派人物著作思想主见儒儒家家孟子《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斗荀子《荀子》“礼治”道家庄子《逍遥游》治国要顺应和墨家墨子《墨子》主见“”“”,提倡节省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统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9aa7b7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3.png)
墨子像
尊为“科圣”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他的兼爱理想太高贵,卑微时代根本没有准备好迎接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体现了坚守信念, 矢志不渝的精神。
孟子主张不过分 捕捞鱼鳖、要 按时令进山伐树
亚圣孟子
荀子
【跨越时空】
请你推荐节目栏主持人
①孔子 ②韩非子
③孙武
④墨子
2 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 相互转化;
3 善于从正 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4 “无为而治” (政治主张)
(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难—— 易 世
长—— 短
间 的
高—— 矮
事 物
强—— 弱
都 有
前—— 后
其 对
生—— 死 立
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时代背景1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史记》 ——社会大动荡
旧有制度逐步消亡
生
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
产 力
——社会大变革
的 提 高
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 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社会大发展
——士的崛起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⑤孟子
《仁政治国》主持人:_孟__子___ 理由___仁__政_____ 《法治时空》主持人:_韩__非___ 理由_提__倡__法__治___ 《军事天地》主持人:_孙__武___ 理由_军__事__思__想___
《爱心世界》主持人:_墨__子___ 理由_兼__爱__非__攻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6be815f78a6529647d53ab.png)
孔子主张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主张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知新,实事求是,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满腹才学,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不能不说是孔子一生最 大的遗憾。晚年的孔子专心整理书籍,从事教育。后来,孔 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八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中文名:李耳 别名:老子、老聃 国籍:春秋·楚国 职业:史学家、哲学家 成就:道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道德经》
政治方面:“无为”,顺应自然。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
思想方面:朴素的辩证思想,一切事物 都有对立面,可相互转化。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道德经》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
曲 阜 三 孔
孔 庙
孔 林
孔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 府
光照现实
孔子思想的影响
韩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北欧
2015年底,全球有500所孔子学院,遍布 120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 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 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 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 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 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fe182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1.png)
孔子讲学图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要说谦虚乎,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三实人实行的学,习必态有度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派是( C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9.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
主张是( A )
A.仁和礼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 D.有教无类
10.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
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他
思想的是( B )
正义战争 荀子主张:“礼治”明确尊卑。
孟子
道家 代表人物:庄子
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
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荀子
庄子
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 主张:实行法
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韩非
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翻译: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
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 样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 。
C.孔子
D.荀子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
A.反对不义战争
B.反对空谈仁义
A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
4.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
B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5.“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
墨翟(dí ) 约前479~前381
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
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
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
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非功,是反动“大攻小,强执弱”的侵凌,即侵略战争。
墨家学派代表人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著作 《墨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 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 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论语》书影
《论语》
《论语》共20篇,1.1万多字。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 们将他的言论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汇集编为《论语》。这 本书是记录孔子言行思想最权威的资料。
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门上悬“圣府”匾, 中柱悬挂金字木联:“与 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 家。”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之处
孔府又称衍[yǎn]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 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 “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 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
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 “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 也就称“衍圣公府”。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 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 院落,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现在孔府占地约7.4 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 西三路布局。
孟 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生平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 代表之一。
思想主张
提出“春秋无义战”, 反对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著作 《孟子》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 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庄子》书影
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
著治作”
《庄子》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韩非子
韩非子
•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 派的集大成者。
《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 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论的 记述。
儒家代表人物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
1、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 地反对一切战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 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 按时令进山伐树。
儒家学派代表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 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 现象。
廉政、廉洁、自律
(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依法治国 (法家韩非子,法治)
以不变应万变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老师上课以前,经过了认真的备课 (兵家孙膑,事备而后动)
谢谢!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 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 ,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书影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 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 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 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 提倡法治。
•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 国国君的赏识。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形 成法(法律)、术(权术)、 势(权势)相结合的法家思 想新体系。
《韩非子》
《《韩《韩非韩非子非子》子》书》书影书影影
兵家学派创始人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根本原因)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儒家,礼)
团结友善 (墨家,兼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墨家,非攻)
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儒家,有教无类)
2、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孔子
春秋晚期
“仁”“克己复礼”“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
老子、庄子 春秋、战国时期 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墨子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尚贤”
韩非子 孙子 孙膑
战国末期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法令、权术、威势”、 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事备而后动”《孙膑兵法》
3、百家争鸣的
(1)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 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 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秦王借法家思想 振兴国家,实现 统一大业。
孔子墓
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 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 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 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 派代表人物有哪 些?
山东曲阜孔府三堂内景 也称之为退厅
是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事务的地方
贪奎楼:明代四层方型砖结构建筑, 为孔府最高建筑物。房内一层有三米多 深井一口,用盖板罩盖,外人不能进入, 可以应付不测,作避难之用,实际上是 孔府的“金库楼”。
山东曲阜孔府贪奎楼
山东曲阜孔林洙[zhū]水桥
山东曲阜孔林享殿
洙水桥北,是祭孔时摆 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 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
实 •讲学40多年
践 •兴办私学,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重视“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育
思
(学习态度要老实)
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温故而知新”
(经常复习)
学习 方法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天子势力衰微,春 秋诸侯争霸,战国兼并战争频繁;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新兴阶级崛起,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上: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招 揽人才,重用士人。
一、老子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人
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无为”而治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反对统治者侵扰人民。
朴素的辨证思想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二、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 鲁国人。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 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 要过度压迫:剥孔削子人的民儒。家学说被历代统治 2)主者的张利 封以用 建德和 正治改 统民造 思,,想反成。对为苛我政国和2任00意0刑多杀年。 3)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儒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墨子
兵家
道家 法家
老 子
孙武
韩非子
庄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 非攻””尚贤” ,希望人们互助 互爱,反对以大 欺小、倚强凌弱 的侵略战争,支 持正义战争。提 倡“节俭”
兼爱,是指“兼爱天下之人”《墨子》书影 ,“爱人若爱其身”,“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统,交相恶则乱”。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
政 治: “仁”
“德”
“礼”
(一)提出 “仁”的学说,强调“仁”; 认为“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 “仁”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 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二)主张以“德” 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孔子政治主张实践情况: 处处碰壁,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整理古籍和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