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运用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
中医知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知识乌梅丸为《伤寒论》中止痛安蛔的要方,临床多应用于胆道蛔虫症及慢性痢疾,效果显著。
【药物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去皮)、人参、黄柏各六两【功效】温脏驱蛔。
【主治】脏寒蛔厥。
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
或久泻久利。
【基本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解】本方由10味药组成。
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阴头痛。
方中乌梅味酸,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药。
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药皆辛,李可制蛔,其中细辛、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药。
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
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
【用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9克,日三服。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义】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
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
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方歌】①乌梅丸中细辛桂,参附椒柏姜连归;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次方珍。
②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趣味歌】富贵新疆人,熟知白脸美。
乌梅丸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功效与作用乌梅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具有丰富的功效与作用。
它以乌梅为主要药材,经过炮制加工而成。
乌梅丸可用于调理脾胃、止咳化痰、止泻止血、解酒解毒、护肤美容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乌梅丸具有调理脾胃的功效。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心,若脾胃功能出现问题,就容易导致各种消化不良症状。
乌梅丸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肠胃吸收能力,改善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其次,乌梅丸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乌梅丸中的乌梅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等物质,可以有效缓解咳嗽、咽喉痛、咳痰等症状。
此外,乌梅丸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喉咙肿痛等症状。
此外,乌梅丸还具有止泻止血的作用。
乌梅中含有丰富的鞣酸和果胶等物质,可以收敛肠道,止泻止血,缓解腹泻、口舌溃疡等症状。
同时,乌梅丸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止血止痛。
乌梅丸还具有解酒解毒的作用。
乌梅丸中的乌梅含有一定的酒精解毒作用,可以减轻酒精中毒引起的头痛、口干、恶心等症状。
此外,乌梅丸还可以清热解毒,有助于消除体内的毒素,改善肝功能。
最后,乌梅丸还具有护肤美容的作用。
乌梅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胶等物质,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预防皮肤老化,延缓皮肤松弛。
此外,乌梅丸还可以改善皮肤暗黄、粗糙、干燥等问题,使肌肤变得光滑细嫩。
总之,乌梅丸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可以调理脾胃、止咳化痰、止泻止血、解酒解毒、护肤美容等,对保护身体健康,改善不适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使用乌梅丸时应遵医嘱,合理用药。
同时,乌梅丸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治疗所有疾病的灵丹妙药,若出现严重疾病应及时就医。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乌梅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乌梅丸的主要功能主治:1.解表开窍:乌梅丸能够通过调理气血,解决体内湿气、痰湿等问题,有助于驱散风寒,解表开窍。
2.调理肠胃:乌梅丸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能够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促进食欲,改善胃肠功能。
对于消化不良、胃寒、食欲不振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3.润肺止咳:乌梅丸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和天然氨基酸,能够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对于慢性咳嗽、咳痰量多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止泻固肠:乌梅丸具有收敛止泻、固肠的功效。
对于腹泻、脾虚便溏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5.明目退翳:乌梅丸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能够滋养眼睛,改善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
用量乌梅丸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成人用量:一般成人每次口服乌梅丸6-9克,一天3次,饭前或饭后均可。
如果需要增加药效,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调整。
2.儿童用量:儿童用量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具体用量需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宜自行调整。
3.服药时间:乌梅丸一般饭前或饭后30分钟口服,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以免相互影响药效。
4.服药注意事项:服用乌梅丸期间,应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应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5.用药疗程:乌梅丸一般需要连续服用2周以上,疗程应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在用药期间,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乌梅丸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乌梅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医嘱使用:乌梅丸属于中药制剂,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2.过敏反应:对于乌梅丸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3.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乌梅丸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厥阴病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
厥阴病乌梅丸临床应用体会厥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名,是指由于心、肝、肾三脏阳虚及肝阳上亢,形成的一种特殊病证。
乌梅丸是中医药方中的一种名方,常用于治疗厥阴病证。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经验,探讨乌梅丸在厥阴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一、乌梅丸的组成与功效
乌梅丸是由乌梅、黄柏、防风、木香等药物组成的。
乌梅具有滋阴润肺、健脾和胃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防风可祛风散寒,宣肺平喘;木香具有理气止痛、行气化湿的功效。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具有清热润肺、健脾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厥阴病证的治疗。
二、厥阴病的临床表现
厥阴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头晕、头痛、眩晕、耳鸣、畏寒、腰膝酸软、口干、口渴、尿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为辨证特点。
三、乌梅丸在治疗厥阴病中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乌梅丸常用于治疗厥阴病证。
患者服用乌梅丸后,常能有效改善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改善,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舌质变红、苔少、脉弦有力等症状明显好转。
四、注意事项
在使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时,应遵循医嘱,按照剂量服用,避免过
量或过频使用;同时要避免饮食上的刺激,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
过度疲劳。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乌梅丸在治疗厥阴病中具有显著疗效,但应用时需谨慎,遵医嘱用药,注意调理饮食、情绪、作息等方面,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的经验体会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乌梅丸(内附精选案例)
乌梅丸(内附精选案例)仲圣五师弟秦中佑仲圣五师弟 2019-12-12 00:00乌梅丸方歌:六两柏参桂附辛,黄连十六厥阴遵,归椒四两梅三百,十两干姜记要真。
相关条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
蚘厥者,其人当吐蚘。
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
蚘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方组: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蘖(六两)煎服方法: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丸应用医案乌梅丸治疗脑部毛细血管堵塞患者:女年龄:35岁初诊日期:2016年10月3日主诉:小产后,严重畏寒怕冷五年。
口苦口渴,心慌气短,晨起第一件事先呕吐,吃饭吃多吃少都会胃疼。
便溏带血。
月经淋漓不尽,每月最少十多天。
头部像是盖着帽子一样,不清醒。
记忆力差。
平日不敢出门,害怕找不到回家的路。
检查脑部毛细血管堵塞。
查体:苔白,脉细微。
辨证:厥阴寒化症处方:乌梅丸方组:乌梅45g 细辛30g 干姜45g 黄连15g 制附片30g 当归15g 黄柏15g 桂枝30g 党参30g 川椒30g剂量:七剂煎服方法:水开再煮三十分钟,分三次一天热服。
复诊:症状减轻百分之七十,再开原方十五剂巩固。
随后电话回访,痊愈。
乌梅丸本质:肝阳虚引起的寒热错杂之症。
乌梅丸用于乳腺癌的治疗病例1:傅某,女,55岁乳腺癌术后。
入睡困难,夜卧易醒,多于凌晨2点醒,且醒后不易再睡,左肩痛,后背痛,食后两胁胀痛不适,口干,晨起口苦。
舌淡苔薄,脉沉弦细,左关按之无力略滑。
辨证:少阳厥阴合病。
方药:乌梅丸加龙胆草、牡蛎、酸枣仁、元胡、夜交藤、鸡血藤。
乌梅丸治失眠案例
乌梅丸治失眠案例
乌梅丸是一种中医方剂,用于治疗失眠。
以下是使用乌梅丸治疗失眠的案例:
患者李某某,男,46岁,云南罗平县人。
他诉入睡困难、凌晨1-2点易醒,多汗两年余,二便调,纳可,舌红苔稍白腻,舌中裂痕深,脉稍数。
诊断为“厥阴病”,给予乌梅丸加味治疗。
处方为乌梅配方颗粒50克,细辛配方
颗粒6克,桂枝配方颗粒10克,黄连配方颗粒9克,黄柏配方颗粒10克,当归配方颗粒10克,人参配方颗粒6克,花椒配方颗粒3克,干姜配方颗粒3克,淡附片配方颗粒6克,白芍配方颗粒10克。
患者服用中药6付后,症状完全消失,睡眠恢复正常。
患者L,女,38岁。
因家事思虑忧愁过度,渐至失眠两年余。
主诉入睡困难,半夜之后才勉强能睡,且眠浅多梦,怕冷,动则大汗淋漓,腰背酸痛,口干,晨起口苦,食欲不振,受凉后大便稀溏。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弱。
诊断为不寐-上热下寒属厥阴。
处方为乌梅丸加减——乌梅、细辛、桂枝、黄连、
黄柏等。
患者服用7付后精神焕发,一进门就高兴地告诉医生,第一天晚上喝第一煎后就有了睡意,一下就睡了四五个小时。
继续服用10付巩固疗效。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有类似症状或需治疗请以医生建议为准。
乌梅丸运用经验
乌梅丸运用经验
- 小儿久泻:乌梅6-9g,川椒目2-5g,桂枝(或肉桂)1.5g,附子1.5-3g,细辛2-3g,干姜1.5-3g,川黄连1-2g,黄柏3-6g,党参6-12g,当归6-9g。
主要治疗儿童泄泻迁延不愈,症状包括便下黏冻、脓血,少腹或脐侧疼痛,进食生冷则泻甚,舌苔薄白质红,脉弦细。
辨证属于肝脾失调、寒热夹杂,多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根据病情,还可以进行加减,如舌淡苔白加吴茱萸,舌苔厚腻加苍术、川厚朴、山楂,腹痛较甚加白芍,大便滑利加赤石脂、禹余粮,胃脘不舒加木香、砂仁、陈皮等。
- 脉弦按之无力:肝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始萌而未盛,若气至而未及或六淫七情戕伐阳气,易致肝寒气馁,脉弦无力而懈惰。
此时当用乌梅丸来充盈肝脏阳气,改善弦脉无力的症状。
以上是乌梅丸的一些运用经验,仅供参考。
在使用乌梅丸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功能主治乌梅丸是一种中药配方,以乌梅为主要原料,在中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和一系列的功效。
1.健脾益胃:乌梅丸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帮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
2.止泻固脱:乌梅丸含有丰富的鞣酸物质,能够收敛止泻,固涩脱泻,适用于腹泻,大便稀溏等问题。
3.润肠通便:乌梅丸可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便秘症状,如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
用量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按照以下用法使用乌梅丸:1.成人剂量:一次3-5克,一日3次。
2.儿童剂量:年龄越小,剂量越少,需根据儿童年龄确定剂量。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对用量进行调整,请遵循医生的指导。
禁忌尽管乌梅丸具有许多功效,但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1.孕妇禁用:孕妇因为身体状况的特殊性,一般不建议使用乌梅丸,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哺乳期妇女慎用:乌梅丸对哺乳期妇女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避免对婴儿造成潜在风险,建议慎重使用。
3.脾胃虚寒者忌用:乌梅丸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患有脾胃虚寒的人应忌用。
4.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慎用:对于有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患者,乌梅丸可能会刺激病情加重,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上禁忌仅供参考,具体禁忌情况可能因人而异,请在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的建议。
注意事项在使用乌梅丸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存放:乌梅丸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其药效。
2.过量:不要过量使用乌梅丸,如有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医生。
3.药物相互作用:如正在使用其它药物,尤其是处方药物,请告知医生,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4.存在不良反应:使用乌梅丸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使用乌梅丸前,请务必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乌梅丸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乌梅丸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乌梅丸【正宗配方组成剂量】乌梅480克,细辛180克,干姜300克,黄连48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蜀椒120克,桂枝180克,人参180克,黄柏180克。
【用法用量】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日1~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歌速记歌诀】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藏安蛔寒厥剂。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蛔厥证。
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人吐蛔,手足厥冷,腹痛;又治久痢、久泻。
【加减】无热者,去黄连、黄柏;无寒证者,去十姜、附子;无虚者,去人参、当归;吐蛔者,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脾胃气虚者,加山药、芡实、莲米、谷芽;肝胃阴虚者,加生地、白芍、麦冬、牡蛎。
【方论】本方在《伤寒论》是用治胃热肠寒的蛔厥证。
蛔虫寄生肠内,因胃热肠寒,亦即所谓上热下寒而致扰动不安,故见烦闷,呕吐,甚则食人吐蛔。
腹痛与烦呕时发时止,是因虫动则发,虫伏则止,故多起伏不定。
腹痛加剧时,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乃致手足厥冷。
本方以寒热并用、温脏安蛔为法,方中重用乌梅酸收,养肝敛阳,安蛔止痛;黄连、黄柏苦寒清热燥湿;川椒、干姜、附子、细辛止痛驱蛔;人参甘温补脾益胃;当归甘辛温,养血柔肝止痛;桂枝辛甘温,走窜十二经,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方中酸收,苦泄,辛开,甘补,大温大寒各味溶于一炉,为酸苦辛热并施,既有调和肝胃,安蛔止痛之法,又有补气和血,酸涩固脱之功。
是故,既可治蝈杀虫,又可治寒热错杂之久痢是也。
【医论】《医宗金鉴》吴谦曰:“伤寒脉微而厥,厥阴脉证也。
至七八日不回,手足厥冷,躁无暂安之时者,均为厥阴阳虚阴盛之脏厥,非阴阳错杂之蛔厥也。
若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不似脏厥之躁无暂安时,知蛔上膈之上也,故其烦须曳复止也。
得食而吐又烦者,是蛔阐臭而出,故又烦也。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物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
其主要成分是乌梅、大黄、花椒、枳壳等中药材,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首先,乌梅丸具有调整肠胃功能的作用。
乌梅丸中的乌梅是一种具有酸味和涩味的水果,可刺激胃液分泌,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
同时,乌梅丸中的大黄是一味具有泻下作用的草药,可帮助排除体内积聚的毒素,减少胀气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这些成分结合在一起,对于肠胃功能紊乱、腹胀、痛和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其次,乌梅丸还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乌梅和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能,可增加大肠内的水分和柔软度,使排便更顺畅。
此外,乌梅丸中的花椒和枳壳等成分还具有杀菌和消炎作用,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预防感染。
另外,乌梅丸可帮助降低血压和血脂。
乌梅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等,可以帮助清除血管内的自由基,减少血管的氧化损伤,进而降低血压和血脂。
此外,乌梅还有利尿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调节水盐平衡。
最后,乌梅丸还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乌梅丸中的花椒、枳壳等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的功效,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腹泻、便秘和肠胃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乌梅丸还含有较多的糖分和维生素,具有补充能量和营养的作用,对于体虚、食欲不振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体来说,乌梅丸是一种具有调节肠胃功能、润肠通便、降低血压和血脂以及抗菌抗炎作用的中药制剂。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是不同的,所以在使用乌梅丸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是什么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是什么乌梅丸简介乌梅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以乌梅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丸剂。
乌梅丸具有多种功效,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乌梅丸的功能主治和作用。
1. 改善消化不良乌梅丸具有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常被用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它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同时,乌梅丸还有助于缓解胃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2. 缓解便秘乌梅丸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常被用于缓解便秘症状。
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加肠道水分含量,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
乌梅丸还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便秘问题。
3. 抗氧化作用乌梅丸富含多种抗氧化成分,如维生素C、姜黄醇等。
这些成分能够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延缓细胞老化过程,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
4. 提高免疫力乌梅丸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它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和活性,促进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5. 抗菌消炎乌梅丸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等炎症性疾病。
它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6. 改善睡眠质量乌梅丸含有多种镇静安神的成分,能够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它还能够调节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帮助入睡和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
7. 养颜美容乌梅丸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维持皮肤弹性和光泽。
它还具有淡化黄褐斑、美白肌肤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养颜美容领域。
8. 预防贫血乌梅丸富含铁元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血红蛋白的合成,预防和治疗贫血。
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健康的血液循环系统。
9. 缓解咳嗽乌梅丸具有润肺止嗽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咳嗽和咳痰的症状。
它能够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减少痰液的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
10. 维护心血管健康乌梅丸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降脂、降压、抗血栓等作用,能够维护心血管健康。
乌梅丸运用体会
乌梅丸运用体会
乌梅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主要成分是乌梅,因此具有止泻的功效。
我最近感到肠胃不适,经常腹泻,于是试着服用了乌梅丸。
服用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把药丸用温水送服即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我发现乌梅丸确实有效。
每次服用后,肠胃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腹泻次数也明显减少。
与常见的西药相比,乌梅丸有以下几个明显优点:首先,它是纯中药制剂,用药过程中不会对身体产生负担和副作用;其次,它不仅仅可以止泻,还能够帮助调理胃肠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当然,乌梅丸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不宜一次服用过量,过量服用有可能会引起腹泻;如果服用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乌梅丸是一种可以安全使用的中药,但在使用时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乌梅丸是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厥阴病的方剂,临床上只要见到上热下寒所导致的头痛、心烦、口干咽燥、腹痛、腹泻、呕吐、手足厥冷等疾病均可应用,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的作用。
本方由乌梅、黄连、黄柏、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蜀椒、人参、当归十味药组成。
在临床应用中,我使用最频繁的病症就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而且效果最显著,曾经有一个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每天潮热出汗7、8次,就算冬天都会汗流浃背,需要换衣服的,只服第一剂,潮热出汗就减至每天一次,而且程度大大减少。
其他如糖尿病、慢性胃肠炎、咳嗽(肝木刑金证型)等,效果也不错,不过使用前提要有寒热夹杂、上热下寒等征象。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功能主治:乌梅丸是一种中药丸剂,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
以下是乌梅丸常见的功能主治:1.调理肠胃:乌梅丸有良好的肠胃调理作用,可缓解胃肠道不适、胃胀气、腹痛等症状。
2.消食导滞:乌梅丸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食物,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3.止泻止痢:乌梅丸对于腹泻和痢疾也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腹泻和腹痛,并有镇定肠道的作用。
4.补血养颜:乌梅丸中的乌梅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铁含量,有助于补血;乌梅中的抗氧化物质对皮肤具有护肤作用,有助于养颜美容。
5.调节肠道菌群:乌梅丸中的乌梅具有抗菌作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肠道健康。
用量:乌梅丸的用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按照以下用法使用:1.成人一次2~3丸,一日2~3次;2.儿童的用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一般建议儿童用量为成人量的一半。
注意事项:1.在使用乌梅丸之前,应先向医生咨询或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自己没有禁忌症。
2.使用乌梅丸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并注意用量和用法的正确性。
3.如果在使用乌梅丸期间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乌梅丸是中药丸剂,属于非处方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结论:乌梅丸是一种功能主治广泛的中药丸剂,主要用于调理肠胃、消食导滞、止泻止痢、补血养颜和调节肠道菌群。
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如果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乌梅丸的运用举例
乌梅丸的运用举例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篇的一张方剂,和厥阴病篇的大多数方剂一样,也是一张寒温并用的方子,《伤寒论》中用它来治疗“蛔厥”及“主久利”,其由乌梅、细辛、肉桂、黄连、黄柏、当归、人参、川椒、干姜、附子组成。
其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现举几例。
失眠,对于失眠的治疗,乌梅丸还是有相当好的效果的,尤其是一些长期失眠的患者,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失眠一般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引起的,调和阴阳往往就成了治疗失眠的一大法门,而伤寒厥阴病篇为寒热错杂、阴阳失调的病症为主,故作为厥阴病篇代表方的乌梅丸,自然也有调和阴阳的功效,犹其对一些下半夜,特别是凌晨11点至3点的失眠患者,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一时段属肝胆所属,病在肝胆厥阴经,故用之多效;此外对于一些心烦、口干、口苦,大便溏薄的失眠患者,此多属“肝热脾寒”之症,酸苦泻热与辛甘温中合用,切合病机,投之多效。
吞酸,自古治酸远酸,更何况为大酸之乌梅,避之犹恐不及,安有取之治酸之理。
但当今临床不少医家用乌梅丸来治疗吞酸,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实细想一下,乌梅丸不就是加强版的“左金丸”,左金黄连泻肝热、吴萸反佐舒肝助连泻热,且可温脾护胃;而乌梅丸以乌梅配黄连、黄柏,酸苦泻热之力更强,川椒、细辛、干姜、附子既可以疏肝防郁,成泻火之功,也有温脾,助人参、当归补益脾胃。
且高鼓峰曾云:凡吞酸皆属于肝,曲直作酸。
乌梅为足厥阴肝经病变的代表方,用之恰当好处,我导师曾用乌梅治吞酸,乌梅重用至75克,患者吞酸减轻,问之服药是否觉酸,患者说不酸,所以临床上遇到酸证的患者,不要只想到乌贼骨、牡力等,可以想一下乌梅丸。
癍疹,乌梅丸还可以治疗斑疹,成都的陈潮祖就曾用治疗圆癣,乌梅、黄柏、黄连清热燥湿,且现代药理皆有抗菌作用,人参、当归补益气血,干姜、川椒、细辛、附子发越阳气,携参归所生气血达体表病所,由里达外,开张邪路,驱邪外出,对于一些久病、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患者,都有良效。
对于乌梅丸的其它功效,比如治疗肝胆病、泄泻等,历代论述较多,在此不多赘述。
姚梅龄: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姚梅龄:乌梅丸的临床运用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为厥阴病之主方。
我们在临床中运用该方治疗过几种疾病,收到了较好效果。
今择数例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病案举例例1,潘某,女,29岁,已婚,干部。
患者因剑突下剧痛半天而于1972年3月8日入院,入院诊断:(1)胆道蛔虫;(2)早期妊娠(2个半月)。
用西药和胆道驱蛔汤治疗3天无效,故转来我处诊治。
症见:疼痛甚剧、按腹辗转、面色青白、大汗出、四肢厥冷;自诉心下痛而彻背、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心中略感烦热,渴喜热饮,不饥不食,呕吐,曾呕2条蛔虫,每日大便2次、质溏色淡,小便淡黄,停经已2个余月,脉沉细弦,舌质淡、苔薄白、舌上有椭圆形红点。
诊断:蛔厥,厥阴寒热错杂。
治疗:投以乌梅丸方,药用乌梅18克、炮附片9克、干姜7.5克、蜀椒4.5克、桂枝9克、北细辛3克、胡黄连6克、黄柏3克、党参6克、当归4.5克。
患者服药1剂,疼痛大减。
继服1剂,症状缓解而出院。
按:《伤寒沦》中虽有“蛔厥者,乌梅丸主之”的明文,然乌梅丸中有附、桂、姜等碍胎之品,是否能用于患蛔厥的孕妇?我们认为,若属于厥阴寒热错杂证,用之则无妨。
从本例来看,其症现口渴,心中烦热,为上热之症;不欲食,心下痛而喜温喜按,吐蛔,大便溏薄,属下寒之象。
据此,其症状基本符合《伤寒论》厥阴病提纲,病机为厥阴寒热错杂。
乌梅丸兼有苦寒和辛热两大类药物,入厥阴而具祛寒和清热之功,与证颇为合拍,故本例服后收到良效,且无碍胎之弊。
诚如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例2,何某,男,3岁。
1972年4月14曰初诊。
患孩于7个月前起病,发热,每日便脓血10余次,某院根据化验结果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经用氯霉素后症状基本消失。
1个月后又复发,数月来虽多次使用西药,仍反复发作,病势渐至沉重。
患儿消瘦痿顿,面白唇淡,四肢厥冷,喜倦卧,心烦不安,时时哭,口渴,不欲食,有时恶心干呕,腹软喜抚摸,近来每日大便5~6次,每次量少,努责难出,有时纯为白色脓液,便时啼哭而面青,小便清利;脉沉细而弱、左略弦,指纹沉淡不显,舌质淡,苔薄白。
乌梅丸的配方揭秘:传统中药方剂的研究与应用
乌梅丸的配方揭秘:传统中药方剂的研究与应用乌梅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配方和制作方法在中医界有着悠久的历史。
乌梅丸的主要成分是乌梅,辅以其他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等功效。
本文将对乌梅丸的配方进行揭秘,探讨其研究与应用。
一、乌梅丸的配方揭秘乌梅丸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中药材:乌梅:乌梅是乌梅丸的主要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
乌梅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陈皮:陈皮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
陈皮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橙皮素、柠檬酸等成分,对消化系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甘草:甘草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
甘草中含有丰富的甘草酸、甘草苷、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山楂:山楂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降脂减肥等功效。
山楂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薄荷:薄荷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清热解表、疏风散热、止痛消肿等功效。
薄荷中含有丰富的薄荷脑、薄荷酮、薄荷醇等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蜂蜜:蜂蜜是乌梅丸的辅助成分,具有润肠通便、滋阴养血、解毒养颜等功效。
蜂蜜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二、乌梅丸的研究与应用1. 乌梅丸的药理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乌梅丸的药理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发现,乌梅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药理作用:(1)抗氧化作用:乌梅丸中的多种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
(2)抗炎作用:乌梅丸中的多种成分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3)调节肠道功能:乌梅丸中的乌梅和蜂蜜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
(4)降血脂作用:乌梅丸中的山楂和陈皮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梅丸运用乌梅丸原系《伤寒杂病论》方,由乌梅、细辛、附子、桂枝、人参、黄柏、黄连、干姜、当归、椒目组成,具有温脏、补虚、安蛔之功效,原多用治蛔厥。
笔者以该方加减用治内科杂症,疗效颇好,兹举例如下。
1、泄泻:董某,男,62岁,1993年5月初诊。
患者因腹泻2年余,屡治不效。
诊见:面色晦黯,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每天5~6次,伴有腹胀隐痛,时热时冷感,食少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证乃久病缠绵,脾气虚弱,运化失权,兼寒热夹杂,治以温中补虚,收涩止泻,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干姜、黄柏各10g,炮附子、黄连、细辛、桂枝各3g,党参、神曲各30g。
每天1剂,水煎服。
7剂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成形。
30剂后大便基本复常。
按:本例泄泻,时间近2年余,西医未有明确诊断。
肝硬化、肠肿瘤多见便溏,腹胀隐痛,夹有不消化食物,且病程较长,反复不愈,与本例近似。
久泄不止,致脾土虚衰,中阳不温,运化失职。
方中乌梅、干姜温中收涩;少佐附子、细辛、桂枝辛温之品,增强温脏之力;黄柏、黄连苦寒坚下,又能缓和方中诸药之温燥;党参、神曲补气健脾,和胃止泻。
诸药对症,故能获效。
2、咳嗽:曹某,女,61岁,1991年初诊。
患者系结肠癌术后肺转移化疗后,咳嗽痰少,色白质粘,咯出不爽,口干,时伴有胸闷不舒,气短便溏,食少腹胀,面色少华,舌淡红、苔少,脉濡。
证属病久体弱,脾土亏虚,土不生金,宣肃失常。
治以温中补虚,敛肺止咳。
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15g,干姜、黄柏、黄芩、椒目、紫苏叶、天竺黄各10g,炮附子、细辛、桂枝各3g,党参、黄芪各30g。
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2周咳嗽减轻,去紫苏叶、天竺黄,再进2周,咳嗽平。
按:肺部转移性肿瘤形成慢性咳嗽,多见干咳,痰少难咯,久咳易累及脾脏,形成寒热错杂症。
虽病位在肺,治宜兼顾肺、脾。
方中乌梅味酸,敛肺止咳;黄柏、黄芩燥湿化痰;天竺黄、紫苏叶止咳平喘;附子、干姜、椒目、细辛、桂枝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且桂枝能温通上下,和血宽中;党参、黄芪补肺脾之气,扶助正气以祛邪。
3、胃脘痛:金某,男,68岁,1997年初诊。
患者为胰腺癌术后,胃脘隐痛,食欲减退,食后饱胀,偶泛涎水,面色萎黄,形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弦细。
胃镜示:慢性胃炎。
证属中焦虚损,阻碍气机,气滞不通,不通则痛。
治当温中补虚,理气健脾。
拟乌梅丸加减。
处方:乌梅、干姜、白术、椒目、炒黄柏各10g,炒黄连、陈皮各6g,细辛、制附子各3g,党参、八月札各30g。
水煎服,每天1剂。
7剂后胃痛好转,仍嗳气,加乌药6g。
再服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可见脘腹胀痛、饮食不馨、嗳气、食后饱胀、便溏、面色萎黄、消瘦等脾胃中虚症。
同时兼有气机阻滞等症。
乌梅丸中乌梅酸以开胃;干姜、白术、椒目、细辛、制附子、陈皮温煦中焦;黄连、黄柏炒制可减其苦寒伤胃;党参、乌药、八月札健脾补气,理气止痛,且八月札有抗癌之功,药症相合,故能奏效。
乌梅丸1、脏厥蛔厥之辨乌梅丸是仲景治厥阴病厥热胜复、寒热错杂证的主方。
盖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来复时则热,阴气内盛时则厥,故发热厥逆更迭是厥阴病的特点之一。
因此,每见先生临证时,必以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为主证,方可投用乌梅丸。
先生云:“辨清肢厥一证,对用好乌梅丸尤为关键,就临床所见,寒热虚实均可产生肢厥”。
而肢厥一证的机理,根据《灵枢·逆顺肥瘦》篇所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可见,阴阳十二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阴阳气相顺接,则四肢温和;若“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仲景用心良苦,在用乌梅丸方证时,谆谆告诫后辈临证当辨清脏厥、蛔厥,用药才会准确无误。
脏厥者,乃下焦命门火衰,虚阳上越的少阴虚寒所致的吐利而厥,故应以脉微而厥,躁无暂安时为主证,此即仲景所谓“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
历代诸贤认为,此不烦而躁,有阴无阳,为脏厥不治。
但先生认为,此乃王冰氏所说“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的“阳虚则寒”证,应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治之。
曾见先生治68岁男性的林某某而见上述诸症,用仲圣四逆汤〔生附片(另包先煎)12g,干姜10g,炙甘草10g〕加性温味酸、收敛元气的山茱萸(去核)30g,并急用生附片灸神阙八壮,使厥疾速瘳。
蛔厥之证,亦有肢冷脉微,先生再三嘱咐当与“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上热证和“下之利不止”的下寒证互看,更要注意显而易见的“吐蛔”一症,此为厥阴脏寒吐蛔而厥,与脏厥的独阴无阳相悖,临证当细辨之,此时艰险可用酸苦辛寒热并用的乌梅丸最有卓效。
笔者经常见先生用乌梅丸加苦楝根皮、生大黄(另包后下)治蛔虫证(包括胆道蛔虫证),疗效确切。
先生常云:“脏厥与蛔厥,有天壤之殊。
脏厥属少阴阳虚阴盛的虚寒证,独阴无阳,四肢逆冷,病重难医,多属死候,用‘理中四逆辈’,十可救一;蛔厥属厥阴寒热胜复证,阳气复时则肢暖,阴气胜时则肢厥,病轻易治,多有生机,用乌梅丸,可以万全”。
可见,先生对脏厥、蛔厥之辨,泾渭分明,继承了仲景的精粹,这一经验之谈,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对后学大有裨益。
知常尚易,达变则难,若仅据《伤寒论》条文把乌梅丸视为治蛔厥之专剂,则未免失之局限,胶柱鼓瑟,无异于刻舟求剑,而先生用乌梅丸对杂病论治亦颇有独到的阐发,屡用以救人,殊为神异。
2、消渴饮尿之异《伤寒论》厥阴病提纲中有消渴一症,是厥阴病的一个症状,先生用乌梅丸治厥阴消渴一症时,必以寒热错杂、正气不足为病机,应以口渴欲饮、尿频不多、四肢厥冷为主证,方能用之。
因足厥阴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若木火燔炽,故上热而消渴。
禀赋阳虚或高年阳气不能温煦肢体,肾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就肢冷尿清。
曾见先生治万某某,男性,花甲之年阳虚气馁,初病外感但热势不高,旋即就出现阳虚形寒肢冷。
肾阳忒微之象,虚阳浮越而口渴欲饮,但不多饮,小使频数,但量不多,先生即用乌梅丸中的黄连、黄柏清热,乌梅、人参生津止渴,肉桂、附片、细辛辛热壮其少火,助阳化气而愈。
《伤寒论》厥阴篇中之消渴一症,与《金匮要略·消渴病脉证并治》杂证中的消渴病(渴而多饮为上消应治肺,消谷善饥为中消应治脾,尿多味甜为下消应治肾)是两码事,临症应当明辨,不能混为一谈。
若懵懵然而用之,祸即旋踵,非徒无益,反而有害,吾愿医者,精思审处,晰理不差于毫厘,用药悉归于中正。
3、吐逆腹泻之别先生用乌梅丸治的吐逆腹泻,是属阴阳各趋其极的上热下寒证。
肝为厥阴之脏,其母为肾水,其子为君火,若厥阴病时水火不交就上热下寒。
治应清上温下,最为合拍。
肝为至阴之脏,主升主动,内寄相火,火上而吐逆;《伤寒论》乌梅丸证既云:“又主久痢”,久痢必虚,“阳虚则外寒”,临证也应以肢厥为主症,方可用之。
先生谓:“仲景用乌梅丸治久泻久痢,是为肝脾肾之虚证而设,因肝虚风木一动,必乘太阴脾土,使脾升运不健,水谷下注而为痢,另一方面,肾阳忒微,不能温煦脾土,使脾运失健,而致清阳下陷,久泻作矣”。
先生治此证的特点还在于药物剂型和服药方法上,每嘱病家将乌梅丸中的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重投为汤剂,每药10g左右,而细辛、干姜、蜀椒、附片、肉桂轻用为丸剂(或粉剂),每药1g 上下,然后用汤剂吞服丸剂(或粉剂)。
余问其故,先生曰:“欲其速行,则用汤药,取汤者荡也之义,使之速见其效。
当汤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后,乌梅、黄连、黄柏立即发挥酸苦泻热之功,速清其上焦之热,同时,‘上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时,人参、当归气血双补以扶其正。
而丸者,缓也,使之缓见其效,当中上二焦之药发挥其效时,丸剂(或粉剂)还未发挥其应有的治疗功效,等药到下焦时,就自然而然发挥其温阳止泻之功”。
壮哉!一举两得,层次清楚,秩序井然,不愧为名医矣!可见,先生对上热下寒证的临床辨证,既做到细审,尤做到活用,在剂型、份量、服法诸方面都颇具匠心,不但效果佳,又节约药源,可谓上悟圣心,下迪后学。
如治黄某某,女,51岁,从沈阳来筑后,10余年来,经常腹泻与胸中烦热交替出现,周而复始。
胸中烦热时,每吃冰、冷食品后,胸中烦热可暂除,但腹泻顿作,服止泻药后,腹泻可暂止,但胸中烦热又现。
兼见四肢不温,恶心欲吐。
多年痼疾,难以根除。
先生诊为寒热错杂的上热下寒证,用乌梅丸治之。
将乌悔12g,黄连10g,黄柏10g,人参6g,当归3g,共为煎剂;用细辛1g,干姜1g,蜀椒1g,附片3g,肉桂2g,共为丸剂,嘱患者用煎剂送服丸剂,分3次服,日服2次。
10载沉屙,3剂而愈。
4、高热厥逆之悖《伤寒论》335条云:“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这就是说,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在厥出现之前必有发热,反过来说,先前外感发热不愈,以后必然会出现厥的症状,此为孤阳操其胜势的阳厥证,其机理是热邪深伏于里,阳气内郁不能外达于四肢所致的真热假寒证。
但对此条原文,仲景只有证而未立方。
先生明所以然,发仲圣之隐微,认为伤寒至四五日,正气必虚,其经名为厥阴,谓阴之尽也,阴极则变阳,故病至此,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如果“厥微者热亦微”者,先生选四逆散治之;若“厥深者热亦深”者,此发热不罢,是阳复太过,为病进,此乃热盛阳郁热厥证,在正不虚兼烦渴大汗者,选白虎汤,兼腹满便秘者,用承气汤;若正气已虚者,即宜乌梅丸,重用乌梅,与黄连、黄柏酸苦泻热,少佐附片、干姜、细辛以通阳,加丹皮凉血、生牡蛎咸寒涌泻其热,积实辛行苦降、调畅气机,高热肢厥,即可痊愈。
5、结语王希仲先生用乌梅丸治以上四证,当以气机的升降失调为依据,其病机特点必以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为见证,临证方可用之。
先生之所以用乌梅丸,因乌海丸寒热互用能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能调其升降,补泻兼施能固其虚实。
故用之屡显其效,这是基于先生对经方的大彻大悟,精湛深造,对病证的准确把握,尤其对疑难危重痼疾的治疗,驾驭自如,机园而法活,堪称成功应用经方的典范。
乌梅丸应用经方《伤寒论》一百一十二方个人整理总结。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
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
记得有一位名医学的话,《伤寒论》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来说的一点也不假,上面的刘有余可谓是持一方乌梅丸即可蜚声一时。
一、从木土理论看待理肝重剂乌梅丸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达之,木能疏土脾滞以行,风肝之病,知肝传脾,风木一动必乘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