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关系史0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和会
• 日本在和会上很自信,只关注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的利益,相信在均 势原则下其它列强不会与它在这方面为难。另外,日本提出种族平等 问题,作为一种非欧美国家向老欧美要求平等的表示,体现它的领袖 地位。 • 英国仍以传统的均势外交原则来处理问题,决定遵守对日本承诺,美 国虽对中国同情,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对付不了老欧洲的现实主义。 4月15日,威尔逊与英外相巴富尔(Balfore)长谈,后者说此事被日 本视为国家荣誉,英国受到承诺限制,没有回旋余地。当日本威胁不 签和约后,威尔逊也妥协。 • 凡尔赛和约把山东交给日本,说是要日本以后将山东归还中国,可保 留经济等权益,但并未规定时间限制。 • 于是中国发生五四运动,中国代表于6月28日拒绝签字。 • 中国仍参加国联,但由于美国拒绝批准和约,美国没有参加国联,因 此国联从一开始就实际上在英法控制下。英国仍是以传统均势外交处 理国际问题,于是国联实际上并没有新的集体安全机制。
英国关于英日同盟续约的考虑
• 此时英国感到被夹在美、日中间,需要作出选择,其中关键的问题是 英日同盟续约,该同盟条约在1921年7月到期。 • 从法理上看,此时这一同盟条约与国联盟约冲突,后者反对军事同盟、 地区门罗主义。 • 日本希望续约,但想等英国方面提出。 • 英国政府倾向续约,理由是美国靠不住,例如在国联问题上美国人就 让英国人落入套中。而且英国无力维持海军,认为日本还是守信的, 同盟可对日本有制约作用。但英国战后又需要依靠美国,不想与美国 冲突,虽然英国对美国支持中国进步的表示很反感,认为所谓的 Yong China实际上是美国化的China。 • 但是在英联邦国家中对同盟的意见很大,其中最主要的是澳大利亚、 新西兰和加拿大。于是1921年6月20日召开帝国会议。会议中,加拿 大的反对态度最坚决,认为任何排斥美国的条约都会引起美国反对, 影响英语国家的协调一致(concord),加的损失最大。澳、新最初 同意续约,但在加反对后也反对续约,除非有美国对澳、新的保证。 于是,会议的结论是英国应先开一个与美国和中国商量的会议再续约。
三 新银行团的纠葛
新银行团的成立
• • • 围绕组建新银行团的纠葛,颇能反映这种新的大国协调的尴尬。 一次大战期间,对华借款几乎被日本包揽。美国有几次:淮河、运河疏浚, 裕中公司(Siems-Caray Co.)湖广铁路借款。英国对美、日都有戒心,希望 两者相斗。 1917年1月,英、法、俄三国银行团在伦敦会议,考虑对北京政府提供1000 至1200万英镑善后补充借款,以此引诱中国参战,并希望美国加入,一是美 国有资金,二是想以此控制美国。 对此,美国各银行建议:(1)与英、法、日联合。(2)美国政府要提供支 持。美国政府答应,1917年11月,美国国务卿建议组建一个新银行团。美国 相信它能控制银行团,同时相信中国人会听美国的。 1918年7月中旬,美国将组建新银行团建议提交英、法、日,后者提出一些 问题,美国于10月8日正式声明,阐明美国对该银行团的设想:(1)各国各 组成一个财团。(2)把以往在华权利、债权等转让给该国财团。(3)业务 广泛,包括实业、铁路等。(4)不损害中国主权。美国希望通过银行团统一 中国铁路。 日本最初抵制新银行团,提出保留区域:满洲、蒙古地区。后双方妥协,同 意加入。 1920年10月11日,各国正式签订协议,有效期5年。
华盛顿会议
• 华会最后以《四国条约》取代了英日同盟,并签订五国海 军协定。 • 在中日会外交涉中,英国的态度较为偏向日本,但由于事 实上能否解决山东问题关系到华会的成败,否则美国国会 又会通不过,所以也对日本施加了些压力。 • 于是,英美促成了中日在山东问题上达成协议,1927年1 月27日,中日鲁案协议签字,是华会最后一项协定。 • 华会通过《九国公约》,作为列强与中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也是列强在远东协调机制的核心文本。但公约只是涉及一 般性原则,对于具体涉及中国权益的关税、法权问题,都 推到以后开专门会议调查后解决。而这些会议迟迟不能召 开,使得所谓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对中国来说名不符实。
中国在巴黎和会前夕
• 在中国方面,威尔逊的十四点引起国人的巨大希望。其中译本出版后,畅销 不衰,因此协约国的胜利被认为是“公理战胜强权”。把北京的克林德碑改 为“公理战胜”碑。例如,蔡元培撰文《黑暗与光明的消长》:“现在世界 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 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替他”。梁启超、陈独秀等都有类似表述。 另一方面,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借款》,大肆接受日本款项,实际上受到 日本的操纵。1918年,段政府与日本进行共同防敌换文。尤其是1918年9月 14日《山东问题换文》,日本表示胶济铁路日军撤至青岛、济南,胶济铁路 中日合办,段政府“欣然同意”,为以后的山东问题留下口实。 当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各方都非常兴奋。北京政府成立外交委员会,汪大 燮为委员长。各种国民外交团体纷纷涌现,梁启超、汪精卫还直接赴巴黎, 南北经过协商同意联合派代表团。但中国各方对中国在和会的目的并不明确。 段政府提出收回胶奥租界、撤废外国驻军权,修改税则。外交委员会则提出: 舍弃势力范围、统一中国铁路、废除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撤废外国驻军 权、停止庚款等。直到代表团到巴黎后,顾维钧才坚持提出山东问题(1919 年1月23日)。后以山东问题为主要问题,并提出7项希望条件:1,舍弃势 力范围。2,撤退外国军队、警察。3,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4,裁撤领事裁判权。5,归还租借地。6,归还租界。7,关税自主。
二 华盛顿会议与中美英日关系
美日矛盾
• 美国国内对凡尔赛条约不满。1919年7月,参议 院辩论山东问题,反对党指责威尔逊搞秘密外交, 牺牲中国,认为美国要面对挑战,反对瓜分。和 约两次提交参议院,都未获三分之二多数,没有 通过,参议院提出保留和修正。1920年3月19日 的对德和约,也因未超三分之二多数,没有通过。 • 美国与日本在西伯利亚、满洲、山东问题上立场 对立日益明显,并且对英日同盟的反对态度也非 常明显。美国开始投入海军军备竞赛,它相信有 能力拥有英国和日本相加的舰只,1919年夏建立 太平洋舰队。
华盛顿会议的酝酿
• 于是,英国向美国提出召开会议的建议,但美国则把这事接了过来, 决定由美国来召开一个关于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的会议,扩大议题,包 括限制军备、中国问题等。 • 8月11日,美国对中、日等国发出正式邀请。 • 日本对会议紧张,最后决定赴会,但不同意在会议中讨论山东问题。 • 中国决定派代表参加。9月23日,由美国兰辛建议中国提案,内容包 括:1,恢复中国政治独立,如废除二十一条。2,交通问题,包括中 东路、邮电等。3,纠正租借地。4,中国政治犯、反对党的宽容。5, 中国领土、司法、政治独立的争论问题,成立国际公断条约或国际调 查委员会。山东问题在会外中日交涉,英美派观察员列席,必要时出 面调解纠纷。 • 后在华会上,中国提案为10条:1,领土、政治行政独立,不割让租 借。2,赞同门户开放。3,各国不在无中国参与下订关于中国的条约。 4,特殊权益须宣布,须审查是否符合国际准则。5,取消对华政治、 法权、行政的限制。6,现有成约明确期限。7,特殊权益须按通行原 则解释。8,尊重中国战时中立。9,和平解决太平洋和远东争端。10, 定期讨论太平洋和远东问题。


• •
新银行团的处境
• 此前,美国在1919年10月由芝加哥大陆商业银行给北京 政府借款550万美元,又续借2500万美元,共3050万,担 保是国库券,以烟酒税作抵押。1919年11月26日,美国 太平洋拓业公司(Pacific Development Corp.)借款550 万美元,烟酒专卖税作抵押。新银行团成立后,这些借款 转给了新银行团。 • 但中国人对新银行团提出强烈反对意见,指出银行团实际 上是要垄断中国的对外借款,并被外国政府利用,使中国 处于不利地位。 • 1920年12月,中国银行公会提出由它给中国政府钱,但 要成立整理国债基金,由它接受关余、盐余和烟酒税。 1921年10月,银行公会主张把关税款存放中国的银行。 • 于是,新银行团成立后可以说一事无成。1922年7月,日 本退出银行团。 • 这一切反映大国协调在对待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仍是帝国 主义性质,而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已使中国人不是那么好 操纵的了。
一战时的英日矛盾
• 在一战中,英日之间虽为同盟,但存在不少矛盾。 • (1)日本参战仅攻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夺取德 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对进而参加协源自文库国的军事 行动不感兴趣。而且青岛的德国人可以在日本人名下经商。 (2)日本把势力扩张到太平洋岛屿,引起澳大利亚的强 烈不满。(3)日本大肆鼓吹泛亚细亚主义,提出亚洲是 亚洲人的亚洲,排斥欧洲人,尤其是在印度,与国大党建 立关系,引起英国的恐慌。(4)英日贸易冲突。因为缺 船,英国对日本从印度进口棉花进行限制,并且为了打击 德奥,英舰1916年在上海口岸外检查船只,对此,日本提 出最后通牒,英国被迫收手。日本趁战争扩大对华贸易, 对华出口从1913年的5466万日元, 1916年增至19271.2 万日元。 • 英国外交部说:“我们现在要提防的是日本在东边做半个 世界以来俄国在两边做的事情。”
英日妥协
• 但是,英国由于军力不足,迫切需要日本帮助,尤其是 1917年初德国全面实行潜艇战后,需要日本海军扩大防务, 防卫印度洋和地中海,对付德国潜艇。 • 日本于是提出条件,要英国承诺战后给予日本原德国在中 国和太平洋的权益,英国于2月14日复照答应,双方达成 密约:英国支持日本关于山东和赤道以北的德国太平洋岛 屿的权益,日本支持英国取得赤道以南德国太平洋岛屿的 权益。随后,法国(3月1日)、俄国(3月1日)、意大利 (3月24日)先后与日本订密约。 • 另外,在1917年11月,英美出兵西伯利亚,干涉苏俄革 命,日本强行参加,自行派军舰到海参崴。美国不想要日 本参加,但英国认为与其让日本强行进入,不如正式邀请 它参加。1918年8月,12个日军师团开到海参崴。
第七讲 从均势至大国协调格局 下的中英关系
一 中英日与巴黎和会
威尔逊的“十四点”
• 美国于1917年4月对德宣战后,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8 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阐述美国关于战后建立世界和平 的方案,概括为14点设想。其中,提出了反对秘密外交、 确立航海自由、废除经济壁垒、限制军备、“公道”地处 置殖民地和尊重殖民地人民公意,以及创立国际联合机构, 维护世界和平等。 • 这些设想对于改变欧洲列强传统的强权均势外交具有重要 意义,西方国际关系准则出现重大变化,“民族自决”、 “集体安全”、“非战”等概念开始成为重要理念,外交 从传统的均势转向大国间的协调。 • 但问题是,对于英国这样一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来说,它 是否真的接受这些新理念。而且,在西方国家的观念中, 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是否在这个新秩序的框架范围之内,也 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