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津液代谢失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津液代谢失常

津液代谢失常包括津液不足和输布、排泄障碍。

一、津液不足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在数量上的亏少,进而导致内则脏腑,外而孔窍、皮毛,失于濡润、滋养,而产生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变化。多由燥热之邪,或五志之火,或汗、吐、下、失血,发热、烧伤,或过用误用伤津之剂等引起津液耗伤所致,有伤津和脱液(伤阴)之分。

伤津是津液耗伤所致病理变化的总称。例如,炎夏的多汗,高热时的口渴引饮;气候干燥季节,常见的口、鼻、皮肤干燥;剧烈吐泻、多尿时所出现的目陷、螺瘪,甚则转筋等,均属于以伤津为主的临床表现。

脱液是人体阴液极度亏损而致形体羸瘦,脏腑生理功能衰微,甚则生命垂危的病理变化。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后所见到的舌光红无苔或少苔,唇舌干燥而不引饮,形瘦肉脱,皮肤毛发枯槁,甚则手足震颤蠕动等,均属于脱液的临床表现。津液不足的病变,虽可以分为伤津和脱液,在病机和临床表现方面有所区别,但津液本为一体,两者相互为用,病理上互相影响。伤津乃脱液之渐,脱液乃津枯之甚。

二、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障碍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障碍,主要形成湿浊困阻、痰饮凝聚和水液潴留等病理变化。

湿浊困阻:多由脾虚运化水液功能减退,津液不能输布而产生。临床上可见胸闷呕恶,脘腹痞满,头身困重,口腻不渴,腹泻便溏,面黄、肤肿或痹证等症。

痰饮凝聚:痰与饮都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湿停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患的致病因素。水聚则成饮,饮凝则成痰,即可形成多种痰证或饮证。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病位广泛,病症复杂。

水液潴留:多由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潴留体内,发为水肿。水液泛溢肌肤,则头面、眼睑、四肢浮肿,甚则全身水肿。若水邪潴留腹腔,则腹肿胀大,发为腹水。

三、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津液与气血之间关系失调,包括气津停贮、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及血瘀津停等多方面的病理变化。

(一)水停气贮

水停气阻,指津液代谢障碍,水湿痰饮停留导致气机阻滞的病理变化。如水饮阻肺,则肺气壅滞,失于宣降;可见胸满咳嗽、喘促不能平卧;水饮凌心,阻遏心气,致使心阳被抑,则可见心悸、心痛;水饮停滞中焦,阻遏脾胃气机,则可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见头昏困倦、脘腹胀满、纳化呆滞、恶心呕吐等症;水饮停于四肢,则可阻滞经脉气血的流通,除见浮肿外,尚可见肢体沉困或胀痛等症。

(二)气随液脱

气随津脱,主要指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而随津液外泄出现暴脱亡失的病理变化。由高热、大汗伤津耗液,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所致。汗出过多,津液外泄,阳气也会随之亡失;剧烈吐泻,亦可致气随之脱失。因为津液为气的载体,津能载气。

(三)津枯血燥

津枯血燥,主要指津液亏乏枯竭,导致血燥虚热内生或血燥生风的病理变化。在高热伤津,或烧伤的情况下,津液大亏;或在大失血之后,耗津脱液,或感受痨虫,阴虚痨热,津液暗耗,均可导致津枯血燥的病理变化,出现心烦、五心烦热、鼻咽干燥、肌肉消瘦,或皮肤干燥、甚或皮肤瘙痒、落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四)津亏血瘀

津亏血瘀,主要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多由于高热、烧伤,或吐泻、大汗出,或因久病耗津伤液等因素,从而使津液大量消耗,则津液亏少而血亦亏虚,使血液循行滞涩不畅,即可发生血瘀之病变。

(五)血瘀水停

血瘀津停指因血脉瘀阻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多因某些原因使血液瘀滞,影响津液之运行,而致血瘀津停;或先病津液停贮,聚为痰饮,或为水肿,阻滞血液运行而致血瘀,最终形成血水停滞,或痰瘀互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