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及特化现象研究

合集下载

从语言层面浅析日汉翻译中导致误译的因素

从语言层面浅析日汉翻译中导致误译的因素

从语言层面浅析日汉翻译中导致误译的因素第一篇:从语言层面浅析日汉翻译中导致误译的因素摘要:本文主要从语言层面对导致误译的诸因素进行探讨,详细地从词的误译、句子结构的误译、语法的误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旨在对正在学习日汉翻译的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汉翻译语法解析翻译过程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某一个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中的某一个对应的表达方式的过程,是一个始终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

这就要求译者要有扎实的中外语言功底,对日语和汉语都要非常精通。

但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点,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误译。

笔者主要结合日语的一些特点从对词的误译、对句子结构的误译和对语法的误译三个方面对导致误译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1.对词的误译许多人认为,日语中有汉字,似乎为中国人学习和翻译日语提供了便利,其实不然。

反而容易给汉字的日汉翻译带来误导,下面主要从同形词语的误译、多义词的误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1同形词语的误译日语和汉语中有许多字形相同的词,一般把这些词称为同形词,其中虽有如“教室、学校、社会、外国、銀行”等词形相同且意义也相同的词,但是还有许多如“高校、娘、丈夫、汽車、新聞”等词形虽然相同,意义相去甚远的词。

有的译者在翻译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想当然地认为和汉语意义一样,造成翻译上的错误。

この問題について検討していただきたいです。

误译:希望这个问题你们检讨一下。

“检讨”在汉语中是“自我批评”之意,若如上所译,就变成了一种指责语气,会使对方不愉快。

正译:希望贵方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1.2多义词理解失误所谓多义词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各个意义之间都有一定关联的词,它们历史长久,使用频繁,经常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义项比较多,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多义词,重要的是要时刻结合语境考虑如何选择恰当的词汇。

但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因为会遇到来自辞典等各方面的干扰。

如:「人が認めないことをすれば、どんないい事をしても罪人さ、だから世の中に罪人ほどあてにならないものはない。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在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作为世界上主要语言之一的日语,在过去几十年间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论文将探讨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借词现象的历史渊源从历史角度来看,日语与汉语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国古代的交流。

随着日本与中国的接触日益频繁,汉语对于日本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在古代,日本大量借用了汉语词汇,使得日语在词汇方面出现了重大变化。

此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流的深入,日语对汉语的借词现象逐渐增多。

二. 文化因素对借词现象的影响文化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风俗习惯、艺术表达等方面,也表现在语言交流中。

许多日语借词正是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响。

例如,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在日语中的运用,使得许多日语词汇与汉语的对应词汇较为相似。

而且,随着日本传统文化的流行,像“和服”、“歌舞伎”等词汇也逐渐进入到中国的日常语言中。

三. 经济影响对借词现象的推动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两个经济大国,在经济交流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因素对借词现象的产生和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日本的经济崛起,许多日本的商品和服务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比如,“寿司”、“拉面”等食品以及“卡拉OK”、“动漫”等娱乐形式都成为了中国人熟悉的词汇。

这些借词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为两国经济交流搭建了桥梁。

四. 影响和借用的双向性在借词现象中,不仅仅是汉语受到了日语的影响,而且汉语的部分词汇也渗透到了日语中。

例如,“功夫”、“青花瓷”等词汇起源于中国文化,如今已经成为了日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这种双向的借词现象不仅增强了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也为两国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 对人们语言使用的影响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不仅仅停留在词汇层面上,还对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产生了影响。

关于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翻译者不但需要拥有比较良好的语言技能,还需要对对方所拥有的语言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充分了解。

翻译不仅是语言问题,也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对此,每位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都需要加大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否则就会对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无法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

关键词:日语翻译;语言文化差异;对策1日语的文化特征1.1日语表达方式较为含蓄日语日常表达方式是比较含蓄委婉的,例如,想要问对方索取一个物品,但是不会直接说出来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是采取一种委婉而含蓄的方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模糊而不清楚,语气不是肯定但又不是否定的;因此在在交流中如果不会将所要讲的话说的直接明白,就会给人以一种模糊的感受。

而在我国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或是在进行活动时都会给予对方明确回答,采用的是一种肯定的语气,两国的语言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使用一贯的思维方式进行翻译。

1.2日语的称呼用词具有一定的等级性日本的等级制度是十分鲜明的,它的社会等级观念是极其浓厚而根深蒂固的,不论是在国家社会中或是在家庭中,辈分、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的不同意味着他们所对应的等级不同,男女等级、长幼等级观念非常的清晰明了,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在语言交流上必须遵循严格的等级秩序,按照与之身份相匹配的语言进行交流表达,一个人的语言应该跟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保持一致性;例如,在日本男女地位是处在一个不平衡的状态,男士的社会地位往往比女士的社会地位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语言表达,男士在谈话交流的过程中往往是带有一定命令式的语气,更加的强硬,而女士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往往语气更加的委婉柔弱。

1.3注意使用语言的对象日本是等级观念十分浓厚的国家,不论是在公共场所或是在家庭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必须照顾对方的颜面,不论是对方做什么样的事情,尽量做到不在公共场合加以阻拦;而且他们不喜欢对陌生人或者是一般交情的人给予帮助,不论是言语上或是行动上;而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在一些场合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敢于发声,敢于站出来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乐于帮助他人。

最新日语论文题目大全选题参考

最新日语论文题目大全选题参考

最新日语论文题目大全选题参考一篇论文题目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论文正文的写作是否符合导师要求,选定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术堂在这里以日语论文题目为例,列举114条优秀日语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1、2015年度国内日语语言研究2、中国现代新词与流行词的日语偏向——以“颜”为例3、从日语持续动词的有界化审视语言中的“界”4、认知视域下的汉日场所惯用语对比研究5、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日本近代时期自称词复数形式研究6、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及特化现象研究7、日语“新语”与“流行语”的比较研究8、先行词为语段的“その”的功能研究9、日语被动句在会话中的使用情况及功能分析10、“理”与“理窟”——中日古代文论中的“理”范畴关联考论11、也谈文体与翻译——兼与林璋商榷12、论日语动词意志性特征13、日语中命令句与请求句的对比研究──以「シロ」与「~てください」为例14、日汉定中关系“V-N”型复合词比较──以日语“和语动词”和汉语“单音节动词”为例15、从中古汉语入声字看日语汉字词中的促音16、日汉口译研究的扩展性观察与对比性思考17、高结合度“形容词する”的语义功能新探18、基于关联性理论的元话语推理制约性分析19、论日语分裂句的定义20、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下日语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21、中日商务洽谈中常见语用偏误研究22、“全人教育”理念模式下日语翻译教学方法探讨23、小组合作学习日语教学模式探析——以日本凹型文化的集团意识为视点24、中日“婚嫁”忌讳语对比研究25、日语推量表达「そうだ」「ようだ」的教科书分析——以《现代日本语》《综合日语》《新编日语》为例26、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日语言差异产生冲突的问题因素27、日语的民族表达及文化心理研究28、恩惠意识下中日授受表现对比研究29、浅析日本语言政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0、日伪时期的语言政策研究31、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32、基于社会需求调查的JSP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为中心33、浅析汉字“前”在汉日语中的空间认知语义差异34、意识形态操控下梁启超对《佳人奇遇》的改写35、认知风格对日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36、“左、右”空间隐喻概念的汉日对比研究37、中日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38、中日“虫”的语言意义认知与文化模式比较39、日语相互动词研究40、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的典范——论日本盐田力藏译注《匋雅新注》的价值41、从话题出发看汉日语指示词照应功能之对比42、日语写作中的误用现象及对策43、“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善于交际、好接触的人”为中心44、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45、刍议晚清日语译才应势而起之契机46、翻转课堂融入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的探索47、日本语言推广教材的开发及其特点48、商务日语口译特点及策略49、论高校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50、日语流行语「草食男子」的语义扩展与认知51、日语语言文体研究中的计量方法52、日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53、作为高校日语教育参照标准的JF Can-do及其整合策略54、《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对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启示55、从动词语义看日语“知る”和汉语“知道”的对译56、日本传播渠道与寒山诗误读的产生57、现代日本女性终助词使用变化趋势58、日语动物谚语中“马”的含义59、大连地区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0、源自唇内入声[-p]的日语汉字的ツ音变探究61、《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教材分析与改进对策62、汉日外来语音系调整的优选论63、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应用64、中日数字文化观比较分析65、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汉译适应化现象分析66、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途径探析67、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文字试题部分的内容效度分析68、对汉源日语量词认知研究的思考69、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日语自主学习模式探索70、从“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长いものに巻かれろ」看中日“时务观”71、浅议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72、高职院校日语选修课教学改革浅析73、中日汉字词的研究以及教学策略74、浅议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样性75、传播学视阈下浙江民俗文化日译研究76、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之高校日语“微课”教学方法探索77、日语翻译实践中的误用表达分析78、日语听力理解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79、重命名翻译的必要性——以语用等效观看日语电影片名翻译80、日语陈述副词“とても”考察——以“とても”与日语可能表达的共现为视点81、民族地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初探——以吉首大学为例82、日语助言行为中句末出现的“配虑表现”83、现代日本人の集団意识の変化について84、浅谈日语中的模糊〈暧昧〉表达85、高校日语专业期末测试项目分析的基础研究86、日语学习中的日语汉字分析87、关于汉日同形词“意外”的对比研究88、独立学院“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89、体验式日语教学模式研究90、日语词汇对汉语的影响探究91、从四字熟语谈中日文化差异92、跨文化视域下中日敬语原则及翻译、表达策略93、中日对译过程中的“体”表现94、论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95、《源氏物语》中和歌汉译的比较研究96、基于标准商务日语考试的商务日语教学评价与探索97、中国日语学习者中日同形异义语的误用研究98、中日同形词的习得与语言迁移99、浅析标点符号的作用及翻译策略——以《且听风吟》的林少华译本为例100、认知过程中提高日语词汇习得效果的方法探究101、三语习得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研究102、中日互动词“遗传”考辨103、跨学科日汉翻译的实践探索104、试论汉语直译成日语产生的损害面子行为105、科技日语资料的翻译特点106、网络时代双向文化导入的日语教学107、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108、关于二外日语教学引入“微课”的探析109、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110、在节奏旋律中呈现语言的音乐美111、日语自动词被动句和汉语领主属宾句对比研究112、浅谈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态”的误用113、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双向参与的育人模式探索114、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日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应对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应对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应对策略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日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应对策略。

通过分析日语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障碍,以及针对这些障碍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旨在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应对文化差异,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日语翻译;文化差异;应对策略引言日语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巧,还需要理解并传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思和习惯。

由于日本与中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导致误解和不准确的传达。

因此,研究日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文化差异对日语翻译的影响1.1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这对日语翻译工作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观点或感情被认为是失礼的,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认为是坦率和诚实的表现。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的语言习惯和沟通方式进行调整,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1.2 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到日语翻译。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被重视,而在其他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更加重要。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了解和传达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文化背景的特点。

1.3 社会礼仪的差异不同文化的社会礼仪也存在差异,这会对日语翻译产生影响。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使用敬语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其他文化中,对个体平等和直接表达更加看重。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根据文化礼仪的要求,确保翻译的得体性和尊重。

二、日语翻译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2.1 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第一,翻译人员需要熟悉目标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不同文化的语言结构、词汇和语法规则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了解目标文化的语言特点是确保翻译准确性的关键。

例如,在日语中,敬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翻译人员需要了解敬语的规则和使用场合,以确保翻译的得体性。

第二,翻译人员还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价值观。

现代汉语中的日式词汇研究

现代汉语中的日式词汇研究

含 两 个 民族 各 自的 世 界 观 、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 通过对两 国
的 历 史 文 化 交 流 及 对 中 国社 会 的影 响深 入 分 析进 一 步 研 究 日 语对汉语的影响。 中国的信息业发展迅 速 。 同时 由于“ 经 济全球一 体化” 的 原因, 全 世 界 各 地 的产 品均 涌 人 中 国 , 各 国 交 流 日益 广 泛 , 而 “ 8 0 后” “ 9 O 后” 等年轻人 ,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 在 审 美 观 和 价 值 观 方 面 也 与 前 人 有 很 大 不 同 。互 联 网 的广 泛 使 用 与 普 及 打破 了空 间 的限 制 . 使得不同地区 、 国 家甚 至全 世 界 的 人 都 能 通 过 网络 进 行 交 流 。 在 网络 中大 量 的 流 行语 都是 来 自 日本 , 现 代 汉 语 的 词 汇 呈 现 出 了 一种 新 的态 势 。 日语外 来语 的文 化 和 社 会 背 景 日本 人 在 和 世 界 各 国接 触 交 往 的 过 程 中。从 各 国 的语 言 中吸 收 词 语 并 使 之 日语 化 , 形 成了外来语, 而 且 在 日常 生 活 和 交 际中广泛使用。 这 也 是 日语 的 显 著 特 征 之 一 。提 起 外 来 语 , 般 认 为 是 从 欧 美 各 国 吸 收 的词 语 。 但是 严格地说来 。 从中国 吸 收 的汉 语 也是 外来 语 , 汉 语 毕 竟 不 是 日本 所 固 有 的 。 语 言 是 文化 的载体 . 社 会 发 展 的工 具 。语 言 的 发 展 变 化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依 赖 于社 会 的 需 要 。即 语 言 随 着 时 代 的变 迁 而 不 断 发 生 变 化。 同 时 社会 的变 化 在 语 言 中也 有 所 反 映 , 在 这 方 面 日语 外 来 语 体 现 得 尤 为 明显 。 外 来 语 作 为 吸 收 外 来 文 化 的媒 介 , 它 与 文 化 的吸 收 是 并 行 的 。 因此 , 日语 外来 语 不 是 一 种 偶 然 的 语 言 现 象. 而 是 社 会 发 展 的一 种 文 化 现 象 。 反 映了语言与社 会 、 文 化 的关 系 。 日语 反 输 入 于 现 代 汉 语 主要 有 两 次 高潮 .第 一 次 为 鸦 片 战争 到 1 9 1 9 年“ 五 四” 运 动 期 间。 第 二 次 则 为 改 革 开 放 之 后 至 今。 第 一 次高 潮 中, 日本 明治 维 新 取 得 成 功 , 伴 随着 学 习 日本 的 先进科技文化. 汉 语 中出 现 了 很 多 反 输 入 的 日语词 汇 。这 个 时 期 反 输 入 的 日语 词 汇 量 相 当惊 人 , 并 且 渗 透 到社 会 各 个 层 面 。 这 个 时 期 翻 译 的 主 要 的 特 征 为 音译 很 少 , 主 要 以借 形 为 主 。第 二 次 高 潮 与 第 一 次 相 比, 发 生 了 很 大 的改 变 , 反 输 入 的 词 汇 量 大大减少。 主要 以经 济 和 社 会 文 化 方 面 的 词 汇 居 多 。而 翻译 方 式 却 增 加 了, 有音译 型、 借 形 型 和 混 合 型, 此 外 还 存 在 改 造 语 形

日语翻译中的转译研究

日语翻译中的转译研究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姚巧云.高中英语教学中关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J].英语教师,2015,15(11):126-127,136.[3]高研.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一、通过主动与被动语态之间相互转化来使用修辞手法根据日本人与中国人的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语态使用上也具有很多差异,所以除了句式的转换我们在进行转译的时候还要注意语态的变幻。

下面进行列举例句详细说明:原文:已经到深秋了,树木的叶子都落得差不多了,那棵树居然依旧绿意盎然。

译文:それは晩秋に来ています木々の葉はほとんど来ています実際にはまだ緑の木。

原文树木为被动语态,而在译文中换成了主动语态,采用拟人化手法将树木描述的仿佛有了灵性,生动形象。

原文:苹果比较适合种植在靠北的地方,因为干燥寒冷的气候可以使苹果生长的更好。

译文:アップルは、北部の植栽に適しています乾燥した寒い気候は、リンゴをより良く生育させることができるためです。

这句话本是一个主动语态,在进行日语转译的过程中变成了被动语态,这是因为在日本的语言习惯中,主动语态一般是针对具有主动意识的主语的,比如人和动物。

原文:我的双亲在意外中身亡了,原打算过来寻求亲戚的帮助,但是我迷路了,请问可以暂时的让我借助一段时间吗?译文:私の両親は事故で殺されたもともと親戚の助けを求めようとしたしかし、私は失われている这私は、それによって、時間の一時的な期間となります,这句话在开始就将主动语态“双亲在意外中身亡”翻译成了被动语态,通过语态的巧妙转换,更能表达出孩子对父母不幸去世的悲痛。

二、通过句式使译文更加符合日本人的特点汉语向来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式,而日本人说话的句式跟中国人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导致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日语翻译时需要注意句式之间的灵活转换,译文要符合日本的文化特点。

下面进行举例说明:原文:那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弯着腰,眼睛有些无神。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交流的发展,日语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日语翻译往往面临着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翻译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交流的效果。

本文将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来分析日语翻译面对的问题。

一、语言差异问题1.语法结构日语和中文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日语的主语被省略的情况很常见,而中文则不允许主语省略。

如果翻译不注意这一点,可能会导致译文出现句子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的问题。

2.词汇差异日语和中文的词汇差异也很大,例如日语中有很多汉字词,但它们与中文中的相应词汇却有不同的意义和使用场合。

此外,日语中还有很多专业术语和日语独有的词汇,如果不熟悉这些词汇,可能会导致翻译不准确或出现歧义。

3.口语表达日语和中文的口语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常常用成语来表达某个意思,而在日语中则用敬语和礼貌语来表达尊敬和礼貌。

如果翻译不注意这一点,可能会导致句子语气和表达方式出现不恰当的问题。

1.文化的理解翻译在进行文化交流时需要深刻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文化误解。

例如,在日本,礼貌和尊重十分重要,所以在翻译中需要注意使用敬语和礼貌语,尊重客户和对方的文化。

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可能会导致翻译出现不恰当、冒犯或失礼的问题。

2.文化历史传统日本的文化历史传统对于翻译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文学、艺术和音乐都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可能会导致翻译出现不恰当或误解的问题。

3.社交礼仪日本的社交礼仪和交际方式也与中文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日本,鞠躬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用于表示尊敬和礼貌。

如果不了解这些习惯,可能会导致翻译出现不恰当、不礼貌的问题。

总之,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翻译者具备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深入了解所要翻译内容的背景和语境,同时也需要注重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避免出现不恰当、冒犯或失礼的情况。

异化翻译视角下的日语借词的研究

异化翻译视角下的日语借词的研究

异化翻译视角下的日语借词的研究异化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中的一些文化特色或语言特色,而不进行翻译的一种翻译策略。

在日语中,借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通常来源于其他语言,尤其是英语。

本文将通过异化翻译的视角来研究日语中的借词现象,探讨其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一、日语借词的定义和特点日语中的借词是指来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通常是英语。

这些借词由于其特殊的发音和意义,在日语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借词在日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一方面丰富了日语的词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日本文化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影响。

借词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保留原词的发音和拼写的直接借词,也有经过日语化处理后的音译词和意译词。

这些借词在日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涉及到各个领域,如科技、商务、娱乐等,成为日语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常常会面临着如何处理借词的问题。

在保留原文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的前提下,如何将借词翻译成目标语言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异化翻译视角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阐释和文化体验放在了首要位置,通过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特色,尽可能地向目标语言读者传达原文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异化翻译中对于日语中的借词处理,会更加注重原词的音韵和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的等效词汇。

针对日语中的借词现象,异化翻译视角下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借词的音韵特点:考察借词的原文发音和拼写特点,了解其在原文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保留原词的发音和拼写,来使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2. 借词的意义表达:借词通常会由于其特殊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将借词的意义表达得更加准确和贴切,使得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含义。

3. 借词的文化内涵:借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从外来语译法剖析中日文化特质

从外来语译法剖析中日文化特质
注重文化对等: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中日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尽可能找到对应的中文词汇来表达日文词汇的 含义。
提高文化素养: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中日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 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PART SIX
中国的外来语译法:强调意译,注重传达原意,如将“copy”翻译为“拷贝”,更符 合中文表达习惯。
语言习惯:日语 倾向于使用片假 名音译,汉语则 倾向于使用音译 加意译
文化影响:日语 外来语更注重日 本文化特色,汉 语则更注重与本 土文化的融合
语言规范:日语 外来语存在多种 翻译方式,汉语 则更加注重统一 和规范
早期:中日两国都采用音译法,如 “沙发”、“咖啡”
当代:日本更倾向于使用音译,如 “Wii”、“iPhone”,而中国则 更倾向于使用意译,如“微信”、 “支付宝”
日本的外来语译法:强调音译,注重保留原音,如将“chocolate”翻译为“チョコ レート”,更接近原音。
中日文化特质在外来语译法中的体现:中国的意译强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而日本的 音译则体现了对原文化的尊重与保留。
举例说明:以“沙发”为例,中文译为“沙发”,更注重舒适感,而日文译为“ソフ ァー”,更注重音译。
挑战:外来语译法的准确性问 题
挑战: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 碍
机遇: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与相 互理解
机遇:推动中日语言文化的共 同发展
尊重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中日文化的特点和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而产生歧义。
保持文化原味: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外来文化的原汁原味,让读者能够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音译法:将外来语的发音用相应的汉字或假名表示,保留原语言的发音特点。
意译法:根据原文的含义,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 的表达习惯。

基于语料库的《阿Q正传》日译本翻译范化特征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阿Q正传》日译本翻译范化特征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阿Q正传》日译本翻译范化特征研究发表时间:2020-09-08T03:22:55.761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0年第3期作者:侯晓琳[导读] 范化是翻译文本总体上的一种保守趋势,指的是翻译过程中“遵循甚至夸大目标语中典型模式和做法的倾向”。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西青 300387摘要:Baker将翻译共性特征归纳为简化、显化和范化三个方面。

本文基于个人建立的《阿Q正传》日译本小型语料库和现代日本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BCCWJ)中的小说库,采用语内对比模式,借助WordSmith6.0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对《阿Q正传》日译本的范化特征进行验证研究。

关键词:语料库;《阿Q正传》;翻译共性;范化一、前言范化是翻译文本总体上的一种保守趋势,指的是翻译过程中“遵循甚至夸大目标语中典型模式和做法的倾向”。

根据Vanderauwera的定义,范化指的是翻译文本在标点符号、词汇选择、文体、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遵循目标语文本传统的趋向。

二、语料库的建立本文所选用的两个语料库分别为自建的《阿Q正传》日文译本语料库及日文原创文本语料库。

日文译本库的语料包括井上红梅、竹内好、藤井省三三位译者的译本。

作为参照库的原创文本库的语料选自《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中的小说文本。

另外,本文主要利用WordSmith6.0进行检索和统计,以对范化特征进行验证。

三、对《阿Q正传》日译本范化特征的验证本文拟通过语内对比方式从接续词、词长的选择、文体特征这三个方面来验证《阿Q正传》日译本中的范化特征。

1、接续词的多用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意合和形合的句式,但是两者又各有侧重。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接续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日语属于黏着语,日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日语翻译问题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日语翻译问题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日语翻译问题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摘要】国内外翻译中语言文化差异一直是翻译者是否能准确翻译所面对的重要难题,这对语言翻译者来说有着不小的要求。

在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交往日益密切,语言翻译便成为重要工作之一。

但反观如今翻译行业现状,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许多难度,在文字和语法翻译上都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语言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翻译素养,还要深刻了解外国文化历史和文化,有随机应变的翻译能力,从而使翻译工作精益求精。

本篇从日语翻译入手,对比中日文翻译上的不同来展现语言文化差异的问题对翻译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其提出特里建议。

【关键词】日语翻译;语言问题;文化差异;解决对策一.日语翻译问题中的语言文化差异1.翻译者未能理解日语使用含义在国内大多数语言翻译工作者都是由内大学毕业,并且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他们虽然有完备的语言翻译能力和较为优秀的外国语言基础,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交流和交往的方式还是使用中文,最了解的自然也是汉语和中文的交流方式。

在进行日语的翻译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熟练地将日语翻译成中文,而会惯性的使用中文的翻译方式去翻译,常常会出现中文式日语的结果,也就未能理解日语所想表达的真正含义。

此外,日语像中文一样,同样的文字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情境是翻译的充要判断方式之一,很多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很难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该语言所使用的生活情境的能力。

2.翻译者未了解日语语言文化造成翻译偏差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是对其语言进行翻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翻译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其国家的文字发展过程以及文字演变历史,才能更好的体会改语言所表达的含义。

不管是哪一个国家,他们在进行交流时,都会有自己特别的语言情境,表达方式也各有千秋。

即使所表达的意义相同,但在说话前后和语气态度上都会有着较大的差异。

日语总的来说语言较为含蓄委婉,而中文则简洁明了,这就是中日语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研究

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研究

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技日语词汇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科技领域中,很多日语词汇由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专业的含义,常常被直接拿来用于中国,而这些词汇在中国常常被称为“同构译介”现象,即直接使用日语词汇而不做翻译。

本文将针对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2.文化传播:日本在世界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日语词汇由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专业性的含义,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的科技术语。

中国在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汉语同构译介现象也是一种国际化交流的体现。

3.便捷性: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的出现也与其便捷性有关。

使用日语词汇不需要进行翻译和重新译写,可以快速有效地传达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1.促进国际化交流: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使得中国在国际科技领域更加具有竞争力,为中国与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方便。

2.扩大科技词汇量:汉语同构译介现象丰富了中国的科技词汇,使得中国的科技词汇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适应了不同领域的需求。

3. 提高工作效率:汉语同构译介现象提高了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时,可以更加顺畅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这种现象虽然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由于汉语同构译介现象带来的便利和时效性,一些人可能会忽视对词汇的深入理解和正确使用,可能会导致词义的混淆和用词不当。

过度依赖汉语同构译介,可能会损害本土科技词汇的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国的科技语言体系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我们需要在建设科技词汇体系时更加注重本土词汇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对科技日语词汇的研究和整理,以及对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的规范和引导,更好地发挥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的积极作用。

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是随着全球化交流和科技发展而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现象,它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际交流提供了词汇资源和便利条件,但也需要我们在积极引导和规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本土词汇的创新和发展,以实现科技语言的自主性和国际化。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汉译适应化现象分析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汉译适应化现象分析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汉译适应化现象分析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汉译适应化现象分析日本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日语的广泛运用不可分割,日语术语在农业科技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论文旨在分析农业科技日语术语的汉译,特别关注其中的适应化现象。

一、概述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汉译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日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语言,其术语具有严谨性、准确性和专业性。

农业科技日语术语的汉译对于农业技术的交流与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适应化现象是指在汉译农业科技术语的过程中,根据汉语的语言特点和观念体系,调整和适应原日语词汇,使其在汉语环境中得到准确表达。

二、适应化现象的特征1. 形态适应形态适应是指在汉译农业科技日语术语中,将原词的形态进行转化或调整。

比如,“病虫害”在日语中被称为“害虫病”,在汉译过程中就需要调整形态,改为“病虫害”。

2. 义项适应义项适应是指在汉译过程中,对于原词的含义进行准确解读,并选择合适的汉语词语进行表达。

例如,“水稻”在日语中指的是稻谷,而在汉语中也可以指稻田或稻米,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的不同,选择恰当的义项进行汉译。

3. 语序适应日语与汉语的语序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译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时需要调整语序使其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

例如,“収穫時期”在日语中是形容词在名词前的结构,而在汉语中需要调整为“收获时期”的结构。

三、适应化现象的原因1. 语言差异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在词法、语法和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汉译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转化。

2. 文化差异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所描述的领域涉及各国的农业文化,因此在汉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合的汉语词汇进行表达。

四、解决适应化现象的方法1. 借用法借用法是指直接采用原词直接音译或者直接排用原文词汇。

在某些情况下,原词无需转化,可以借用日语术语进行汉译,保留其原有的格式和特点。

2. 形近法形近法是指选取与原词形态相近的汉字词语进行汉译。

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研究

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研究

科技日语词汇的汉语同构译介现象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日语词汇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笔者通过对科技日语词汇的同构译介现象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一、同构译介现象定义同构译介现象是指一种将外来词的发音、词形、用法等同化到本国语言中的翻译现象。

换句话说,同构译介是指将外语词汇在本国语言中通过特殊的翻译方式,使它们与本国语言中的词汇形式、发音、用法相似,形成一种新的语言形态。

在科技领域中,同构译介现象特别常见。

同构译介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全球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科技领域交流愈加频繁,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这种大背景下,外语词汇的侵入和传播势不可挡。

而为了方便使用,人们选择采用同构译介方式进行翻译。

2.科技进步的要求。

科技领域的发展要求专业术语的使用是准确、一致的。

因此,各国为了在科技领域保持竞争力,不得不采用同构译介的方式将外来的专业术语加以翻译和整合,形成自己的特色。

同构译介现象已经成为科技领域技术语言翻译的一种常用方式,其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 标准化趋势。

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为了保证无障碍沟通,需要对科技日语词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在不同语境下保持一致性和准确性。

2.本土化趋势。

同构译介并不是一种完全的照搬翻译,而是将外来词汇在本国语言中进行重新构建。

因此,本土化已成为科技词汇同构译介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国要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根据本国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对外语词汇进行有机的融合和改造,使之更加适合本国人的语言习惯。

3.翻译自动化趋势。

随着翻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翻译自动化已经成为同构译介技术的重要手段。

人工翻译虽然准确性高,但效率低,而自动翻译可以大大提高翻译效率,解决同一外语词汇多次翻译的重复劳动问题,为提高科技词汇同构译介的效率和准确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四、结论同构译介现象在科技领域中普遍存在,这是由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最新日语论文题目大全选题114条

最新日语论文题目大全选题114条

最新日语论文题目大全选题114条一篇论文题目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论文正文的写作是否符合导师要求,选定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术堂在这里以日语论文题目为例,列举114条优秀日语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1、2015年度国内日语语言研究2、中国现代新词与流行词的日语偏向——以“颜”为例3、从日语持续动词的有界化审视语言中的“界”4、认知视域下的汉日场所惯用语对比研究5、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日本近代时期自称词复数形式研究6、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及特化现象研究7、日语“新语”与“流行语”的比较研究8、先行词为语段的“その”的功能研究9、日语被动句在会话中的使用情况及功能分析10、“理”与“理窟”——中日古代文论中的“理”范畴关联考论11、也谈文体与翻译——兼与林璋商榷12、论日语动词意志性特征13、日语中命令句与请求句的对比研究──以「シロ」与「~てください」为例14、日汉定中关系“V-N”型复合词比较──以日语“和语动词”和汉语“单音节动词”为例15、从中古汉语入声字看日语汉字词中的促音16、日汉口译研究的扩展性观察与对比性思考17、高结合度“形容词する”的语义功能新探18、基于关联性理论的元话语推理制约性分析19、论日语分裂句的定义20、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下日语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21、中日商务洽谈中常见语用偏误研究22、“全人教育”理念模式下日语翻译教学方法探讨23、小组合作学习日语教学模式探析——以日本凹型文化的集团意识为视点24、中日“婚嫁”忌讳语对比研究25、日语推量表达「そうだ」「ようだ」的教科书分析——以《现代日本语》《综合日语》《新编日语》为例26、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日语言差异产生冲突的问题因素27、日语的民族表达及文化心理研究28、恩惠意识下中日授受表现对比研究29、浅析日本语言政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0、日伪时期的语言政策研究31、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32、基于社会需求调查的JSP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为中心33、浅析汉字“前”在汉日语中的空间认知语义差异34、意识形态操控下梁启超对《佳人奇遇》的改写35、认知风格对日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36、“左、右”空间隐喻概念的汉日对比研究37、中日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38、中日“虫”的语言意义认知与文化模式比较39、日语相互动词研究40、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的典范——论日本盐田力藏译注《匋雅新注》的价值41、从话题出发看汉日语指示词照应功能之对比42、日语写作中的误用现象及对策43、“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善于交际、好接触的人”为中心44、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45、刍议晚清日语译才应势而起之契机46、翻转课堂融入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的探索47、日本语言推广教材的开发及其特点48、商务日语口译特点及策略49、论高校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50、日语流行语「草食男子」的语义扩展与认知51、日语语言文体研究中的计量方法52、日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53、作为高校日语教育参照标准的JF Can-do及其整合策略54、《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对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启示55、从动词语义看日语“知る”和汉语“知道”的对译56、日本传播渠道与寒山诗误读的产生57、现代日本女性终助词使用变化趋势58、日语动物谚语中“马”的含义59、大连地区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0、源自唇内入声[-p]的日语汉字的ツ音变探究61、《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教材分析与改进对策62、汉日外来语音系调整的优选论63、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应用64、中日数字文化观比较分析65、农业科技日语术语汉译适应化现象分析66、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途径探析67、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文字试题部分的内容效度分析68、对汉源日语量词认知研究的思考69、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日语自主学习模式探索70、从“胳膊拧不过大腿”和「长いものに巻かれろ」看中日“时务观”71、浅议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72、高职院校日语选修课教学改革浅析73、中日汉字词的研究以及教学策略74、浅议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样性75、传播学视阈下浙江民俗文化日译研究76、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之高校日语“微课”教学方法探索77、日语翻译实践中的误用表达分析78、日语听力理解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79、重命名翻译的必要性——以语用等效观看日语电影片名翻译80、日语陈述副词“とても”考察——以“とても”与日语可能表达的共现为视点81、民族地区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初探——以吉首大学为例82、日语助言行为中句末出现的“配虑表现”83、现代日本人の集団意识の変化について84、浅谈日语中的模糊〈暧昧〉表达85、高校日语专业期末测试项目分析的基础研究86、日语学习中的日语汉字分析87、关于汉日同形词“意外”的对比研究88、独立学院“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89、体验式日语教学模式研究90、日语词汇对汉语的影响探究91、从四字熟语谈中日文化差异92、跨文化视域下中日敬语原则及翻译、表达策略93、中日对译过程中的“体”表现94、论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95、《源氏物语》中和歌汉译的比较研究96、基于标准商务日语考试的商务日语教学评价与探索97、中国日语学习者中日同形异义语的误用研究98、中日同形词的习得与语言迁移99、浅析标点符号的作用及翻译策略——以《且听风吟》的林少华译本为例100、认知过程中提高日语词汇习得效果的方法探究101、三语习得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研究102、中日互动词“遗传”考辨103、跨学科日汉翻译的实践探索104、试论汉语直译成日语产生的损害面子行为105、科技日语资料的翻译特点106、网络时代双向文化导入的日语教学107、日语借词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108、关于二外日语教学引入“微课”的探析109、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110、在节奏旋律中呈现语言的音乐美111、日语自动词被动句和汉语领主属宾句对比研究112、浅谈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态”的误用113、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双向参与的育人模式探索114、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探究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探究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探究作者:董鑫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4期摘要:语言除了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也为一个重要的载体。

语言之间的差异能够在词汇、语法、语言文化特征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来。

每个民族在语言与文化方面均有其独特性,如果想将翻译工作做好,就需对他国的文化予以全面了解,万不可断章取义。

在日语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对日语与中文语言文化引起高度重视,在翻译时将具体的文化场景给结合起来。

本文对日语语言特征做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导致在日语翻译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着重探讨了日语翻译中如何体现语言文化,以供参考。

关键词:日语翻译语言文化差异原因不论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最重要的一项条件就是语言[1]。

语言翻译的准确性将对经济贸易交流的顺畅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每个国家的语言均有其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性和语言习惯。

而若要确保更准确的语言翻译,就必须对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展开深入了解,对各种语言见的语言使用习惯做到了然于心。

为更好的进行日语翻译工作,我们第一步就必须充分了解日语这门语言。

一、日语语言特征概述作为一个国家思想表达和气质外露的载体,语言把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出来。

一个民族语言的形成,依赖于这个民族行为习惯和民族心理的渗透。

语言是一种承载了诸多内涵的载体,包括历史、风俗、思维、文化等。

利用了解和研究日本这个国家,我们能够发现,日语同其它语言最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日语中存在较重的谦敬意识。

在日本文化中对长幼有序、上下级等级关系、男女尊卑关系等非常重视,可以说日本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习惯就是谦和和尊敬[2]。

由此便使得在使用日语时对双方的身份十分注意,所说的话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且还需注意说与对方身份相符的话。

第二,和其它语言相比,日语更加委婉。

作为一个文化习惯比较含蓄的国家,日本在日常语言交流也有较为委婉的表现。

在对部分思想进行表述时,日语习惯用词比较模糊,也有较为暧昧的语气态度,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民族思想习惯和文化环境。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分析
在全球化时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成为了翻译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特别是在日语翻译中,由于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尤为突出。

在进行日语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够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另一个文化背景下的读者。

本文将对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

日语与西方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翻译者具有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并转换句子的结构和词汇用法。

在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敬语和尊敬用语,而在西方语言中则相对较少。

翻译者在进行日语翻译时需要考虑如何准确地表达这种敬意,并避免在翻译中损害原意。

日语翻译面对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还表现在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上。

日本人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往往与西方人有所不同,在表达思想、情感和态度时常常采用一些与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方式。

日语中有许多与自然、传统文化和宗教相关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而在西方语言中可能并不常见。

在翻译这些内容时,翻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下使这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得到准确地传达,以避免意思的歪曲。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日语翻译中也常常出现文化内涵的丢失或误译的问题。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另一个文化中所对应的意义和价值观,然后再进行翻译和传达。

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在另一个文化中使原文的文化内涵得到准确地表达,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及特化现象研究

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及特化现象研究

A Study of Norm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
Japanese Translated Text
作者: 毛文伟
作者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
出版物刊名: 日语学习与研究
页码: 111-11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日语 语料库翻译学 翻译共性 范化 特化
摘要:本文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为基本素材,采用量化研究方法,考察了日语翻译语言在文体特征和词汇使用等方面呈现出的范化和特化现象。

结果发现,相比原创小说,日语翻译小说的文体特征更为趋同,更加遵循译文的典型模式。

生动性降低,书面语特点更强。

译者倾向于使用一些意义更为宽泛、笼统的词汇,忽略部分细节或风俗文化信息。

另一方面,译者又会突破部分原有语言使用规律,以实现特定的表达效果。

如果在译出语中存在着与译入语明确对应且使用频率更高的表达形式,在翻译语言中该对应形式的使用频率往往高于原创文本。

否则,其使用频率就会偏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及特化现象研究
作者:李宗元田斯瑶李泊东刘新铭
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20年第09期
摘; ;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越发密切,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发挥我国文化的魅力,语言翻译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

翻译属于一种复杂语言转换的过程,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尊重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语言规范,也会受到译出语的语法、词汇等特点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概念进行阐述,逐一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的特征及范化现象,对语言的表达形式进行强化,促进中华文化交流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日语翻译;范化现象;特化现象
一、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与特化概念
语言转换的根本渠道就是翻译,翻译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与译入语的表达规律、语言文化等相互结合。

译出语的修辞、语言,在翻译原作品当中的语言文化风格等,也应得到高度重视。

因此,在翻译作品,或者原作品被翻译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在这样的基础上,翻译语言依旧具备同样的固有性特点,“翻译共性”概念也因此出现。

在翻译共性范畴内,“范化”与“特化”等涵盖其中。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对日语语言文化特征进行夸大,翻译之后的语言文本,其句子结构与修辞过于规范,这就是所谓的范化现象。

日语语言的特化现象与范化现象有着明显不同,翻译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会对原文词意进行过渡探究,甚至会对原文词意进行削弱,与传统的语言文化规范相偏离。

二、日语语言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委婉表达特点
日语语言与中文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委婉与暧昧等表达特征。

日本人在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方式相对较为含蓄,在日常交流中,部分日本人若想获取他人的帮助,会使用婉转的方式进行询问。

另外,询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会选择带有否定要素的语言形式,这样的方式更能够帮助自己获取肯定的目标,同时使得对方更加乐于接受。

这为部分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日语翻译语言的过程中,与日本人的语言特征、思维习惯等相结合,凸显出交流的核心。

(二)具有敬谦化的特点
民族在发展的历程中,语言属于一种宝贵的文化产物,因民族信念、精神特色存在差异,语言文化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比较而言,日语语言表达方式更加谦和。

日本人受其自身传
统文化的影响,语言当中难免掺杂一些等级观念。

因此,日本人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身份,以及对方的年龄地位等因素调整对话形式,并表示自身的谦虚。

另外,受地点、场合、谈话形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使用的语言同样存在一定差异性。

三、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与特化现象分析
(一)文体中范化与特化现象
在日语翻译语言当中,文体的形象更加客观,主要以静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表达作品的文本特征与风格特征的文化形态。

通过选取、对日本作家的作品,在翻译文章的过程中,其中的概括性名词占据较大比重,但是描写性文章中名词的数量有限。

翻译会话类文体时,翻译的过程过于规范化,逐渐出现了日语翻译语言范化现象。

另外,日语小说语言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达翻译存在明显变化。

但对日语小说进行翻译时,其中的语言差异明显缩小,甚至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出现文体范化情况。

因此,在现阶段的日语翻译语中,存在明显的书面语特点,忽略修饰性词语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

(二)应用中范化与特化现象
日语翻译语言,其范化与特化现象在作品风格当中也有所体现,应用词汇的过程中同样具有范化倾向。

翻译者在翻译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区、特殊场合使用的词汇时,会选择普通词与常见词将其代替,对于原文词汇所要传递的思想并没有深入研究。

例如,在老北京的民俗当中,厨师为在婚礼上表示对新人的祝福,会端上四喜堂,男方也会回馈红包表示感谢,这样的民俗被称之为“汤封”。

但是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则会将其翻译成为“お祝儀”,被翻译词汇的含义逐渐泛化,难以将原作品当中的特定含义体现出来。

另外,在表达部分文意的过程中,甚至会突破原本语言文化规范,保证翻译效果则呈现出范化、特化特征。

(三)搭配中范化与特化现象
词汇搭配在日语语言翻译过程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词语组合,受译出语自身特色的影响,面对翻译语言当中的词汇搭配,难以保证翻以前与翻译后词语言搭配之间的协调性,在部分词汇当中的词汇含义差别较小,翻译者会受译出语的影响,甚至忽略单词的搭配,与日本语言的规范相脱离,在使用日语翻译语言的同时,在词汇搭配当中存在范化与特化等情况。

因此,译出语具有明确的对译词之后,导致译入语自身的语言成分逐渐显示出夸大的情况,难以对原文进行精确翻译,逐渐形成范化現象。

当译出语和原文语言之间,只缺成分的对应程度时,则会表现出特化现象。

四、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互动越发密切。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对于提高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语翻译语言共性特征中,存在特化与范化现象,主要在词汇搭配与词汇应用当中得到凸显。

为提高译介质量以及传播效果,相关人员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应对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特色进行分析,为我国文化交流与进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从训练学生语音语调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方法之研究[A]. 伍姣娥,吴宜权,潘盛凯.《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 2018
[2].以供给侧改革引领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发展[A]. 杨艳庆.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 2016
[3].从学习动机促进视角看工具导向日语教育的局限性――兼论内容依托式日语教育的作用[A]. 王婷婷.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 2017
作者简介:李宗元(1999-),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青岛,当前职务:学生,学历:本科,单位: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日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