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教学设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人日记》教学设计
第四小组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剖解狂人形象。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3.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剖解狂人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到底是个怎样的社会?作为五四悍将的鲁迅先生以小说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它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让我们切换视角,看看当时的社会在“狂人”的眼中是怎样的景象。
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文化思想的先驱。”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革命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随后,二次革命失败,张勋复辟,社会愈来愈黑暗。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和思想体系依然如故,帝国主义仍虎视眈眈,广大劳动人民依旧处身在水深火热之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使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国内政治的黑暗感到愤怒、失望的鲁迅也极为振奋。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投入了革命的潮流,向罪恶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发起了冲锋,挥笔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三、自学:梳理文本结构
开端(题序、第1——3段):写狂人首先觉察到周围的人吃人,即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现象。
发展(第4——10段):写狂人进而看到亲人吃人,即在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可怕的现象。
高潮(第11——12段):写狂人联想到妹子被吃掉,进一步认识到,原来自己
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
结局(13段):结论。急迫痛切的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四、研读、探究文本:
1、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
《狂人日记》列举了大量历史记载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人肉可以煎吃”;
历史记载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割股疗亲;易牙蒸子献给齐桓公。
现实生活狼子村的大恶人的心肝被挖出来用油煎炒了吃;街上的女人要咬孩子;人血馒头治痨病;徐锡林的心肝被炒吃。
2、这许多的活生生的“吃人”现象,是否表明“吃人”的内涵就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呢?联系以往所学思考一下。
——很明显地,“吃人”并不仅仅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而具有一种深刻的象征性含义。虽然,文章中确也提到过人吃人的事例,但这只是皮毛的理解。在以往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譬如他的《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药》中的夏瑜,华老栓一家……他们都成了“被吃者”,因此“吃人”的内涵就深刻的多了:
(1)礼教吃人;(2)制度吃人;(3)政治统治吃人,愚昧思想吃人;(4)深刻的原因最终归结于文化吃人……
(这里各要点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是交叉存在的的,而不是单一的内涵。在《狂人日记》里,各方面都点到了一些,这第一部小说具有一种总纲的性质。鲁迅后来的作品实际上都按照这里提出的思路写下去的。)
3、“救救孩子……”这句话可以怎样理解呢?是吃人者太多,孩子在这样的社会中会遭遇被吃的可能,因此要求人们救他呢,还是有别的原因?
明确:治标必须先治本,否则一切就是妄谈,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首先就得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寄希望于小孩、未来,反映了进化论的思想,富于理想主义色彩。
4、阅读课文,划出小说中写“狂人”的言、行、想等句子,讨论:
A、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B、“狂人”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能不能把“狂人”改为“疯子”?你如何评价他?
明确分析:狂人,从作品叙述的表层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1)变态的心理
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2)混乱的逻辑。
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3)虚幻的幻觉。
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但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1)“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怀疑传统,研究一切的启蒙者的思想特点。(2)“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是狂人对“吃人者”本质的认识。(3)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文中所提及的活生生的吃人的事实,则是这一历史和结论的旁证。(4)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争。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5)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6)“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7)“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妙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所以狂人是:是一个封建文化的反抗者。是一个开始觉醒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孤独的叛逆者,勇敢的战士。
5、《狂人日记》为什么在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
明确:文言体表现“正常人”的世界,白话体则用于表现“狂人”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病愈后成为候补官员,团圆结局,暗含主题“失败”——狂人加入了吃人行列。狂人成为常人,便失去了反抗性。这种双重结构,具有反讽的意义。真正的结尾其实是“救救孩子……”一句中后面的省略号,它意味着狂人反抗的失败和倒退,意味着反抗的艰难。
反抗悖论:疯子的反抗不被大众接受承担,要有效果必须成为正常人,然而一旦成为正常人,反抗就消失了,就成为吃人机器的零件。
6、环境是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揭示社会主题的重要元素。同学们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有关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意义。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概而言之,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结: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②为后边内容作铺垫。③交代人物活动场所。④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
⑤展开、推动故事情节。⑥烘托人物形象。⑦深化作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