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自我维护
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也日益变得繁重和复杂,教师们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维护良好的教师心理健康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一、关注自我情绪教师在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复杂情绪,如失落、沮丧、焦虑、愤怒等,这些情绪如果无法得到适当处理就可能会累积到心理压力。
所以,教师需要关注自我情绪,及时察觉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过程长期累积造成伤害。
比如,建议教师可以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寻求适当的心理咨询帮助,发泄情绪,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工作比较忙碌,但是忙碌的工作中要保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这对于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建议教师规律作息,每天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只有睡足了才能工作更好。
并且要保持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游泳等,通过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增强体质,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
当然,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辛辣刺激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保持清淡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建立社交圈和爱好教师在工作之外,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和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
这样能更好地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建议教师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团体,或参加文艺汇演、文艺表演等,通过平时的兴趣爱好来缓解压力和疲惫。
同时,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也可以结交新的朋友,增加自己的社交圈。
四、合理分配职业从事时间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超负荷工作。
在工作场合中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牺牲自己的假日和休息时间,只有合理分配时间并给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况。
五、合理排解工作压力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着极大的压力,如果长期忽略压力,会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所以,教师应该合理排解工作压力,寻求适当的壓力渠道,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压计划。
比如,逢重要节日停下工作,与同事、家人共度时光,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等等。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自我维护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
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
可见,心理健康程度与内外压力成反比,与自我强度成正比。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二、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1、换位思考认同法——“将心比心”,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
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心理状态良好,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也包括外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素。
下面将从个人素质、工作环境和心理调适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首先,个人素质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素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其次,工作环境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获得工作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而恶劣的工作环境则会给教师带来压力和负面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等。
最后,心理调适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需要学会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
教师可以通过运动锻炼、参加兴趣爱好、与同事朋友交流等方式来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及时排解心理困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有效的心理调适,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支持,共同关心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自我维护
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龄而增高的趋势。
三、教师的心理状况及问题
(一)认知上的偏差 (二)消极情绪占优势
1.抑郁
2.焦虑 3.自卑 (三)职业行为问题 1.责任心降低
2.消极回避
三、教师的心理状况及问题
(四)人格缺陷 (五)社会交往淡漠
(六)出现职业倦怠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 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 理、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 状态;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个人需要所引 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在职业环境中由于长 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应激反 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的综合 症。
四、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二)主观原因
1.权威感丧失
2.多种角色的冲突
3.习得无助感
4.个人危机感 5.人格因素
五、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认识水平,掌握相关知识
(二)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 了解自己和接受自己 (三)认识现实并面对现实
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 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 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 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 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 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 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九)学会放松
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 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 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 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 基本需要。
简述教师身心健康的标准
简述教师身心健康的标准
教师身心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健康:教师需要保持健康的身体,以应对日常工作和生活。
他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以预防疾病、缓解压力,保持身体状态的稳定和健康。
2. 心理健康:教师需要保持心理健康,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自我调节和应对各种情境,避免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的发生。
3. 适应环境:教师需要适应工作环境和教育教学的需要。
他们应该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教育教学的挑战和需求。
4. 自我认知:教师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以及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和生活。
5. 社交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社交能力,能够与学生、同事、家长和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6. 应对压力:教师需要具备应对压力的能力,能够应对工作压力、学生问题、家庭问题等多方面的挑战。
他们应该具备
良好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和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教师身心健康的标准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环境、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等方面。
教师需要注重身体和心理的调节和平衡,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的良好状态。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计划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计划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教师作为培养下一代的辛勤园丁,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复杂的学生心理和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教师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巧,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一份适合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计划,帮助教师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一、认识自我,建立积极心态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情绪特点和心理需求。
通过自我反思和心理咨询,识别出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在此基础上,建立积极的心态,以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当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合理规划时间,减轻工作压力合理的时间规划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关键。
教师们可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将教学任务、学生管理和其他工作事项分门别类,设置优先级。
同时,合理安排个人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娱乐,避免长时间工作导致的身心疲惫。
此外,学会拒绝不必要的额外工作,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三、增强心理韧性,应对挫折和压力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教师们需要增强心理韧性,学会自我调适。
可以通过运动、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同时,积极寻求同事、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
四、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色彩除了教学工作外,教师们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色彩。
这些兴趣爱好可以是绘画、摄影、旅行、园艺等,也可以是参加社交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还能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追求个人兴趣爱好,教师们能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五、促进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理解和鼓励。
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团队建设和分享会等形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在团队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寻求同事的建议和帮助。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
1.建立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教师的工作时间可能很长,经常需要加班或周末批改作业等。
然而,为了维护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留出时间进行自我放松和休息。
同时,也要合理分配时间,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增强社会支持。
2.寻找支持系统:建立一个稳固的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教师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教师可以与同事、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入教师专业组织或参加教师培训课程,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获取专业支持。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需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体育锻炼等。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并有助于调节情绪和减轻压力。
4.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教师可以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技能,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冥想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教师缓解焦虑和压力,并提高情绪稳定性。
同时,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制定合理的目标,可以减轻工作压力。
5.关注自我成长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上拥有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也可以增加工作满意度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可以寻找乐趣和兴趣爱好,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6.培养积极的态度:教师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以积极的方式看待问题和挑战。
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提高情绪稳定性和心理弹性。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提纲-PPT
六种常见得维生素与矿物质 B1 B2 B6 叶酸 D3 硒
(5)职业得特殊问题
从心理学得角度来讲, 教师这一职业就是如今最“开放”得职业。 她得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得检查与监督
——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 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 所有得这些人与社会团体
心理压力自测
1、经常患感冒,且不易治愈 2、常有手脚发冷得情形 3、手掌与腋下常出汗 4、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得苦闷窒息感 5、时有心脏悸动现象 6、有胸痛情况发生 7、有头重感或头脑不清醒得昏沉感 8、眼睛很容易疲劳 9、有鼻塞现象 10、有头晕眼花得情形发生
11、站立时有发晕得情形 12、有耳鸣得现象 13、口腔内有破裂或溃烂情形发生 14、经常喉咙痛 15、舌头上出现白苔 16、面对自己喜欢吃得东西,却毫无食欲 17、常觉得吃下得东西像沉积在胃里 18、有腹部发胀、疼痛感觉,而且常下痢、便秘 19、肩部很容易坚硬酸痛 20、背部与腰经常疼痛
(4)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有情绪问题?
大脑中得兴奋性物质:5-HT 当人处于压力状态时, 5-HT会迅速下降
而女性由于雌性激素水平得变化, 合成补充5-HT得速度比男性慢50%
LEVITY方案:光照(light)、运动(exercise) 与维生素介入治疗(vitamin intervention therapy)
(1)避免过度得情绪 (2)减轻心理压力
a、自我宣泄法 b、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法)
c、遗忘转移法
(3)学会控制消极情绪
首先要承认不良情绪得存在,并主动地认识自己 得不良情绪;
其次,要分析不良情绪产生得原因; 再次,要寻求适当得方法与途径来加以解决。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还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成为了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工作中常常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来面对。
这包括情绪稳定、抗压能力强、自我调节能力强等。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才能在工作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其次,教师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要注意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要过度沉溺于工作中,要学会适当放松自己,寻找生活中的乐趣。
再次,教师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种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减轻工作压力,增强工作满意度。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有持续的自我成长意识。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需要教师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提高。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教学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自身心理健康,不断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个层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四个层面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状态,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探讨四个层面上的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个体层面:教师是个体,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
首先,教师要合理安排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他们可以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放松身心。
其次,教师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调整和释放压力。
比如,他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阅读书籍、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积极的自我认同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层面:学校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场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责任。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定期的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其次,学校要完善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提供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同时,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工作负荷,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减轻教师的压力。
社会层面:社会环境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支持性社会环境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
首先,社会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关怀与尊重,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与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为教师工作提供保障。
此外,社会可以组织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家庭层面:教师的家庭是他们获取情感支持和爱的场所,家庭的平静与和谐对教师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相互支持。
家人可以通过了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以及情感需求,给予理解和支持。
其次,家庭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让教师在回家时得到放松和舒缓。
此外,教师的家庭成员也可以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增加教师与家庭之间的互动。
综上所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需要从个体、学校、社会和家庭四个层面入手,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一)端正认知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
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
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
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
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
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
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
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前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
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
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
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他对自己也就更自信。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包括很多,如角色调整的能力,从职业中获得满足和乐趣的能力,免于患上神经过敏性焦虑的能力。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道德修养密不可分。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篇1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甘为贫穷,树立正确的人身目标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现象,如有偿家教,拜金主义盛行,在岗不敬业,不认真教书一门心思爬领导,认为老师工资低满腹牢骚等等。
关于教师这个职业,很早社会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相当于选择了清贫。
正因为对教师这一行业有深刻的认识,我不为心动,抱着对党教育事业的忠诚,兢兢业业的工作。
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人身目标,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
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在事业上受到挫折,很自然地把情绪带进课堂,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学生就成为了老师的出气筒。
一些学生不听话,老师恨铁不成钢,往往就出现了老师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的现象。
结果家长来学校找老师的麻烦,告老师。
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自己处于消极情绪中时,要提醒自己不要批评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
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
3.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
3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3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稳定:教师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因素的过度影响,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积极性。
2. 自信自尊:教师应具备适度的自信和自尊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且能够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励。
3. 压力适应: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能够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过度焦虑或抑郁。
4. 情感交流:教师应能够有效地与学生、同事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和沟通,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及时倾听他人。
5. 人际关系良好: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和他人和谐相处,解决冲突和矛盾,并在团队合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6. 职业满意度:教师应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和满足感,能够体现个人的价值和成就感,并且对教育事业有持续的动力和动情。
7. 健康生活方式:教师应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合理,经常参加运动和休息,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
综上所述,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情绪稳定、自信自尊、
压力适应、情感交流、人际关系良好、职业满意度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
这些标准有助于教师充满活力地从事教育工作,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教师如何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师如何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职业,他们需要承担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
1. 寻求支持和交流教师工作中常常面临压力和挑战,寻求支持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与同事、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困扰和压力,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加入教师社群或专业组织,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和心得,也能帮助缓解压力。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护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饮食均衡,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适度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此外,避免过度使用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3. 管理时间和任务教师的工作通常繁忙多样,合理管理时间和任务对于减轻压力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使用时间管理技巧,如制定清晰的工作计划和优先级,避免拖延和过度承载任务。
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有助于恢复精力和保持积极的心态。
4. 接受变化和适应困难教育领域经常面临变化和挑战,教师需要学会接受变化并适应困难。
保持积极的心态,对挑战和困难保持乐观的态度。
教师可以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5. 寻找乐趣和放松教师工作的压力可以通过寻找乐趣和放松来缓解。
教师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如阅读、旅行、运动等,以提升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放松方式,有助于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
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通过寻求支持和交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管理时间和任务,接受变化和适应困难,寻找乐趣和放松,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工作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教书育人,更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业成就。
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教师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
第一标准:情绪稳定教师情绪稳定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它可以有效地影响教学质量,避免教学中的情绪失控。
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面对学生的挑战和压力时,要学会冷静地思考和应对。
第二标准:适应力强学校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教师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背景。
需要有良好的适应力,能够快速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和群体,并且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三标准:高度责任感教师是肩负重大责任的职业,需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诚实守信,确保教学质量,对学生负责任。
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负责,严格控制自己的言行,不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标准:积极乐观教师要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在各种困难和挫折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给予学生信心和希望。
这种心态还会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第五标准:自我认知能力教师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
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并在任教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标准: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各方面的矛盾,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第七标准:正确应对竞争教师的工作中充满竞争,应该面对竞争,不惧困境,积极寻找学习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根据自身优势和不足,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八标准:积极寻求支持教师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在这些时候,积极寻求支持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寻求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获取更多的支持。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业成就。
以上这八个标准,将有助于教师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塑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
教师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
教师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
教师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寻求支持和交流:教师可以与同事、家人或朋友交流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定期参加专业团队会议或与同事讨论工作中的挑战,可以帮助教师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健康专家的帮助,获得专业指导和支持。
2. 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有足够的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锻炼身体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或跑步等。
此外,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如读书、旅行、绘画等,可以帮助教师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3. 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教师可以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温水浴等,用以减轻身心压力。
同时,了解自己的压力源,并寻找积极的应对策略,如分解任务、合理安排优先顺序等。
4. 增强职业满意度: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发展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满意度。
参加教育培训课程、与同事进行合作研究、参与教学创新等,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工作满意度。
5. 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教师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正视问题和挑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教师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
总之,教师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寻求支持和交流、建立工作生活平衡、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增加职业满意度以及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
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
” 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
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
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
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教师这一职业承载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
因此,探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包括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面临着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制约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呢?一、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基石。
教师应该学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同时,要学会正确看待工作中的得失,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也不因短暂的成功而骄傲。
二、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学会合理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带入课堂,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
当遇到令自己不快的事情时,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以平复情绪。
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积极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要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回避或激化矛盾。
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同时,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五、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当教师感到自己无法有效应对心理问题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可以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健康讲座、阅读心理学书籍等方式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当教师自身具备了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
(三)人际关系问题
调查发现: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 在校外经常和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 教师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 对交往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很少与人交往和沟通; 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交往容易受阻; 不良个性特征阻碍了正常交往,如自负、自闭、自我评价过高、怀疑心理、 苛刻等。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对教师角色认同。 2. 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 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 具有教育独创性。 5. 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 控制情绪。
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行为问题
(1)怨职型 (2)自我型 (3)异常型 (4)暴戾型 (5)不良型
一、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
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主体能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 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价值:
1.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 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3. 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
(四)生理—心理症状
(1)抑郁 (2)焦虑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形成教师个体心理自助能力
1. 培养正确的压力观 2. 改善自我观念 3. 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 4. 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 5. 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学会休闲
(二)优化教师心理健康的学校环境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三 种行为反应: (1)情绪衰竭。自认为情绪资源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败感、紧张 感,甚至害怕工作。 (2)个性丧失。冷漠无情,玩世不恭,对他人敏感性降低。 (3)成就感低。感受其行为和努力都是白费、没有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自我维护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
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
可见,心理健康程度与内外压力成反比,与自我强度成正比。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二、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1、换位思考认同法——“将心比心”,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
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2、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
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3、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车到山前必有路”。
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4、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退一步海阔天空”,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
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
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5、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
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6、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
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7、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
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8、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
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9、合理宣泄转移法——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
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
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
“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或者到旷野中去散散步,喊上几嗓子,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
“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
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
10、角色学习定位法——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
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
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
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
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
因为这时,即使面对在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情况时,教师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学生。
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
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
同时,教师这个职业是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每一阶段都在面对新事物新情况的职业,“每天都面对一个新的太阳,”因此,教师就更需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合理合适合度地角色定位,并开展角色学习。
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11、调换工作环境法——这当然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走的最后一步棋。
教师如果真的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一无是处,给自己的只有困扰,或许最好的方法就只有离开那个是非之地了。
恶劣的环境的确使人无法忍受,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伤害极大。
在这种情况下,调到另一个学校、另一个地区或是干脆换一种工作是明智的而不是怯懦的表现。
这不仅帮教师解决了问题,对他所教的学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12、寻求专业帮助法——寻求专业帮助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能提高教师的理解力,使他们和学生、同事一起工作得更好。
三、友情提醒下面有一些观点我十分认同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勉:第一,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如果想做,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
就算你没有成功,至少可以一搏,以防后悔。
关键在于:机会对人是均等的,只有在准备中等待机会,才能善于抓住机会。
所以,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第二,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
第三,你所承担的任务或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是最重要的。
因此,千万不要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对抗,而是尽力保持平静的心情。
第四,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心,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附1∶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俞国良教授在《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撰文认为,教师心理健康应具有以下标准。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体表现在:(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
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
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具体表现在:(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附2: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使用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调节身心1、放松疗法放松疗法(Relaxation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
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
像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坐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松弛训练、超然沉思等,都是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自我控制训练。
放松疗法是基于下述理论假设:即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
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
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
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驰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心情紧张时,不仅“情绪”上“张惶失措”,连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也变得紧张僵硬,即所谓心惊肉跳、呆若木鸡;而当紧张的情绪松弛后,僵硬肌肉还不能松弛下来,即可通过按摹、沐浴、睡眠等方式让其松弛。
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一个人,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
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松弛疗法或放松训练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的维持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
放松可阻断焦虑,副交感支配可阻断交感支配。
能使人引起放松反应的方法在古代即已存在。
特别是在一些宗教中,如基督教、犹太教、东方的神宗、瑜珈、印度教、道教、神道教等均有放松训练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