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学的学科基础与课程体系建设.doc

合集下载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财政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思考前言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是对国家主体形成财政分配关系,以及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研究。

在经济学当中,财政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国家取得社会生产份额中的一部分,将其应用于国家职能的实现,例如取得、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以及由此体现的经济关系。

作为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科学内涵。

在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中,应当注重其跨学科性的特点,综合各个相关领域,确保其良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一、财政学的基本概述财政主要指的是国家财政,其主体是国家。

政府部门通过收支活动,将一部分社会资源进行集中,对一些社会公共需求进行满足。

财政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筹集和使用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过程中,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理论基础。

根据不同的财政分配主体,财政学主要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社会主义财政学。

此外,还包括比较研究和分析各个国家不同财政制度的比较财政制度学。

如果根据人类社会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背景来进行划分,则主要可以分为市场财政学、计划财政学等[1]。

在财政学当中,融合了经济学、行政学、理财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对于国家来说,财政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工具,在研究过程中,应当基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对于现代财政学来说,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

作为一种历史和经济性的概念,财政与国家之间,具有本质上的联系。

财政职能是由国家职能所决定的。

基于不同的国家性质、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实施政策等,各个国家为了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秩序,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也是不同的。

论财政学的学科基础与课程体系建设

论财政学的学科基础与课程体系建设
“ 公共财政学” 之 名的 阶段后 ,以 15 9 9年马斯 格雷 夫 ( sr e .A) 《 Muga .R v 公共 财 政学 理论 :公 共经
现代财政学 在具有经 济学基 础的 同时还具 有政 治学基础 。首先 ,财 政学与 政治学 研究 的行 为主体 有一致性 。政治学 以国家 或 政府机构 为 中心进行
: 哩论等等 。2 []
2 、财政 学的政 治学基础
变历史考察不难发 现 ,财政学 与 经济 学具有无 法 割
裂 的天 然联系 。从亚 当 ・ 密将 财政 学发展 为一 门 斯 学科 以来一直 到 19 82年 巴斯 塔 布尔 ( at l. C B s be . a

F ) 出版 《 . 公共财 政学 》期间 ,财政 思想和 财政理 论均是在经济学著作 中予 以阐述。在 经历单独 冠 以

研 究 ,而财 政是 以国家 或 政府 为主 体 的分 配 活动 , 因此政治学 的理论 与观点 ,尤其是 政治 学上 的 国家
理 论或政府理论 会直接 渗透到 财政学 研究 中来 。在
财政学著作中,有些直接冠 以 《 政府经济学》来体 现 财政学与政治 学之 间的密切 关系 。在西方 财 政学 中 。一直存在 着 将财 政 学与 政 治学 相 联系 的倾 向, 西 方经济学家道尔顿 在其 《 公共财政 学原理 》一 书
科理论基础 ,使财 政学 演变成 为一 门融 经济学 、政
领域运用 ,构 成公共 产 品的生 产、提 供 以及 费用分 摊 的理论基础 。因此 ,公共产品理论的提 出与完善 , 成为联 系和沟通 财政 学与经 济学 的主要 桥梁 。将 经 济学分析方法 运用于财政学科领域有着悠久 的历史 , 许多杰 出的经 济学家 都有这方 面 的研 究成 果 ,大 大 促进 了财 政学 科 的独 立 与成 熟 ,如 李嘉 图 ( i r Rc - a

财政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财政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财政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成果报告课程负责人:牛淑珍课程负责单位:上海杉达学院课程建设期: 2008年-2009年“《财政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成果报告《财政学》课题组“财政学”课程于2008年9月被列为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编号:GJZC65-08)。

本课程负责人是牛淑珍教授,课程组成员包括:卜希颖、夏园、谢文璐、俞毓、金彦等金融系老师。

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在“财政学”课程建设上做了大量细致而踏实的工作,在教学规范及管理、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环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现对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财政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财政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

目前《财政学》既是教育部全国高校经济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又是我校金融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因此进行“财政学”课程建设,不仅有利于课程本身的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书育人环境和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带动其他课程的改革。

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以及我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课程状况,从整体上考虑优化“财政学”课程的组合,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形成具有特色的财政学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臵上,我们强化了多媒体教学,使理论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财政学知识与金融学知识的交叉渗透,增加了一些金融学知识,使“财政学”课程建设逐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使学生具备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成为在财政、税收、金融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财政学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财政学课程的学习,掌握财政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的有关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了解财政学科理论前沿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财政学课程财政学课程简介

财政学课程财政学课程简介

财政学课程简介财政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11门核心课程之一,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研究确定的经济学类4个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管理类14门核心课程之一。

财政学一是门经济应用学科,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为财政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同时,由于财政处于生产关系中分配环节的主导地位,是众多课程的基础课程或关联课程。

财政学上承基础理论经济学,中连各部门经济学,下接各个管理学科。

理论经济学拓展研究范围要涉及财政学的内容,如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各部门经济学的对政府经济分析必需了解财政学,如运输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等等;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研究必然要与政府打交道,不掌握财政学的内容,如何称得上了解政府,特别是会计学专业,其行业主管部门是财政部门,不学财政学,连主管部门能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如何知道为什么要交税,如何为企业争取财政补贴或“税收支出”。

最早比较完整的财政理论出现于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中,其后经历了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代表,推出有效需求理论而著称的凯恩斯主义。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货币主义与供给学派等对凯恩斯主义又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公共财政学说为体系的财政理论盛行于世界各国。

目前财政学课程的内容就是建立在公共财政思想的基础之上。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经济行为,直接表现为政府的财政收支,具体包括财政收入的形成、财政支出的实现、国有资产的管理、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等等。

进而扩展到公共部门经济领域,研究怎样通过财政体制和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失业和衰退,实现经济稳定、宏观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从财政学研究政府具体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效率与公平来看,通过公共选择与成本收益分析来决定每一笔的收入与支出。

财政学是一门地地道道的微观经济学。

从财政学研究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调节与控制来看,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

新时代财政学类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时代财政学类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时代财政学类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作者:陈欢殷晶晶李丹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07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新时代财政学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2019—2021年财政学类国家一流专业申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描述财政学类专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对当前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解析,并尝试提出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财政学类;人才培养方案;一流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4107(2024)07-0000-04一、引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为适应新时代培养人的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作为经济学学科的重要门类,财政学类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亟待进行改革,以构建更加符合中国财政实践的财政学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2019-2021年财政学类国家一流专业的申报情况,通过整理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数据资料,本文对当前中国财政学类专业教育和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描述,并对照《普通高等学校财政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着重分析当前高校在财政学类专业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论证当前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二、财政学类专业教育的总体现状(一)财政学类专业总体情况根据2019-2021年财政学类国家一流专业申报的81所高校进行分析,其中中央轨道高校27所(占比33.33%),地方轨道高校54所(占比66.67%)。

在这81所院校中,财经类院校共53所,占比为65.43%,综合类大学23所,占比28.4%。

从申请财政学类国家一流专业高校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申请财政学类一流专业的院校最多,达到了9所,其次为上海、湖北、天津、安徽、浙江等省份。

在81所申报国家一流专业的样本中,重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均为0。

《财政学》教案

《财政学》教案

《财政学》教案导论【本章讲授内容】介绍课程体系介绍授课方法及学习要求推荐本课程参考书目教学环节要求、课时安排及考试形式【重点】掌握财政学理论、制度与政策【难点】财政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一、教学内容经济学从大的方面看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和家庭经济行为的科学,具体点说是研究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条件下,企业如何组织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家庭如何决策消费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

比如,像我们学校开设MBA的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就属于这个领域研究的范畴;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科学,具体说是研究如何把握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

比如,像我们学校开设的财政税收专业、金融、外贸等专业就属于这个领域研究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进行着广泛的交叉和渗透,即使在这两大经济部门内部也是这样的。

例如:办一个企业。

首先得到工商局去注册,然后要到银行去贷款,还要按时向税务部门交纳税款,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得符合国家财政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

此外,财政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可能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或对国有企业进行投资,以使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

所以说宏、微观部门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就是在宏观部门内部,如财政和银行两家,也要相互融通资金,以起到共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个经济院校的学生,无论你是学财税金融的,还是学会计、工商的,都要将所学到的本专业的知识与其他有关的经济学科进行衔接,尤其是应当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有所了解,这样将来当大家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时,才能够比较容易、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把所学到的本专业的知识转化到实际中去。

换句话说,将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都得和财政、税务部门打交道。

只不过你的工作性质不同,身份不同,打交道的角度也许会有一定的差异。

那么,财政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它处于社会再生产的哪个环节,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什么地位?财政学与其他经济学科又是如何交叉和渗透的呢?或者进一步讲,财政资金、财政杠杆、财政政策与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如何运作的呢?这就是我们这门课程所要研究的内容。

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状况分析报告

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状况分析报告

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状况分析报告摘要:为配合财政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财政学教指委对全国举办财政学类专业的高校和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呈现良好适应性、课程体系较为完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高、质量评估与监控制度基本形成,财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总学分偏高、课程设置重复、实践教学不足等一些问题。

为此,报告提出了适当降低总学分、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把关教材建设与选用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政学类专业;专业建设情况;调查分析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在我国的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目前有财政和税收两个专业(以下简称财税专业)。

截至2013年,国内开设财政或税收专业的院校有121所,涵盖各个学校类型。

为了充分了解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的情况,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对这121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最后回收问卷62份,其中有效问卷56份,包含了49所高校的56个财政和税收专业(因部分高校既有财政专业也有税收专业)。

样本高校中,“985工程”高校13所,“211工程”高校9所,一般院校24所,独立学院3所。

样本涵盖了全部学校类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985工程”高校的样本比重偏高、独立学院和一般院校的比重略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部分指标,但并不妨碍整体的判断和代表性。

一、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1. 平台设置与专业地位样本高校财税专业的院系设置各不相同。

财经类大学财税专业的发展平台比较独立,有13所财经类大学设立了独立的财税学院、财政学院或税务学院,还有2所财经类大学的财税专业与公共管理学科共同组建学院。

其他高校的财税专业平台设置多注重与经济、管理、金融等学科的结合,设于经济学院、商学院、管理或贸易学院等。

财税专业整体的学科地位较高。

49所样本高校中,6所高校拥有国家重点专业,均为“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13所高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包括3所“985工程”高校、3所“211工程”高校和7所一般财经类院校;20所高校的财税专业是省(直辖市、自治区)重点专业。

财政学概论

财政学概论
财政学
(Public Finance)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
1、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熟练掌握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并对国家的 财政政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结合实践与经验,比较分析我国财政体制 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美国政府
“The question we ask today is not whether our government is too big or too small, but whether it works”
Introduction
教材与参考书目
✓ 教材:《财政学》,王曙光,科学出版社, 2015年 12月版
✓ 参考书目: 哈维罗森,《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斯蒂格利兹,《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5。 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期刊: 财政研究、税务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 中国财政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Public Choice National Tax Journal
6
推荐浏览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 (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总局网站 (http://www.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http://www.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贸易研究所网站
(http://www. )
10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从“现有的事实”,推导出“将会是什么” 的逻辑结构,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 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作用:理论模型(客 观规律)

浅谈对财政学的认识

浅谈对财政学的认识

浅谈对财政学的认识在这一学期,我将要学习财政学.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经济学中分立出来,可见,财政学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财政作为一国财力的体现,关乎于经济发展的好坏。

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一般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产业的发展能带动税收的增长,反作用于财政。

以下是我对财政学的认识:所谓的财政学,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是财政运行的主线,而财政收支实际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因而财政活动属于社会在生产总体中的一个分配问题。

政府就是通过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构成“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切实执行政府的职能,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从政治角度考察,财政包括财政收支治理的含义,属于国家治理范畴。

由此看来,财政是经济与政治的交汇点,财政学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集合体,在财政学中有关财政规律的理论与有关财政治理的财税体制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结合中国当前实际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作为当今财政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应当把邓小平理论当作依据之一。

在充分灵活运用我国学术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虚心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成果。

但是,对借鉴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态度,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谨慎地加以甄别,去伪存真,吸收其中合理的对我国有用的成分,摒弃其中不合理的和意识形态的谬误,以我为主,洋为中用,有鉴别地加以吸收,不能绝对排斥,也不能盲目崇拜而全盘照搬。

财政收支是财政运行的主线,全部财政都是围绕财政收支运行的,财政运行可以说都是财政的收收支支,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收与支是矛盾的统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两条渠道即市场和政府,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动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政府的职能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71403课程名称:财政学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适用对象: 本科大二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二、课程简介《财政学》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本科专业要求普遍开设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更是财政学专业(含税收)的学科基础课程。

《财政学》是以政府民主、科学理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既立足于宏观经济,又作用与微观经济;既立足于经济活动,又关乎政治社会活动;既立足于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应用学科。

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系统梳理了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的发展变迁。

不仅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还涉及各类财政支出、税收、公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制、政府管制、财政风险和财政监督等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

同时,本课程还包括宏观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手段的知识,非常全面地涵盖了财政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Public Finance》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that are required for the high educa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subjects in the whole country.It is also a basic course for the subject of 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axation).The research object of 《Public Finance》is how the government intelligently and democratically finance itself, which is not only on the basis of macroeconomics but affects microeconomics, which is not only established on economy practice but involves soci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which is not only involves economics but management. So, the course is a compound one of theoretics and practice.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expands widely and connotatively,including thetheories about fiscal expenses, revenue and budget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 opera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about fiscal expenses, taxation, public debts, states’ assets, budget system, government’s contr olling, fiscal risk and fiscal supervise. At last, it also concern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asures of macro fiscal policies. Therefore, the course contains nearly all the fields of theoretic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finan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财政学》这门课程是原国家教委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和保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决定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财经类本科专业要普遍开设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因而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共同必修课程。

财政学课程基本介绍和基本财政理论

财政学课程基本介绍和基本财政理论

导论财政学课程基本介绍和基本财政理论一、个人介绍二、课程体系介绍1、课程性质:《财政学》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经济理论课程,是衔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

32课时,2学分,考查课。

/48课时,3学分,考试课。

2、课程体系:以财政收支为主线,分为三大块:第一块:基本理论:财政概念和职能;重点:财政概念和三大职能( 1 章)第二块:基本内容:①财政支出理论:包括财政支出基本理论、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两部分基本原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部分基本内容( 2 - 5 章);重点:公共产品理论;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文教科卫支出;基础设施投资和农业投资;社会保障②财政收入理论:包括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基本原理;税收原理和税收效应;税收实务;国际税收;国债和国债市场( 6 - 10 章)重点: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税收基本原理及效应;税收实务中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计算;国债市场③财政管理理论:包括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 11 - 13章)重点:中国分税制体制;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第三块:基本运用:财政政策(14-15章)重点:我国财政政策的评析及预测3、预修学科: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4、考试说明:闭卷考查。

20 %平时成绩(作业 10 %,课堂讨论及问答、考勤等 10 %),80 %卷面成绩。

5、参考书籍: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收》;人大出版社,美,哈维。

S 。

罗森《财政学》;中国财经报三、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1、国家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财政为什么要存在?2、政府应该做哪些事情?(财政职能即政府的职能)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公共财政: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按社会公众的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提供的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众需要。

3、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有多少?税收、其他: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18914亿元;2003年21691亿元;2004年达到26396.47亿元;2005年31627.98亿元;2006年39373.2亿元;2007年5.1万亿;2008年,6.1万亿。

1财政学概述

1财政学概述

政府从事哪些活动
提供法律制度 政府生产 例如,政府直接经营铁路、电力、学校、医院、 例如,政府直接经营铁路、电力、学校、医院、广播电视等部门 影响私人生产 政府 活动 补贴与税收 例如,农业税、农业补贴,关税 例如,农业税、农业补贴, 例如, 政府贷款 例如,政府直接向企业贷款 例如,对广告、价格、质量、 管制企业 例如,对广告、价格、质量、污染的管理 例如,采购办公设备,购买武器, 购买产品和服务 例如,采购办公设备,购买武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收入再分配 例如,城镇低保制度,食品券, 实物和现金转移 例如,城镇低保制度,食品券,学校午餐项目 社会保障 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 例如,政府担保,公共定价, 隐性再分配项目 例如,政府担保,公共定价,地铁补贴
(2)农民负担和乡镇债务危机问题 )
•在当前财政分权的体制下,乡镇政府承担了许多公 在当前财政分权的体制下, 在当前财政分权的体制下 共支出的责任,例如基础教育,基础医疗, 共支出的责任,例如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等, 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等,但是并没有相应的财政 收入来源。例如,某镇仅维持乡镇中小学教育经费, 收入来源。例如,某镇仅维持乡镇中小学教育经费, 就得用去全乡镇60%左右的财政收入。 60%左右的财政收入 就得用去全乡镇60%左右的财政收入。 •据估计,目前全国乡镇政府负债近1万亿,相当于 据估计,目前全国乡镇政府负债近1万亿, 据估计 全国每个县5 全国每个县5亿。 •要减轻农民负担,必须首先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财 要减轻农民负担, 要减轻农民负担 政关系。 政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三农问题 )
•2004年,中央政府宣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农业税的归属如何? 2004年 中央政府宣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农业税的归属如何? 2004 是否公平,是否有效? 是否公平,是否有效? •2004年开始以货币的形式给农民种粮补贴。其根据是什么?为 2004年开始以货币的形式给农民种粮补贴。其根据是什么? 2004年开始以货币的形式给农民种粮补贴 什么要以货币的形式补贴? 什么要以货币的形式补贴?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农民贫穷的一大原因。而在农村实施合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农民贫穷的一大原因。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农民贫穷的一大原因 作医疗保险已经几起几落。什么样的保险形式才能为农民接受? 作医疗保险已经几起几落。什么样的保险形式才能为农民接受?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及实现路径1. 引言1.1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更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财政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非常关键。

通过《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

1.2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意义在当今社会,“财政”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级财政部门的职能,更体现在个人、家庭、企业等各个层面。

财政学课程的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形成健康的财政风气。

财政学课程的思政建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政学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上,更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财政学》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我国财政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字数:219】2. 正文2.1 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思政建设要求财政学课程不仅要注重传授财政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政道德观念,强调廉洁自律、诚信守法等重要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财政学导论,第一,第二章2013-2014

财政学导论,第一,第二章2013-2014

(三)财政学研究的问题及其特殊视角
2、财政学的特殊视角
财政学以经济学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在某个特定领域中的应用。 视角的比较: 货币经济学:从货币与产品、价值形态与 使用价值形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区域经济学: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来研究经济。如果把国家视为区域,区域经济 学就表现为国际经济学。 产业部门经济学: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 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财政学的特殊视角: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 研究经济。
第二章 市场、政府与财政
一、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个领域 (一)政府领域与市场领域
1
市场领域: “看不见的手”
主体是企业、个人
典型的是行政管理、国防、司法、基础科研、公共 工程等。
由此可见,finance并非我们所讲的财政,我们的 课程应叫什么呢? 应该叫“public finance”.
Public finance的含义
Public finance is a field of economics concerned with paying for collective or governmental activities, and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and design of those activities. The field is often divided into questions of what the government or collective organizations should do or are doing, and questions of how to pay for those activities. The broader term (public economics) and the narrower term (government finance) are also often used.(wikipedia)

2024年度《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度《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参与国际税收合 作的现状
介绍中国在参与国际税收合作方面的 实践,如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加入国 际税收组织等,并分析其对于中国税 收制度的影响。
中国对外财政援助的 现状与挑战
阐述中国对外财政援助的规模、领域 和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 援助效果评估、援助资金管理等。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机 构合作的现状与挑战
2024/3/23
12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比较
01
购买性支出
政府用于购买为执行财政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包括购买政府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 支出和购买政府进行投资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2024/3/23
02 03
转移性支出
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 ,政府对科技、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支出,大多属于转移性 支出。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
包括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物价稳定程度、国际收支状况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社会福 利水平、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等微观经济指标。
2024/3/23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可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进行客观评价。
要点二
最低成本法
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 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 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 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 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 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
要点三
综合评价法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 多方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以 得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财政支出效益 评价结果。
2024/3/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财政学的学科基础与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吸收其他学科的合理内核为财政学研究所用是财政学科发展的重要特点和趋势。

财政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体现多学科基础,从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的设置。

「关键词」财政学;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一、财政学的学科基础纵观财政学科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他学科向财政领域渗透,即移植其他学科原理和方法研究财政问题和解释财政现象,为现代财政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宽广的学科理论基础,使财政学演变成为一门融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以及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1、财政学的经济学基础2、财政学的政治学基础现代财政学在具有经济学基础的同时还具有政治学基础。

首先,财政学与政治学研究的行为主体具有一致性。

政治学以国家或政府机构为中心进行研究,而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因此政治学的理论与观点,尤其是政治学上的国家理论或政府理论会直接渗透到财政学研究中来。

在财政学著作中,有些直接冠以《政府经济学》来体现财政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西方财政学中,一直存在着将财政学与政治学相联系的倾向,西方经济学家道尔顿在其《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中更是开宗明义地指出,财政学是界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3]其次,财政决策过程需要通过政治决策机制来完成。

财政所研究的公共资源配置依赖于政治过程,政治决策机制与方法的差异对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财政收支活动与过程同时又是政治活动与过程。

随着1960年布坎南(Buchanan.J.M)《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的出版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为政治学建立了与经济学相同的分析基础,使得经济学分析范式成功地拓展到政治领域,以经济学为纽带将财政学研究与政治学研究打通。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党理论、官僚理论、投票理论在财政学中的运用,开辟了从完善政治决策机制的角度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新领域,使经济学、财政学和政治学更为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于我们从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层面共同研究财政问题。

3、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连在一起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实现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可以界定为政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从经济学角度考察财政,主要侧重于财政运行规律的分析和揭示;从管理学角度考察财政,则侧重于财政管理机制的构造和操作,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

当今世界,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已经或正在为“新公共管理”所取代。

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产业型政府”的解释,政府部门实质上是一个特殊产业部门。

因此,财政问题不仅是经济学和政治学问题,同样是管理学问题。

[4]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管理学的合理内核是构建合理的财政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财政管理归结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构筑利害相关主体的约束与制衡机制、规范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权利配置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吸收企业治理理论来谋求财政的科学控制。

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按照管理学的范式,将管理学中的制度、行为、组织和决策理论引入财政学来研究财政,必然会使财政学的学术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4、财政学的社会学基础财政制度运行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制度会通过财政行为主体对财政运行产生重要的乃至决定性影响。

自德国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其“韦伯命题”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一国社会文化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透过经济现象去探究隐藏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日益成为人们洞察经济问题的新视角。

社会文化环境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取向与方式,从而发挥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功能与约束功能,进而使制定出的政策带有较为浓厚的伦理色彩;另一方面,根源于社会文化传统的非正式规则对约束、规制与调整人们行为起重要作用,其对正式规则的作用发挥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就是在同种经济运行机制(如市场机制)下,由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非正式规则的差异,会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上得到反映,呈现不同特点,最终体现出制度效率的差异。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种制度在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运行状况和运行结果,为什么一项制度在具体运行中会出现偏差,为什么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产生于西方社会环境下的某些做法。

因此,我们研究财政现象与问题时不能忽略社会文化环境的客观影响,否则,会使现实财政制度流于形式抑或趋于无效。

在经过几个世纪的学科日益分化的历程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甚至出现了学科综合的趋势。

[4]财政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我们对财政学科中一些重大或重要问题必须结合有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将财政学建立在一个宽广而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并体现于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财政人才培养目标。

二、财政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1、目前课程设置难以完全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基础为了满足我国财政学科发展与财政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院校对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经济学基础课程,但仍然存在缺陷。

首先,财政专业主要学习的经济基础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初级)》,很少开设中级(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课程,而其中的经济理论或分析方法正是许多财政问题分析所必备的,如税收效应中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最优税制设计等。

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大大降低了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

其次,随着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广泛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日益成为财政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基本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知识对于财政专业学生是不可缺” 少的。

但在目前的财政课程体系中,许多学校将《计量经济学》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数理经济学》更是一个空白,导致学生对数学公式与推理只知数学含义而不知经济含义,遇到财政专业课程中的数学分析内容,则以囫囵吞枣的方式死记结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最后,财政学的管理学基础、政治学基础以及社会学基础未能有效的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来,财政专业学生的分析视角过于单一,对财政现象与问题的理解难以深入,就财政论财政的现象没有得到改观。

[5][6]尤其是社会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准确理解中国财政制度的本土化要求,死搬硬套西方理论分析财政现实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

2、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构、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撇开公共基础课不论,在财政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构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头重脚轻”现象,即学科基础课程偏少而专业课程偏多,其直接反映出财政专业的口径较窄而专业性过强,导致财政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偏低;在专业课程内部结构方面,由于课程门数过多,过分强调单项课程结构完整,导致各门课程大而全、小而全,在不同课程名义下讲授相近的内容,内容交叉重复,知识容量狭小。

[7][8]如《税收代理与实务》、《中国税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和《税务会计》等课程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直接重复,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3、财政实验课程相对贫乏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收代理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基本上全部依赖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既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同时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事倍功半,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财政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1、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

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本科层次)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

第二,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课程从必修课降格至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课时空间。

如取消《税务会计课程》,将《公债管理学》、《税收代理与实务》《比较税收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

第三,新设部分财政实验课程或从现有课堂教学课时中划出部分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2、整合现有财政学科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在维持财政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归并整合,避免单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扩大知识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

[7]如《税务管理》与《税务代理》可以合而为一,称为《税务管理与代理》;《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联系紧密,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议合二为一,改造为《国家预算与核算》课程;《财税专题讲座》则改造为《财经专题讲座》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突出课程内容的一般性与实践性,等等。

3、加强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协调与分工在财政专业教材的编写中,为了保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在所难免,因此需要我们就相关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予以协调与分工。

这样做的优点除了可以尽可能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之外,还可以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连贯性,同时使各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更为明确。

在这方面,可以依据理论与制度两大模块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

[9]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

如对于《财政学》中的“国家预算”部分,只着重讲述预算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方法,而对于预算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不加介绍,留待《国家预算管理》中进行讲述,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