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案例2
科学校本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开展了以“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探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核心素养在实验教学中的体现。
2. 探索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核心素养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伊始,组织教师学习了《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重点分析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实验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案例分析:优秀实验教学案例分享邀请具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优秀实验教学案例,内容包括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学生反馈等。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学习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设计的水平。
3. 分组讨论:核心素养导向的实验教学设计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具体物理实验,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实验教学设计。
每个小组需提交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预期效果等。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思考,互相借鉴,共同提升实验教学设计能力。
4. 实践探究:核心素养导向的实验教学实施根据讨论结果,各小组分别实施实验教学,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数据分析能力等,以此评估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
5. 总结反思:核心素养导向的实验教学评价各小组对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评课,交流实验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物理实验教学。
幼儿园校本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幼儿园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实践探索,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幼儿自主学习。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明确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 帮助教师掌握幼儿自主学习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准备1. 确定教研主题: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2.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关于幼儿自主学习的理论、实践案例等。
3. 分组讨论,确定研讨方向和内容。
4. 准备研讨过程中所需的教具、材料等。
四、活动过程(一)集体研讨1. 开场致辞:教研组长简要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流程。
2. 主题分享: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优秀教师分享幼儿自主学习的理论、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3.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如何理解幼儿自主学习?b. 幼儿自主学习对幼儿发展有哪些影响?c. 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幼儿自主学习?d. 如何评估幼儿自主学习的效果?4. 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集体总结:教研组长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二)实践探索1. 观摩优秀教学案例: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学案例,学习借鉴其他幼儿园在实施幼儿自主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
2. 实践操作:教师根据研讨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实践探索。
3. 反思总结:教师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4. 交流分享:教师之间分享实践心得,共同提高。
五、活动成果1. 教师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得到提高,明确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 教师掌握了幼儿自主学习策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2)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本次的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经过实践,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
我校开展的专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的消极情绪和被动心态,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是培养了教师的教研对话交流精神。
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专业引领,是教师把实践与理论进行对话,与优秀教师对话,与专家对话,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记叙我们数学学科的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计算题)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活动成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计算的多样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开放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教研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研究始于问题。
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优秀教师的启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
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新课标要求《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于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就应运而生了。
真实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四、活动参与人员:全体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并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期望。
校长讲话内容: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校本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 主题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资深语文教师王老师为大家做主题讲座,讲座题目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王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创新素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阅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阅读能力。
(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王老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①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②创新阅读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③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阅读能力。
3. 教学案例分享为了使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王老师提出的阅读教学策略,接下来,由三位语文教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案例。
(1)案例一:《小蝌蚪找妈妈》阅读教学教师:张老师张老师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校本学科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四、活动主持人:数学教研组长张老师五、参与人员: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六、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教学案例分享3. 专题讲座4. 分组讨论5. 总结与反思七、活动内容:(一)开场致辞张老师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希望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二)教学案例分享1. 案例一:《分数的意义》分享教师:李老师李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课堂上,她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2. 案例二:《小数乘法》分享教师:王老师王老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主题: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讲人:张老师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1. 教学目标的设定: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2. 教学内容的处理: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3. 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价的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四)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主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案例描述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以“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将实验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1. 活动准备(1)确定主题:根据我校化学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探究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确定时间:将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下午,持续一个月。
(3)确定地点:在学校化学实验室进行。
(4)确定参与人员:邀请我校化学教师参加,共计10人。
2. 活动过程(1)分组讨论:将参与教师分成两组,每组5人。
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总结。
(2)案例分析:各组成员针对化学教学中实验应用的成功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实验设计、操作方法、实验效果等方面。
(3)实验演示:各组成员根据讨论结果,选取一个实验案例进行演示,其他组成员观摩并提出改进意见。
(4)经验分享:各组分享本组在实验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他组成员学习借鉴。
(5)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各组组长对本组讨论和实验演示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活动成果(1)提高了教师对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认识,增强了实验意识。
(2)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实验设计、操作方法等问题。
(3)优化了实验教学方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案例反思1. 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提高了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热烈,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经验分享等环节,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4. 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5. 活动结束后,部分教师提出建议,如增加实验器材、优化实验设计等,为我校化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我校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篇关于我校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的案例。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增强教师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4. 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 主题:以“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为主题,针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 过程:首先,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单元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分析结果,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方案。
最后,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讨论,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 成果: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单元主题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 主题: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 过程:由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提出改进建议。
- 成果: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升。
3. 课题研究- 主题: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
- 过程:首先,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论证。
然后,教师们根据课题研究方向,分组进行研究和实践。
最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 成果:形成了多个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案例和论文,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4. 经验交流- 主题:以“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为主题,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 过程: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其他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 成果: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组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后反思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化学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案例目标1. 提高教师对化学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三、案例实施1. 集体备课(1)明确备课主题: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2)教师分组:将化学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验课题。
(3)备课内容:各组教师共同研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
(4)教案撰写:各小组根据研讨结果,撰写实验教案。
2. 教学观摩(1)观摩内容:观摩我校化学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
(2)观摩方式:组织教师分组观摩,每组观摩一个实验课题。
(3)观摩要求:教师认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优点和不足。
3. 课后反思(1)反思内容:教师针对观摩到的实验教学,进行课后反思。
(2)反思方式:教师撰写反思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四、案例总结1. 集体备课效果显著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教案撰写水平。
实验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教师专业成长得到提升在观摩和反思过程中,教师们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寻求改进方法。
通过交流学习,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学生化学素养得到提高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化学学习成绩。
五、案例反思1. 集体备课应注重实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同时,要注重备课内容的实效性,确保教案质量。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本文以《背影》为例,阐述我校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
二、案例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2. 通过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3. 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案例实施过程1. 集体备课(1)教师对《背影》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2)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3)设计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等。
(4)制作教学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研讨(1)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
(2)针对课堂教学,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共同探讨教学改进措施。
(3)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教学反思(1)教师课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分享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四、案例成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2. 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3.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本教研模式,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五、案例总结1. 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环节。
3. 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通过以《背影》为例的校本教研活动,我校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第2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校本教研思政课典型案例
校本教研思政课典型案例一、案例背景。
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以往的思政课,多是老师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理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效果不太理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校本教研小组决定搞点新花样。
二、具体做法。
1. “价值观寻宝游戏”开启思政之旅。
我们设计了一个校园寻宝游戏,不过这个宝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故事和实例。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张校园地图和一些线索。
例如,其中一个线索是“在图书馆里,找到一本讲述诚信人物事迹的书,书上有标记哦”。
学生们在校园里跑来跑去,在图书馆翻找书籍,在操场角落发现曾经学校举办的团结友爱活动的照片墙(这也是寻宝点之一)等。
当他们找到这些“宝藏”后,要在小组内分享这些故事和实例是如何体现价值观的。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再觉得思政课枯燥,而是像在进行一场有趣的冒险。
2. 思政小剧场:校园版“新闻联播”我们把思政课的教室变成了一个小剧场。
每个小组的学生要选择一个当下的社会热点话题,从思政课的角度进行解读和演绎。
有一组学生选择了垃圾分类这个话题,他们模仿新闻联播的形式,一个学生当主播,其他学生扮演记者采访校园里不同的“角色”(由同学们扮演),如学生、老师、清洁工阿姨等对垃圾分类的看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做好这个小剧场,主动去搜集资料,深入了解国家政策背后的思政教育意义,并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大家都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超级活跃。
3. “我的思政成长日记”——心灵对话。
为了让思政课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开展了“我的思政成长日记”活动。
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思政成长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思政课相关的事情、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例如,有个学生写他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给老人让座,他联想到思政课上讲的友善,就把这件事写了下来,还分析了这种行为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影响。
老师会认真阅读这些日记,并且在下面进行回复,就像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一样。
数学校本教研典型案例
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例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以一次具体的校本教研活动为例,介绍数学校本教研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本次校本教研活动以“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通过探究式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实施(1)集体备课活动前期,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针对本次教研主题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提出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和要求,然后,组内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材内容,共同探讨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形成了以下共识: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注重合作,共享成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分享学习成果。
(2)教学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安排了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
公开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例,教师运用探究式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式,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后,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课。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自评,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其他教师依次进行点评,肯定了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互动等方面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3)课例研究针对本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选取了两个典型课例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课例,找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
然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校本教研案例
校本教研案例一、教研背景。
我们学校的数学组一直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在我们学校有点沉闷,学生们一上数学课就像霜打的茄子。
于是,我们数学组决定开展一次特别的校本教研活动,来个大变身。
二、教研团队。
教研团队成员那可是各具特色。
有经验丰富的老张,他在数学教学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肚子里全是数学题和教学小窍门;还有年轻有活力的小李,她刚参加工作不久,满脑子新奇的想法,对新的教学技术特别感兴趣,像什么数学软件啦,在线教学工具啦;还有教学风格严谨的王姐,她带的班级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的课堂就像精密的仪器一样,每个环节都严丝合缝。
三、教研过程。
# (一)头脑风暴。
我们找了个下午,聚在学校的小会议室里,桌上摆满了零食(这可是为了激发灵感的秘密武器)。
小李先开炮:“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数学和游戏结合起来,现在的孩子都爱玩游戏,要是能把数学知识做成游戏,肯定超级酷。
”老张磕了磕手中的瓜子说:“这主意不错,不过游戏得能真正学到数学知识,不能光玩。
我觉得数学史也可以加进去,让孩子们知道数学可不是凭空来的。
”王姐推了推眼镜说:“我们还得考虑教学目标,不能玩得太嗨,把正事儿忘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种想法在会议室里乱飞,就像一场思想的狂欢派对。
# (二)初步方案。
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初步确定了一个方案。
以“数学寻宝之旅”为主题,设计一个贯穿整学期的数学教学活动。
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置成宝藏,学生们要通过完成各种数学任务,像解数学谜题、进行数学竞赛等方式来寻找宝藏。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穿插数学史的小故事,就像在寻宝路上发现的神秘小纸条一样。
# (三)实践与调整。
方案确定了,就该试试水了。
老张在他的班级先开始试点。
第一堂课上,他像个神秘的寻宝导师一样走进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启一段神奇的数学寻宝之旅。
”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可是问题也来了,有些谜题设置得太难,学生们半天解不出来,一个个愁眉苦脸。
校本教研案例【范本模板】
校本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石岔民族小学何志清新课程的实施,犹如教坛中的百花开放,百家争鸣。
使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课堂结构革故鼎新,又不乏新意盎然。
我校在推进新课程课改革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放眼未来,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案例一:校本教研 --—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2014年的秋季,对于我校来说,那是教育史上的大变革。
9名老教师离岗,7名特岗青年教师出现在校园,她们年轻、美丽、有朝气、有理想,更不乏知识,所以,有人称她们是校园里的七朵奇葩,也有人说,他们是我们校园里靓丽的风景。
不管怎么评论,总之,对于学校来说,确实有点校是人非之感。
对于青年教师,热情满腔、胸有勃勃,但她们刚刚步入工作,走上三尺讲坛,面对数十双眼睛,讲什么、怎么讲,让学生做什么、如何做,成为她们最大的困惑.开学初的周末例会上,青年教师反映的问题最多的也是这方面。
针对这一特点,教务处立即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召开研讨会商磋解决问题策略。
根据大家的意见,教务主任决定,把立足校本教研作为突破口,又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安排:即“一帮一带一示范”教研活动模式。
一帮即要求教龄在十年以上的教师担任辅导老师,这样7名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帮带关系。
教务处跟踪帮带落实情况,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系列。
一送即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每人送上一节示范课,组织青年教师学习课堂的结构、环节、重点、难点,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等内容。
一示范即教务处组织教师看课。
主要鉴定帮带效果。
结果第一轮活动结束,我们发现,马克霞、马宏梅、朱转红等几名青年教师表现不错,学校立即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帮扶的教师也进行了表扬。
接着,我们开始了第二轮“学校教坛新秀"评选活动。
教务处组织成立了评课领导小组,对包括2名转岗在内的9名青年教师的课进行了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
校本教研活动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主题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理解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培养教师设计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三、活动时间1. 理论学习:2课时2. 实践操作:2课时3. 交流分享:1课时四、活动对象小学语文教师五、活动准备1. 教师提前收集相关教学案例和理论资料。
2.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师准备课堂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六、活动过程第一课时:理论学习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在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2. 引导教师思考: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有哪些?二、核心内容1. 讲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2. 分析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3. 介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如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情境导向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个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案例,引导教师分析案例中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师引导教师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课时:实践操作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核心内容,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中?二、实践操作1. 教师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2. 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3. 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三、交流分享1. 教师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心得体会。
2. 教师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校本教研活动策划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问题为对象的研究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策划案例。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主题“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以‘五育并举’为抓手,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五、活动地点我校各年级教研组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六、活动内容(一)校本教研活动内容1. 教学研究: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能力。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借鉴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 教学成果展示:定期举办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分享优秀教学经验,激发教师创新意识。
(二)五育并举活动内容1. 德育: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智育:组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3. 体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健身讲座等,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4. 美育: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美术展览、音乐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劳育: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七、活动实施步骤1. 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内容等。
校本教研实践的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小学语文《夏日田园》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夏日田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美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夏日田园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的掌握。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字形错误。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稻田里一片金黄,菜地里绿油油的,花儿开得正艳丽。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景色和情感。
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夏日田园的景色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日田园的景色,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夏日田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校本教研实践1. 教师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校本教研记录小学音乐(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探讨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二、教研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教研地点小学音乐教室四、参与人员小学全体音乐教师五、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集体备课,由资深音乐教师张老师主讲。
张老师以《小草》为例,详细讲解了歌曲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备课要点:(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小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表现音乐。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难点是歌曲的情感表达。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们观摩了张老师执教的《小草》一课。
以下是观摩记录:(1)教学过程:张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学习。
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的含义。
接着,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跟唱。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教学方法:张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氛围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教学反思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了教学反思,以下是反思要点:(1)教学亮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节奏和旋律掌握上还有待提高,教师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二、教研时间2022年9月30日三、教研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四、参与人员初中化学教师团队,包括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全体化学教师。
五、教研内容1. 实验教学现状分析2. 实验教学创新策略探讨3. 实验教学实践案例分享4. 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5. 总结与展望六、教研过程(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1.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化学现象,掌握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2. 实验教学现状(1)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器材不足。
(2)实验教学课时不足,难以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3)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深入。
(4)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评价实验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创新策略探讨1. 实验教学设备更新积极争取学校支持,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器材的先进性,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2. 实验教学课时保障与学校教务部门沟通,争取增加实验教学课时,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3. 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验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实验教学方法研讨,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3)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实验课,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
4. 创新实验教学方式(1)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操作过程可视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入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实验操作,提高实验安全性。
(三)实验教学实践案例分享1. 案例一:九年级《制取氧气》实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氧气的制备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案例二:八年级《探究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教师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溶解现象,总结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1. 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确保实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找规律》
【活动目的及原因】
主要是根据我校五年级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的规律以及几个物体的排列组合的规律之后进行的教学,来探索周期排列事物所存在的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关键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活动方式】
上研究课
【活动程序】
确定主题——集体备课——上研究课——评价教学一总结反思
参加教师:兀旭霞刘俊明孙海燕
活动主持人:任凌翔研究课教师:武拖凤
活动纪录员:李晓珍时间:2012.5.4
【活动过程】
一、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多可爱的小鸟啊,后面还有一只小熊呢,猜猜看:接下来会是哪个小动物啊?能确定吗?看,原来是只小兔。
猜猜看,接下来是谁?
生继续猜,师出示:鸟、熊、兔、鸟、熊、兔……
开始猜的时候,同学们还不敢确定,现在为什么能猜得这么有把握?引入:找到规律就有了把握,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感知规律
(出示场景图)国庆节的时候,小明到少年宫去玩,一进大门,就看到少年宫换上了节日的盛装。
(1)请问:你看到了哪些物体?
(2)仔细观察: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旗和彩灯呢?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交流:谁愿意到前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说一说下面各题中分别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一组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2、探究规律
(1)、猜测:
刚才我们看到了
8盆花,想一想:
照这样摆下去,
左起第15盆花是
什么颜色的?猜
猜看。
(2)、验证:
你有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先独立验证,然后小组交流你想到的办法。
教师巡视,注意每一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办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预设:
a、列举
左起,第1、3、5、7盆都是蓝花,第2、4、6、8盆都是红花。
位置是奇数的都是蓝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你能用这个方法快速判断出第20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第23盆?第200盆?第999盆呢?
b、画图
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c、计算
每两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所以第15盆是蓝花。
追问:解释一下好吗?“2”从哪里来?“7”表示什么?余数是1表示什么?
(除数“2”表示每组2盆花,商“7”表示有7组,余数“1”说明第15盆花是第8组的第一盆,它的颜色和每一组的第1盆相同)
(4)、应用:想一想,照图上那样排下去,左起第15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左起第15面彩旗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追问,明确:
a、用列举奇数偶数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有局限性的,它只适合两个一组
的排列。
b、计算时没有余数,该怎样确定第15盏灯的颜色?
c、余数是3,说明第15面旗和每组中的第几面相同?
现在老师想知道:第401面旗是什么颜色?谁能快速帮老师找到答案?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进一步明确:画图的方法对于数目较小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数目大了,就很麻烦了。
3、优化策略:
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用到了列举、画图、计算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像盆花那样两个为一组用奇数偶数的方法很快;数目小的时候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用计算比较简便,应用范围最广。
那么计算时怎样确定除数是几呢?又根据什么去判断这个物体和每组中的哪一个相同呢?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交流思考方法。
2、做练一练:
小明走进少年宫的活动中心,发现里面正在举行各种竞赛。
第1题:看,围棋比赛正在进行,小红和小刚正摆黑白子呢。
猜猜,照样子摆下去,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验证一下。
第2题:我们再来看看手工比赛吧。
小红正在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串珠,你知道第18颗珠是什么颜色吗?第24颗呢?算一算。
第3题:这边的画图比赛更精彩,你愿意参加吗?请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
完成后追问:同样都是第32个图形,为什么结果不同?
3、做练习十第1题
最后小明来到激烈的“智力大比拼”抢答赛场。
瞧:多漂亮的十二生肖剪纸啊!同学们知道吗,我国民间通常用十二种动物(也就是十二生肖)来表示不同的出生年份,它们是按这种顺序不间断地往下排列的。
请问:你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是同样的属相?
四、回顾总结,内化新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数学家——坦普.倍尔说得好: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
其实大自然中蕴藏着许多有规律的现象。
如:(屏幕显示):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中有规律的周期现象,从中得到许多启示,还把这些规律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看:(屏幕显示):红绿灯的使用使交通秩序井然,装饰花边、美丽的图案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每天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工作学习安排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序、科学合理。
同学们,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积极思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二、评价教学:
兀旭霞:教学形式多样化,重点突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形式多样化,语言生动丰富,学生积极性强。
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配合的不错。
课的开始设置了猜小动物排列的游戏。
让学生由盲目地猜测渐入有把握地猜测,从而体验到:发现了物体排列的规律,也就认清了事物的本质,就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了。
刘俊明:整堂课有条有理,比较完美。
重点突出,讲解仔细,练习到位,能培养学生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小组合作,交流,用各自的方法去验证之前的猜测是否正确。
最后再由全班师生共同验证。
完成教学任务。
孙海燕: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各种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每一种方法都予以肯定,不强行规定用某一种方法去解题,在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后,然后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教学方法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认识规律。
抓住本节课重点,联系实际,说明数学的重要。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广泛性。
三、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1)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一年级已经学过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因此,课的开始设置了猜小动物排列的游戏。
让学生由盲目地猜测渐入有把握地猜测,从而体验到:发现了物体排列的规律,也就认清了事物的本质,就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了。
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能很快地进入上课的状态,可以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观察猜测,发现规律。
A: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秘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B: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在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用各自的方法去验证之前的猜测是否正确。
最后再由全班师生共同验证。
(3)对比策略,优化策略。
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各种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每一种方法都予以肯定,不强行规定用某一种方法去解题,在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后,然后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最后提问“第401面旗是什么颜色?谁能快速帮老师找到答案?”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计算策略的优越性从而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
(4)联系生活,拓展规律。
课的末尾让学生欣赏两组图片,一方面了解大自然中有规律的周期现象,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周期规律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