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考试资料 (2)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试题编号:418 试题名称:土地经济学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土地受容力2.集约度3.丰度地租4.规模报酬5.区位6.土地挂牌
7.边际报酬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9.农地金融
10.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 50分)
1.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性质。
2.土地自然供给与土地经济供给关系。
3.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对策有哪些?
4.屠能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农业生产布局的意义。
5.为什么说土地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 60分)
1.谈谈深化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其改革趋势。
2.论就人地关系理论内涵的发展,谈谈科学、协调发展观。
3.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房价是由高地价带来的,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运用土地经济学有关基本原理阐述之。
4.试就土地的财产权,谈谈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措施和途径。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土地与土地经济学1、土地的定义: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山峦、沙漠、森林等自然资源和人工建设的一切可利用的地貌特征。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土地是一个地理实体,具有三维空间的位置和形状。
土地的空间范围由地表、地下和上下空间组成。
土地的位置和形状决定了土地的空间特征。
(2)经济特性:土地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土地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部附加价值。
土地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土地的用途、使用方式和利用程度。
(3)社会特性:土地具有社会属性,受到政策、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3、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市场规律的学科。
它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地资源利用与配置1、土地资源利用: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将土地投入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使用活动。
土地资源利用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2、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社会经济需求,合理分配和布局土地资源,以达到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效果。
3、土地资源配置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经济效率原则。
4、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配置方法。
静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需求预测法、综合平衡法和社会经济评价法等;动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趋势外推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等。
三、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1、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为交易对象的市场体系,包括土地买卖、租赁、抵押等交易活动。
2、土地制度:是指国家对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等。
3、土地市场的特点:不充分竞争性、信息不对称性、政策敏感性。
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
5、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一级市场(政府垄断市场)、二级市场(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自由市场)、三级市场(个人之间的自由市场)。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题型:名词解释5个,单选10个,多选10个,简答2个,论述4选3,计算分析1道。
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土地报酬: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一定量的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大小称为土地报酬。
报酬的形态有物质自然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
(3)土地肥力: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土地的经济肥力。
土地经济肥力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
(4)地租:土地经济学中的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渡给人利用所获取的报酬。
(5)级差地租:指优、中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与劣等土地生产价格所决定的一般生产价格的差额。
包括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两种形态。
(6)绝对地租:指因土地所有权的作用而形成的地租。
又称为马克思绝对地租。
(7)垄断地租:又称独占地租,因某些少数名优产品的特有土地,由于其产品具有垄断价格而产生垄断利润,称为垄断地租。
(8)契约地租:契约地租也称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或不动产)所有者将土地(或不动产)租给使用者,承租人与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合同所确定的租金。
(9)土地价格:又称地价,是指出让土地所有权应取得的补偿,或取得土地所有权所应支付的代价。
可解释为购买土地所有权的价格。
(土地权利及其土地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
)(10)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一定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1)土地使用权转让:是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12)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越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反之,就越低。
二、简答或论述或~:1.土地的分类:(P6)按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划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按土壤质地可以划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按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等等。
2023年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简答题
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合, 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 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人口增长, 自然就规定增长食物, 进而规定增长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长。
总之,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 而土地总量却在一直在减少。
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运用率。
2.简述土地经济供应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地经济供应的因素很多, 其中基本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应;运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运用计划;土地供应者的行为。
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1)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 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 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市场不能解决土地运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 市场配置无能为力;(5)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
4.土地市场的运营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营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
其重要涉及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 经济的运营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 这就是市场机制。
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 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应、需求来决定。
同时, 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 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 使市场处在均衡状态。
在这种市场中, 政府不做任何干预。
(2)所谓计划机制, 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的, 通过各种计划方式, 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营进行规范、调节和控制。
这种机制以国家的宏观目的为依据, 从而克服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但缺少市场机制所有的灵敏性。
在市场中, 计划机制重要是保证土地资源运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协调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
(1)农业土地的集约运用①增长复种指数, 提高全年光能运用率②增长单产, 提高作物光能运用率③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提高土壤潜在生产力④多层次运用光能空间, 进行立体开发, 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运用率(2)非农用土地的集约运用就是力争获取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最大经济效益。
土地经济学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_______为基础。
(5分)(A) 历史特性(B) 地理特性(C) 自然特性(D) 使用特性参考答案:C2. 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以国土发[2001年255号文]印发了新的《土地分类(试行)》标准将原有两级分类变成_______级分类。
(5分)(A) 一(B) 三(C) 四(D) 五参考答案:C3.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_______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5分)(A) 人与土地(B) 人与经济(C) 人与社会(D) 社会与经济参考答案:A4. 最早提出区位论是_______。
(5分)(A) 马克思(B) 杜能(C) 李嘉图(D) 韦伯参考答案:B5. 土地的_______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5分)(A) 固定性(B) 差异性(C) 可再生性(D) 稀缺性多选题6. 土地的自然特性包括_______。
(5分)(A) 位置固定性(B) 面积有限性(C) 质量差异性(D) 功能永久性参考答案:A,B,C,D7.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_______。
(5分)(A) 供给的稀缺性(B)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C)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参考答案:A,B,C,D8. 土地的功能包括_______。
(5分)(A) 承载功能(B) 生产功能(C) 资源(非生物)功能(D) 再生功能参考答案:A,B,C9.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分为_______。
(5分)(A) 经济目标(B) 生态目标(C) 社会目标(D) 文化目标参考答案:A,B,C10. 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中,产出类的指标有_______。
(5分)(A) 产品的实物量(B) 总收入(C) 净收入(D) 利润参考答案:A,B,C判断题11. 请问,在17世纪末,是否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第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对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等作了初步的阐述。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一.单选题1.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答案]:B2.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B3.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答案]:A4.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答案]:D5.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答案]:B6.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答案]:A7.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答案]:B8.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答案]:D9.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答案]:C10.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答案]:A。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也就是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一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土地市场运行模式是由土地制度所决定的一种土地市场结构在不同模式下土地按不同形式交易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一定轨道和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核心是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蕴藏在土地市场模式中并由其决定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或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带来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者实质一致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从一定时期的运动看级差地租Ⅰ也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错误两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正确在某一土地市场当土地价格持续上升土地供给量增加需求减少一部分土地卖不出去土地价格就会下降;当土地价格持续下降土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出现短缺土地价格就会上升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错误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收益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错误土地利用规模和土地规模利用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的数量的大小而后者则主要是偏重对土地的使用即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该处于报酬不变的阶段以获得最佳的土地规模效益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错误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区位地租和经营收益不同的区位其土地利用类型和集约化程度也不同运费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工业区位论是通过对运费、劳动费、集聚因素的综合分析来寻求工业最优区位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错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并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前者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其出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而后者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与赠与其转让主体无限制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 )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C )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D )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 )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B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D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 A )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B )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BD )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 )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BCDE )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 )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CDE )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BCDE )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BD )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BDE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长自然就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加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在一直在减少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很多其中基本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1)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5)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是市场机制土地市场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地价完全由市场的供给、需求来决定同时价格又通过自身的变动来灵活地调节土地的供求关系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在这种市场中政府不做任何干预(2)所谓计划机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
土地经济学-题库
土地经济学-题库1.请简述土地利用最基本的内容?答案:(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三)土地利用规划(四)土地开发(五)土地保护2.土地合理配置原则?答案: (1)地域分异原则(2)区位利用原则(3)生态系统平衡原则(4)系统综合原则3.请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答案: 1)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基础薄弱;2)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内容有待扩展;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手段尚不够完善有力4.请说出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两个显著特征?答案: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不很完整和明晰的土地使用权(2)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尚不十分稳定的土地使用权5.请写出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答案: 1、土地使用权出让2、土地使用权转让3、土地使用权出租4、土地使用权抵押5、土地使用权终止6.土地利用答案: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7、区位地租答案: 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是以差额。
8、土地利用计划答案: 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 做出的统筹安排9、土地法权制度答案: 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现。
10、土地使用权终止答案: 土地使用权可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届满、提前收回、不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土地灭失等原因而终止。
11.请论述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答案: 1) 土地的特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①土地面积的有限性、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各类土地利用之间联系密切。
2)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又要全国一盘棋, 统筹安排, 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竞争。
②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土地经济学练习题2及答案
一、单选题Is市场法估算土地价格时,依据的原理是:( )。
A生产费用价值论B.替代原理C.土地的永续性D.预期原理正确答案:B2、下列不属于标定地价作用的是( )A.是国家核定土地增值税和税制改革的依据B.是企业清产核资和股份制改造中确定土地资产的依据C.是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时确定土地出让金的依据D.是政府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的依据正确答案:D3、农用地基准地价是指依据农用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条件评估的农用地不同级别、不同地类的( )A.最高价格B.最低价格C.平均价格D.交易价格正确答案:C4、()是指由于市场失灵,没能将土地利用中生态环境、食物安全等非市场价值纳入成本效益决策,低估土地价值而造成的过多的农地占用损失。
A过度性损失IB.代价性损失C.农业损失D.过度性损失Il正确答案:A5、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来看,为了实现土地资源非农开发利用总收益的最大化,必须使得每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边际净收益现值()oA.递减B.为正C相等D.递增正确答案:C6、()是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所能增加总产量的数量。
A.总产量B.平均产量C.单位产量D.边际产量正确答案:D7、集约经营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A.劳动B.管理C.资金D.变量投入正确答案:D8、中国农地流转最初是民间自发的,最早出现于()中后期。
A.20世纪9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60年代正确答案:C9、根据王小鲁等人的研究,城市规模超过()万人口之后,规模净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递减。
A.200B.400C.100D.300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是现阶段减少土地非农化过度性损失的重要途径。
A.促进经济增长B.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C.重视农地资源生态价值D.完善土地市场的配置机制正确答案:B、D2、阿朗索地租模型的前提有哪些?()A.土地可以自由买卖B.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C.不同地点的土地质量相同D.均质地表正确答案:A、C、D3、根据评价目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划分为()oA.潜力评价B.现状评价C.经济评价D.适宜性评价正确答案:A、B4、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控手段包括()o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文化手段正确答案:A、B、C5、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oA.唯一性B.地区性C.层次性D.适应性正确答案:B、C、D6、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方法包括:()oA直观评估法B.分组比较法C.综合评价法D.生产函数分析法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Is土地价格不是土地成本的货币表现,不依生产成本定价。
川农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思考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 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 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国土: 国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 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 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3.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
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是无弹性的。
4.土地的经济供给: 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 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是一个变量, 有弹性。
5.土地需求: 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6.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7.土地利用结构:在整个土地面积中, 各类用地所占的比重。
8.基本农田: 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9.基本农田保护区: 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10.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其中, 有效产品是指该产品能为社会所需要。
11.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12.土地集约利用: 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 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13.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所投资本和劳动力越多, 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14.土地受容力和转化力: 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 土地对人类给予的各种投入的承受能力和产出能力。
15.土地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
土地经济学试题库土地经济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土地的概念是就土地作为()而讲的。
A、矿产资源B、生产资料C、自然资源D、可再生资源2.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的()为基础。
A、历史特性B、地理特性C、自然特性D、使用特性3.把土地类型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4.把土地分为粘土、壤土、沙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A、所有权形式B、经济用途C、质地D、地貌特征5.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特征6.土地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产生时间是()。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7.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XXXB、XXXC、XXX、XXX8.对级差地租理论作出完整而系统研究的是()。
A、XXX、XXXC、XXX、XXX9.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A、XXXB、XXXC、XXXD、XXX10.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XXXB、XXXC、XXXD、XXX11.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XXX、XXXC、XXXD、XXX12.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XXX、XXXC、XXXD、XXX13.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作出的。
A、单位B、个人C、政府D、都不是14.下列属于狭义地皮利用计划规模的是()。
A、政府制定的计划B、一个农场的规划C、一个农民的规划D、村庄的规划15.土地的()决定了人类利用土地的活动必须合理安排。
A、有限性B、牢固性C、差同性D、可再生性16.土地经济供给的()决定了土地实行计划利用,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A、牢固性B、差同性C、可再生性D、稀缺性17.在社会形态中,地皮法权制度形成的基础是()。
A、地皮所有制度B、地皮分配制度C、地皮经济制度D、地皮使用制度18.土地法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土地经济学考题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1、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
2、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更低面积相结合。
3、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4、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5、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土地集约利用报酬变化的阶段定量分析(时间、特征、结论)第一阶段:从原点至边际报酬最大的投入量点,为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并达到最大,平均报酬处于上升阶段,总报酬增长迅速。
特征:三种报酬均处于上升阶段,在此阶段不应停止投入,否则,造成其他要素(固定要素)浪费。
第二阶段:从边际报酬最大点至边际报酬为零的投入量点。
特征:边际报酬处于递减状态,平均报酬由递增到递减,总报酬缓慢递增至边界点,总报酬达最大值。
第三阶段:从边际报酬零点至负值。
特征:边际报酬为负值,总报酬减小。
结论:变动要素的投入既不能停在第一阶段,又不能推进至第三阶段,最佳投入量存在于第二阶段。
追求总量最大化,应在边际收益=0的点。
土地分区利用工业区位论原理运输、劳动力、集聚因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论区位。
当集聚因子对成本的节约大于由于区位变化增加的运输和劳动力成本时,工业企业趋向于集聚区位。
运输、劳动力、集聚因子是怎么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1)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差异的产生由于a运输距离b原材料性质:地方性原材料(纯重原材料和失重原材料)和常见性原材料。
原材料系数=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原材料系数<1: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量<运出工厂的总重量,为节省运费计,工厂设在产品的中心消费区,如制冰厂、酒厂、汽水等饮料厂,及砖瓦、水泥厂等。
原材料系数>1: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量>运出工厂的总重量,为节省运费计,工厂设在地方性原材料产区,如金属冶炼业,食品加工业。
原材料系数=1:工厂设在原材料产地与产品消费区之间任一点。
2)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原理是当一地单位产品中劳动力费用节约大于运费增加时,工业趋向于布局在该地。
土地经济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发展权3。
市场比较法4判断改错题,1。
土地所有权是依法对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并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2。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3。
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土地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4。
承租人对土地的使用条件是以承租人的意志而规定的。
()5。
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供求关系的一般性表现为:如地价上升,则供给增加,需求下降。
()6。
适用于新开发土地的价格评估方法是市场比较法。
()7。
土地国家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法制管理等。
()8。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土地资源的投人增长幅度往往小于上地资源的投人增长幅度。
()9.在土地规模的扩大与规模报酬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中,递增土地规模报酬是指土地规模扩大的幅度小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
()10。
在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政策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集体所有B。
国家所有C。
个人所有D。
社会所有2。
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是()。
A。
市场原理B。
价格理论C.营销理论D。
区位理论3。
土地的()基本无弹性。
A。
经济供给B。
自然供给C。
土地需求D.土地供给五、问答题1.如何切实有效的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2。
试用图分析土地报酬变化规律。
土地经济学重点简答题
土地经济学重点简答题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与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力的转移,城市建设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也随之发生。
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转移;有利于农业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有利于农业的科技化投入,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生态化农业发展,实现土地和其他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循环农业:有利于农业市场化的形成;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扮演好自己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从而确保农民收入增加、财政增收、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及其含义方式: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出租是指承包方作为出租方,将自己承包期内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收取租金的行为。
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土地利用规划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1)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有效协调人地关系和各部门用地矛盾(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加强土地管理的手段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之间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土地经济学试卷(附答案)
土地经济学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土地经济:是指土地制度、土地利用、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经济关系及经济理论问题。
2、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3、土地估价: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根据土地的权利状况和经济、自然属性,按土地在经济活动中的一般收益能力,综合评定出在某一时点某宗土地或某一等级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的价格。
4、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5、土地市场:是指从事土地这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本质上是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l、水田、望天田都是用于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望天田没有。
(对)2、土地供给决定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影响土地需求关系。
(错)3、土地供给量增大,土地价格必定下降。
(错)4、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错)5、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面积保持不变时,资本或劳动每一投入单位的边际产品通常随着该种投入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错)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规定,参加拍卖活动的竟买人一经应价,不得撤回,当其它应价人有更高应价时,其应价即丧失约束力。
(对)7、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县级人民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对)8、当某类用地的地价上升或下降时,会引起该类用地经济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
(对)9、由于在物理形态上房屋不能离开土地而存在,因此房屋产权和土地产权是不可分的。
(错)10、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都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错)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把土地分为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B )。
A、质地B、所有权形式C、经济用途D、地貌2.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管理学P3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二者关系: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P4土地功能:负载的功能(生物和非生物负载)、养育的功能(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殖)、仓储的功能(矿产、能源资源)、提供景观的功能(自然景观)、储蓄和增值的功能(价格上身趋势)。
P5土地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P14土地管理概念包括六方面内容: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于地、地于地之间的关系;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制约。
P19土地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
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
P23土地管理原理: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P34政府对土地实施宏观管理的必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稀缺资源;公有制土地的存在;土地利用外部性的存在;土地市场存在失灵现象。
土地利用的外部性:是指土地利用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不通过影响价格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另一经济主体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的现象。
造成土地市场失灵的原因:公有土地资源和公有产品的存在;土地利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土地投机行为。
P36政府失灵:原因:公共决策失误(信息不充分、不完全,政策的“时滞”);政府庞大行政机构运行的低效率和“内部效应”(职责重复,部门内部层次多、职责不清);寻租活动(权钱交易,行贿、受贿)。
对策:强化政府对土地的公共管理职能;加强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良好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强化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法律体系和加大执法力度。
P41土地管理的任务和原则:任务: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努力实现土地,特别是耕地供求的动态平衡;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健全法制,依法行政,实现土地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
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滴管理土地的原则。
P65土地管理方法:(斟酌)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地租地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法律方法:技术方法:P74土地调查P128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
它反映着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经济关系。
主要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
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势。
它表明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谁应当享有土地所有权及其责、权、利。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使用制度:是整个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序的规定,它表明人们如何对土地加以利用和取得收益,谁应当享有土地使用权及其责、权、利。
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又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P135我国现阶段土地所有制及其形成: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我国土地全民所有制具体采取的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通过土地改革、土地立法以及接管、没收等方式,逐步确立了农村土地国有制。
城市土地国有制是通过接管、没收,赎买,土地征收,立法等形式确立起来的。
我国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采取的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形式。
我国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是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运动逐步形成的。
P139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具有排他性;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土地产权相对性。
土地所有权:含义: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分其土地的权力。
内容:包括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分权四个方面的内容。
P140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主体、客体和内容:主体:国家;客体:一切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包括:城市市区的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依照法律规定国家征收的土地;依照宪法规定属国家所有的荒山、荒地、林地、草地、滩涂及其他土地。
内容:指依照法律规定,国家在行使土地所有权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
P143土地权属管理内容:依法确认土地权属;依法管理土地权属变更(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
P144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概念: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两种情况: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根据公共利益需要特征:受让主体广泛性;有偿性;计划性基本原则: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原则;平等、自愿、有偿、诚信原则;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原则。
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科教文卫体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50年。
方式:以协议方式出让;以招标方式出让;以拍卖方式出让。
P152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概念:是指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再转移的行为,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基本形式:出售、交换和赠与。
特征:是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民事活动,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不损害公共利益等民事活动基本原则;只是转让一定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有权仍属于国家;土地所有权转让时,原受让人同时转让了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新的受让人成为出让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新的承受者。
P154城镇土地使用权转让内容:权利和义务转移;建筑物、附着物转移;使用年限;转让价格。
P155城镇土地使用权出租管理:概念:是指合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民事主体将土地使用权及地上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全部或部分提供给他人使用,承租人为此支付租金的行为。
法律特征:土地使用权出租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与土地使用权转让一样,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民法原则;土地使用权出租是出租人在保留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把部分土地使用权能租赁给他人使用,并收取租金,不发生作为物权的整个的转移;出租地块必须是合法取得且法律允许出租的地块;土地使用权出租后,出租人扔需要继续履行出让合同规定的义务;土地使用权出租主体是通过出让或者转让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不同于土地所有人——国家或代表的出让主体,这也是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法律特征之一;土地使用权出租,必须将出租土地上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连同土地使用权一并出租,而民法上的财产租赁合同无此限制。
P161~167农村集体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含义:是指属农民集体所有的农、林、牧、渔用地使用权在不同使用者之间的流动赫尔转移。
流转形式:转包、租赁、“四荒”拍卖、承租转包或返包、转让、入股。
P167土地征收:概念: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特征:公益性、强制性、有偿性、程序的合法性。
补偿费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偿费;社会保障费用;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标准:(斟酌)P179土地利用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的文化素质P183土地利用管理概念: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
级差地租:是指那些利用生产条件较好的土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任何一块土地,即使最劣等地,也绝对必须支付的地租。
P193耕地利用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
P195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规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地;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
P199建设用地特点:利用的非生态性;位置的特别重要性;高度集约性;稳定性;扩张性。
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措施:确定城镇合理用地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城镇盲目扩张;充分挖掘建设用地内部潜力(首先,要鼓励旧城改造;其次,进行土地置换,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再次,实施有利于建设用地内部挖潜的政策);逐步缩减农村建设用地规模。
P214土地用途管制:定义: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涵义共识: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土地利用约束机制;必须经过一定的科学程序确定土地的具体用途;土地用途变更的申请许可制;擅自变更土地用途的责任。
目标:土地利用整体效率最大化;协调“吃饭”和“建设”的矛盾;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保护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P230城市土地市场层次结构:城市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城市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三种交易方式:出让(协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出租和入股);城市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将剩余年期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予其他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反映的是土地使用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四种交易方式:转让、转租、抵押和入股)。
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和城市土地二级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整个土地市场。
一方面,一级市场的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对二级市场的土地供给和价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若一级市场运行不规范,二级市场运行无序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供需状况和价格高低又会反馈到一级市场,从而调节一级市场的供需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