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2 北师大版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早期 国家与社会课件 (共23张PPT)

建立 者 夏禹
商汤
西周 武王
建立 都城 最后
时间
一位王
公元前 2070年
阳城
桀
公元前
亳
1600年 (殷)
纣
公元前 1046年
镐京
幽王
灭亡
时间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1年
第五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阅读思考(P23)
1.夏商西周社会有哪些等级? 2.各等级是依据什么来区分的? 3.各等级的社会分工和地位如何?
6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贵族 -统治阶级
士
平民 奴隶 -被统治阶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庶隶民)
贵族
农业手工业的 主要劳动者
毫无人身自 由,常用于 赏赐、买卖、 祭祀、殉葬
此图说明什么社会现象?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
材料解析: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
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墨子》
调节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商
西周
假如你是周王,面对如此 大的疆域 ,该如何管理呢?
周武王 想加强对各部落的管治, 他推行……
分封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有土地都属天子所有,所有人都是天子的臣民。
把这块土地和 土地上的人民 封给你,你在 此建立国家。
申 侯
申国
周武王自称天子, 所有诸侯国都是由 天子授权分封的。
三、西周的分封制
2.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授民授疆土”;
(2)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 保卫周王,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5课【教学课件】《早期国家和社会》

一、贵族、平民与奴隶
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
贵族:以剥削平民和奴隶为生,是当时的统治 阶级。 平民与奴隶:是被统治的阶级,他们在贵族的 驱使下进行生产劳动,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 者,同时遭受着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1、贵族:周王以下的享有特权的诸侯、卿大夫、士
2、平民:隶属于贵族,被驱使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 他们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生 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③ 影 响 · 作 用
(2)密切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巩固对疆域的控制,推 动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谢谢观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宗法制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依据血缘关系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制度,并以 此为原则进行分封。
嫡长子 嫡长子
余 子 和 异 性 贵 族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分封制特点
通过逐级分封,将
血缘关系与行政体 系结合起来,组成 控制网络。
嫡长子 嫡长子
其余
诸子
庶人
(1)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第二单元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与社会
复习提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还记得中国的奴 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这些国家的建立者是谁呢?
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什么?此后又经历了哪 些朝代的更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材料一
材料二: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
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早期的国

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总结本课内容。
5、课堂练习
同步导练1--10题
6、作业
同步导练11--16题必做,14题选做。
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
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示意图,加强知识的直观性,方便学生记忆。
夯实基础,巩固提高。
第5课 早期的国家与社会
年级
七
科目
历史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5课 早期的国家与社会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的统治、维护当时严密的阶级结构和森严的等级关系的手段以及当 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本课分为三个子目:“贵族平民和奴隶”介绍了当时的阶级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情况。“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向学生描述了奴隶社会的国家机器,指出了奴隶主阶级是通过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相结合的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介绍了最高统治者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来维 系等级关系、管理广大地区的。
(2)了解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 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3)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参与模拟贵族、平民与奴隶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情况表演,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的方法,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2)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
秋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西周的分封制”的学习,明确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的;通过分析、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辨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说西周分封制,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通过参与设计“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识读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了解平民与奴隶的悲惨处境,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是本课的主干,牵涉到整课知识的教学,与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联系。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方法突破: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走进西周的社会,演说分封制、西周各个阶层的情况,突出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特别是学生绘制相关的示意图,加深对分封制的理解,并体会分封制的重要作用;典型例子,让学生对“祭祀”为代表的礼仪教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情景设置法、图表法等方法。
学习方法:历史演说法、识图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3.制作多媒体课件。
2020秋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word教案

《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西周的分封制”的学习,明确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的;通过分析、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辨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说西周分封制,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通过参与设计“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识读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了解平民与奴隶的悲惨处境,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是本课的主干,牵涉到整课知识的教学,与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联系。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方法突破: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走进西周的社会,演说分封制、西周各个阶层的情况,突出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特别是学生绘制相关的示意图,加深对分封制的理解,并体会分封制的重要作用;典型例子,让学生对“祭祀”为代表的礼仪教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情景设置法、图表法等方法。
学习方法:历史演说法、识图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以及夏商周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尚不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时代特征。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思考、讨论和表达能力,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内涵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4.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初期国家与社会教学案例北师大版

第5课初期国家与社会西周的分封制案例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一目,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分封制史实的基础上,攻克本课重难点。
例如,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纽带?分封制如何推动了西周的稳固和进展?分封制又存在哪些隐患?从而为下一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作铺垫。
教学进程1.从“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到“西周的分封制”的过渡教师讲述:夏、商、西周通过“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左右开弓,稳固社会秩序。
可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时期疆域越发辽阔,由于掉队的交通,国家中央权利常常力所不及。
这该如何办呢?学生试探回答。
设计用意:导入新目,渗透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缘故。
2.分封制的内容(重点讲述)教师展现“周初分封形势图”,讲解图中显现的要紧的封国:燕、齐、鲁、卫、晋、宋、吴。
北方的燕国,是周王同姓召公的长子克的封国;齐国是灭商功臣姜太公的封国;鲁国是周王同姓周公旦的长子伯禽的封国;卫国是周王同姓武王的弟弟康叔的封国;晋国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国;宋国是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的封国;南方的吴国是周初追封周文王兄长太伯、仲雍后代的封国。
请留意要紧封国大体的位置。
教师提问: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若是哪些人?学生阅读试探,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地图,了解西周分封的要紧封国。
通过熟悉要紧封国,了解西周要紧的分封对象:宗室为主,还有功臣和旧贵族。
教师讲述:这种分封是周王单方面的无偿赠与吗?诸侯是不是需要对周王尽义务?下面咱们通过燕国的分封,来考察周王同诸侯的关系。
展现“周初分封形势图”,强调燕国的位置,展现克罍(léi)的图片和铭文的图片,把铭文译成现代文。
周王说:周天子 周天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士士嫡长子 庶人其诸 余子 其余诸子和 异姓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
我超级中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治理和利用羌等六族。
克抵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治理机构。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课件北师大版

士
卿大夫 诸侯
周天子
嫡 长 子 继 承 权 位 西 和 周 财 的 产 宗 法 制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 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三人。” ——《荀子· 儒效》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找一找: 周初分封 的主要国, 根据材料, 概述诸侯 国的特点 及在当时 的作用。
——《左传》
三、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夏商西周 等级制度
被统治阶级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 平民:隶属于贵族, 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 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的主要劳动者 ——《墨子》
二、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
细读栏目二, 说一说夏商西周 国家统治人民的 主要手段及作用?
1.建立强大的军队安定社会、镇压反抗、对外征战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 民
统治阶级
礼仪教化 暴力镇压
被统治阶级
巩 固 奴 隶 制 国 家 统 治 政 权
奴 隶
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总结本课内容
1.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 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 土”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课堂 训练 D.宗法制
2.对西周时分封制作用的表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受封者有义务服从周王的统治, 治理诸侯国 B、密切了西周与各少数民族的关 系,稳定了对全国的统治 C、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 文化发展 课堂 D、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 训练 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
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即位, 王位世袭制 代替禅让制 实行及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标志 着中国最早的国 家 夏朝 建立,开始“家天下” 的历史。 2.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事件)建立 商朝 , 后盘庚迁都到殷,政治稳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大的国家之一,后代又把它称为 殷朝 。创造了 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铸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青铜器 司母戊鼎,拥有比较成熟的文字 , 甲骨文 成为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时代的开始。 3.公元前 世纪40年代,周武王在牧野之战, 知识 回顾 击败 11 ,建立周朝,定都 ,史 商纣王 镐京 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贵族、平民与奴隶
1、贵族指的是哪些人? 2、平民指的是哪些人? 3、奴隶指的是哪些人?
在周朝,有一个 名叫 “盂”的贵
族,为了颂扬周 王的丰功伟绩, 他在周康王二十 三年铸造了这只 铜鼎。 铭文记载
了周王给盂赏赐 祭祀用的香酒、 礼服、车马和奴 隶的情况。
材料解析:(结合课本P23的图片回答问题)
• B.均为封国都邑
• C.王都与郡府
• D.均为郡府
①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 政治机构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 的高度集中
2.礼仪教化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所以“礼”,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 份相符合的事,也就是下级顺从上级、人
民顺从统治者的统治。
礼的实质?
礼仪教化有何作用?
实质是为了维护奴 隶主贵族的统治
假如你是周
王,面对如此 广阔的土地, 你怎样来治理
国家?
---------
商
封
建
亲
戚
《,
左 传 》
以 藩 屏
周
西周
率普
土天
之之
滨下
《 诗 经 》
, 莫 非 王 臣
, 莫 非 王 土
。。
三、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
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授民授疆土”
3.分. 封制下诸侯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
4.周王对哪些人进行了分封?
亲 属, 功 臣, 商 朝 后 裔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 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墨子》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西周的殉葬制度,奴隶毫无人身 自由,社会地位极端低下
按
血
缘
亲
疏
关 系 区
贵 族
分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尊
平
民
卑 等
奴
隶
级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
二、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不同等级的人服饰的样式、服色、花纹等有较严格的规定:
帝王的服装花纹共分成12种,诸候们只能使用龙以下的纹 样,士用藻纹与火纹。大夫的服装上可加上粉米纹。
冕
弁
冠
巾、帻
西周头上的首服主要有弁、冕、冠、巾、帻多种。冕是 王公诸侯的首服,弁是由天子至士的首服,冠是有身份 的人共用的首服,巾、帻一般人的首服。
D.郡县制
•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 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B
• C.郡县制
D.行省制
• 3.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
B 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A • 4.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
• A.王都与封国都邑
1、暴力手段: 军队、刑法 2、怀柔政策: 礼仪教化
1、军队、刑法
实质是什么?
仔细观察课本 P24的文字
维护奴隶主 贵族的统治
2.礼仪教化
什么是礼??
内容(要求):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 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间要有 明显差别
例如:贵族的“死”(避讳)
天子 大夫
崩、驾崩 卒
诸侯 文士
薨 不禄
三、分封制
5.分封制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6.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巩
固
了
国
家
统
治
课堂小结
分
周天子
封 诸侯
制 卿大 夫
士
平
民
奴
隶
统
治
阶 级
军队、刑罚 礼仪教化
被统治阶级
练
习
•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
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世Hale Waihona Puke 制C• C.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