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但是从听部分老师的课中发现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环节就掉

了链,名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结果还是唱读得厉害。归根到底就是师生都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把美文读丑,太遗憾了!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想应该这样做:

一、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

什么是朗读技巧?朗读技巧,就是指为了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我想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调。语调是用来表达句意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语调也应不同。像《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写的是“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静静地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

想联翩,环境这么静这么美(从文中的插图可以看出只有“我”一个人),语言的基调应该是轻轻的静静的。

2、重音。重音包括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心理重音。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指词语中应重读的字以及句中应重读的成分。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中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其中“开了”要读重音。心理重音是表示情绪或情感的重音,它一般落在句子中的修饰词上,如《荷花》的第二自然段“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的重音应落在“挨挨挤挤”、“碧绿”、“大圆”。

3、停顿。停顿也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心理停顿。心理停顿是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而做的停顿。像《荷花》中的“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4、语速。语速也应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来决定。一般来说,朗读表示叙述或说明的内容用中速;描写、回忆、抒情的内容或表示庄重、沉痛、宁静的句子,要读的稍慢些;表现急切心情和紧张情绪的句子,或表现兴奋激怒的句子,读时应快速些。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1、范读。范读就是教师为学生朗读做的示范,特别是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高超的范读水平,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这是最直接的导读方法。如《荷花》中的第1自然段。。。。。。

这样的范读,至少有三点功能:一是可以引领学生怎样去读书,教会读书方法,即要通过重音、语速的变化等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听”,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引读。引读就是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启发学生读出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情或意。像《荷花》的第2、3自然段。。。。。。此时的学生就会随着老师的基调读得高低有致,轻重有别,自然就把荷花形状的多、姿态的美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了。

3、问读。问读就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而是把课文中能够回答问题的语句读出来。在一读一问中,让学生读懂内容,品味情感。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以特有的声与情表达人的内心感受,还具有传情动人的功效。朗读方式,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如能再采用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形式,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提高读的质量。

一、角色假想读

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极强,让他们体悟到自己亲身参与表演的乐趣,有利于对文中情感的体验。如:让朗读的同学把自己假想成电台播音员,在朗读前,先说一句话:“下面请欣赏课文《XXX》,朗诵人XXX。”促其全身心投入到朗读中去。又如:在读写人纪事的课文时。让学生把自己假想成当事人之一,在读写景状物的课文时,则让学生把自己假想成导游,用介绍的口气读。

二、手势导读

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体会试读,这无疑是一种直接指导学生朗读的好办法。教师在学生仿读是时,挥动手臂,像指挥合唱打拍子一样引导学生入情朗读,教师示范读的基础上以手势导读,使学生不仅耳闻其声,而且目睹其形,进而入情入境地朗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打擂台读

如:在读《水乡歌》一文中描写水乡美景,我先用激励法提问:“谁能站起来,用最高水平来读出水乡的美景?”当学生读完后,我又说:“他已经站在‘领奖台’上了,下面谁能比他读得好就站起来,把他赶下‘领奖台’。”接下来读的同学一个比一个好,也就轮流当王,最后我用齐读的方式把最后一个同学打下擂台,并适时进行“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教育,使坐下的同学输的坦然,因为齐读中也有他们一份。

四、推荐读

如:朗读《有趣的发现》第三段时,我提出:“你们推荐班里读的最好的同学读。”被推荐者这时成了公认的朗读明星,他自然要格外投入,发挥最佳水平,不负众望。也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用激将法问:“谁敢说自己是班里读的最好的?”或者“谁能站起来,用最高水

平的感情来朗读?”在我的“读的最好”、“最高水平”的悬赏下,有很多勇夫自荐朗读,争先恐后,这种形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五、联系生活经验迁移读。

朗读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他们的情绪,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并加以适当指导,接着让他们自读课文,进一步揣摩感情,多读几遍“其义自见”。学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读出句子的语气来。如讲读《乌鸦喝水》一课,按乌鸦口渴找水→找到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的顺序写的。全文的朗读语气也随乌鸦的心情变化而改变。所以先要着重体会乌鸦的心情,教学时,笔者先提出了如果你渴了,找不到水喝,心里感觉怎样等类似问题。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心情来体会课文内容,再要求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后大家一起评论,语气对不对,教师可这样鼓励“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最后,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乌鸦喝水一课,急切→高兴→着急→思考→又高兴又轻松的语气特点,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够绘声绘色的朗读课文了。

六、配乐朗读

朗读不光要给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学生养成自觉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方式很多,针对不同课文进行不同的朗读,即可以以读代讲播放音乐指导朗读,入情入境。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放了一段适合音乐,学生边读边想象雨前、雨中、雨后的美丽景象,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感受到课文的美,兴趣盎然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的本领不是一教就成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语不也告诉我们多读的必要吗?在平时还要采用多种方式经常地练习才能巩固提高所学到的朗读本领。一、抓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