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意见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镰刀菌,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土壤、种子和秸秆,特别是土壤中的镰刀菌是主要的传染源。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方法
更 宽 ,效率 更高 ,降低 能耗 ,对 沙 比例为 1:0.6:0.6左右。
土 、壤 土 、黏土 均可 适用 ,即使 土
5.落实抗 灾应 变措 施 :小 麦播
壤含水量较高时也能机械播 种 。
后 及时 进行 机械 开 沟防涝 ,适时 化
配套技术
除和进 行 防病治 虫 ,因苗化 调控 旺
摹 殳 §震
。
夔雯 垒.蓉
近 几 年 ,小 麦 茎 腐 病 的 发 生 麦 茎腐病 的 较多 ,大 部分 为低 抗或
与危 害呈 逐 年加 重的趋 势 。据 笔者 感病 品种 。 因此 ,大 面积种 植感 病
2016~2018年 度小 麦 田间调查 ,小 品种 是小 麦茎基 腐 病大 发生 的内在
防治技 术为基 础 ,结合 秋播 对小 麦 磷 、钾及 微量 元素 配方 施肥 ,增施
种 子进 行药剂 拌种 、生 长期 进行 化 有 益 菌 肥 ,为 小 麦 提 供 全 面 的 营
学 防治 等相结 合 的综合 防治 方法控 养 ,提高 自身 抗病 能力 ,改善 土壤
制 小 麦 茎 基 腐 病 。其 关 键 是 提 高 理 化 性质 ,促 进微 生物 活动 ,抑 制
磷 、 钾 肥 含 量 低 时 ,发 病 重 。 因 一 花生 或 棉花 两 年 三作 ,小 麦 与辣
此 , 目前大量 施用 氮肥 ,少 施或 不 椒 、西 红柿等 蔬菜 作物 轮作 ,均 能
施腐 熟 的有机 肥及 磷 、钾肥 是小 麦 有效控 制此病害危害 。
茎基腐病大发生的重要外在 因素。
1.适期 适 量播 种 :适期早 播 采 促壮 ,防冻、防倒、防高温逼熟。
用精量播 种 ,每667平方米基本 苗控
小麦茎基腐病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
效减少病原的积累,减轻病害发生。轮 方米用 !)*戊唑醇 56./ 毫升,兑水
作方法是 ! 2 . 年换种一次非寄主作物 -/ 千克均匀喷药。也可选用 &!)禾果
为宜。实行小麦%玉米%花生或棉花两年 利 56!/1 或 -,)的玉麦菌杀 56-/1,
三作,小麦与辣椒、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分别加 !/的井岗霉素 56!)1,兑水
等多个镰刀菌种侵染小麦茎基部引发该 种植方式,容易造成田间郁敝,通风透 害,降低抗病能力,严重影响产量,从培
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存活于土壤中及 光条件差,小麦幼苗生长细弱,组织柔 育壮苗和防病增产两方面综合考虑,确
病残体上,小麦茎基腐病病菌在根茎连 嫩,单株分蘖少,个体发育不良,降低了 定播种时期。
温度的逐渐升高,加上水浇麦田湿度的 方施肥等农业防治技术为基础,结合秋 控制冬前发病,降低菌源基数,减少来
适宜以及降雨,感病植株病斑由茎秆以 播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拌种、生长期进 年侵染机率。
及茎秆周围及根部迅速扩展变为黑褐色 行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 药 剂 喷 雾 防 治 据 调 查 统
轮作,均能有效控制此病害发生为害。 )/01,大容量喷施小麦根茎基部,喷匀
.#. 精量播种 合理密植 合理密 喷透,间隔 )+7,连喷 !—. 次,防治效
是腐熟的有机肥,玉米秸秆在土壤腐熟 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之 果较好,增产效果显著。
过程中吸氮耗氧,与小麦争夺养分水 一。精量播种,建立合理群即 小麦对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抵抗能力。
.! 化学防治方法
可受到多个镰刀菌种侵染发病。发病开
. 综合防治方法
.!# 药剂拌种 秋播期药剂拌种
始时幼苗茎基部菌原由叶鞘向茎秆第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曹学敏(聊城市东昌府区韩集镇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聊城 252127)[摘 要]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北方地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对人们生产生活均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小麦种植规模的日益扩大,小麦病虫害问题随之凸显,不仅会制约小麦产量的提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麦生产质量,致使小麦种植效益降低。
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危害较大、蔓延较快的土传病害,可造成小麦减产25%左右。
因此,要充分了解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尽可能减轻茎基腐病对小麦生长造成的影响。
基于此,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等展开综合论述,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43-40 引言病虫害是影响小麦生长水平、生长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小麦病虫害类型的多样化发展,其防治难度日益加大,其中最为典型的病害是小麦茎基腐病。
此种病害可称为“小麦癌症”,一旦发病,麦株生长态势会明显减弱,并使小麦出现减产、降质等不良现象,轻则造成小麦减产20%,重则导致小麦减产率高达60%[1]。
由于广大种植户对小麦茎基腐病这种新型病害缺乏全面的认知,所以在防治过程中,不仅无法掌握茎基腐病的发生动态,而且难以在第一时间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
对此,需要在了解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症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掌握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此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率,不断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水平与防治效果。
1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对小麦产业影响颇为深远的真菌性病害。
小麦茎基部受到假禾谷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等菌源的联合侵染后,就会感染茎基腐病。
小麦茎基腐病作为一种威胁严重、侵染率高的土传性病害,对各生长期的麦苗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
植物医院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茎腐综治技术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病菌综合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侵染,小麦分蘖减少,病株矮弱,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后期易形成枯白穗,减产严重。
该病源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随农事操作及流水传播蔓延。
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玉米双季秸秆大量粗放还田,极利于病原菌越冬越夏,从而为该病大面积发生积累充足菌源。
为效遏制小麦茎基腐病蔓延上升势头,降低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生产上应采取防、调、治相结合的策略,重点做好小麦播前预防、结合物候及环境合理调控、对早期侵染及时防治。
一、科学栽培管理1.选用良种。
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自留种时要注意规范去杂、去劣。
2.合理轮作。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根据当地实际,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
3.适当深翻。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玉米收获时,秸秆尽量打碎还田或机械化收集打捆清除田外,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厘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
每隔3年深翻1次。
4.适期晚播。
根据各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气候条件和耕作实际,适当将小麦播种时间推迟10天左右。
晚播地块宜加大播种量。
5.精耕细管。
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健身栽培。
深翻后,耙细整平,表层土壤尽量平整,小麦播种深度均匀合理,降低病菌侵染概率。
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
干旱、涝洼易发病或加重病情,需及时浇水和排涝。
盐碱地区深层地下水加重发病,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二、种子处理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关键时期,保苗是防病关键,主要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技术。
可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成分的药剂处理种子。
可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48%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包衣或拌种;或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等拌种,兼治地下害虫、蚜虫等。
阳谷县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阳谷县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李少芹(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山东阳谷252300)摘要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常发的一类病害,可导致小麦长势低矮,减少穗粒数,降低千粒重,导致减产。
该病害在山东等地区小麦生产中发生程度日益加重,不利于山东省粮食安全生产。
本文结合阳谷县小麦种植实际,总结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科学选择抗性良种、合理安排播期和控制播种量、提高防控认识、改进耕作及种植方法、加强肥水管理以及针对性开展药剂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做好该病害的全面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原因;防治措施;山东阳谷中图分类号S435.12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3-0107-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3.02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常发的一类病害,属于真菌病害,由禾谷镰孢菌、假禾谷镰孢菌等病菌的综合侵染作用导致。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后,小麦植株低矮、分蘖数及穗粒数均减少、千粒重降低、生育后期枯白穗等易发,导致严重减产[1]。
该病害的病原菌可在土壤内存活,随着流水、田间操作管理等传播。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境内土地肥沃,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全国优质小麦基地、山东省小麦主产区,有着“绿色农业县”之称。
小麦是该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常年在5.33万hm2左右。
近些年,随着耕作制度及方式的变化,农业生产中大量秸秆还田,有利于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越夏、越冬,大大增加了田间病原菌基数。
小麦茎基腐病在山东省首次发现于2015年,当时为零星危害,之后病害快速加重。
2021年该病害在山东省小麦生产中发生面积超过80万hm2,阳谷县发生面积约1.03万hm2。
该病害已成为山东省小麦生产中重大病害之一,威胁到阳谷县粮食生产安全和小麦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11.12•【字号】鲁农技字〔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鲁农技字〔2024〕28号各市农业农村局:为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小麦冬前田间管理工作,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我厅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省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参照执行。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11月12日2024年全省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今年秋种期间,我省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加上秋收作物腾茬及时,全省小麦适期播种面积大,出苗质量高,苗情普遍较好。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11月至明年1月,我省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部分播期偏早、播量偏大的地块可能存在旺长风险;同时,玉米密植地块秸秆还田量增加,如遇适宜条件可能存在病虫草害加重的隐患。
全省冬前麦田管理应以“促弱控旺,优化群体,病虫草早防,保苗安全越冬”为主攻方向,切实抓好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夯实小麦丰收基础。
一、调控肥水,培育壮苗(一)因苗追肥。
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科学调控肥水。
对基肥施用不足、播种偏晚、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趁雨或趁墒追施速效氮肥(纯氮5公斤左右/亩),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二)浇越冬水。
浇越冬水既能有效减轻小麦冻害、保苗安全越冬,又能为明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还能沉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是一项高效抗逆增产技术。
有条件的地区都要浇一遍越冬水。
越冬水应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3~5℃左右,土壤夜冻昼消或寒潮降临前浇灌。
二、适时镇压,控旺防冻(一)适时镇压。
机械镇压可以压碎坷垃、踏实土壤、弥实裂缝、提墒保墒,提高植株抗旱抗寒能力。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41/T 2128—2021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和防控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小麦茎基腐病又称小麦镰孢茎基腐病,是由镰孢菌(Fusarium spp.)侵染小麦茎基部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其症状特点见附录A.2。
3.2小麦茎基腐病菌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真菌。
主要包括:假禾谷镰孢(F. pseudograminearum)、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黄色镰孢(F. culmorum)等,我国黄淮麦区以假禾谷镰孢为优势病原菌。
3.3重病田蜡熟期白穗率大于10%的病田。
4 防控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各地小麦生产实际,采取以杀菌剂种子处理为基础,抗(耐)病品种、农业防治和药剂茎叶喷雾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鼓励采取生物防治及生态调控等防治措施。
5 防控措施5.1选用抗(耐)病品种DB41/T 2128—2021选用对小麦茎基腐病菌具有较好抗(耐)性的丰产小麦品种,重病田不应种植高感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农业防治5.25.2.1 整地重病田不宜进行秸秆还田,收获时留低茬并将秸秆清理出田间。
必须还田时应进行充分粉碎,并在小麦播种前进行25 cm~30 cm深翻,一般每2~3年应深翻1次。
5.2.2 施肥重病田氮肥施用量减少10%~20%,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锌肥。
盐渍化严重的地块应施用酸性肥料。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一、田间病症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复合侵染性的土传病害,假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均可侵染小麦茎基部引发该病的发生。
病原菌一般从小麦植株根部及茎基部侵入,与不同田块土壤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直接关系。
在免耕田中,病原菌存在于地面或土表,病原菌从茎基部或茎基部以下的位置侵入,在植株残体密集的地方,病原菌主要从根茎部侵入,一般在小麦基部第1节间或第2节间侵染。
病原菌在田间主要靠整地、浇水、施肥、中耕等农事操作活动传播,远距离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一般情况下,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可存活2年以上。
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病症包括三大类。
〔一〕烂种,死苗种子萌发前受到病原菌侵染而导致种子腐烂及苗期枯萎。
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成褐色,也可引起根部变褐腐烂,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
〔二〕茎基部褐变小麦生长期,茎基部1~2个茎节出现褐变,严重时延伸至第6茎节,但一般不会上升至穗部。
潮湿条件下,茎节处可见红色或白色霉层。
〔三〕白穗受害较重的麦田在小麦生长后期出现零星的单株小麦死亡的白穗现象。
二、发病因素及条件〔一〕品种因素内黄县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为半冬性、半春性及局部春性品种。
半春性品种及春性品种在春季拔节较早,如果遇到低温寒流天气,小麦嫩茎容易受冻,抗病能力下降,有利于茎基腐病的发生。
〔二〕种植方式播种早、播种量大、播种深的麦田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发病概率大,病株率高。
〔三〕耕作制度連作或连年将有病秸秆直接还田的小麦田发病重。
小麦连年种植及连年秸秆直接还田,土壤中的病原菌菌源逐年增加,为病害的侵染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四〕气候因素温度的上下和降水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发病的快慢。
干旱、阴冷、秋冬寡照、春季阶段性温度变化剧烈等,对小麦生长不利,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及传播。
冬春遭遇干旱及倒春寒等麦田发病重。
〔五〕土肥因素三、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小麦品种不同,抗病性也不同。
山东梁山县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6月刊38植保与田间管理山东梁山县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吴晓丹(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济宁 272600)摘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气候、耕作制度、田间管理水平、品种、防治方法等均会影响病害发生程度。
该文以梁山县2021年小麦种植为例,明确了病害的发生特征与特点,提出综合应用农业、化学、生物防治等方法,以降低茎基腐病的发生几率,提高小麦产量。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症状;发生特点;防治措施;梁山县吴晓丹. 山东梁山县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7):38~39.小麦茎基腐病由多种病原菌引发,是典型的土传病害。
2021年梁山县小麦播种面积75.5万亩,亩产548 kg,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加重态势,危害面积逐渐增大。
为了保证小麦高产,应了解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
一、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症状与发生特点1、发病症状小麦茎基腐病可发生在小麦生长全过程,尤其是返青期,小麦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增加,主要存在以下症状:烂种与死苗。
病菌直接侵染小麦种子,使其在萌芽过程中发病腐烂,或发育成麦苗后枯萎。
感染茎基腐病后,小麦植株矮小,分蘖减少,基部叶片发黄。
拔出麦苗后,发现叶鞘下部出现褐色病变,严重时导致根部腐烂,整苗枯死。
茎基部变色。
春季温度升高,小麦生长速度加快,极易诱发茎基腐病。
茎基部1~2节叶鞘与茎秆易受到侵染,严重时第3节叶鞘也会因病菌侵染逐渐变为暗褐色。
田间湿度较大时,茎秆与茎基部出现红色霉层,茎基部极易折断。
枯白穗。
未及时治疗会导致后期穗部授粉不良,结实率降低,仔粒不育,发病时叶片枯黄、整株死亡,出现枯白穗。
早发病的植株没有籽粒,严重降低小麦的产量水平[1]。
2、发生特点感染茎基腐病后的小麦会出现烂苗、死苗、枯白穗等问题,2021年防治面积3.2万亩,挽回损失1016.11吨,实际损失112.9吨。
浅谈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
浅谈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发布时间:2022-10-27T06:33:30.03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1期作者:赵玉芬[导读] 小麦茎基腐病作为一种常见病症,目前来说发病较多,同时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赵玉芬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农业农村局 252800 摘要:小麦茎基腐病作为一种常见病症,目前来说发病较多,同时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本文通过对相关症状、规律以及发病原因进行介绍,提出对应的措施,以指导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田间症状;发病原因;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原因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可周年循环侵染,该病侵染小麦后导致分蘖减少,植株矮弱,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等,造成小麦产量下降,收获期出现成片枯白穗,一般减产10-30%左右,对小麦产量影响非常大。
文章通过对我县小麦发病田块的病原菌情况、土壤条件、播种情况、管理情况以及气候等因素调查后进行综合分析,探索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症状特点根据近年的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在侵染小麦的茎基部、根部的同时,一般在成熟期、分蘖期均伴有此种疾病。
根据部分学者研究表明,此种疾病最早出现在小麦播种1个月,整体症状表现为植株发黄、叶片发黄,在连根拔出后,小麦的茎基部叶鞘出现变色,明显变成褐色,并造成植株的生长。
在返青拔节期,植株出现明显的生长加快。
加上早春气候不稳定,小麦抗逆性差,小麦容易感染茎基腐病。
之后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加大,病情发展较快,该病进入高发期。
当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田间植株处于生长茂盛期,温湿度大,在小麦受到病虫危害时,从而出现变色、腐烂的情况,潮湿地块的小麦茎秆出现红色、白色霉层,光合作用受阻。
小麦成熟期植株较早出现干枯、白穗现象,随着温度升高,白穗率增加,麦穗无籽粒或籽粒秕瘦。
二、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影响因素1、土壤条件同一地块,低洼地块发病明显重于排水良好的地块;黏土土壤发病重于沙壤土;播种量大、播种早、基本苗多、群体大,后期田间通风不良,氮肥过多,钾肥施用量少,微肥施用不足的麦田发病重;连年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田块发病重,原因是近年普遍实施秸秆还田,大量根茬遗留田间或秸秆直接旋耕入土,耕层浅,尤其是一些带病植株浮于表面,造成接近地面的菌种累积,为茎基腐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DOI:10.19904/14-1160/s.2022.06.033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孙新华,尹爱玲(汶上县刘楼镇农业农村事务中心,山东济宁272505)摘要: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小麦种植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升,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实现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但在种植的过程中也出现一系列病害,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以小麦主要的病害类型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病害的发病规律和原因,提出了防控小麦病害的一系列措施,以期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害类型;发病原因;防治措施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099-03中国图书分类号:S453.121文献标志码:B1小麦的主要病害种类1.1穗部病害1.1.1小麦赤霉病近些年,小麦赤霉病的危害逐渐加重,已经成为制约小麦产业发展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1]。
小麦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的穗部、麦粒、茎秆、茎基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苗腐。
主要由种子带菌或者土壤中病残体感染导致,小麦芽变成褐色,之后根部逐渐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则死亡,若田间湿度比较大,会产生粉红色的霉状物。
第二,茎基腐。
小麦从出土到成熟期都能发病,小麦的基部组织感染病害之后变为褐色腐烂,甚至全株枯死。
第三,秆腐。
在发病初期阶段主要为害叶鞘,出现水渍状斑点,之后演变为淡褐色或者红褐色,形成不规则的病斑。
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患病部位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者抽出枯黄穗。
在气候潮湿条件下,患病部位出现粉红色霉层。
第四,穗腐。
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在小麦穗部出现水渍状的褐色斑点,之后扩大到整个小穗,造成穗部枯黄,湿度比较大时,患病部位出现粉红色的霉状物,发病后期产生蓝黑色的小颗粒,用手触摸有凸起感,造成籽粒干瘪。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品种选择、生育期、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水多和湿度大很容易发生和流行病害,有些小麦品种容易感染该病。
小麦幼苗茎基腐病病情分级标准
小麦幼苗茎基腐病病情分级标准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麦幼苗茎基腐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该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感染小麦幼苗的茎基部,导致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因为温度、湿度、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使小麦遭受茎基腐病的感染。
为了更好地防控和治理小麦幼苗茎基腐病,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病情分级标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本文旨在介绍小麦幼苗茎基腐病的病情分级标准,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小麦茎基腐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科学的小麦幼苗茎基腐病病情分级标准,旨在提供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对小麦茎基腐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和及时处理的依据。
通过对小麦幼苗茎基腐病的详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确定腐病的不同程度和病情严重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
通过病情分级标准的建立,也能够为科学研究和防治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通过本研究的成果,我们希望能够为小麦生产提供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小麦幼苗茎基腐病简介小麦幼苗茎基腐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苗生长期。
该病病原主要为真菌,通过土壤或种子传播。
病原侵入小麦植株后,会引起茎基部分腐烂,导致植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小麦幼苗茎基腐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湿度过高、通风不良、植株生长不良等。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病原菌会迅速繁殖,加剧病情的发展。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小麦幼苗茎基腐病的发生,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病情观察指标和分级标准。
通过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情况、根部情况、叶片颜色等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病情分级标准的建立对于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及时防治小麦幼苗茎基腐病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茎基腐技术标准
小麦茎基腐技术标准
小麦茎基腐技术标准是指在小麦生产中,预防和治疗小麦茎基腐病的一套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小麦茎基腐技术标准的一些重要内容:
1. 预防措施:
- 合理选择播种地点,避免连作。
-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健壮的种子。
- 控制土壤湿度,不过度灌溉。
- 确保土壤通气性良好,适量施用有机肥。
- 轮作种植其他农作物,减少病菌滋生。
2. 病害监测与诊断:
- 定期巡视田地,观察小麦苗期的症状。
- 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确定病因。
3. 化学治疗:
-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雾,提前预防病害发生。
- 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杀菌剂,避免超量施用。
4. 物理治疗:
- 及时剪除受感染的茎基部位。
- 清除病残茎秆和杂草,减少病菌的滋生。
5. 生物防治:
- 使用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拮抗细菌和真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6. 种植管理:
- 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栽培条件,避免拥挤和过度生长。
- 平衡施肥,避免过度施用氮肥。
7. 技术培训和宣传:
-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 定期组织农民交流和经验分享,加强宣传工作。
小麦茎基腐技术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预防措施
·33·近年来,在多变的自然气候条件与不断变化的耕作方式作用下,小麦茎基腐病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在小麦种植生长中,不断出现新病虫,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病虫种类急剧增加,使小麦茎基腐病情难以有效控制。
小麦茎基腐病发病危害性与破坏性极大,一旦发病就会导致小麦植株矮弱、穗粒数减少,甚至是颗粒无收。
因此为了有效缓解与预防小麦茎基腐病,小麦种植人员应当根据小麦茎基腐病发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以解决。
1.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规律与分布小麦茎基腐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从病害属性上来讲,其属于真菌性病害。
在田间土壤与病残体中以菌丝体形态呈现,通常情况下,茎基腐病害从小麦根部与茎基部侵入,小麦茎基腐病病菌的存活期比较长,一般可达两年以上。
据不完整统计调查表明,山东地区小麦茎基腐病分布比较广泛,比如寿光、寒亭、昌邑地发生严重的茎基腐病害,最高白穗率可达到42.3%左右,地块减产可达到52.7%左右,小麦种植人员应当充分重视。
2.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症状表现一般情况下,小麦茎基腐病田间症状多发于每年的四月中旬,其病害表现为小麦植物叶尖发黄,渐渐植株枯萎致死,并呈现出白穗状态。
已经枯死的小麦植株其叶鞘基本无变化,也不会在其表面呈现出云纹状斑块,但是小麦茎秆基部第一节与第二节位置会发现明显的变化,比如腐烂、变褐色等,与此同时,发病位置密布白色或红色粉状颗粒物,剖开小麦秆基部可发现,其内部分布着大量的灰白色菌丝,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小麦根系腐烂。
3.引发小麦茎基腐病的原因3.1耕种制度不合理山东地区农作物种植,一般是采用小麦与玉米连作的田间耕种方式,参照多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害发病来看,在经过前茬玉米种植后,小麦茎基腐病害的发病率普遍提升,严重情况下,平均每株小麦的发病率可达22.6%左右,同时白穗率可达10.7%左右。
相比较而言,前茬种植大豆、水稻等作物,其小麦茎基腐病害的发病率远低于玉米作物,这说明了小麦田间耕种制度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茎基腐病可太让人头疼了!那咋防治呢?选抗病品种呀!就像给小麦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让病菌无从下手。
这多棒呀!
种子处理也不能少。
就好比给小麦种子来个全身大保健,让它们活力满满地去战斗。
用药剂拌种,把病菌扼杀在摇篮里。
这难道不好吗?
合理施肥也很关键。
不能瞎施肥,得科学搭配。
就像给小麦准备营养丰富的大餐,让它们茁壮成长。
多施有机肥,增强小麦的抵抗力。
这多赞呀!
田间管理也得跟上。
及时排水,别让小麦泡在水里。
这就像给小麦创造一个舒适的家,让它们舒舒服服地长大。
清除病株,防止病菌扩散。
这多明智呀!
防治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必须的。
用的药剂得安全,不能伤了小麦也不能害了环境。
这就像走钢丝,得小心翼翼。
但只要方法得当,就没问题。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
大片的麦田都能用得上。
优势也很明显,能让小麦丰收,农民开心。
这不是超好吗?
看看实际案例,那些做好防治的麦田,小麦长得多好呀!这就像打了一场胜仗,让人欢喜。
小麦茎基腐病就得这样防!选对方法,就能让小麦茁壮成长,丰收在望。
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方案
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方案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等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加上品种抗性较差、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
该病害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病菌能够产生呕吐毒素等真菌毒素,对粮食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为推进小麦茎基腐病科学防控,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以下防控意见。
一、防治策略小麦茎基腐病主要侵染小麦茎基部,在小麦生长全生育期均可能为害,可防不可治,必须立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控”,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
防治策略上应采取以抗病品种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种子处理和春季喷雾为关键、生态调控和其他措施为辅助的综合防控技术,控制病原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有效降低病害流行风险,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
二、防治要点(一)选用抗耐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开麦18、周麦24、丰德存麦20号、存麦618、徐麦2023、丰德存麦5号、存麦29、郑麦6687、秋乐168、洛麦26、西农519、中育1702等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具有一定抗性,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病品种。
(二)实施保健栽培1.合理轮作。
重发地块可根据各地生产实际,与水稻、油菜等作物进行1—2年轮作,可有效降低茎基腐病发病程度。
2.精细整地。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尽量粉碎腐熟还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25—30厘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菌源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
一般每隔2—3年深翻一次。
整地时注意整平压实,保持地表平整度,提高地块的适播性。
小麦播种后,覆土及时镇压,确保种(根)土密接,培育壮苗。
3.适期晚播。
各地可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程度和天气情况适当晚播,如秋季播种期遇温度较高的天气,可适当推迟小麦播种5—10天,以降低冬前侵染;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厘米。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绿色农科Green agricultural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一、发生规律 该病从小麦分蘖到小麦黄熟均可发病,一般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2月至3月上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3月中旬发病平稳,4月上旬又开始上升,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始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小麦出苗期就可感染,病菌最早可通过衰败的芽鞘侵入地中茎,向上扩展到分蘖节;小麦返青后,病菌向上扩展,在茎基节间形成茶褐色病斑,麦苗生长缓慢,严重时开始死亡;小麦灌浆期造成茎基部分蘖节处枯死,上部茎叶和穗得不到水分而死亡,出现枯白穗,田间拔除时极易从基部折断。
重病田成穗大幅度减少,比正常田少50%以上,且穗小籽少。
二、发病症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存活于土壤中及病残体上,病菌一般从根部和茎部侵入,在免耕田块,病菌存在于地表,其侵染点主要在茎基部或根茎部,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
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
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
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
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基部1~2节叶鞘和茎秆受侵染,严重的第三节叶鞘也受害,根茎基部叶鞘颜色逐渐为暗褐色,节间受侵染变褐、易折断,严重染病的田块陆续出现死苗。
该病发病初期与纹枯病极其相似,但发病后期没有云纹状典型病斑,通常第一叶鞘发病严重,第二叶鞘次之,并逐渐向上发展。
三、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秸秆大量还田和长期使用旋耕等原因,土壤中多种镰刀菌菌源不断积累,在苗期和穗期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即可侵染。
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对小麦茎基腐病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湿度、降雨等,降雨量大年份和田间湿度大、土壤黏重地块,茎基腐病发生严重。
盐碱地、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发病重。
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探究
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探究作者:许磊任继宽白利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1期小麦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在我国拥有着极为广阔的种植面积。
在日常生活中,小麦不但可以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食物。
另外,小麦在发酵之后,还可以制作成啤酒和白酒。
因此,在农产品市场中,小麦是深受人们欢迎的谷类作物。
在小麦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小麦茎基腐病会对小麦种植户的种植效益产生直接的危害,如果防治不当,会大幅地降低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对于小麦种植户而言,必须要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就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策略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一、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菌复合侵染而引发的土传病害,比如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以及燕麦镰刀菌等。
小麦茎基腐病的病菌通常会以菌丝的状态存活于土壤和植株病残体中。
小麦茎基腐病的传播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借助于小麦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另一种是借助于整地、施肥、浇水以及中耕等活动进行传播。
从发病特征角度来讲,在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初期,和小麦纹枯病与和小麦根腐病的症状是极为相似的。
在此过程中,病菌会从小麦的根部和茎部入侵,因此,最先发病的部位通常是小麦的根茎连接处。
当小麦出苗之后,一旦感染了小麦茎基腐病,幼苗的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就会变成茶褐色。
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会使幼苗出现生产缓慢的现象。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幼苗的死亡。
对于已经进入了拔节抽穗期的小麦植株而言,一旦感染了小麦茎基腐病,小麦植株的茎基部就会变成褐色。
此时,如果田间湿度较大的话,还可以在小麦植株的茎节处看到红色的霉层。
当小麦进入成熟期之后,对于病情严重的小麦植株而言,会出现枯白穗,在田间对其进行拨除操作时,很容易从基部折断。
对于重病田而言,成穗率会比正常田的成穗率低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时出现籽粒秕瘦或无籽的情况。
小麦茎基腐病通常会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发病高峰是每年的二月中旬到三月上旬,第二个发病高峰是每年的四月中旬到五月上旬。
山东曲阜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8月刊37植保与田间管理山东曲阜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翟建强1,孔 磊2,郭 慧3,孔 嫚3(1.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曲阜 273145;2.山东省曲阜市农技推广中心,山东 曲阜 273100;3.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人民政府,山东 曲阜 273145)摘要:小麦是曲阜市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严重发生,成为小麦稳产、高产的制约因素之一。
该文阐述了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症状,分析了曲阜市该病的病原与发病规律,提出针对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以期为曲阜市小麦种植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技术;曲阜市翟建强,孔 磊,郭 慧,等. 山东曲阜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2):37~38.曲阜市小麦种植面积大,近年平均产量保持在7700 kg/hm 2左右。
小麦茎基腐病是当地近几年高发的土传新病害,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茎部,也可危害叶片、叶鞘和茎基部,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影响。
一、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症状小麦茎基腐病菌主要侵染麦苗根茎基部,出苗期易烂种。
小麦苗期发病后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茎基部叶鞘和茎秆有褐色状斑,严重时麦苗发黄死亡。
拔节时,基部1~2甚至更多变为褐色或咖啡色,茎秆上有病斑,病株能正常抽穗、扬花、授粉、形成籽粒,但存在籽粒不育、败育问题,结实率低。
中后期发病植株麦穗枯白,籽粒逐渐停止灌浆,籽粒瘪小甚至无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二、曲阜市小麦茎基腐病病原及发病规律曲阜市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中,可存活2年以上,一般从根部和茎基部侵入,通过整地、浇水施肥、中耕等农事活动传播。
小麦茎基腐病湿度较高时易发生,一般黏土地、地势低洼地、排水不良地发病严重,播种早、播量大基本苗多、群体大、拔节期小分蘖消亡慢、孕穗期苗脚不佳、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氮肥过多、钾肥不足、锌等微量元素不足的麦田发病重;秋季及冬春季温暖,降雨量多或浇水量大的麦田发病重;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的麦田发病重;连年有带病秸秆直接还田的麦田发病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意见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病菌综合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侵染,小麦分蘖减少,病株矮弱,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后期易形成枯白穗,减产严重。
该病源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随农事操作及流水传播蔓延。
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近年来我省小麦、玉米双季秸秆大量粗放还田,对病原菌越冬越夏极为有利,为该病大面积发生积累充足菌源。
我省于2015年发现其零星危害,之后逐年呈快速上升加重趋势,目前全省年发生面积已突破1200万亩,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重大病害,对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为科学有效治理病害,最大限度减少危害损失,确保小麦生产平稳安全,在前期试验探索基础上,研究制定本意见。
一、治理目标
有效遏制小麦茎基腐病蔓延上升势头,降低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实现重病区有效种子处理全覆盖,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二、治理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
采取防、调、治相结合策略,重点做好小麦播前预防、结合物候及环境合理调控、对早期侵染及时防治。
三、关键措施
(一)做好监测调查
针对该病发生特点,开展科学抽样调查,全面准确掌握发生情况,对重发区域综合分析,制定长远策略,开展系统治理。
根据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在做好系统调查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时期普查,即冬前苗期调查、返青期调查和灌浆后期调查。
调查时要科学选择典型地块,采取五点取样法,统计折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准确及时掌握发病情况,为指导防治举措提供依据。
(二)科学栽培管理
一是选用良种。
选择抗耐小麦茎基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产量、品质等特性优良,质量符合相关标准(GB 4404.1)。
自留种时,要注意规范去杂、去劣。
二是合理轮作。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根据当地实际,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
三是适当深翻。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玉米收获时,秸秆尽量打碎还田或机械化收集打捆清除田外,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cm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
每隔3年深翻一次。
四是适期晚播。
根据各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气候条件和耕作实际,适当将小麦播种时间推迟10天左右。
最晚播种时间不宜迟于10月20日,即霜降前3-4天。
晚播地块宜加大播种量。
五是精耕细管。
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健身栽培。
深翻后,耙细整平,表层土壤尽量平整,小麦播种深度均匀合理,降低病菌侵染
机率。
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追肥可采用滴灌式,降低肥害机率。
干旱、涝洼易发病或加重病情,需及时浇水和排涝。
盐碱地区深层地下水加重发病,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三)种子处理
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关键时期,保苗是防病关键,主要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技术。
可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成份的药剂处理种子。
百公斤种子可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ml、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ml、或48%苯甲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ml等,包衣或拌种,或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等拌种,兼治地下害虫、蚜虫等。
或百公斤种子用1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300-400g,或用1亿孢子/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剂2.5-5kg,进行拌种。
(四)药剂防治
返青早期施药,或翌年一开春,尽可能在春分前喷药防治。
胶东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适当延后。
可选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等成份的药剂喷施小麦茎基部。
可亩用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g,或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ml,或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0-60ml,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ml,对水喷雾。
施药方式可采用背负式人工喷雾或自走式施药器械喷雾,操作时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