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背景材料,是产生数学概念、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条件。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就是通过呈现刺激性的数学信息,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和猜想,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辨证的角度看,数学问题情境只是一种教学的呈现方式,是一种形式,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是内容。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才能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质疑、提问的冲动,产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一、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从心理意义上讲,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兴趣。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机智。所谓“现实”并不单单指与真实世界相关联的生活真实,还包括在学生的心智中可以感受或想象的其他事实。“有意义”是指学生能够体验(感受和想象)问题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够

投入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去。具体地说,教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素材,创设计算教学问题情境。

1.学生自身的生活现实。生活现实是指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真实,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学生经验系统中最亲切、最直接的部分。一方面,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关注生活的视角有着较大差异。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比较熟悉,而高年级学生关注更多的则是社会生活。因此,在低年级,教材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作为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题材,如摘黄瓜、购物、浇花、踢球、借书等。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拓展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适当增加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题材,如小区住户、水果商店等。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生活经验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城市和农村的差异等。因此,教材应注意兼顾不同生活经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题材。这样,在强调所选素材能够承载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保证了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避免了因选材不当而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

2.学生喜欢的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指符合学生已有经验的,但又是超现实的情境。相对而言,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比较单薄,适合学生从事计算学习活动的背景材料并不丰富。而虚拟的童话世界、卡通形象是学生喜欢的,也是学生通过想象能够理解和体验的。因此,在第一学段,教材创设了许多具有

童话色彩的问题情境,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能够理解的其他学科现实。其他学科现实是指除数学以外的自然、社会学科的现实素材,主要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环境等学科的事实材料。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好奇,适当选择其他学科的现实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学生已知的数学现实。数学现实是指学生已经认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也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停留在日常生活现实的范围内,而应逐步按照数学内部的规律来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二、充分发挥数学问题情境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从数学意义上讲,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诱导学生数学地思考,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或拓展”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体悟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素养。因此,问题情境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能够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形式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策略意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材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

发,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努力发挥数学问题情境的导向作用,促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形式化数学知识的过程,进而获得对有关概念、法则、性质和规律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

1.找准“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一方面,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应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能有效地触动学生的思维,诱发质疑与猜想,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小学阶段数的运算学习内容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系统,知识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横向和纵向上都表现出规则的一致性和方法的可迁移性。因此,教材重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出发,以新旧知识的接口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成分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描述,主动发现并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进而产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心理倾向。

2.揭示数学原型,引领学生经历建构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过程。四则运算的意义是数学运算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学生形成这些概念,往往需要从本原性背景材料出发,经过多次抽象和概括,逐步完成新概念的建构。在教学四则运算的意义时,教材重视从学生熟悉的实例中寻找蕴含运算意义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抽象、概括等具体的活动,实现对四则运算意义的自主建构。

3.暗示计算思路,引领学生经历“再创造”算法的过程。在数的运算知识体系中,有些学生未曾接触过的新知识,往往是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系统中可迁移的因素比较缺乏,因而这些知识也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材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适当暗示计算思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并通过自主的活动实现对新算法的“再创造”,使学生在获得新算法的同时,基本的数学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引领学生经历发现计算规律的过程。数的运算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运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展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体验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在构建计算教学内容体系时,注重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基于自身知识经验的实践与探索,从中提炼数学信息,引发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并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发现有关的计算规律,体验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责任编辑刘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