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ppt课件(15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
的文章。
探究主旨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 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作者为何发 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 什么?
借灯笼表现出作者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 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 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 己的家园。
的马前卒”的誓愿。
合作探究
结合3-9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
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 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灯笼映照着祖孙情笃。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 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母亲 的头发也全白了。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 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 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 吧。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表现村民的 淳朴善良。
文章写了有关灯笼的哪些事?
第4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第5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
第6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
第7段,元宵节看灯;
第8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 第9段,纱灯上描红; 第10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 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 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 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 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拓展延伸
阅读《土地的誓言》, 并将它与本文进行比较,说 说两文的异同。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
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
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
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 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 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 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灯笼
吴伯箫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反复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3.深入理解文章题目“灯笼”的含义,体
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吴伯箫(1906—1982)
是我国当代著名家散文家和 《黑红点》、《北极星பைடு நூலகம்、 《忘年》主要收集在《吴伯 箫散文集》中。
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
教育家。他的作品《羽书》、
预习检查
读准读音 争讼( sònɡ ) 斡旋 ( wò ) 领域( yù 思慕( mù ) )
静穆( mù )
褪色( tuì )
怅惘( chànɡ wǎnɡ )
熙熙然( xī )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作者对“灯笼”怀有怎样的情感? 喜爱 2、朗读课文1-2段,找出作者喜欢灯笼的原因? 3、快速浏览3-11段,找出作者围绕灯笼写了哪些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