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9-94)和《临床骨伤科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所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有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史;2.伤后踝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3.可有明显的皮下瘀斑或皮肤青紫;4.患者呈跛行步态;5.内翻损伤者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内翻应力实验阳性;6.外翻损伤者内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外翻应力实验阳性;7.X线片:踝关节无骨折及明显脱位;内、外踝处可有小骨片撕脱。
必要时须加照应力位X片,观察踝穴的对称性或行踝关节造影(可在血肿麻醉下进行);8.若经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高度怀疑踝关节韧带损伤,为了解损伤的程度,患者经济允许可行踝关节MRI检查。
(二)疾病分类:结合中医骨伤理论、外伤机制和临床四诊表现,可分为:1.内翻损伤:此型临床最多见,这是与踝关节的解剖特点有关。
维持踝关节内侧稳定的三角韧带远比维持踝关节外侧稳定的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结实的多,而且外踝要比内踝长1~2cm。
受伤时踝关节极度内翻,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皮下青紫,外踝前缘、下缘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有时可见到外踝尖处有小骨片撕脱。
2.外翻损伤:踝关节极度外翻位损伤,踝关节内侧处疼痛、肿胀、皮下青紫,内踝周围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踝关节多无异常,有时需要加照外翻应力位片。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局部明显肿胀及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
舌红边瘀点,脉弦。
2.筋脉失养证:损伤后期,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或可触及硬结,步行欠力。
舌淡,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外治法1.手法治疗采用踝关节筋伤手法,以“轻、巧、柔、和”为原则,以外踝扭伤为例,患者侧位或侧卧位,伤肢在上,助手握住伤肢小腿下端。
医者双手握住踝部下方,双手拇指按在伤处。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慢性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在重复的运动或受伤后,未能完全愈合,导致持续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情况。
在现代医学治疗方面,通常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
在中医治疗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分析。
一、中医对慢性踝关节扭伤的认识中医认为,踝关节扭伤后,可以出现气血不畅、湿热淤积、筋骨受损等病理变化。
具体症状包括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步态不稳等。
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应首先疏通经络、祛湿散热,再修复筋骨、活血止痛。
二、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方法1. 中药熏洗疗法:选用具有祛湿散热、活血止痛功能的中药,如白芷、川芎、当归等。
将中药煎煮后,用布包裹,然后敷于患处进行熏洗治疗。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缓解肿痛症状。
2. 拔罐疗法:通过火杯或吸引装置,将罐子吸附在患处,利用负压产生拔罐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对于慢性踝关节扭伤有很好的效果。
3. 推拿按摩疗法:结合经络穴位理论,采用推拿按摩手法,对踝关节周围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和调理。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肌肉和筋骨的僵硬疼痛。
4. 中药内服疗法: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调气止痛作用的中药进行内服治疗。
如川芎、当归、红花等药物,可以通过改善体质、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患处的康复进程。
三、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国内外很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由某医院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肿痛症状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快速,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另外一项由多家医院合作进行的研究发现,中药内服疗法结合推拿按摩疗法,对慢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缩短康复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四、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强调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治疗原则,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史等个体特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医治疗踝关节扭伤研究
中医治疗踝关节扭伤研究摘要: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关节损伤疾病,在骨科中较为常见,上下楼梯、爬山不慎跌倒,被障碍物绊倒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基于对患者健康的考虑,临床医学对此类疾病的诊治已经获取一定突破,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专门对踝关节扭伤患者展开的治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医;治疗;踝关节;扭伤1引言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是以背伸跖屈为主的屈戌关节。
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由于这些特点,有效地阻止了距骨的外翻。
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跖屈时,踝关节的间隙增大,距骨左右摆动范围亦增大。
因此,踝部韧带损伤多发生于足跖屈与踝内翻时。
当人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上下台阶不慎时,易导致足内翻而引起外踝的踝外侧韧带的前支与中支损伤或撕裂,此时踝关节原有的平衡关系失调,韧带或软组织易嵌入关节内,致使足跖不敢着地、跛行,局部疼痛、肿胀及皮下淤血。
中医理论则认为:踝关节平衡关系失调,致使筋出槽,骨错缝,不通则痛。
而急性踝关节扭伤,绝大多数伴有错骨缝,这是由踝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和扭伤时承受的外力所决定的,而这些错位又很少能被x线检查所显示,容易被大家忽视,如不及时纠正,极易留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失稳、足踝内翻等后遗症。
运动和变天时,痛感加重,甚至生活、工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中医治疗踝关节扭伤2.1放松、松解紧张的肌肉。
主要针对小腿的前、后肌群。
方法:放松胫前肌时,患者仰卧,膝关节下垫高,使膝关节微屈成130°角;放松三头肌时,患者伏卧,跖屈小腿下端踝关节处垫高,仍使膝关节微屈成130°角。
分别以提捏手法松解胫前肌及小腿三头肌,以揉法重点按压各肌群在相应骨面的附着点,使肌肉充分放松,为后两步的拉、顺做准备。
2.2牵拉踝关节,使关节间隙增大,便于卡压(出槽)的韧带回位。
方法:患者仰卧,一助手用双手固定患者小腿的下端,与术者的作用力方向相反。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跟,拇指或食指压在损伤的韧带处(即痛点),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背,双手用力沿人体纵轴方向慢慢下拉,使踝关节松开,关节间隙增大,弹出卡压的韧带或软组织。
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与治疗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多的关节,也是比较容易受伤的部位,其中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多数是由于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跳跃或进行运动时不注意导致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
很多人去了医院拍片检查骨头没有问题后,就不把它当回事了,西医对于踝关节扭伤主要以静养为主,没有什么能够立竿见影改变症状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治疗不当,很多人表面看似已经痊愈,实际却留下了病根,症状可能会延伸至其他的关节和脏腑,给机体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那么针对踝关节扭伤中医是如何认识与治疗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一、踝关节扭伤的分类根据踝关节扭伤损伤到的相关韧带的部位来分类,踝关节的韧带主要有三组: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韧带。
1、内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就是内侧副韧带,它主要的作用就是防止踝关节外翻。
因为踝关节外踝腓骨较长踝穴较深而内踝胫骨较短踝穴较浅,所以踝关节更易发生内翻扭伤。
2、外侧踝关节扭伤:外侧副韧带是踝部最薄弱的韧带,踝关节外翻扭伤虽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很严重。
如果内踝三角韧带发生断裂,就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并且通常会同时合并其他韧带损伤和骨折,患者在尝试行足外翻时疼痛症状加剧。
3、高位踝关节扭伤:下胫腓韧带主要将胫骨、腓骨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加深踝关节,起到进一步稳定踝关节的作用。
二、踝关节扭伤的症状表现1、疼痛:疼痛是踝关节扭伤最明显的着症状,疼痛位置通常在受伤组织局部,如内翻损伤时,则疼痛感多在腓骨下方,踝关节的外侧。
2、肿胀及瘀斑:扭伤后患者外踝下方或内踝下方会出现局部的肿胀,病情严重是,可能导致整个踝关节都伴有肿胀的表现。
我们人体脚踝部的软组织比较少,所以发生扭伤后,常常会导致局部血管发生破裂,肉眼可见皮下瘀血明显,尤其是在扭伤后2-3天,皮下瘀血青紫会非常明显。
3、活动受限:患者扭伤后在行走时受伤的那只脚不敢用力着地,踝关节活动的损伤部位疼痛而致关节活动受限。
踝关节扭伤的针灸治疗
踝关节扭伤的针灸治疗
运动时场地不平,负重行走或下楼梯、走斜坡突然失脚而使外踝韧带损伤,韧带损伤后局部渗出物刺激末梢神经而引起疼痛和活动障碍,称为踝关节损伤。
中医认为踝关节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故而引起肿胀疼痛。
多数病人有明确的急性扭伤史,踝部疼痛、肿胀,局部皮肤发青或青紫,关节运动障碍,步行困难。
如局部有尖锐疼痛,伴踝关节畸形或异常活动时,应考虑骨折,尽快到医院就诊。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病,运用推拿疗法可以简便、快捷地缓解疼痛和恢复行走功能,为自己或家人、朋友解除痛苦。
具体方法是: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在踝部施行按揉,先从患部到周围,接着自外踝,经小腿外侧至阳陵泉,重点在丘墟、绝骨、阳陵泉三穴。
然后用拇指推患部,也是从局部向周围推,以活血散瘀。
经上述手法治疗后,局部会有发热的感觉且疼痛减轻,接着可以进行关键手法:拔伸踝关节并作小幅度内外旋。
拔伸,即牵拉或牵引,在本病中的操作是:一手握住脚掌,固定踝关节的一端,另一只手适度按住患部,慢慢进行牵引并同时做小幅度旋转,动作要缓和,忌用爆发力。
之后再按丘墟和阳陵泉穴以酸胀为度,然后施以擦法自足背经踝部至小腿部,患部配合湿热敷。
操作和护理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对于局部出现大块青紫斑者,不宜立刻施用手法和热敷,应先行冷敷,在24小时后才能进行手法治疗;
2、治疗手法宜轻柔;
3、患部适当固定,防止足部保持背曲内翻姿势;
4、局部保暖;
5、休息时踝部放置要高于臀位,利于肿胀消退。
【偏方】踝关节扭伤(崴脚)效验良方
【偏方】踝关节扭伤(崴脚)效验良方距小腿关节(俗称踝关节)扭伤(踝扭伤)属中医的“足痛”“伤筋”范畴。
是由外伤引起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运行不畅所致。
气伤痛,形伤肿,气血两伤故肿痛并见。
脚踝扭伤后,轻者距小腿关节出现瘀血、肿胀和疼痛,重者不能行走、疼痛难忍。
轻度距小腿关节扭伤的处理:待剧痛过后,可以足尖作支点,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此稍加活动后可行走,但局部疼痛可能还会持续数日,可用伤湿止痛膏等贴敷。
如果发生较重的脚踝关节扭伤,可按如下方法处理:①急性期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置于患部湿敷,可以使受伤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防止继续向外渗血或渗液,从而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②局部肿胀处可以涂擦正骨水、消肿止痛膏或敷贴伤湿止痛膏。
③受伤36~48小时,用热水或热毛巾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及瘀血尽快吸收,加速修复。
怀疑有骨折的,应及时去医院进行X线片检查,以确定病情,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方一外敷方【主治】:急性踝关节扭伤,崴脚【方药】:生栀子1份,土鳖虫1份,生大黄2份,乳香1份,没药1份,红花1份,三七2份,水蛭0.5份,冰片1份,血竭1份共研细末(有条件者可超微粉碎),蜂蜜加酒精调合为硬膏状。
均匀摊于白布上,按肿胀部位的大小敷于患处,外用绷带固定。
【编按】:中药外用是通过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而取效。
本方外用能松弛肌筋,活血通络。
方中生栀子、土鳖虫,生大黄活血散瘀;三七、水蛭通经脉,祛瘀生新;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冰片、血竭消肿止痛;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诸药相伍,直接作用患部,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皮肤毛孔扩张,使药物直接由皮肤汗腺渗入,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使药物直达病灶,既能缓解局部充血水肿引起的疼痛,又能改善局部韧带组织的痉挛,松解粘连,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和局部水肿及肿块消退,使病变组织得到恢复,疾病痊愈。
本组112例,治愈103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踝关节扭伤 针灸治疗
踝关节扭伤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
这种扭伤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翻扭伤,另一种是外翻扭伤。
其中以内翻扭伤最为多见。
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软组织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下胫腓韧带,三角韧带。
由于外侧的副韧带不如内侧的三角韧带牢固,所以扭伤的常常是外侧居多。
这些韧带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踝关节的稳定性。
所以一旦出现局部的韧带损伤或者撕裂,就会造成整个关节的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也就失去了关节的稳定性。
由于外伤而造成了踝关节的扭伤,踝关节周围会出现明显疼痛,不能着地,严重者活动功能障碍。
损伤轻的只是局部出现肿胀,疼痛。
如果比较严重,整个踝关节就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甚至皮下有出血造成瘀斑。
受伤局部会有明显的压痛,稍稍活动,疼痛就会特别剧烈。
我们可以通过患者扭伤时的动作描述,以及经过触摸患者的压痛点,来判断具体损伤的韧带软组织是哪里。
明确具体损伤的韧带部位,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疗。
在诊治之前必须做x线片的检查,来排除是否存在内外踝的撕脱性的骨折,以及其他部位的骨折的可能性。
如果存在骨折的因素,中医的传统针灸方法就不能应用了。
按照中医理论,踝关节扭伤的针灸治疗依然是遵循着经络辨证法来进行。
基本原则就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选取的穴位基本上以踝关节周围的穴位为主,如果是外踝扭伤就围绕着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的穴位治疗。
如果是内踝扭伤,就应该选择足太阴经和足少阴经的穴位。
这些穴位都应该选择泻法,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同时配合局部点刺放血来促进淤血的排除,对消肿有非常好的效果。
针对局部治疗的同时,远端取穴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里所说的远端取穴,就是健侧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在手腕周围,临床中常用的穴位有阳池、养老、阳谷、腕骨。
在针刺这些远端穴位的同时嘱患者进行患肢的活动,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中大多根据患侧的井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对缓解症状有非常好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对急性的踝关节扭伤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目的。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慢性踝关节扭伤是指在踝关节扭伤后恢复期间,痛苦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或更长。
这种扭伤可以导致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功能受损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进展。
1.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慢性踝关节扭伤主要依据症状、体征、舌诊和脉诊等综合分析。
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体征包括局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舌诊主要观察舌质、苔色等变化;脉诊主要观察脉搏的滑数、弦紧等情况。
2.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手段。
2.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有桂枝加葛根汤、活络丸、软组织恢复丸等。
这些方剂可通过祛风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等作用,改善踝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并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2.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主要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局部和全身的气血运行,促进疏通经络,加速扭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改善症状和促进康复。
2.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通过手法拍、揉、压、捏等操作,刺激局部肌肉和关节,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2.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慢性踝关节扭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预防再次扭伤。
3. 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一些研究对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进行了评估。
一项2019年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显著改善,关节功能也得到明显恢复。
一些系统评价也证实了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
一项对中医治疗急性和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系统评价发现,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都可以显著减轻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度受限等症状。
【单穴治急症】踝关节扭伤的痛,外关养老来消除
【单穴治急症】踝关节扭伤的痛,外关养老来消除苗子庆苗卫萍山东省德州学院医学科学研究所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向一侧活动过度负荷,引起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的病证。
轻者有部分肌肉、韧带、肌腱损伤,重者可使肌肉、韧带、肌腱撕裂损伤,及关节囊、骨质撕脱损伤,甚至发生关节脱位。
踝关节扭伤属于中医的“筋伤”“ 踮脚”等范畴。
【辨证要点】1.气血瘀滞一般较轻,患处肿胀或不明显,活动疼痛加重,舌质淡红,脉细涩。
2.络脉瘀阻患处肿胀,疼痛显著,颜色紫暗,走路活动困难,发生踮脚。
【治疗要点】1.治则舒筋行气活血通络。
2.取穴单穴取穴:外关穴、养老穴,适于气滞血瘀和络脉瘀阻型。
3.治疗方法用毫针治疗。
【操作方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兼作用平补平泻。
养老穴位于人体的前臂伸侧,腕后1寸,以掌向胸时,当尺骨茎突桡侧缘上方之骨缝中。
取养老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寸半不锈钢毫针直刺养老穴,进针1寸左右,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每10分钟捻转1次,运针捻转3~5次,每日治疗1次,轻者7天为1个疗程,重者2个疗程。
外关穴位于腕背横纹后2寸,尺桡骨之间。
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外关穴,深0.5~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捻转1次,捻转3~5次,轻者7天为1个疗程,重者2个疗程。
【病案举例】验案1侯某,女,75岁,工人,2008年10月6日初诊。
患者走路右足踝关节疼痛3天。
患病前,遛早时曾经走过一段高低不平之路,当时未感不适,第二天行走时即感右踝关节疼痛,走路腿瘸,休息时痛减,足背略有浮肿,医院X线片显示诸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按摩、理疗、中药内服等治疗,未能控制走路疼痛。
踝关节扭伤,浮肿、疼痛、功能障碍,为外邪伤络、气滞血瘀、络脉不通,治疗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取养老穴针刺。
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半不锈钢毫针直刺养老穴,用烧山火补法捻转,约1分钟,右足踝关节处有热灼感、出汗,右足踝关节疼痛即刻缓解,15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每天1次,第2天复诊时,除久站略有疼痛之外,余无不适。
中医骨伤科踝关节扭伤的中医处理
中医骨伤科踝关节扭伤的中医处理在日常生活中,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
无论是运动中的意外,还是走路时的不慎,都可能导致踝关节扭伤。
而中医在处理踝关节扭伤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显著的疗效。
当踝关节扭伤发生时,首先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肿胀,严重的还可能伴有皮下淤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认为,踝关节扭伤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经络受损、气血瘀滞。
治疗的原则通常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通络。
中医处理踝关节扭伤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推拿按摩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专业的手法,在扭伤部位进行揉、按、推、拿等操作,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和肿胀。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医生会根据扭伤的程度和部位,掌握好力度和手法,避免加重损伤。
针灸也是中医治疗踝关节扭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选取扭伤部位附近的穴位,如解溪、昆仑、丘墟等,通过针刺和艾灸,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疏通经脉,达到止痛和消肿的目的。
针灸的治疗效果往往较为迅速,能够帮助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症状。
中药外敷在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等,将其制成药膏或药散,敷在扭伤处。
中药外敷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通过皮肤渗透,发挥药效,促进损伤的修复。
此外,中药内服也是中医治疗的一部分。
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活血止痛汤等,这些方剂可以从内部调理气血,加速瘀血的消散,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患者自身的调养也至关重要。
受伤后的 24 小时内,应采取冷敷的方法,减少出血和肿胀。
可以用冰袋或者冷毛巾敷在扭伤处,每次 15 20 分钟,每天数次。
24 小时后,则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瘀血的吸收。
休息也是治疗踝关节扭伤的重要环节。
受伤后应避免继续行走和负重,尽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在扭伤后的恢复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等,以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损伤的修复。
中医治疗踝关节扭伤的有效方法
中医治疗踝关节扭伤的有效方法踝关节是人类运动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连接大腿和小腿,使人们能够站立、行走和奔跑。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身体的运动至关重要。
然而,踝关节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其中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
踝关节扭伤通常是由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引起的。
踝关节有三组主要的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韧带。
根据受损的韧带不同,踝关节扭伤可以分为内侧踝关节扭伤、外侧踝关节扭伤和高位踝关节扭伤。
针对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非常有效,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那么具体的治疗方法。
一、踝关节扭伤的分类(1)内侧踝关节扭伤:人体踝关节之中最为坚强的韧带就是内侧副韧带,其具备了防止踝关节外翻的功能。
如果人们出现了踝关节外翻或者是踝关节旋前超过了内侧副韧带眼神长度的情况,就会对其带来损伤,进而引发内侧踝关节扭伤。
(2)外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最为薄弱的韧带就是外侧副韧带,如果人体的踝关节旋后范围过大,就会对其带来损伤,进而引发外侧踝关节扭伤。
(3)高位踝关节扭伤:下胫腓韧带主要负责连接人体的胫骨和腓骨,有着稳定踝关节的功能。
当足部过度外旋,向外扭曲或者足部过度背屈时就会造成其发生损伤,引发高位踝关节扭伤。
二、病因病机踝关节扭伤大多都是因为意外扭伤造成的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这种损伤常见于运动爱好者和穿高跟鞋的人群之中。
因为这部分人群的踝关节长期处于易损伤状态,因此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也相对更高。
还有行走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或者下台阶的时候,人体的踝关节会保持屈曲状态,这个时候如果重心不稳,导致踝关节内翻或者外翻,超出了韧带可以调节的范围,就非常有可能会造成踝关节周围韧带出现部分损伤或者是出现完全断裂的问题,引发踝关节扭伤。
三、踝关节扭伤的症状在出现了踝关节扭伤以后,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1)疼痛感,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踝关节周围钝痛或者尖锐痛。
(2)肿胀,在出现扭伤情况以后,能够明显观察到受伤部位肿胀或者红肿。
踝关节扭伤处方之37首
踝关节扭伤处方之37首处方1【组成】木瓜60g 栀子30g 大黄150g 蒲公英60g 地鳖虫黄柏没药乳香各30g【用法】共研细末、凡士林调敷患处,1日1次,3~5次为 1个疗程。
【功效】活血利湿止痛。
【主治】踝关节扭伤。
【方源】《颈肩腰腿痛独特秘方绝招》处方2【组成】五倍子50g 栀子生草乌大黄生南星各30g 土鳖虫乳香没药各20g 细辛10g【用法】共研细末,醋调外敷患处,1日1~2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踝关节扭伤。
【方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 5 (6) :371处方3【组成】伸筋草透骨草各15g 五加皮京三棱蓬莪术西秦艽海桐皮各12g 川牛膝川木瓜草红花苏木各9g【用法】水煎熏洗患处,1次20~40分钟,1日2次,5~ 7次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踝关节扭伤。
【方源】《颈肩腰腿痛独特秘方绝招》处方4【组成】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白芷各15g 大黄50g 血竭10g【用法】共研细末,香油调敷患处,纱布包扎固定,1日1 次。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踝关节扭伤。
【方源】《实用民间土单验秘方1000首》处方5【组成】土鳖虫红花川芎各18g 当归30g【用法】与75%酒精500ml共同浸泡3日,蘸药液涂擦患处,至皮肤发红为度,1日4~6次。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踝关节扭伤。
【疗效】 5~7天痊愈。
【方源】《实用民间土单验秘方1000首》处方6【组成】鲜菊叶三七100g 白酒30ml【用法】将菊叶三七捣烂,炒熟,再加白酒调匀,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扭、挫伤。
【方源】湖南民间验方处方7【组成】竹节三七5g 川芎15g 杜仲15g 朱砂莲10g 红花10g 散血莲12g【用法】用上药水煎,取汁,1日分3次服用。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扭、挫伤。
【方源】湖南民间验方处方8【组成】地雷5g 三七5g【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黄酒适量调匀,1日分2次服用。
治疗踝关节扭伤验方(医方荟萃)
治疗踝关节扭伤验方(医方荟萃)
踝关节扭伤多因踝关节受暴力突然内翻、内旋引起,为一种常见的急性扭伤。
主要表现为踝部发红、灼热、肿胀、疼痛、局部压痛,伴皮肤瘀斑、活动受限为特征。
轻者有自愈的可能,重者常肿痛、功能障碍、跛行,治疗不当会形成久治不愈的陈旧性损伤或继发性关节炎。
故宜及时给予治疗,不可等闲视之。
笔者在医疗实践中选用众多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药制成“消肿镇痛散”,局部外治,舒筋活络效果好,行气通脉作用强,消肿止痛取效快,能缩短病程,活血化瘀功效迅速确切,验之临床,每获良效。
早期给予局部外治,直接给药于患处,可及时控制病情,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新陈代谢,扩张皮肤血管,增强气血流通,有效地消除局部红肿、灼热、胀痛,使症状缓解、消失,使关节活动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本方药源广,制用简便,药专力宏,价廉效高,疗程短,见效快,安全可靠,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踝关节扭伤较理想的一种速效外用剂。
现介绍如下。
方药制备及用法:将大黄、透骨草各50克,当归、骨碎补、山栀子各30克,乳香、血竭、桃仁、红花、赤芍、玄胡各20克,田七10克,碾极细末,储瓶备用。
局部洗净拭干后,取药粉少许加酒或醋适量,调呈粥糊,敷于患处,用油纸覆盖,再以绷带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3天为1个疗程,直至肿胀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治疗期间应避免负重并减少走动。
功效:清热消肿,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止血定痛。
轻者1个疗程即热散肿消胀除痛止;重者2~3个疗程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慢性踝关节扭伤指的是踝关节在创伤后未能完全恢复,出现长期反复的疼痛、肿胀和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慢性踝关节扭伤主要由筋骨受伤、湿邪内蕴和气血不畅所致,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湿利筋为主要方法。
中药治疗是慢性踝关节扭伤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复方桂枝汤、四物汤、通络散等。
复方桂枝汤是治疗经络阻滞、气滞血瘀的常用方剂,具有祛痛、化湿、活血、调和气机的作用。
四物汤以补益气血、温通经络、滋润筋骨为主要特点,常用于慢性运动损伤的治疗。
通络散则是一种祛风湿、开窍通络、温经止痛的方剂,适用于慢性关节疼痛等症状的治疗。
除中药治疗外,中医的针灸疗法在慢性踝关节扭伤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针灸疗法有穴位注射、电针、茶针灸等。
穴位注射是将药液注射至相应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止痛的目的。
电针疗法则是通过电流刺激针灸穴位,增强针刺效果和治疗效果。
茶针灸则是将针头涂上中药粉末,放置于相应穴位上进行灸治,具有清热、活血、通络的作用。
除中医治疗外,针对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保健措施也很重要。
中医认为,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劳累过度、不恰当的体位等不良行为。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关节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总之,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可通过中药、针灸、保健等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对于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来说,除了积极接受中医治疗外,还要注意预防和恢复,以保证康复效果。
中医骨伤科足踝扭伤的中医外敷疗法
中医骨伤科足踝扭伤的中医外敷疗法在日常生活中,足踝扭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
无论是运动场上的激烈角逐,还是日常行走中的不慎失足,都可能导致足踝扭伤。
而在中医骨伤科领域,针对足踝扭伤有着独特且有效的外敷疗法。
足踝扭伤通常会引起局部的疼痛、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伤势加重,延长恢复时间,甚至留下后遗症。
中医认为,足踝扭伤主要是由于外力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
因此,中医的外敷疗法旨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通络,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
中医外敷疗法所用到的药物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大黄。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在治疗足踝扭伤时,大黄能够活血化瘀,消除局部的淤血和肿胀。
其次是红花。
红花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它可以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对于足踝扭伤后的肿痛,红花能够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再者是乳香和没药。
这两味药常常一起使用,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
它们能够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还有栀子。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作用。
在足踝扭伤的治疗中,栀子可以清热解毒,减轻受伤部位的炎症反应。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中药,如桃仁、当归、赤芍等,也常常被用于足踝扭伤的外敷治疗中,以增强疗效。
在使用这些中药进行外敷时,通常会将它们研磨成粉末,然后用适量的黄酒、醋或蜂蜜调成糊状,敷在受伤的足踝部位。
敷药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天敷药 1-2 次,每次 1-2 小时。
除了单纯的中药外敷,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外敷方剂。
比如“消肿止痛散”,它由多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组成,经过合理的配伍,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中医外敷疗法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确保受伤部位的皮肤完整,没有破损和伤口。
如果有皮肤破损,需要先进行清创处理,以免药物引起感染。
其次,在敷药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敷药,并及时就医。
中医踝关节扭伤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踝关节扭伤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踝关节(中医又称距小腿)是一种临床常见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扭伤部位肿胀疼痛,皮肤呈现红、青、紫等色,多因持重不当、运动过度、跌仆、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经脉、络脉及关节损伤导致局部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而产生局部肿痛,活动障碍。
可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损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为常见。
踝关节扭伤属中医“伤筋”范畴。
二、治疗方法1.刺络拔罐【主穴】阿是穴【操作】患者取坐位,疼痛肿胀处常规消毒,用皮肤针叩刺数下,血出尽后,用闪火法拔2号玻璃罐1个,10分钟后取下,将瘀血擦净,常规消毒。
嘱患者休息时尽量将患肢抬高。
2.耳穴压豆【主穴】取患者同侧耳廓最顶端处即耳尖穴。
【操作】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局部消毒,术者一手紧捏患者耳尖穴前后,另一手持0.35mm×25mm无菌毫针从耳尖穴沿耳后皮下直刺3~5cm,可往踝穴透刺,并顺时针360°捻转3~5次,患者可有较强烈的针感,踝关节疼痛锐减;可嘱患者自行站立,并做活动踝关节、行走等运动,此时可有明显疗效出现。
留针15~30min,起针后穴位用棉球按压片刻。
如果踝关节局部肿胀、淤血严重,活动功能改善不明显,可于次日再针刺1次,局部配合TDP神灯照射或外敷活血化瘀药物等处理。
3.中药外敷【药物】红花15g,当归30g,川芎20g,乳香15g,没药15g,木香10g,生香附30g,血竭30g,羌活15g,独活20g,制川乌6g,透骨草6g,木瓜15g,川续断30g,川牛膝30g。
【操作】上述药物烘干,加工为细末,过100目筛备用。
按损伤面积的大小,取适量药粉,放入调药碗内,加入滚开水及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均匀平摊在石膏纸上,药的厚度以3~5mm为宜,然后再将一纱布贴在药膏上,外敷踝关节疼痛明显处,用弹性绷带包裹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用7次后观察疗效。
4.中药熏洗【药物】大黄15g,乳香15g,没药15g,红花20g,三棱15g,莪术15g,艾叶30g,透骨草30g,川椒10g。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方法。
通过对中医诊断要点、常用方药、经络穴位治疗、针灸疗法和中药外治法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中医在慢性踝关节扭伤治疗中的疗效和应用情况。
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促进康复和恢复功能。
结合临床观察和疗效分析,总结了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关于慢性踝关节扭伤中医治疗的参考和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踝关节扭伤、中医治疗、诊断要点、常用方药、经络穴位、针灸疗法、中药外治法、疗效分析、临床观察、总结1. 引言1.1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治疗研究概述慢性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易发生在运动或活动频繁的人群中。
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备受关注,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慢性踝关节扭伤通常表现为踝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中医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促进局部循环,加速软组织修复。
中药治疗则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通过内服外敷的方式对慢性踝关节扭伤进行综合调理。
本文从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诊断要点、常用方药、经络穴位治疗效果、针灸疗法应用以及中药外治法的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慢性踝关节扭伤的中医诊断要点慢性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多发生在运动员及运动爱好者身上。
中医诊断慢性踝关节扭伤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一、望:观察患者受伤部位是否肿胀、颜色变化、疼痛程度,以及是否出现异常形态。
二、切:通过按压病灶部位,了解病情的深浅、虚实程度,以及局部组织是否有异常硬块或渗出物。
中医治足踝扭伤肿痛方
本方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对足踝扭伤的局部肿痛有显著疗效
伸筋草透骨草各30克五加皮海桐皮赤芍当归红花桑枝鸡血藤三棱莪术秦艽苏木红花木瓜川牛膝各15克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0克
中医治足踝扭伤肿痛方
伸筋草、透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各30克,五加皮、海桐皮、赤芍、当归、红花、桑枝、鸡血藤、三棱、莪术、秦艽、苏木、红花、木瓜、川牛膝各15克,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0克。
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1小时,再煮沸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洗浴患处,每日3-4次。
中医科中医诊疗踝部伤筋案(急性踝关节扭伤)
中医科中医诊疗踝部伤筋案(急性踝关节扭伤)张某某,男,37岁,公务员。
初诊(202*年3月18日)患者因“运动扭伤致右踝关节肿胀疼痛1天”来专家门诊就诊。
查体:右外踝部肿胀明显,皮下明显瘀斑,外踝前外侧压痛明显,右踝关节内翻、背伸功能受限。
右踝关节经CR片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及关节脱位征象。
中医诊断为:右踝部伤筋(筋脉受损,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为:急性右踝关节扭伤。
治疗采用梅花针刺络拔罐配合中药外敷。
方法如下:首先将患处严格消毒,医者手持消毒后的梅花针重度叩刺右外踝瘀血、肿胀明显之处至出血为止,然后将消毒后的小号火罐拔在出血处约5分钟,出血量约3—4ml,取下火罐后将患处严格消毒,外敷本院消肿止痛膏,绷带包扎,由于患者为内翻扭伤,所以绷带从内侧向外侧包扎并使踝关节尽量处于外翻位,并用宽胶布固定于右外踝,以防止右踝关节内翻。
嘱其勿负重行走,抬高患肢,活动远端趾关节。
二诊(202*年3月20日)患者诉右外踝肿痛明显减轻,右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行走轻微跛行。
查体:右外踝前下方轻微肿胀,皮下瘀斑明显消退,外踝前外侧压痛,右踝关节内翻、背伸基本恢复正常。
再次给予右外踝局部梅花针中度叩刺加拔罐及外敷本院活血消炎止痛膏,绷带包扎方法同前。
三诊(202*年3月24日)患者诉右踝关节肿痛基本消失,行走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查体:右外踝前下方皮下有少许瘀斑存在,局部轻微压痛。
治疗予以外敷本院活血消炎止痛膏,绷带包扎方法同前,以巩固疗效。
半月后随访痊愈。
按:急性踝关节扭伤属于中医“伤筋”范畴。
《圣济总录·伤则恶血不散》云:“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客通。
瘀结不散,则为痛为肿”。
其明显指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因局部经络受损,血瘀气滞,津液涩渗而出现疼痛、肿胀、瘀血。
本病一般分为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其中以内翻扭伤多见,本患者为内翻损伤,所以绷带包扎时应从内侧向外侧包扎并使踝关节尽量处于外翻位,并用宽胶布固定于右外踝,以防止右踝关节内翻。
踝关节损伤的中医治疗
临床医药实践临床研究VOL.1.No.8.2008719掌着地。
①活动脚踝:拆除外固定后,使患者积极进行踝部功能锻炼,在不痛的范围内,尽量做屈伸和内外翻活动。
也可借助关节活动器械进行练习。
②对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于脚踝,再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
避免被手扳动,并辅助手法按摩。
三、小结踝关节是人体负重关节,在人体诸关节扭伤中发病率最高,由于扭伤轻时,存在一定的自愈性,常被人们所忽视,但扭伤重或处理不妥、保护不够时,拖延日久,加之受寒湿之邪侵袭,造成气滞血瘀、痹阻经络之症。
中医在治疗该病时,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疏通筋络、滑利关节从而加速该病的康复,在选择推拿或者针灸疗法的同时,选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中药进行热敷,能起到迅速减轻病人病痛的效果。
参考文献[1]����推拿治疗学[��]����人��生出���,����推拿治疗学�推拿治疗学推拿治疗学 [�� ]����人��生出������人��生出����人��生出���人��生出��� , 2001�148 - 152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耿丽[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成为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首要内容,本文从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寄生虫实验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新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寄生虫病流行情况的变化, 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经过儿十年的防治工作, 以前流行严重的寄生虫病得到基本控制甚至有些地方得到基本消灭。
寄生虫总的感染人数和发病人数逐年减少, 全��会对寄生虫病的重视程度也相应降低。
结果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的重要地位随之下降。
许多院校将之改为指定选修考查课, 学时数压缩, 实验经费投人减少。
同时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9-94)和《临床骨伤科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所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有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史;
2.伤后踝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
3.可有明显的皮下瘀斑或皮肤青紫;
4.患者呈跛行步态;
5.内翻损伤者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内翻应力实验阳性;
6.外翻损伤者内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外翻应力实验阳性;
7.X线片:踝关节无骨折及明显脱位;内、外踝处可有小骨片撕脱。
必要时须加照应力位X片,观察踝穴的对称性或行踝关节造影(可在血肿麻醉下进行);
8.若经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高度怀疑踝关节韧带损伤,为了解损伤的程度,患者经济允许可行踝关节MRI检查。
(二)疾病分类:
结合中医骨伤理论、外伤机制和临床四诊表现,可分为:
1.内翻损伤:此型临床最多见,这是与踝关节的解剖特点有关。
维持踝关节内侧稳定的三角韧带远比维持踝关节外侧稳定的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结实的多,而且外踝要比内踝长1~2cm。
受伤时踝关节极度内翻,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皮下青紫,外踝前缘、下缘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有时可见到外踝尖处有小骨片撕脱。
2.外翻损伤:踝关节极度外翻位损伤,踝关节内侧处疼痛、肿胀、皮下青紫,内踝周围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踝关节多无异常,有时需要加照外翻应力位片。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局部明显肿胀及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
舌红边瘀点,脉弦。
2.筋脉失养证:损伤后期,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或可触及硬结,步行欠力。
舌淡,苔白,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
1.手法治疗
采用踝关节筋伤手法,以“轻、巧、柔、和”为原则,以外踝扭伤为例,患者侧位或侧卧位,伤肢在上,助手握住伤肢小腿下端。
医者双手握住踝部下方,双手拇指按在伤处。
医者与助手在相对拨伸下摇晃踝部数次,同时拇指在伤处揉捻,在拨伸下内翻踝部后再外翻,同时拇指在伤处戳按。
恢复期或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者,手法宜重,特别是血肿机化,产生粘连,踝关节功能受损的患者,则可施以牵引摇摆,摇晃屈伸等法,以解除粘连,恢复其功能。
2.固定治疗
损伤早期或理筋手法之后,可将踝关节固定于损伤韧带的松弛位置。
若为韧带断裂者,可用石膏管型固定,内侧断裂固定于内翻位,外侧断裂固定于外翻位,6周后解除固定下地活动。
并坚持腓骨肌锻炼,垫高鞋底的外侧缘。
若为韧带的撕裂伤者可局部外敷七厘散药膏或金黄膏,外用自粘性绷带或特殊塑料夹板固定。
外翻损伤固定于内翻位,内翻损伤固定于外翻位,一般可固定2 4周。
3.练功治疗
外固定之后,应尽早练习跖趾关节屈伸活动,进而可做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
肿胀消退后,可指导做踝关节的内翻、外翻的功能活动,以防止韧带粘连,增强韧带的力量。
4.中药外用
损伤早、中期外固定后踝关节仍有肿胀、疼痛为主者,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可用下列中药熥洗患处。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桃仁、红花、生地、木通、五加皮、路路通、大黄、蒲黄(包)、当归、羌活、独活等加减。
损伤后期踝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为主,治以活血壮筋、止痛消肿。
可用下列中药熥洗患处。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苏木、大黄、红花、自然铜、黄柏、苍术、伸筋草、透骨草、制乳没、川乌、草乌等药物加减应用。
5.其他外治法
(1)局部红外线、激光、中药湿包裹等物理治疗
(2)踝部损伤的中后期,关节仍疼痛,压痛较局限者,可选用倍他米松片(得宝松)或醋酸强的松龙12.5mg加1%普鲁卡因2ml作痛点局部封闭,可每周注射1 2次。
(3)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疗法是以中医针刺疗法和医学理论为基础,与现代外科有限手术和软组织松解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治疗踝关节扭伤后期粘连有较好的疗效。
选择痛点或软组织条索处,1%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针刀局部进行粘连带的松解,刀法有:切、割、推、拨、针刺等。
(4)手术治疗:陈旧性或反复损伤致踝关节外侧不稳或继发半脱位,功能明显障碍者,可行外侧韧带再造术,多选用腓骨短肌腱代替断裂的外侧韧带。
陈旧性损伤内侧三角韧带韧带断裂者,可切开进行韧带修补术,术后均采用石膏外固定6周。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七厘散或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跌打丸、接骨七厘片等。
2.筋脉失养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壮筋。
推荐方药:补肾壮筋汤或壮筋养血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牛膝、山茱萸、茯苓、续断、杜仲、白药、青皮、五加皮等。
中成药:左归丸、右归丸等。
(三)护理
1.注意观察固定后的足趾端血运。
2.即是调整石膏或自粘性绷带的松紧度。
3.指导患者进行足踝部肌肉训练。
4.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足底应力分布测试技术协助治疗和护理。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中的踝关节扭伤疗效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未愈。
治愈:踝关节肿痛消失,关节稳定,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
好转:踝关节疼痛减轻,轻度肿胀或皮下瘀斑,关节欠稳,步行欠力,酸痛。
未愈:踝关节疼痛无改善,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主诉、临床体征及X线表现进行综合判定。
患者疼痛主诉判定采用疼痛标尺法。
临床症状、体征采用分级量化标准法(见下)进行判定。
X线踝穴宽度测量采用与健侧对比测量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