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 ]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 ] 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 ] 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表达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 ]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 ]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 ]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 ]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 ]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 ]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律常识知识点大全

法律常识知识点大全

法律常识知识点大全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以立法机关制定的规则和原则为基础,用于引导和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系列制度。

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

2. 法律的分类按法律的效力分•宪法:国家的根本法,确立国家制度、人民权利等基本原则。

•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规定行政行为的规范。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法规。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解释的规范。

按法律的性质分•公法: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如宪法、刑法。

•私法: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民法、合同法。

按法律的主体分•国际法: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内法:调整国家内部关系的法律。

3. 法律的适用适用法律的原则•法无不明:在法律适用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适用的法律。

•法不溯及既往:法律只能适用于制定之日起的行为,不得追溯到已经过去的行为。

•差别适用法:根据不同情形适用不同的法律。

•利益平衡法:在实际适用法律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利益进行平衡。

法律适用的限制•超越性规定:当特殊法与普遍法相冲突时,特殊法优先适用。

•强制性规定:法律中有些法律规定是必须遵守的,不得违反。

•禁止性规定:法律中规定的某些行为是禁止的,不得进行。

4. 法律责任和法律权利法律责任•刑事责任: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违反行政法规和规定行政行为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权利•个人权利:包括人身权利(生命、健康、姓名等)和人格权利(名誉、荣誉、隐私等)。

•财产权利:个人和组织对财产享有的权利。

•合同权利: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中享有的权利。

5. 法律程序司法程序•起诉阶段:由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立案。

•审理阶段:由法院进行调查、举证、辩论、判决的过程。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打印版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

- 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二、法律的分类- 公法:涉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 民法:涉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法、婚姻法、侵权法等。

- 商法:涉及商业交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

三、法律的层级和效力-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法律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等。

- 法律层级高低按照立法机关的级别划分,如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

四、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平等、互惠原则。

-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合法性、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原则。

五、法律责任和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 法律行为是指依法设定的被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六、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内容的诠释和阐明,可以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界进行。

- 法律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运用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判断和处理。

七、法律的变动和发展- 法律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条文或制定新的法律来进行变动和发展。

- 法律的变动和发展应当符合社会需求和法治原则。

八、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保障了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

- 法律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实现。

以上是《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的打印版,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200。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法律的定义和分类2、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3、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4、法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5、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和流程6、常见的法律纠纷解决途径1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11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112 法律通常分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大类。

公法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旨在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和保障公共利益;私法主要包括民法、商法等,侧重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私人关系;社会法如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

12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121 法律的效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时间效力指法律生效和失效的时间;空间效力指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122 法律适用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等原则。

在法律冲突时,应按照法定的冲突解决规则确定适用的法律。

13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131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等;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等;刑事责任则包括主刑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以及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132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取决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

行为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14 法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141 公民依法享有各种法律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等。

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

14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权利的行使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遵循合理、合法、诚信的原则。

15 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和流程151 法律程序是保障法律公正实施的重要环节,包括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等。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

3、法的分类
法的分类是指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 的标准,将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实体法与程序法 根本法与普通法 一般法与特别法 国内法与国际法 公法与私法
4、法律体系
又称“法的体系”或“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 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 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事实:
法律规则中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 发生、变化、消亡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事件(社会、自然) 事件(社会、自然) 行为(合法、违法;善意、恶意; 行为(合法、违法;善意、恶意; 作为、不作为) 作为、不作为)
事实构成: 事实构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引起一个法律关系的 产生、变更或消灭。 产生、变更或消灭。
二、多选
1、法的基本特征有: A.技术规范而非行为规范 B.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有的法有普遍约束力 2、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A.指引 B.评价 C.预测 D.执行社会事物 3、法的社会作用的具体表现: A.组织和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化大生产 B.推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C.维护社会的正常生产与产品交换秩序 D.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三、 法的形式
1、法的形式
(法源、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制定法 判例法 习惯法 国际条约和协定 法理
以制定法为主的正式渊源
宪法 法律 层次(效力位阶)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国际条约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省级地方性法规 省级地方性政府规章 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政府规章
法的效力层次遵循的原则:宪法至上
原则;等差顺序原则;特别法优先原则;实体法 优先原则;国际法优先原则;新法优先原则。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法律领域中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了解法律基础知识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使我们在法律层面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下面是我为您总结的一些法律基础知识:1.法律概念及分类:法律是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制度化的规则。

根据法律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等不同类型的法律。

2.法律文本:法律文本是指体现法律规则的文件,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

法律文本对于解释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司法解释,对法律的具体适用具有指导作用。

3.立法:立法是制定法律的过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的。

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审议、通过等步骤,法律的颁布实施需要符合相应的程序要求。

4.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规则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违法者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两种形式。

5.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后果和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类型。

6.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指社会对法律纠纷进行审理和解决的机制和程序。

司法制度的核心是独立的司法机关和公正的审判程序。

7.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在实际情况下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特定事实进行判断和处理。

合理准确地适用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础。

8.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法律事务时需要遵循的法定程序。

合法的程序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9.法律权益:法律权益是指个人或组织按照法律所享有的权利,基于法律规定的保护和法律责任匹配。

10.法律援助:11.法律救济:法律救济是当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司法途径获得的补偿和修复。

法律救济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12.合同法:合同法是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是民事法律的基础。

13.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常识大全

法律常识大全

法律常识大全导言法律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至关重要。

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重要的法律常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

第一章法律的定义与分类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旨在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二、法律的分类1.公法和私法公法主要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则主要调整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民法、商法等。

2.刑法和民法刑法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包括盗窃、杀人等;民法则调整了人们在财产、合同、婚姻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如国际贸易、战争等;国内法则是各个国家内部的法律体系,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第二章基本法律原则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

法律的实施应保证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二、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任何行为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

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被认为是合法的,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自由原则自由原则要求法律保护个人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组织自由等。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行使自己的自由。

四、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应公正无私,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公正的待遇和裁决。

第三章常见法律问题解析一、合同法常识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它规定了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明确合同的对象、内容、价格等要素,以免引发纠纷。

二、刑法常识刑法规范了社会危害行为,包括盗窃、抢劫、杀人等。

了解刑法规定可帮助人们避免违法行为,并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三、劳动法常识劳动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报酬等。

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雇主和员工维护自身的权益。

结语法律常识的了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系统、法律原理和法律实践的了解和认识。

这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法律知识,它有助于人们合法维权、履行法律义务、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下面是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汇总。

一、法律系统法律系统是由法律组成的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具体法律的组合。

这些法律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是国家行使权力和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

法律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二、法律原理1.法律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社会地位、财富背景、种族、性别等差异。

2.法律正当程序原则:在实施法律的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保障当事人享有辩护权、听证权、申诉权等权利。

3.法律保障权利原则:法律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各种权益。

4.法律自由原则:公民享有的权利不得被非法限制,除非法律本身对这些权利进行了限制。

三、法律实践1.合同法: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旨在约束双方的行为并实现互利互惠。

合同法明确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违约等规定。

2.刑法: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及其刑罚。

刑法意在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3.行政法:行政法主要调整行政行为,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法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内容。

4.劳动法: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四、法律维权法律维权是公民对非法侵害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过程。

维权可以通过正当程序提起诉讼、申请仲裁、提出投诉或举报等方式进行。

法律维权需要依法制定的法律规定,合理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五、法律义务法律义务是公民依法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履行契约、缴纳税金、保护环境、保持社会公德等。

六、法律违法与违规法律违法指的是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违反法律义务。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点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点

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点行政法
1. 行政法是指调整国家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的法律体系。

2.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程序和责任,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3. 行政法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诉讼法等多个方面。

民法
1. 民法是指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法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体系。

2. 民法规定了合同、侵权、继承等方面的关系,保护个人的权益。

3.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稳
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刑法
1. 刑法是指调整公民与国家之间以及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体系。

2.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处罚等方面的内容。

3. 刑法对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法律基础。

劳动法
1.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

2.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劳动法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法
1. 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体系。

2.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方面的内容,保护知识创造者的权益。

3. 知识产权法对促进科技创新、保护知识创造具有重要作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法律支撑。

以上是法律法规常识的基本知识点,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实践。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法律基础中需要掌握的必学知识点:
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法律的基本定义以及法律的分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2. 法律的来源和形式:了解法律的来源和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司法解释等。

3.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了解法律的效力和适用的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适用性原则等。

4. 法律主体和客体:了解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和客体,如公民、法人、国家等。

5. 法律权利和义务:了解法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范围,如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合同义务等。

6. 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如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审判程序等。

7. 法律责任和制裁:了解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如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8. 法律保护和救济:了解法律保护和救济的途径和方式,如诉讼、仲裁、行政救济等。

9. 法律伦理和道德观念:了解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和界限,如法律
道德化、道德约束力等。

10. 法律文书和法律解释:了解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和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如判决书、决定书、司法解释等。

以上是法律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和应用法律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基础的框架,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1. 民法
1.1 合同法
- 合同的成立条件
- 合同的种类和效力
- 合同的履行和解除
1.2 执行法
- 申请执行的条件和程序
- 执行的方式和范围
- 执行中的异议和申诉
2. 刑法
2.1 刑事犯罪
- 犯罪的构成要件
- 刑事责任和处罚
- 辩护和刑事诉讼的程序
2.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责任-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
3. 行政法
3.1 行政行为
- 行政行为的产生和效力
- 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方式
- 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和申诉
3.2 行政许可
- 行政许可的依据和条件
- 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效力
- 行政许可的范围和期限
4. 劳动法
4.1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
- 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合同的违约和争议解决
4.2 劳动保护
- 劳动合同法律状态的保障
- 劳动安全和卫生的保护
- 劳动争议的解决和调解
这只是法律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每个部分都有更详尽的内容。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细节,请参考相应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

法律常识大全

法律常识大全

法律常识大全法律常识大全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基础的法律常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不违法、不受侵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常识,供大家参考。

一、刑法常识1. 刑法是犯罪行为与刑罚之间的法律规范。

2. 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3. 不同犯罪行为有不同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4. 刑罚的执行主体是国家的刑事司法机关,如公安机关、法院等。

二、民法常识1. 民法是涉及到私人之间的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

2. 民法规定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婚姻家庭权等。

3. 民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相关内容。

4. 民法还规定了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

三、劳动法常识1.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2.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等。

3. 劳动法规定了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双方都必须履行。

4. 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机构。

四、交通法常识1. 交通法是指导道路交通行为的法律规范。

2. 交通法规定了驾驶证的获取和使用条件。

3. 交通法规定了道路交通规则,包括速度限制、车道规定、禁止酒驾等。

4. 交通法还规定了交通事故的处理和责任认定。

五、知识产权法常识1. 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

2.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3.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方式。

4.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处罚。

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常识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商品退换货、投诉受理等程序。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了商家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

七、环境保护法常识1. 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

2.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标准。

3.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程序。

法学重要基础知识点

法学重要基础知识点

法学重要基础知识点
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和制度,它分为
宪法法律、行政法律、民法和刑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

二、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包括宪政制度、行政制度、立法制度和司法
制度等。

宪政制度规定了国家的组织架构和权力分配,行政制度规定
了政府的运作方式,立法制度规定了法律的制定程序,司法制度规定
了法律的适用和司法程序。

三、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分
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所应承担
的刑罚;民事责任是指侵害他人权益导致的经济赔偿或其他补偿措施。

四、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法律在具体案件中的应用。

法律适用包
括解释法、裁判法和执行法等程序。

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法律权利平等、纠正不公正、公正审理等。

五、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法律问题的科学方法。


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等。

通过
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深入理解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

以上仅是法学重要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概述,法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
面广泛且深入。

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法
律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法律知识点总结

基础法律知识点总结

基础法律知识点总结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种管理社会关系的规范,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和准则。

2.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法以及国际条约等。

3. 法律的功能法律的功能包括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发展等。

4. 法律的体系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民事法、刑法、商法等。

5. 宪法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6.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处罚法等。

7. 民事法民事法是规范民事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合同法、侵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8. 刑法刑法是规范刑事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罪行。

9. 商法商法是规范商业活动的法律,主要包括合同法、公司法、商标法、专利法等。

10.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平等保护原则、公平正义原则、保护人权原则等。

11.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12. 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依据法律规定进行的诉讼和非诉讼活动的程序,主要包括起诉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

13. 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等。

14. 法的适用法的适用包括适用法律、适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运用。

15. 法的制定法的制定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16. 法的解释法的解释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法律进行解释,解释有权是最高法院或者省级以上的高等法院。

17. 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是指具体案件中法律的适用,包括适用法律的种类、适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的具体规定。

18.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陌生是因为其体系庞大、内容繁杂,让人难以完全掌握。

但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法律基础知识的世界。

一、法律的定义与分类法律是什么?简单来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

法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大的方面看,有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行政法规范着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职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行政权力的侵害。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比如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方面。

商法主要涉及商业活动,如公司法、证券法等。

刑法则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用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经济法旨在调节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规范劳动关系。

环境法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法律的渊源法律的渊源,也就是法律的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国际条约等。

宪法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如《_____条例》。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的。

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

国际条约是指我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和多边条约、协定等。

三、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重要的法律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法律。

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效力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和商法等。

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制定和修正一般需要通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

2. 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程序和责任等规定,旨在确保行政机关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

3. 民法:民法是规定个人和法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侵权责任等内容,维护个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4. 刑法:刑法是规定对违法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和实施刑罚的法律规范。

刑法对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安全的行为进行惩治,维护社会安宁和公正。

5. 商法:商法是调整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商业主体的设立、经营、合同、竞争等规定,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二、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本精神和指导原则,对法律适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介绍一些重要的法律原则。

1. 法治原则: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法治原则要求国家和社会一切行为都必须依法进行,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超越法律的约束。

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种族、性别、宗教等,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 公正原则:公正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观。

公正原则要求法律和司法机关在处理纠纷和决定责任时,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

4. 自由原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法律保障个人的自由和隐私,限制国家和他人对个人自由的干涉。

法考常考的100个法律知识点

法考常考的100个法律知识点

法考常考的100个法律知识点一、宪法及法律体系1. 宪法的性质和地位2. 宪法的修正和解释3. 法律的性质和种类4.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5. 国际法在中国的适用二、民法6. 民法的基本原则7. 民法的立法目的和特点8. 自然人的权利和义务9. 法人的产生和终止10. 物权的设立和转让11. 债权的产生和转让12.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13. 合同效力和履行方式14. 违约责任和合同解除15. 侵权责任的主体和标准三、刑法16.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目的17. 刑法的种类和构成要件18.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19. 刑法责任的种类和形式20. 刑法中的减轻和加重情节21. 犯罪辩护的种类和要素22. 死刑的适用和执行2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24. 刑法的适用时效和追诉时效25. 刑法修正案的解释和适用四、行政法26.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性质27. 行政法的对象和内容28. 行政权力的种类和来源29. 行政行为和行政契约的法律效力30.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种类31. 行政裁决和行政强制措施32. 国家行政组织的设置33. 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性质和适用34. 行政监督和行政问责制度35.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五、经济法36. 经济法的性质和内容37. 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特点38. 公司法和企业法的基本原则39. 公司设立和登记的程序40. 公司资本和股东权益的保护41. 企业并购和破产的法律规定42. 单一经济法和部门经济法的适用43. 合同法在经济法中的应用44.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45. 市场竞争和反垄断的法律要求六、民事诉讼法46.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目的47.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程序48. 民事诉讼的主体和地位49.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50. 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51. 民事诉讼的诉讼期限和形式52. 简易程序和特殊程序的适用53. 赔偿责任的确认和履行方式54. 民事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55. 民事执行的程序和效果七、刑事诉讼法56. 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目的57. 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程序58. 刑事诉讼的主体和地位59.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60. 侦查和起诉的程序和要素61. 审判和裁判的程序和权力62. 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63. 刑事执行的程序和效果64. 死刑执行的法律规定八、行政诉讼法65. 行政诉讼法的性质和目的66. 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程序67. 行政诉讼的主体和地位68.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69. 行政裁决和行政处罚的诉讼程序70. 行政争议的法定程序和申请条件71. 行政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72. 行政执行的程序和效果九、国际法73. 国际法的性质和来源74. 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和内容75. 国际法的主体和地位76. 国际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77. 国际公约和国际承认的法律效力78. 国际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十、劳动法79. 劳动法的性质和目的80.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81.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82. 劳动报酬的确定和支付方式83. 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调解84. 劳动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十一、知识产权法85. 知识产权的类型和保护范围86. 专利法的保护和维权87. 商标法的保护和维权88. 著作权法的保护和维权89. 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维权十二、税法90. 税法的性质和基本原则91. 税法的适用范围和义务92. 税法的计算和征收方式93. 税法的申报和复议程序94. 税法的违法和漏税处罚十三、环境保护法95. 环境保护法的性质和目的96.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97. 环境污染的防治和处理98. 环境损害的赔偿和补偿99. 环境监管和责任追究100. 环境保护法修正案的适用以上是法考常考的100个法律知识点,涵盖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税法、环境保护法等方面的内容。

学法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学法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学法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一、法律的基本原理
1.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规范,其特征包括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和永久性。

2.法律的职能
法律的职能主要有规范性、引导性、保护性和调整性。

3.法律的形成过程
法律的形成过程包括立法、公布、施行和适用。

4.法律的自觉性和自为性
法律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自为性,即法律要依靠自身的规范力量来实现其目的。

5.法律的效力
法律的效力表现为绝对强制力和相对强制力。

二、法律的体系
1.法律的种类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劳动法、国际法等种类。

2.法律的层级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层级。

3.法律的关系
法律之间存在着上下位关系和一般特殊关系。

4.法律的适用
法律的适用包括适用法律和适用法的规则。

三、法律制度
1.国家的法律制度
国家的法律制度包括宪法的地位、法律的发展、司法的审查等内容。

2.司法制度
司法制度包括审判权、检查权和检察权等内容。

3.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法律制度、监察机关制度等。

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

掌握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是学习法学的必备知识点。

希望本文对学习法学的必备知识点进行了
清晰的总结和介绍,能够帮助有需要的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学、学习法学。

法律基础知识一览表

法律基础知识一览表

法律基础知识一览表一、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规范性规定,其目的是维持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保护公民权益。

法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

二、法律的分类1.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2.行政法律:主要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行政行为以及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3.刑法律:刑法规定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规范和处理办法,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4.民法律: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内容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婚姻家庭关系等。

5.经济法律:经济法律主要涉及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如公司法、合同法等。

6.劳动法律:劳动法律主要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劳动合同、工资福利等。

三、法律的形成和效力1.法律的形成:法律的形成过程包括立法、公示、实施三个阶段。

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利益制定法律法规;公示是指法律的内容向社会公开宣布;实施是指法律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开始生效。

2.法律的效力:法律通常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即适用于全体公民和法人。

法律还可以具有限定适用的效力,即只适用于特定的领域或特定的人群。

四、法律责任和法律文书1.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对违反法律规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通过行政处罚、民事赔偿或刑事处罚来实现。

2.法律文书:法律文书是国家机关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例如法律决定书、判决书、合同等。

法律文书记录了法律事实和法律裁决,对相关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五、法律的适用和解释1.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包括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两种形式。

直接适用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了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间接适用是指根据法律的一般原则和精神来解决特定问题。

2.法律的解释: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定意义的确定和阐释,可以通过宪法解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6.规章规章通常称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某一类事件或某一类人的一般性规定,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种。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上述各种法的渊源都具有法的效力,但它们的效力等级又是有差别的。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3.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优先适用效力,经济特区法规的优先适用效力。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6.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的原则: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三、法的效力法的效力是指法具体生效的范围,及法在适用对象、时间和空间三方面的效力范围。

1.法的对象效力第一,中国公民、法人好其他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在国外仍受中国法的保护并履行中国法定义务,同时也遵守所在国的法。

第二,我国法律对外国的适用包括两种情况:(1)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除享有外交特权好豁免权或法有另外规定者外,一律适用我国法律;(2)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或中国公民、法人犯罪,按中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中国刑法规定,但按犯罪地的法不受处罚的除外。

2.法的空间效力(1)有的法在全国范围有效;(2)有的法在一定区域内有效;(3)有的法具有域外效力。

3.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的效力的起止时限以及对其实施前的行为有无溯及力。

法开始生效的时间:一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后经过一段时间生效。

法终止生效的时间:一是以新法取代旧法,使旧法终止生效;二是有些法完成了历史任务而自然失效;三是发布特别决议、命令宣布废止某项法;四是法本身规定了终止生效的日期。

注意:法的溯及力,指新法颁布后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加以适用的效力。

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四、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泛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

1.法的规范作用作为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1)告示作用:法律代表国家关于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的意见和态度。

(2)指引作用:法是通过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的。

(3)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好尺度,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的作用。

(4)预测作用:根据法律规定,人们可以预先知晓或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

(5)教育作用(6)强制作用:在于制裁违法行为。

2.法的社会作用:(1)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五、法的运行过程(一)立法1.立法的概念立法是指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好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2.中国立法指导思想当代中国立法总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立法观。

当代中国立法基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3.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4.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立法的基本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草案表决稿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等四个阶段。

(1)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提出是指依法有专门权限的国家机关和个人向立法机关提出创制、修改、补充或废止某项法律的法律案。

(2)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已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案进行审查和讨论。

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经过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3)法律草案表决稿的表决。

这是指立法机关对法律案经过审议后提出的表决稿,正式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活动。

这是整个立法活动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一般法律要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或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超过半数通过。

(4)法律的公布。

这是立法机关将获得通过的法律依法定形式公之于众(社会)的一个法定程序5.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它不包括国际法和已失效的国内法。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诉讼法。

(二)法的实施1.法的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所谓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现法律的活动。

所谓司法,也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好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法律适用的要求和原则法律适用的要求:(1)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2)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3)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3.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3)法律关系的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结果;精神产品;人身。

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违法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违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行为。

构成:违法主体,违法客体,违法的主观要件,违法的客观要件。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所产生的由相关主体所应承担的具有法定强制性的不利后果。

与政治责任、道义责任等其他社会责任相比,法律责任有如下特点:第一,法律责任是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法律上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约定义务以及正确行使权力、权利的义务;第二,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该责任或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以直接强制手段实施;或由当事人协商主动承担,但以国家强制力作为潜在的保证。

(3)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指由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法律制裁主要有以下几种: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5.法律实施的监督(1)法律监督及其构成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法律监督的基本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法律监督的主体、法律监督的客体和法律监督的内容。

法律监督的主体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