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陈定云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

中国,泱泱大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无穷璀璨的文化瑰宝。古代诗歌就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

然而,当前中学古代诗歌教学现状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极不相称,也与中学生这个最应该拥有梦想与诗的青少年时代极不和谐。古代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文化精粹和宝贵的民族精神不能被充分发掘、继承和弘扬,这是语文教育的盲区,是语文教师的失职,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罪过。语文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和谐成长、国家持续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重视古代诗歌教学。中学古代诗歌教学,既要继承和吸收我国古代的诗教传统,从语言艺术、道德修养上着力,又要学习和借鉴现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的精神超越。尤为重要的是,要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出发,在教育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等理论的指导下,立足课堂,辐射课外,不断创新中学古代诗歌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舞台,构建诗意校园。

2、主要概念的界定

根据中国文学史分期的研究,一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文学史的开始,而之前则为古代文学史。古代诗歌指的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古典诗歌样式,区别于后来不拘形式的白话体的新诗。

本课题中所述的古代诗歌,首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代诗歌,它们的出现形式主要是课文和诵读欣赏,另外就是教材内容中引用的诗句。其次,我们更要努力将学习的视野扩展到古代诗歌的全部,去感受和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和精彩。

初中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基本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古代诗歌是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和思想内核,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养成健全人格的最优化教材之一。

3、目前国内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中国历来就有诗教的传统。大教育家孔子十分推崇诗教的作用。他说:“不学诗,无以言。”并且把他整理的《诗三百》作为教材之一,用来培养塑造“温柔敦厚”的君子。科举制下,《诗经》成为儒学经典之一,是求取功名的必考科目。另外,《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诗歌教材也盛传不衰,就连蒙学读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采用了诗的押韵歌咏形式,以便于孩童的诵读识记。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2003年相继颁布了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许多语文教师结合新课标、新理论及教学新手段对古代诗歌教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实践价值的成果。如吴彩霞在《新课标下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模式研究》中,归纳和倡导“读、品两步”、“感知、诵读、比较、扩展等四步”、“朗读与翻译、质疑与思考、评价与总结、诵读与记忆等五步”几种教学模式。张利芳在《古诗词有效性教学模式浅探》中提出了“专题式、比照式、导引式、延伸式”等课堂教学模式。李正兵等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构建了“教诗以诗”的模式,主张从阐释名句、比照阅读、转借生发、指点迷津等方面切入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方法上,孙清武提出了“溯源、比较、描摹、玩味”等八种方法,对于激活学生兴趣、提高文学修养和审判鉴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对于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论述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特别是诗歌诵读欣赏的方法和模式值得借鉴,但我们认为古代诗歌和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联系,

读诗、品诗、写诗也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还可以开创出更广阔的天地。

4、研究的理论依据

叶澜教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主要在过程中展开”,提出“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钟启泉教授强调:“教师需要聚集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因为,课堂教学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大部分。”

施良方、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在课堂教学策略部分集中讨论了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实施和教学后的评价,认为课堂教学研究是指现代教师工作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意向性(有目的)的行为,同时它又是一种探究性的行为,现代教师要从“教书”转向“教人”,教一个活生生的、具有整体生命性的人,他们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或处理具有不确定的教育情景。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根据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的深入研究,侧重于实践活动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的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特别是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使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具体呈现。区培民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例的评述,特别是在论述语文课堂教学部分提出了构建21世纪的新型课堂的思想,并从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对语文课堂实施的模式/方式进行了评介。

因此,我们对初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重点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以古代诗歌为载体,努力将古代诗歌鉴赏的理论研究融入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从课堂教学的层面来探究初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任务、要素及策略,从生命成长的高度,关注学生需求,设计并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

5、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反对古代诗歌教学的应试化倾向,反对那种以量取胜和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反对把古代诗歌的教学与语文教育断裂开来。古代诗歌是语文教育的载体,在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教育特点的落实,要注重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有效性和普适性,积极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魅力课堂,构建诗意校园,使古代诗歌教学在回归初中语文教育中准确定位,成为改革语文教育的切入点和语文教育发展的生长点。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侧重于古代诗歌教学的课堂实践,在教学论的层面上关注教与学现象,运用教学心理、接受美学、构建主义、情境教学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从课程论的层面上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从教育学的层面上重视古代诗歌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感染熏陶和人格养成,从社会学、文化学的层面上突出古代诗歌教学对民族精神、人文价值的追求,希望通过切实的研究总结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塑造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有机融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

(一)中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考题摭议

通过搜集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中考试卷的研究,发现古代诗歌命题趋向、考查与教学的关系影响,探讨古代诗歌考查的合理有效形式。

(二)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现状探析

1、对诗歌和诗歌教学的认识存在偏误

诗歌教学,首先就要了解诗歌这一文学样式。中国古代对诗歌的认识,有“诗言志”,“不学诗,无以言”等观念,可以说我们的古人,是把诗歌看作个人思想和知识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然而现在,我们却似乎不再去追问诗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了,一提到诗歌,只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