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要点讲义教学(李士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纲要

一、名词解释:

1、《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它内容丰赡,有歌颂周部族祖先功业的史诗,如《公刘》、《绵》等;有反映周公东征经过的,如《东山》、《破斧》诸篇;还有些揭露现实、讽刺丧乱的诗,它们反映了平王东迁、周室衰微的历史背景。而其中的大量诗篇则是反映当时的社会斗争、人民疾苦和劳动人民的劳动与爱情。这些诗歌句式整齐,以四言句式为基本形式,音调和谐,文辞朴素,语言洗练,现实主义精神很强。用赋、比、兴的手法表现事物,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论语》

《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的文章大多很短,但其记言记事,时有生动逼真、富有文学情趣的片断,在短短的记叙中,展现出人物的感情和性格。《论语》中不少片言只语的记述,都很能传达出哲理和感情。《论语》有许多简明深刻的格言,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的座右铭。《论语》所记,多为当时口语,文辞简古,平实洗练,迂徐含蓄,对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3、《左传》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传》和《春秋》一样,顺着鲁国十二个君主的世次来记载,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取材范围广,叙事具体。《左传》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诸侯国之间和诸侯国内部的矛盾,表现出比较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颂扬爱国精神和肯定开明政治家等进步的思想倾向。《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善于在叙事中刻划人物,文辞简约而富文采,对后代的叙事散文和小说有深远的影响。

4、《墨子》

《墨子》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很有影响,其主要内容是“兼爱”和“非攻”。墨子的文章,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常常缺少文采,但是善于用具体事例说理,逻辑严密,对后世的论说文,有其特殊的影响。《墨子》文章虽然语言质朴,但也注意修辞,排比等手法使用很多,因此仍有一定的形象性。

5、《孟子》

《孟子》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孟子是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人物,性格比较刚烈。孟子的散文,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善于辨论。《孟子》中还有许多地方用精当的比喻来说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孟子》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唐宋的韩愈、苏洵等散文家都很推崇《孟子》,都受到过它的影响。

6、《荀子》

《荀子》是荀况及其门人的论文集,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等各方面。《荀子》中的文章,都已是长篇专题学术论文。这些文章,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整篇文章紧扣中心,层层论证,结构谨严。

二、简答题:

1、简述《左传》、《国语》、《战国策》三部史书的艺术特色。

这三部史书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先秦时代重要的历史散文著作,在体例、叙事和文辞上各具特色。《左传》是具体解说和补叙《春秋》历史事件原委的著作,是继《春秋》之后中国第二部编年体史书,它按年月顺序叙事写人;《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不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各国历史,而是侧重于记载各诸侯国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一些谏说言辞;《战国策》也是国别体,叙事记人,笔墨比较集中,在一个事件中穿插许多人物,或通过几个事件、场面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从文辞来看,《左传》是史家之笔,讲究婉约严谨,准确翔实;《国语》多谏对之辞,注重朴实简练,逻辑严密;《战国策》多策士之言,追求铺张夸饰,文笔酣畅淋漓,以气势和辞采取胜。总之,这三部史书都以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显示出先秦历史散文的卓越成就。

2、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学派繁多,出现了百家争鸣、诸子蜂起的局面。诸子阐述自己主张的论著,大部分可以认为是哲理散文作品。诸子哲理散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语录体,《墨子》则虽大多为语录体,但已见议论短文,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正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的论辨,《庄子》则由对话论辨发展为专题论文。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荀、韩的文章已完全摆脱了语录、对话的形式,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3、简述《战国策》的内容及文学价值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由战国末年或秦汉间人所编纂。西汉末年刘向汇集当时流传的各种本子,重新编排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后又简称《国策》。全书按国编排,分东周、西周、秦、齐等十二国策,记录春秋以后到秦并六国240年左右的史事,反映了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而以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充分肯定他们的胆识和才干。但有时也不免夸大其作用,宣扬了他们追逐功名富贵、施展阴谋诡计的行为。

《战国策》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左传》相比,它由于不受编年体的限制,叙事更为完整、集中,显得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战国策》的语言也比《左传》更为通俗、生动,善用比喻、排比,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在全书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后代的辞赋、政论散文,很多很受到《战国策》的影响,许多小说和戏剧也从《战国策》中汲取了丰富的滋养。

4、简述《孟子》的思想内容及文学价值

《孟子》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省刑罚,薄税敛”,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孟子》是语录体的散文,但较之《论语》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是从章向篇的过渡。《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感情强烈、言辞锋利,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又善于用譬喻,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这对后世散文影响很大,唐以后的散文家,如韩愈、苏轼等都曾受《孟子》的影响。《孟子》的语言非常生动,“缘木求鱼”、“揠苗助长”等很多词语至今仍为我们经常使用。

5、简述《庄子》的思想内容及文学价值

《庄子》是庄子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成为道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