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们以凯恩斯的嫡传弟子和凯恩斯理论的正 宗自居,要把“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或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学上的 第二次革命。他们培养起来的第二代后凯恩 斯主义者主要有:杰夫· 哈考特(Geoff Harcourt,1930~)、卢伊季· 帕西内蒂 (Luigi Pasinetti,1930~)、约翰· 伊特 韦尔(John Eatwell,1945~)等人。这 些经济学家大多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并 且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所以又被称为“新 剑桥学派”。
• 后凯恩斯主义者不仅强调不确定性世界中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他们还把注意力集 中到了不确定性世界中货币的支付手段职 能以及由此产生的债务问题上。从货币的 这一职能产生的信用关系到资本主义发展 到了极致──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和根本上是 一种信贷经济。
• 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以及生产者和消 费者之间的相互欠债,货币资本的借贷关 系,弥漫于每一个角落,从而形成一个接 着一个的支付的锁链,一旦个别人不能按 期偿还债务,这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是必然 的,这个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支付锁链就会 从某一个环节中断,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指出,在资本主义 经济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货币有能力使实 际经济陷入不稳定状态。
• 这一学派由于其学术观点和研究范式的特 点又获得了许多不同的名称,如由于强调 凯恩斯经济思想中激进成份而被称之为 “凯恩斯左派”;由于主张回到李嘉图那 里寻找凯恩斯宏观分析的微观基础而被称 之为“新李嘉图学派”;由于强调古典经 济学和马克思的剩余分析范式而被称之 “剩余学派”。
• 围绕着如何理解、继承和发展凯恩斯学说 等问题,新剑桥学派与同以保罗· 萨缪尔森 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发生了严重的理 论分歧,并通过与后者进行激烈的理论论 战中声名鹊起。
三、美国后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 货币学派
• 在英国新剑桥学派的鼓舞下和受其影响, 一些美国的经济学家也从主流经济学家转 变为后凯恩斯主义者。第一代美国后凯恩 斯主义者主要有:西德尼· 温特劳布 (Sidney Weintraub,1914~1983)和海 曼· 明斯基(Hyman P. M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ky,1919~ 1996)。
三、制度、权力、阶级和剩余的分配
• 后凯恩斯主义者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其 结构、制度和社会关系都在不断演变之中 的社会。它批判新古典综合学派把经济关 系视为单纯的人与物的技术关系的方法, 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在经济分析 的重要性。这一学派强调,无论过去、现 在还是未来, 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 尤其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等因素,在经济 活动和经济分析中都起巨大的作用。琼· 罗 宾逊指出, 经济关系是人们之间的关系。
• 罗宾逊婚后离开剑桥去了印度,并在那里居住 了两年。从印度回来后在剑桥大学任教。从初 级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到教授。1971 年罗宾逊夫退休,从而结束了她在剑桥长达 40年的漫长教学生涯。 • 的成名作是1933年出版的《不完全竞争经济 学》(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与哈佛大学,爱德华· 张伯 伦的著作《垄断竞争理论》 时间相近,内容 相似,他们两位被认为是垄断竞争理论或不完 全竞争理论的创始人而相提并论。
• 罗宾逊夫人在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时,她 就站到凯恩斯的一边;到凯恩斯主义当道 时,她就坚称处于主流的凯恩斯主义是对 凯恩斯革命的背叛,因而进行反主流的不 懈斗争。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方式就是与人 争辩不休。她的理论就是在批判别人理论 过程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 1975年,世界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以为,罗 宾逊夫人理所当然会被选为当年的诺贝尔 经济学奖得主, 最终却未能获奖。这使得 罗宾逊夫人成为经济学中的托尔斯泰—— 20世纪自有诺贝尔奖以来最伟大的文豪, 却竟然遭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冷落。1983年, 罗宾逊夫人去世。就连她学术上的对手萨 缪尔森在他写的悼念文章中还为她没得诺 奖鸣冤叫屈。
二、货币非中性
• 后凯恩斯主义者发展了凯恩斯关于货币非中性 的观点,他们提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货 币都是影响真实部门的一个重要因素。 • 后凯恩斯主义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贮藏手段的职 能,因为货币是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把现在与未 来联系在一起的东西。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 经济活动是资本家为赚取利润而进行的投资和 生产活动。货币就是投资和生产得以实现和顺 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 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后凯恩斯主义有重 大的进展。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由温特劳 布和其学生戴维森在1978 年共同创办的《后凯恩 斯经济学杂志》。该杂志作为一面旗帜,汇集了 一种与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 主义极为不同的经济学思想,它标志着美国后凯 恩斯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后凯恩斯主义进入了 向世界传播的新阶段。随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 法国和奥地利等地都涌现出著名的后凯恩斯经济 学家及其研究团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前 苏联解体、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美国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更为关注的问题是: 公共政策、经验分析和理论的验证、以及经济全 球化效应。
• 他们指出,新古典综合派将新古典的微观 理论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是完全 错误的,因为凯恩斯革命的意义在于否定 新古典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前提,凯恩斯的 宏观理论与新古典的微观理论在本质上是 不能相容的。所谓新古典综合是对凯恩斯 经济思想原意的曲解,是向传统经济理论 的倒退,是背叛了凯恩斯革命。
• 在20世纪50、60年代,在以琼· 罗宾逊为代 表的英国后凯恩斯主义和萨缪尔森为代表 的美国新古典综合派之间,也可以说在西 方经济思想史上,发生了一场规模宏大、 旷日持久、横跨欧、美、亚三大洲的关于 如何发展经济学、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经济 学的大论战。
• 1953年,琼· 罗宾逊发表了《生产函数和资 本理论》一文,对新古典综合派的资本理 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从而挑起了这场大 论战。由于相当一部分应战的新古典综合 派经济学家都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任教, 而该校所在的城镇又恰好也叫“剑桥” (美国波士顿市剑桥镇),所以这两个学 派在对凯恩斯理论的理解与诠释上的激烈 争论又被称为“两个剑桥之争”。
•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上。所谓 不确定性,是指未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未 知,是不可预见的。 • 在历史时间中发生的经济事件具有非遍历 性(non-periodicity)特征,也就是说, 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的联系不能通过数 学上概率来解释。
• 琼· 罗宾逊指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是把 分析放在历史时间当中并强调不确定性的 全面影响。” • 不确定性这个概念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 制度的内在不稳定性。
• 论战从资本测量问题开始,涉及到价值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这场争论持 续了 22 年,直到1975年克里斯托弗· 彼利 斯(Christopher J. Bliss)出版著作《资 本理论与收入分配》以后,争论才画上休止 符。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进行 了全面的攻击,包括分析方法论问题、动态 和静态问题,宏观和微观问题,意识形态问 题和经济政策与实践问题。正是通过这场论 战,新剑桥学派形成凯恩斯经济学内部的一 个较激进的分支,并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作 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地位。
第二节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
•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秉承的是古典经济学 以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分析传统,坚持凯恩 斯经济学中的宏观分析、非均衡分析、非 理性预期、经济的不确定性、对资本主义 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较为激进的批判等 等,强调如所有权与经济制度在经济变量 决定中的最终作用。
一、不确定性
• 后凯恩斯主义者坚持和强调的核心概念是剩 余。任何经济,如果它打算存在下去,必须 至少能够再生产出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那部 分。任何超出简单再生产必要耗费之上的东 西就是剩余,它要在各个阶级之间分配。财 富的分配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权力结构。 在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具有一定阶级结构的社 会中,权力的分配必定是高度集中和高度不 平等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和劳动 者之间对剩余的分配,即工资和利润在国民 收入中各自所占的份额,反映了资本主义社 会权力的不对称性。
一、英国后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
• 后凯恩斯主义的发祥地在英国,特别是在凯恩 斯曾经执教的剑桥大学。第一代后凯恩斯主义 者,如琼· 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 1983)、皮埃罗· 斯拉法(Piero Sraffa, 1898~1983)、尼古拉斯· 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08~1986)、理查德· 卡恩 (Richard Kahn,1905~1989)等,是凯恩 斯的同事和学生,并且是凯恩斯“圈子”的主 要成员,曾经参与了凯恩斯《通论》草稿的讨 论和评论工作。
• 他们发展了凯恩斯在其著作中提出的不确 定性、货币非中性、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 不稳定性思想,以及关于资本主义政治、 经济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由此而 产生的财富、收入分配不公等激进思想, 并运用这些思想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 的种种问题。
第一节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产生 和发展
•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产生自20世纪50年代, 至今已经历了三代经济学家的发展。在英 国,随着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相续故 去,其影响日渐甚微;但在美国,后凯恩 斯主义经济学仍然十分活跃,特别是在20 世纪70、80年代以来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2008年的美国金融风暴以及引发的全球经 济危机再次验证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 出的理论观点,因此,这一学派的影响力 必将进一步扩大。
二、琼· 罗宾逊
• 琼· 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和实际领袖。1903年10月出生于英国坎贝 里一个高层军官家庭 。1922年,琼进入剑 桥大学的格顿学院学习经济学,从此与剑 桥大学和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时, 马歇尔已经退休,并于两年后(1924年) 谢世,主要由他的高足庇古给学生讲授马 歇尔的经济学。凯恩斯还是一个讲师,更 热衷于在官场里转悠,并且穿梭于伦敦与 剑桥之间。
第二章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Post Keynesian Economics)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 要分支,代表了强烈反对处于主流地位的 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综合派的一般均 衡分析方法,并努力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 可供选择的多种研究方法而联合在一起的 经济学家们的观点。
•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反对新古典综合学 派将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拼凑在 一起的做法,认为这严重地歪曲了凯恩斯 的原意,背叛了凯恩斯革命。他们摈弃了 新古典经济学作为其微观基础,试图从古 典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 演化经济学那里寻求借鉴,力图完成“流 产”的凯恩斯革命。
• 在不确定性的世界和历史的时间中,决策 是预先做出的,而结果是事后得到的。有 关未来的完备知识是无法获得的,行为依 赖于无法克服的无知无识,这就不可避免 地会导致错误,而这种错误不可能被轻易 地、毫无代价地清除。随着未来变成现在 和现在变成过去,必须不断地调整决策。
• 资本主义的不确定性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因此, 资本主义是一种天生就不稳定的体制,它 不会在假设的竞争市场体系中自动地趋于 充分就业的长期均衡。
• 美国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凯恩斯学说的 精髓在于《通论》的第12章和第17章以及 在早期的著作和以后的文章中着力阐述的 不确定性、非理性、货币非中性等观点, 并且强调凯恩斯始终都是一个货币经济学 家,他所有的主要著作都与货币有关。
• 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原教旨凯恩斯主 义”,把凯恩斯的货币经济分析进一步发 展成货币—信用理论,并以此对现实资本 主义的经济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和金融 危机等作短期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