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代诗歌不发达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汉代诗歌不发达的原因

摘要:汉赋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汉代的诗歌则不然,为什么汉代的诗歌不发达呢,我就从汉代社会风尚,政治经济,统治者的态度以及汉代文人创作习惯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主题词:汉代诗歌不发达原因

像唐诗、宋词、元曲一般,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样式。而汉代,以汉赋闻名,我们说到诗人,总是想起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等,而一下要想说出汉代有名的诗人似乎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那么为什么汉代的辞赋那么发达,而诗歌却略欠一筹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社会风尚方面

汉代有解读楚辞的社会风尚,诵读楚辞是一项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虽然诵读辞赋者并非都成为辞赋作家,但汉代许多人确实是从诵读辞赋开始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扬雄少而好学,“顾尝好辞赋” ,他诵读屈原的《离骚》、司马相如的赋,并且加以摹拟,他本人也成了汉代重要的作家。王逸著《楚辞章句》行于市,他还创作诗赋等作品多篇。汉代解读楚辞的社会风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因此,汉代的文人也以辞赋家居多。

二、政治经济方面

就政治经济方面来说,西汉经过前期六七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有了较大的发展。雄厚的经济背景,直接或间接地给爱好文学的统治者及文学知识从事文学活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河西走廊,从而沟通了西域诸国直至波斯、印度及罗马的商路,为中外物产与文化交流开辟道路,使汉人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因而汉赋中多有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而武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汉高祖时,有长乐宫、未央宫,武帝更造了甘泉宫、建章宫、上林苑、通天台、飞帘阁等富丽堂皇,宏伟豪华的建筑,也为汉赋的创作提供了描写对象与重要素材。就这种背景来说,文人们对作品追求的是广大的容量、恢弘的气势,他们心中的激昂情绪,就需要赋这种文替来一吐为快,而诗歌短小的篇幅,要求较严格的韵律,对于情感的抒发就有较大的束缚了。

到了东汉时期,经济每况愈下,社会黑暗,苛捐杂税沉重,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集团所采取的“党锢”等高压政策,更使士人们普遍受到压抑。物不平则鸣,他们越来越多的运用赋这种文学样式来抒发自己的不平,于是,东汉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感情激切的抒情赋。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的经济政治背景会对文学样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统治者的提倡发展

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把儒学作为官方哲学,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经学为主,于是黄老之风渐退,儒学繁缛之气方炽,文学之士受其影响,赋文体流行,诗歌则不受青睐。

到了东汉时期,经学界掀起了“删繁就简”之风,因而解经文字,日益简短,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赋的篇幅明显比西汉时期短小,出现了许多精简的小赋,比如张衡的《二京赋》,如此证明,赋与经学之间的关系密切。在这种关系下,赋自然要比诗歌具有竞争力。

汉代统治者对于赋的喜好和提倡有着很大的关系。汉代诸多帝王,比如吴王刘濞,

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武帝尤爱辞赋,“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②,武帝自己还作了《秋风辞》,有了武帝为首的提倡,大批学识渊博的第一流文人,附会时宠,投其所好,“朝夕论思”,“时时间作”,“日月献纳”③辞赋于帝王。比如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东方朔、枚乘,成帝时扬雄,和帝时李尤等都应写赋、献赋而得官。仅《汉书·艺文志》记载:至东汉班固时,汉赋已有九百余篇,作者六十余人。汉代著名的辞赋家有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汉赋遂成文学史上赋体文学的高峰。

再者,汉代盛行献赋、考赋的制度,成为广大文人入仕得宠的重要途径。而文人们苦学一生为的自然是考取功名,自然是趋于辞赋的创作。在君王提倡于上,群臣鼎沸于下,钻研赋体文学蔚然成风,遂成时尚。

四、创作习惯

就诗歌自身而言,先秦的主要诗歌样式是四言诗,这种体裁在汉代继续沿用,但已不再居于主导地位。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而完整的七言诗也开始产生。但是汉代经学的传授方式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束缚了汉代文学的发展、束缚了汉代文人的思维。使得汉代的文人不仅模仿前代的作品,并且在同时代的作品之间也互相模仿。流行于汉代的文体,如汉大赋、骚体赋、七体、九体等,在整体格局上都是因循守旧的。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文学受旧有文学样式的影响,很深,所以对于新兴的文学样式诗歌自然是不太重视,所以诗歌当然也就不发达了。

综上所述,就是我所理解的汉代诗歌不发达的原因。

注释:①《汉书·扬雄传》

②《汉书·刘安传》

③班固《两都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