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上)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繁琐提问、发胖式分析充斥课堂,挤占了学生自能读书、自为研讨的时间,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课堂要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语文教师便更新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行为,突出其主导作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提问题,由学生的质疑问难入手来实施教学。但随之而来出现了一种很怪异且非常普遍的现象:课堂上学生越来越没有提问的冲动,不愿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了呢?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出版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3%,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专家分析认为: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原因之一是不会提问题,不知从何问起,该问些什么?二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种种限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招致教师的指责、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就越来越多。

如何培养学生自提问题的能力呢?笔者的观点是: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现代教学论研究也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就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就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理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教给学生课堂提问的方法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提出问题

课题一般都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浓缩,是文章的文眼,是文章的灵魂,抓住课题也就抓住了关键。抓住课题进行思考,就可能提出好问题。

如《飞夺泸定桥》从课题入手可提出以下问题:①谁要“飞夺”泸定桥?②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③怎样“飞”、“夺”的?④“飞夺”的结果如何?

《狼牙山五壮士》从课题入手可提出以下问题:①这五位“壮士”分别是谁?②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壮士”?③为什么不称其为“勇士”?④“壮士”们有哪些勇敢豪迈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

再如《琥珀》从课题入手可提出以下问题:①琥珀是一种什么东西?②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这样提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审题能力。

2、从文章的中心词语、中心句、中心段入手提出问题

文章的中心词语、中心句、中心段对表现中心、突出中心都有极大作用。抓住它,就抓住了全文的核心和主旨。

如《小英雄雨来》可抓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个全文的中心句提出以下问题:①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②“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③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只有一个地球》可围绕“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个中心句提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说这个地球太可爱了?②为什么又说这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③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④你能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

3、从课文的具体内容方面来提问

如《琥珀》一文可以这样提问: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这块琥珀需要哪些条件?后来它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再如课文中有句话:“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有位同学在这里提问,他说:“我从书上看到,尽管海面上风浪很大,但在海里几十米以下的地方总是十分平静的。既然如此,那澎湃的波涛怎么能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去呢?”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好,好就好在紧扣课文内容提问,而且很有思考价值。

4、从课文中看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提问

在一些课文中,有些地方表面看起来似乎前后矛盾,但仔细想一想它还是合情合理的。比如《琥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是漫长的,而“一转眼”是极快的,这样漫长的时间怎么能在一转眼就过去了呢?

再如课文中写到“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为什么前面用“推测”后面用“知道”?在这些地方提问,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5、根据文章文体特点和表达特点提出问题

读一篇文章,既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又要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语言表达特点。只有掌握了文章文体特点和语言表达特点,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所以读文章时,要结合文体特点和表达特点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就会读得深入,理解得透彻。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大都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间或有一些说明文,其中有数量不少的以介绍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一般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常识性课文”,它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运用叙述、描写的方法和生动通俗的语言,直观而饶有趣味地把知识告诉学生。对于这样一类课文该如何提出问题呢?

如《鲸》围绕着鲸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了一些有关鲸的知识。可提出以下问题:①课文围绕鲸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②在介绍鲸时课文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③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军神》这篇课文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是作者推进故事、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可提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②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③课文是如何运用反衬和对比的写法突出人物性格的?④读了课文有什么感想?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将军吗?当然,学生自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还可以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提问,尤其是省略号、引号、感叹号的使用等等。

三、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氛围,解放孩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勇气,真正做到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