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公开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经过安仁,无意间看到有趣的情景:一叶渔船上,两个小童收篙停桨坐在船上,诗人感到很奇怪。仔细一想,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杨万里恍然大悟,不禁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孩子天真滑稽,顽皮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中“收篙”、“停棹”、“张伞”、“使风”生动描写了两小童的稚气、天真、聪慧,而“怪生”却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猜中两小童心思后的得意,让全诗的画面更具喜感。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未曾泯灭的童心。尤其难得的是,他很喜欢将儿童写进田园诗里,擅长利用儿童天性,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描写儿童生活类古诗本就浅显易懂,儿童学这类古诗更是乐学易学。本节课从杨万里的几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中逐步参悟其传神的笔法,引发孩子阅读这类古诗的兴趣,关注品味描写儿童生活类古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插图,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2.紧扣“收篙停棹”想象两小童纯真的内心世界,想象诗人的内心疑惑;反复品味“张伞”、“使风”在整首诗中画龙点睛的作用,感受小童形象;推敲“怪生”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和不泯的童心。
3.能富有童趣地,富有个性地朗读或背诵古诗,有潜质的学生能够读出跳跃的画面感。
【教学重点】
聚焦画面,紧扣重点词推想品味童真童趣,体会诗人不泯的童心。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无处不在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上周,名师工作室借你们班授课,教你们写童年趣事。
师:说说你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纺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回发现,一次劳动……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一、导入新课,引发童趣
1.类诗串烧,感受诗人眼中的儿童。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人笔下的儿童是怎样的形象呢?回顾学过的诗,我们会有所发现。(出示课件)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杨万里
师:在诗人的笔下,儿童是怎样的?(可爱、自由、快乐……)
2.名言提炼,走近张伞使风的小童。
师:(出示课件)冰心说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有一位诗人很喜欢让儿童成为诗中的主角,这位诗人的名字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他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二、初读全诗,走近小童
1.通读全诗,关注节奏。(出示课件)
师:安仁:是一个地名。舟过安仁,就是说(诗人乘小舟经过安仁)。看来是诗人路过这里。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预设】关注“篙(gāo)、棹(zhào)”两个字的读音及认识。结合图片认识“篙、棹”:撑船时用的竹竿就叫船篙,撑船时用的船桨也叫它船棹。
关注诗的基本节奏。
舟过安仁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齐读古诗。
2.根据注释、插图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师:谁愿和大家交流交流: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
三、品读诗意,感受童味
1. 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
师:阳光明媚,柔风拂面,还一派大好的春光。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这时,诗人忽然被一个特别的画面吸引住了,他被什么画面吸引住了?
【预设】收篙停棹:有篙不撑,有桨不划——好怪。(板书:收篙停棹好怪)张伞使风:撑伞非遮头,拿伞当帆使,让船向前行——好笑。(板书:张伞使风好笑)
师:看到两小童天真滑稽举动,诗人觉得太有意思了。谁来读出这种感觉?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
(1)师:两小童怎样会想到这个天真滑稽的举动呢?会有着怎样的一番对话呢?谁愿意为我们描绘一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
3、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感受童真童趣。
1、你知道诗人这时多少岁了吗?一个66岁的老人怎么会猜到两小童的鬼点子?
理解“怪生”(板书:童心)
2、儿童无处不童心,你能将两小童的聪明、可爱流淌在你朗读里吗?
四、走近诗人,感受精妙
1.介绍诗人,明悟精妙。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古诗,他的诗自成一家,形成了“诚斋体”,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风趣,浅白如话的语言表达。他喜欢儿童,善于利用儿童的天性,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旧知反刍,品悟精妙。
师:《舟过安仁》这首诗中儿童的天性表现在哪儿?(收篙停棹张伞使风)
师:我们来看看以前所学的《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中儿童的天性又在哪儿呢?
3.横向拓展,自悟精妙。
师:利用儿童天性,浅白如话,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杨万里确实是写儿童古诗的大师。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另两首诗。看看与刚才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妙?
课件出示:
《稚子弄冰》《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①,松阴一架半弓④苔,
采丝穿取当银钲(zhēng)②。偶欲看书又懒开。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戏掬(jū)⑤清泉洒蕉叶,
忽作玻璃③碎地声。儿童误认雨声来。
注解:
①【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②【钲】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
③【玻璃】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
④【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
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⑤【掬】用两手捧。
(1)每一小组选择你们最喜欢的,好好读一读,体会童趣所在。
(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稚子弄冰》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主意上,用“金盘”脱出“银钲”;效果,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滑稽。全诗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趣味。
《闲居初夏午睡起》诗中儿童的天真烂漫,着实可爱:诗人从书斋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全诗充满生活情趣,炼字也精。
五、走出文本,延伸童趣
1、总结,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