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各级财政部门在各级人大举行会议前, 将预算草案提交本级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 行初步审查。
.
32
预算审查和批准
单一的本级审批制度 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预算草案一经批准后就成为正式的国 家预算,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 必须遵守,不得随意变更。
.
33
预算执行和调整
执行统一由财政部门负责,通过国家税 务机关、海关、其他行政机关、事业部门和 国家金库等执行机构实施。
与国家政权构成和行政区域划分相适应,以 保证各级政权通过预算建立相应的财力,行使 职能。
.
18
2、预算构成形式 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预算组成。
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 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预算组成。
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的各单位预算组成。
税法 财政融资法 财政转移支付法 政府采购法 财政投资法 财政预算法 国库管理法 财政监督法
.
9
五、1994年以来的中国财政立法状况
在财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方面,1993年12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 体制决定》,自1994年1月1日起改革过去 的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 管理体制。
理三部分。
“历史范畴”
(三)财政的职能
分配收入
配置资源
保障稳定
.
3
(四)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财政学流派
1、社会共同需要论
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 会集中化的分配关系。
20世纪20年代中国学者翻译西方财政学 著作而引进
代表人物:陈启修和尹文敬
.
4
2、国家分配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学的主流观点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分 配关系。
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
中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
.
5
3、公共财政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

调整财政职能范围的改革产物
基本特征:
公共财政要着眼于社会共同需要,亦称“公共性”。 即财政要从“生产建设财政”转变为向社会提供公共 产品或服务、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经济稳定 增长的“公共型财政”。
跨年制的调整 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
减少收入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
34
决算
对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是预算执行的总结,是国家管理预算活动 的最后一道程序。
决算必须按照规定编制决算草案,提 请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和批准后方可生效。
.
35
第三节 国债法律制度
一、国债和国债法概述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税收征管法》 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2007年3月1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008年11月5日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
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
.
12
第二节 预算法律制度
一、预算和预算法概述
(一)概念 1、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国家预算,是国家对会计年度内的收入和 支出的预先估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P557
.
20
(一)各级权力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 各级人大:审查权、批准权、变更撤销权 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权、审批权、撤销权 (二)各级政府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
编制权、报告权、执行权、决定权、监 督权、变更撤销权 (三)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
编制权、执行权、提案权、报告权 (四)各部门各单位预算管理职权
1994年3月22日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于通过并正式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1995年1月 1日 起正式施行。
1995年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 算法实施条例》。
.
17
(三)预算体系的组成
依据国家政权结构形成的国家预算的协调 统一的整体。
1、预算分级形式 一级政权,一级财政,一级预算
公共财政要立足于非盈利性,亦称“非竞争性”。即 财政不要介入竞争性领域,政府的财政行为不要带有 盈利色彩,要为市场的有序运转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和物质基础。
公共财政的收支行为规范化. ,亦称“法制性” 6
二、财政法的概念
财政法是调整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实现宏观调控、保障社会公平 (一)财政法的调整对象 “财政关系” 财政收支管理关系
(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
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 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 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 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屠宰税,农牧业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简称农业
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或赠予税,土地 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质的属性:具有公共性、必须通过国家 筹集资金加以实现的社会关系
财政活动程序关系 财政管理体制关系
.
7
(二)财政法的特征 “公法属性”
三、财政法的地位
把财政法作为我国经济法学体系中的组成部 分,是我国法学界目前的主流观点。
四、财政法的体系
.
8
财政法的体系
财政平衡法 财政收入法 财政支出法
财政管理法
单位预算则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 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
19
二、预算管理职权
权力主体:各级人大及常委会;
执行主体: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的财政部门,
如国务院、财政部以及省、市、县、乡等各级 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
基层预算主体,是构成各级预算的基本单位,
如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各个部门与直属单位。
第二阶段是1954年至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分5次发行了总额为3 546亿元的“国家 经济建设公债”。
(一)国债的概念和职能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为实现其职 能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所举的债务。
自愿性、偿还性 重视宏观兼顾微观 灵活性 信用度高
.
36
职能:
1.弥补财政赤字 最初动因
2、宏观调控职能
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不改变所有权的条件下,将居民尚未使用的消费 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用于生产建设的需要。
税制改革,先后发布了《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
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
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
行条例》等税收暂行条例,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收法律体系框架。
1993年颁布并于1999年、2005年、2007年、2011 年五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
25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增值税 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 资源税 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大部
分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 税作为中央收入。 证券交易税 中央与地方各分享50%
证券交易印花税 (02年起中央97%,地方3%)
所得税(2002年)
.
26
2001、12 国务院《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
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
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 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
.
29
四、预算管理程序
国家在预算管理方面依序进行的各个工作 环节所构成的有序活动的总体。
分享比例
2002年 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
2003年 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2003年以后年份根据实. 际收入情况再行考虑 27
(三)预算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
业发展支出 国家管理费用支出 国防支出 各项补贴支出 其他支出
.
28
《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
23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
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 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 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 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 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中央企业上交利润等。
车辆购置税(2001年)
.
24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
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 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
.
10
在预算管理法律制度方面,1994年3月22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预算法》, 1995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预算法实施条 例》。199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 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在财政支出方面,2002年6月29日颁布 《政府采购法》。
.
11
在税收法律制度方面,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国 家税务总局的《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工商
含义:形式:国家活动在经济上的综合反映
实质:国家权力和人民意志的体现
.
13
分类:
(1)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以国家预算编制形式差别为依据
单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 预算表格中。
复式预算,是将国家财政收支按其性质分别通 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预算制度。
.
14
(2)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调节产业结构
对微观效益不高,但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较 高的项目予以支持。
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
通过增加或减少国债的发行,以及调整国债的利 率和贴现率,可以有效地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 (公开市场业务)
.
37
新中国国债发行历程:
第一阶段是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对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恢复国民经济,发挥 了重要作用。
.
21
三、预算收支的范围
(一)、基本原则
适度分权原则 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
22
(二)预算收入
种类:税收收入、依法应上缴的国有资产 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根 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税种分割法, 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将维护国家权 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 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 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 税,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
以国家预算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
增量预算,指新的财政年度的收支计划指标 以上一年度指标执行数为基础,并考虑本年 度的实际情况之后调整确定的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 只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依据,不考 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
15
2、预算法的概念
预算法是指调整预算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改革现行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所得税收入的办 法,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和地
方按比例分享 增量分成
分享范围
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 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 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继续作为中央收入外, 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按 比例分享
预算编制 预算审查和批准 预算执行和调整 决算的编制和批准
.
30
预算的编制
1、预算编制的原则 (1)必须按照复式预算方法编制
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2010)
(2)实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中央政府公共预算、地方各级预算不列赤字 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3)真实合法原则
预算关系:国家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分 配、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 系。
预算程序关系 预算实体关系
.
16
(二)预算法的地位及立法概况
核心法
1951年8月19日政务院颁布了《预算决算暂行条例》, 这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预算法规。
1991年10月21日颁布了《国家预算管理条例》,并从 199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预算管理逐步走 向科学化、法制化和正规化的重要标志
财政法律制度
.
1
第一节 财政与财政法概述
一、财政的一般原理
(一)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指国家和其他公共团体为满
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财的活
动的总称。
经济范畴
??
历史范畴
行为
??
制度
.
2
(二)财政的特征
主体为国家,以国Fra Baidu bibliotek强制力为保障,实 现国家职能。
目的为满足公共欲望,实现公共需要。
内容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
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4)节约统筹原则
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扶助经济不发达的地方
.
31
2、预算编制的步骤 (1)国务院于每年11月10日前下达指示,财 政部具体部署。 (2)省级政府和中央各部门编制预算草案。
中央各部门本级预算草案于每年12月10 目前报财政部,省级总预算草案应于下一年1 月10日前报财政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