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课件ppt
合集下载
诗经二首优秀ppt课件
![诗经二首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23a9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4.png)
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诗歌中的意象和 意境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场景,感受 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传承与弘扬诗经文化的措施
加强诗经二首的教育和普及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对诗经二首的 宣传和普及,提高人们对诗经文化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开展诗经文化的研究和交流
鼓励学者和专家对诗经二首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文化内 涵和艺术价值,同时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 诗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主题思想
《关雎》表达了人们对美 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体 现了古代人们对婚姻和家 庭的重视。
《蒹葭》赏析
诗歌背景
《蒹葭》是《诗经》中的 一首小雅,描述了一个男 子在河边追寻意中人的情 景。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 Nhomakorabea 复咏叹的手法,营造出一 种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 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蒹葭》表达了主人公对 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 念,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真 挚感情的珍视和歌颂。
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01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的诗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02
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
《诗经》中的诗歌涉及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
面,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03
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价值观念
两首诗传达了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仁爱、礼义、诚信、和谐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稳 定、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以及推动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这些价值观念也具有普世意义,对于现代 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23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9936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a.png)
第12课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自主学习
晓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 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 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任务探究
任务一: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经》中经常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 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并举例分析。
《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 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主人公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自主学习
夯基础 逑( qiú )
睢鸠( jū jiū )
芼( mào )
窈窕( yǎo tiǎo )
xìng菜( 荇 )
wù寐( 寤 )
湄( méi ) 晞( xī ) 沚( zhǐ )
跻( jī )
涘( sì )
溯回( sùhuí )
蒹葭( jiān jiā )
自主学习
识文本
1.诵读诗歌,读出韵律和节奏。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习目标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自主学习
晓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 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 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任务探究
任务一: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经》中经常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 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并举例分析。
《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 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主人公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自主学习
夯基础 逑( qiú )
睢鸠( jū jiū )
芼( mào )
窈窕( yǎo tiǎo )
xìng菜( 荇 )
wù寐( 寤 )
湄( méi ) 晞( xī ) 沚( zhǐ )
跻( jī )
涘( sì )
溯回( sùhuí )
蒹葭( jiān jiā )
自主学习
识文本
1.诵读诗歌,读出韵律和节奏。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PPT教学电子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PPT教学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b3749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1.png)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 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 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诗经》书影
相关图片
求婚
始乱终弃
整体把握
恋爱 婚变 决绝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 性的身份非常吻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 蚕作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为你把牢底坐穿
【探究】你如何看待女子的爱情悲剧?
性格? 命运? 社会?
思考
为你把牢底坐穿
你如同我温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 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 日复一日的梦想 ……
《诗经》(预习案
头脑风暴
刚读完《孙子兵法》的小明 觉得氓很有战术头脑,因为 他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应用 了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 欲擒故纵、笑里藏刀、上屋 抽梯计,假如你是小明,试 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来证 明你的观点。【讨论】
头脑风暴——声东击西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 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内容上:
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 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 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 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 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 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 情枯竭时。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 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诗经》书影
相关图片
求婚
始乱终弃
整体把握
恋爱 婚变 决绝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 性的身份非常吻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 蚕作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为你把牢底坐穿
【探究】你如何看待女子的爱情悲剧?
性格? 命运? 社会?
思考
为你把牢底坐穿
你如同我温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 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 日复一日的梦想 ……
《诗经》(预习案
头脑风暴
刚读完《孙子兵法》的小明 觉得氓很有战术头脑,因为 他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应用 了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 欲擒故纵、笑里藏刀、上屋 抽梯计,假如你是小明,试 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来证 明你的观点。【讨论】
头脑风暴——声东击西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 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内容上:
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 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 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 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 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 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 情枯竭时。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51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3054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7.png)
(1)“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 (2)“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 那样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她的勤劳。 (3)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淑女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 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淑女对待爱情的慎重理智。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
蒹葭
朗读《蒹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xī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jī
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sì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zhǐ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双声词,描绘水草的状态。
这两句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喻淑女的难求;以捞取荇菜 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 而不舍的追求。
思念之苦 (实写)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两句极写主人公对淑女 追求之切,想念之深。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这两句描写主人公对淑女 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两感公以个情长至“色夜难悠彩无耐悠·”,眠的字表、相哉,现思思·悠加出绪之重主万苦哉了人千来,。 辗·叠 词 相 眠韵,思的转·词刻而情反及画不状双出能。侧声因入。的 朝这相思 思两思念 暮第句之、 想二极情追 、章写。求 寝:主,食写人和难小公因安伙对求的子意中之情对人不形意深得。中深而人的
地点的 转移
路途的 变化
在水一方 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 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
蒹葭
朗读《蒹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xī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jī
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sì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zhǐ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双声词,描绘水草的状态。
这两句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喻淑女的难求;以捞取荇菜 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 而不舍的追求。
思念之苦 (实写)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两句极写主人公对淑女 追求之切,想念之深。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这两句描写主人公对淑女 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两感公以个情长至“色夜难悠彩无耐悠·”,眠的字表、相哉,现思思·悠加出绪之重主万苦哉了人千来,。 辗·叠 词 相 眠韵,思的转·词刻而情反及画不状双出能。侧声因入。的 朝这相思 思两思念 暮第句之、 想二极情追 、章写。求 寝:主,食写人和难小公因安伙对求的子意中之情对人不形意深得。中深而人的
地点的 转移
路途的 变化
在水一方 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 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a9e42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6.png)
写作特色
1.韵律和谐。运用重言(关关)、双声(参差)、叠韵(窈 窕)、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让诗歌语言朴素优美。
2.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比兴,渲染 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 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 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淑女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课文梳理
1.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扫清阅读障碍。 2.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想象画面,品味意境, 读熟成诵。
课文精读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且又漫长。 顺流而下把她追寻,她就像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把她寻找,她就像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茂盛繁密,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把她寻找,她就像在水中沙洲。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流:捞取。 寐寐:日日夜夜。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友:亲近。 芼:挑选。 乐之:使她快乐。
课文精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立在河洲上和鸣 的雎鸠起兴,触景生情,引出淑女是君子 喜爱的配偶的情思,这是“兴”的手法; 同时雎鸠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 的,这是“比”的手法。开篇奠定全篇的 抒情中心。
洁白、晶莹、凉凉的。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诗经二首》ppt课件
![《诗经二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2f241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2.png)
作品翻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所怀念的那个人,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河水中央。
译文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高又陡。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诗中描绘了一幅 萧瑟 、 凄凉 的晚秋晨光图。渲
染 清冷 、 孤寂 的气氛, 烘托人物惆怅的心情。
整体感知
找一找《蒹葭》的重章叠句之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伊人行踪不定,既增加了 追寻的 难度 ,也侧面表 现出追寻者的 执着 。
整体感知
找一找《蒹葭》的重章叠句之处。
比较《关雎》和《蒹葭》,说说它们在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
何异同? 不同点: (1)《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 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 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关雎》叙事线素明朗,画面形象可见; 《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思考讨论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围绕这个内容你读出了诗歌描绘的哪几幅画面?
思考讨论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一位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 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思考讨论
围绕这个内容你读出了诗歌描绘的哪几幅画面?
《诗经二首》ppt课件
![《诗经二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a8e4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1.png)
婚恋观念的传承
《关雎》所表达的婚恋观念在现 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它 提醒人们在追求爱情时要真诚、
专一、有责任感。
文学价值的体现
《关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 典之作,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 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 追求过程,传达了古代社会对于 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的重视,对 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对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 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 义。
《诗经》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
翻译与传播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诗 经》逐渐被翻译成多种语 言,并在世界各地传播。
研究与阐释
国外学者对《诗经》进行 了深入研究,从不同角度 阐释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
文化交流与影响
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如诗歌朗诵、艺术展览等 ,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 了解与友谊。
主题思想
《关雎》以关雎鸟为兴,表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真挚爱慕和执着追求,体现了古 代社会对于婚恋的严肃态度和崇高理想。
艺术特色
此诗采用兴寄手法,以关雎鸟的和谐鸣声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思慕之情; 同时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语言简练生动,形 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雎在现代文化中的意义
如诗词朗诵、音乐创作等,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深和独特魅力。
04
《诗经》的文学价值与影 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最早的诗歌总集
01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的诗歌。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02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共35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0b999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c.png)
思考这首诗歌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内容主旨
《关雎》一诗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 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出了其求之不 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 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 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 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 1.诵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体现出的韵律和节奏美 •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 3.把握诗歌内在的情韵
诗经简介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叫 《诗》。现存共305篇,取其整数,又称“诗 三百”,原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 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诗歌内容广泛, 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民俗、农业、祭祀、战争、狩猎等)。
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 换其中的几个字。重章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主 要体现为;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 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 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委婉深长的表达效果。
《诗经二首》ppt课件
![《诗经二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4e9f8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2.png)
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 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 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 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思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D ) 考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
心上人儿,正在水的那一边。
问题来了
这里用到起兴了吗?
用蒹葭起兴,给人以凄清之感。
用蒹葭起兴,渲染了凄清朦胧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求而 不得的惆怅之情。
译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词
溯洄:逆流而上
从:跟随,这里指追寻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译
句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疏
通 文 意
琴瑟:此两 种乐器可奏
同调。
友:亲近, 友好。
参 差 荇 菜,左 右 采 之。窈 窕 淑 女,琴 瑟 友 之。
第三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芼:择取, 挑选。
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 她快乐。乐,使动用法,
使……快乐。
参 差 荇 菜,左 右 芼 之。窈 窕 淑 女,钟 鼓 乐 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朗
读
蒹葭
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文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思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D ) 考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
心上人儿,正在水的那一边。
问题来了
这里用到起兴了吗?
用蒹葭起兴,给人以凄清之感。
用蒹葭起兴,渲染了凄清朦胧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求而 不得的惆怅之情。
译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词
溯洄:逆流而上
从:跟随,这里指追寻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译
句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疏
通 文 意
琴瑟:此两 种乐器可奏
同调。
友:亲近, 友好。
参 差 荇 菜,左 右 采 之。窈 窕 淑 女,琴 瑟 友 之。
第三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芼:择取, 挑选。
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 她快乐。乐,使动用法,
使……快乐。
参 差 荇 菜,左 右 芼 之。窈 窕 淑 女,钟 鼓 乐 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朗
读
蒹葭
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文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二首ppt课件
![诗经二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ae2d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3.png)
象征意义
蒹葭和白露分别象征着爱情的坚韧 和纯洁。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喻,表 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守信念。
情感表达
通过蒹葭和白露的描绘,诗人表达 了对心爱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 爱意,同时也展现了对爱情的坚定 信念。
赏析方法与技巧
• 深入了解背景:《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诗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赏 析时,需要对相关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诗篇的内涵和意义。
06
诗经二首的跨文化对比
与西方爱情诗的对比
主题差异
《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描写自然、淳朴的情感,而西方爱情诗更 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表达方式
《诗经》中的爱情诗善用比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西方 爱情诗则多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审美观念
《诗经》中的爱情诗追求和谐、自然的审美观念,西方爱情诗则更 注重个性、自由的审美追求。
比兴手法的运用
比兴手法丰富多样
01
诗人通过比喻、象征、拟人等比兴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事物
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比喻贴切,寓意深刻
02
诗人运用贴切的比喻来表达诗歌主旨,使得诗歌寓意更加深刻,
同时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兴象生动,引人入胜
03
诗人通过描绘生动的兴象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得诗歌
• 注重意象分析:《诗经》中的诗篇多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在赏析时,应注重分析诗篇中的意象, 挖掘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 结合时代背景:《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赏析时,需要将诗篇放在特定的时代背 景下进行解读,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篇的主题。
• 多角度审视:对于同一首诗篇,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在赏析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审视诗 篇,挖掘其多层次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解读和赏析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12.《诗经》二首 课件(共39张PPT)
![12.《诗经》二首 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1051a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e.png)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采荇人)在船的 左右两边采摘。文静美好的姑娘,(我)弹琴鼓瑟 对她表示亲近。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采荇人) 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敲 钟击鼓使她快乐。
窈窕淑女 , 琴瑟友之。
关雎
初读感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相伴停在水中的陆地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采荇人)在船的左 右两边求取。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日日夜夜都在 追求她。追求她的愿望难以实现,(我)日日夜夜都 在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 睡不着。
芦苇长得真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 心中所爱的人,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 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就在水中的小 块陆地上。
内容概括
诗歌解读
第一章
即景起兴,写主人公与“伊人”在水 的两岸,主人公苦苦追寻却寻而不得。
第二章
反复咏叹,把主人公苦苦追寻却寻而 不得的失望情绪推向高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芦苇长得真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 心中所爱的人,在水与草相接的地方。逆流而上去追 寻,道路又险又高。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 水中高地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诗中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 (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 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12《《诗经》二首》课件(共36张PPT)
![12《《诗经》二首》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373b36daef5ef7bb0d3c6c.png)
诗 经
诗经 (六义 之 风雅颂)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 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 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 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 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 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 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 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关 雎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2 《《诗 经》二 首》课 件(共3 6张PPT )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2 《《诗 经》二 首》课 件(共3 6张PPT )
参差荇菜,左右芼①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②。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②霜。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④。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 (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 的样子。
2、为:凝结成。
3、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蒹 葭
蒹葭
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共105篇,又 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 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其 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共40篇。
文体知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 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古 代诗歌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状元成才》路 →楚辞→汉赋→汉乐 府→魏晋南北朝民歌状元成才路 →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 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这两句设想姑娘已经答应自己的请求,便兴奋地 弹琴、鼓瑟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乐,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使……快乐状元。成才路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 美好爱情的追求。(重点)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特点,分 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状元是成才路 各地的歌谣。计有“周 南”“召南”等十五状元成才国路 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 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思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 能入睡。
译文: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长 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动作描写:“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 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 深深的思念之情。
寤寐( wù mèi)
芼( mào ) 蒹葭(jiān jiā )
溯洄(sù huí) 萋萋( qī )
晞( xī )
湄(méi) 跻( jī ) 坻(chí) 涘( sì ) 沚(zhǐ)
◆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 道阻且右(古义:艰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今义:流动) 今义:阻挡)
◆一词多义
左右流之(名词,右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近体诗: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和律诗两种。 律诗通常为8句(超过8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 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绝句为4句。根据 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讲究 韵律平仄,律诗还讲究对仗。除排律外,句数都有 限定。结构整齐、讲究押韵、规定平仄是近体诗的 最大特点。
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体 会诗歌的音律美。
关 雎
朗读课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状元成才路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状元成才路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 截然不同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抒情性是诗歌 的最基本特点;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诗 歌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古典诗歌具有精练和含 蓄的特征;古代诗歌具有音乐美。
◆字词学习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 qiú)
参差(cēn cī) 荇菜(xìnɡ) 琴瑟( sè )
右
道阻且右 (动词,向右迂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左右采之 (动词,采摘)
采
状元成才路
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
◆词类活用
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琴瑟友之(琴瑟,名词做动词,弹琴鼓瑟。) (友,名词做动词,向某人表示亲近) 钟鼓乐之(使动用法,使……快乐)
整体感知
受挫
幻想
忧思与烦恼
结构梳理
窈窕淑女 联想到爱情 第一章:爱慕 君子好逑 真诚(起兴)
关
寤寐思服
雎 第二章:思念 辗转反侧
苦闷与焦灼 (实写)
追求爱情
琴瑟友之 第三章:愿望 钟鼓乐之
和谐与欢乐 (虚写)
主旨概括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 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 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 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和执着的追求。
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以成双成对的雎 鸠来象征人间的爱情。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 纲目,统摄全诗。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长短不齐。 流:捞取。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寐,睡时。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
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译文:水中长短状元成才不路 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这两句设想与女子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 面,表现男子的强烈愿望。
这四句反复叠唱:描写姑娘在水边一左一右采 摘、捞取荇菜,就眼前之景起兴。
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渴望与追求
欢聚和成亲
12 《诗经》二首
R·八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导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 诵古诗,把握这两首诗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 节奏的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美、含蓄美。(难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疏通文意:
洲:水中的陆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淑,美、 美好。
君子好逑:君子,当时对贵族男子的统称。好逑, 好配偶。逑,配偶。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写法借鉴 1.双声叠韵。
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 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 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各类词语 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 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 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