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教师教育心理案例(3篇)

教师教育心理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在课堂上,小明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做作业时也常常出现错误。

老师和家长都为此感到头疼。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家庭环境较为宽松,小明在家中可以自由玩耍,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小明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经常批评、责备小明,导致小明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较多,老师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需求。

在课堂上,老师通常采用讲授法,小明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

此外,小明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同学存在抄袭、作弊等不良行为,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态度。

3. 个人因素小明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在课堂上,小明容易被周围同学的动作、声音等吸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此外,小明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减少家庭中的噪音、电视等干扰因素。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过度批评、责备。

2. 学校教育(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教师要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杜绝抄袭、作弊等不良行为。

3. 个人教育(1)小明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小明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学会排除外界干扰,专注于学习。

(3)小明要主动调整学习方法,针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在课堂上,小明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有所提高,作业错误率降低。

同时,小明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儿童叛逆期心理教育案例(3篇)

儿童叛逆期心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华,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就读于小学五年级。

近期,他的父母发现小华变得有些叛逆,经常顶撞家长,不愿意做家庭作业,甚至在学校里与同学发生冲突。

这让父母感到十分困惑和担忧,他们不知道如何引导小华度过这个叛逆期。

二、案例分析1. 叛逆期的定义儿童叛逆期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对家长和老师的不满和反抗。

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儿童6-14岁之间。

2. 小华叛逆期的原因(1)生理原因:小华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这使他感到困惑和不安。

(2)心理原因:小华渴望独立,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但同时又害怕被拒绝和束缚。

(3)社会环境原因:小华受到同学的影响,开始模仿他们的行为,追求所谓的“酷”。

3. 小华叛逆期的表现(1)顶撞家长:小华经常对父母的安排和批评表示不满,甚至顶撞父母。

(2)不愿意做作业:小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逃避做作业。

(3)与同学冲突:小华在校园里与同学发生冲突,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三、心理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1)家长要耐心倾听小华的想法,尊重他的意见。

(2)家长要与小华进行平等的对话,避免命令式的语气。

(3)家长要鼓励小华表达自己的感受,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小华的独立性(1)家长要逐步放手,让小华自己处理一些事情。

(2)家长要鼓励小华参与家庭决策,增强他的责任感。

(3)家长要培养小华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3. 引导小华正确认识自我(1)家长要帮助小华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2)家长要鼓励小华勇敢面对挫折,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

(3)家长要引导小华学会欣赏他人,培养他的同理心。

4. 加强家校合作(1)家长要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华在学校的表现。

(2)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家长要与老师共同关注小华的成长,共同引导他度过叛逆期。

四、案例实施1. 第一阶段:建立沟通机制家长开始尝试与小华进行平等对话,耐心倾听他的想法,尊重他的意见。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做出极端的事情,而且这些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这些学生的行为不是一刹那爆发的,跟他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学生经常跟长辈对抗,心理话不愿意告诉父母和老师,对于老师的批评也经常是一副不以为然,甚至是厌恶。

我在跟家长接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类似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有什么事情也想告诉我。

其他老师有时候也会抱怨说:“有时候对学生要求高一点,他就越跟你唱反调。

”这些都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学生一旦出现这种心理,老师和父母越是训斥,学生就越反感,他们跟我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小轩,女,11岁,五年级学生,比较聪明,但是只有语文成绩比较好,班里担任小组长,性格倔强,个性刚强,自尊心比较强,一到五年级都是非常乖巧的孩子。

但是到了五年级逆反心理非常严重,经常顶撞父母,对于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课堂上无心听讲,自己在桌子底下看小说,成绩下降明显,竟然亮起了“红灯”。

老师找她谈心,初步掌握了一些情况,家长态度非常配合老师,但是效果不明显,小轩顿时成了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

一、原因剖析五年级的小轩正处在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管,反感他们把自己一直当作孩子。

与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经常对任何事情持有批判的态度,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出现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被人甚至是老师的教育都持否定的态度,教育经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往矛盾就会激化,小轩就是这样的情况。

因此我们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根据小轩的表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家庭教育方式欠佳。

小选的父母忙于做生意,让爷爷奶奶照顾小轩,和孩子交流甚少,出现问题经常打骂孩子,爷爷奶奶只关心小轩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成绩,忽视她的心理健康,认为小轩小时候很听话,所以一直相信她,逐渐放任不管了。

【案例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引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青春期男孩叛逆教育案例(3篇)

青春期男孩叛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一个14岁的男孩,正值青春期。

在这个时期,他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当,小明变得叛逆、厌学,甚至与父母关系紧张。

为了帮助小明走出叛逆期,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了以下教育方案。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问题小明的家庭属于传统型家庭,父母对小明要求严格,期望过高。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忽视了对小明情感、心理需求的关注,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教育问题小明就读于初中,正值青春期。

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此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小明的关心不够,导致小明在学校没有归属感。

3. 社会环境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明接触到了大量的不良信息。

这些信息对小明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更加叛逆。

三、教育方案1. 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困惑。

(2)家长要调整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学校教育(1)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关心小明,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学校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社会环境(1)家长要加强对小明上网的管理,限制其接触不良信息。

(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四、实施过程1. 家庭教育家长开始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多与他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困惑。

在家长的努力下,小明逐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逆反心理有所缓解。

2. 学校教育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关心小明,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学校还开展了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小明调整心态。

3. 社会环境家长加强对小明上网的管理,限制其接触不良信息。

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3篇)

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初中生叛逆学生教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叛逆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案例介绍小张,13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

进入初中后,小张开始表现出叛逆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态度消极: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逃课、迟到,作业不做或者抄袭。

2. 交友不慎: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参与打架斗殴、吸烟等不良行为。

3. 与父母关系紧张:经常顶撞父母,不听家长劝告,甚至与父母发生争吵。

4. 自我认知不足: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规划。

三、教育策略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1)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环境,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2. 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内心需求(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学生授课,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提高心理素质。

(2)个别心理辅导:针对小张等叛逆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1)邀请法制副校长、警察等专业人士来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2)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法院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4. 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绘画、音乐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强化家校合作,共同引导(1)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2)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张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1. 学习态度转变:开始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运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分析小学生逆反心理

运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分析小学生逆反心理

运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分析小学生逆反心理摘要:处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强调自我,自主意识大大增强,逐渐进入第二逆反期。

他们适度的逆反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但如果逆反过度,则会给家长和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给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带来损失,甚至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所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首先,尊重学生,平等相待;情理交融,多多进行情感交流;家校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开展班级,全班教育。

让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逆反心理;案例;分析;策略一、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周五六年二班负责校园卫生清扫工作(俗称值周)。

早晨,劳动委员付某某(兼班长)带领大家整理校园卫生,西边教学楼之间的区域打扫接近尾声,东边操场稍慢一些。

刘老师来到东边和学生们一起扫地,付某某看这边慢也过来了。

他发现地上垃圾堆了几堆,而又没有用收垃圾,就跟张某某(女)同学说:“你去拿个簸箕来收垃圾好吗?”张某某立即大声说:“凭什么让我去!凭什么让我干!”刘老师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紧接着反问了一句:“凭什么你不能去?需要有人去拿,难道非要是别人?如果别人能去,你为什么不能去?”过后,刘老师很后悔这么说。

二、案例背景张某某平时是一位善良温和聪明的女孩。

班级学生自从升入六年级后,班级还有三个学生在老师或班干部进行正常管理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刘老师意识到昨天早晨张某某所映射出来的这个问题有些严重:班级里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潜意识里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进入六年级,自我意识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强烈。

另外,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在10 到12 岁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如果不能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有效管理和疏导,将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教育与引导。

三、案例分析张某某的情绪化言行表现出了这种特性,是一种明显的逆反现象。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中生。

他在学习上成绩优异,但性格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父母为了纠正小明的逆反行为,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不佳。

二、案例分析1. 逆反心理的原因(1)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2)小明在家庭中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父母期望等,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

(3)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矛盾加剧。

2. 教育措施(1)尊重小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尊重小明的独立意识,给予他适当的自主权。

同时,父母要关注小明的内心需求,关心他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小明身心健康父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关注他的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解决问题。

(3)开展心理辅导,缓解逆反心理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小明缓解逆反心理。

心理辅导师可以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小明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定期沟通,了解他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解决小明的问题。

三、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开始尊重父母,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学习上,他更加努力,成绩稳步提升。

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四、启示1.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 针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小学时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明开始出现了一些逆反行为,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家庭反面教育案例分享(3篇)

家庭反面教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10岁的男孩,父母均为普通工薪阶层。

从小,小明在家庭中受到的关爱和教育较为充分,父母也一直以他为骄傲。

然而,随着小明的成长,他的行为逐渐偏离了正轨,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甚至开始沾染不良习惯。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父母深感忧虑,但不知如何是好。

二、案例描述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1)溺爱型教育:小明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之中,他们过分迁就小明的要求,导致小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例如,小明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父母总是站在他这边,不让他承担任何责任。

(2)专制型教育:虽然小明在家庭中受到溺爱,但在某些方面,父母对他的要求却十分严格。

当小明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他们便会采取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使小明产生逆反心理。

2. 父母缺乏沟通(1)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他们很少坐下来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这使得小明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指导。

(2)夫妻之间的沟通不足:小明的父母在家庭中缺乏沟通,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合,甚至产生争吵。

3. 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1)父母工作繁忙:由于工作原因,小明的父母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这使得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2)家庭氛围紧张:小明的家庭氛围紧张,父母之间的争吵时常发生,这对小明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案例反思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家庭教育方法的改进(1)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既不过分溺爱,也不过分严厉。

(2)加强沟通: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青春期逆反心理案例

案例一青春期逆反心理1、基本情况吴某学习成绩中上,但逆反心理强烈,与父母情绪抵触,与教师反驳讲理。

2、原因分析吴某的情况是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从事旅游事业,工作很忙长期在外。

和孩子交流少,遇到问题就斥责、谩骂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只关心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

在教育孩子问题,两人观点不同。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吴某家小区里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烟、喝酒、打架。

常与这些年龄比他大、习惯不好的人交往,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并以他们为榜样。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3、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

给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其次,经吴某做心理疏导。

①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②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⑤经常找教师谈心,把教师当朋友。

4、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老师、家长,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还应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遇事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展现自我价值。

儿童叛逆期教育案例(3篇)

儿童叛逆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儿童叛逆期问题日益凸显。

叛逆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表现为对父母、老师的权威挑战,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探讨儿童叛逆期的教育方法。

二、案例描述小华(化名),男,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华从小性格开朗,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然而,进入叛逆期后,小华开始表现出一些叛逆行为。

1. 学习方面:小华对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下滑,经常玩手机、玩游戏,导致作业拖延,成绩一落千丈。

2. 亲子关系方面:小华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甚至拒绝与父母沟通。

3. 人际交往方面:小华与同学的关系紧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孤僻。

三、教育方法针对小华的叛逆期问题,家长和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家长方面(1)沟通:家长与小华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尊重他的个性,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2)引导:家长引导小华正确看待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提高他的综合素质。

(3)以身作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小华学会自律。

2. 老师方面(1)关心:老师关心小华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指导。

(2)引导:老师引导小华正确对待学习,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3)家校合作: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华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华的叛逆期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1. 学习方面:小华重新拾起学习兴趣,成绩稳步提升,作业按时完成。

2. 亲子关系方面:小华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愿意与父母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3. 人际交往方面:小华与同学的关系得到改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五、总结通过对小华叛逆期问题的教育,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家长和老师应密切关注儿童叛逆期的心理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逆反心理是指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即他们具有对外界事物感兴趣、想弄清其奥秘的特点。

当遇到自己不熟悉或者难以接受的情况时,会通过与家长争辩等形式表达内心的意见,从而引起父母注意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教育孩子要先了解其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处理,今天我就初二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做简单介绍:一位同学平常上课爱举手发言,但最近却很少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作业也经常拖拉,甚至连考试都没参加…面对这些变化,班主任老师十分着急,找该生谈话,可是她还是我行我素,无论怎么说,都听不进去。

为此,班主任只得请来了校领导。

专家认为,孩子之所以会“顶撞”老师,除了学习成绩不佳、厌烦学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逆反心理较强。

由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迅速,叛逆心理增强,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一旦孩子没有达到目标,便失望至极,继而产生愤怒、抱怨的情绪,采取消极抵触的方法对待孩子。

逆反心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据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叛逆”行为,只有10%左右的人坦然承认自己存在逆反心理。

这些现象给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困惑。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叛逆期”呢?首先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了解并掌握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中所出现的问题行为,就容易针对孩子身上的问题进行解决,否则将事倍功半。

作为家长,必须尽快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教育方法,不要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对待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不良心理品质,如任性、骄横、固执、撒谎、破坏公物等;第二类属于不良行为,如逃学、离家出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第三类属于病态心理,如孤僻、焦虑、抑郁、恐惧、猜疑、嫉妒等。

对于第一类逆反心理,家长应及早予以矫治。

比如,对于那些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不妨有意识地让他吃点苦头,以磨练其意志。

第二类逆反心理属于非健康心理,它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身体健康,更危害社会。

心理学C证作业——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修改版]

心理学C证作业——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修改版]

第一篇:心理学C证作业——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记一位优秀生逆反心理转变历程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自身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背景资料王某某,就读八年级1班,男,14周岁,外地生,他是我班一个成绩中上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情绪化,好表现自己,该生属男生中的早熟型,已进入青春期,且已有青春期逆反心理,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叫他干的事偏不干。

其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家庭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有很大的原则上的分歧。

其母亲一切任其自由发展即可。

其父亲则认为从小要打好基础没。

两人经常为这个问题发生分歧。

二、辅导方法和过程1、和风细雨,努力挖掘闪光点。

具有叛逆性格的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爱“顶撞”,你说什么,他偏不听;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个别脾气暴躁的学生甚至会当面反驳或顶撞你,让你下不了台,这时我们先不要生气,也不要和他继续争执下去,如果不顾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场合地对学生大声呵叱,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且停止这次谈话,防止矛盾的继续恶化,避免冲突的发生,然后我们要静下心来把学生犯错误的情况、性质以及所涉及的各方面情况了解清楚,再找一个2014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作业合适的机会,找学生个别谈话,注意一定不能将学生的错误公布于众,使之产生无脸见人之感。

谈话的时候,我们的语气一定要轻,要和风细雨,润物于无声之中,并且尽可能寻找其闪光点。

2、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叛逆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偶然间形成的,所以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应从一些小的方面对其进行引导,比如说早上早些到校;头发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修剪;自习课不应大声喧哗……等等。

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介绍孙某是我班一个个成绩中等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家长叫他干的事他偏不干。

二、案例分析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原有的理所当然的观点或行为”发生背离的内发的反向力量,在现实中表现为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

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

其实逆反心理也并非中学生所特有,它往往隐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上述案例中的孙某属于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

自主逆反在一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其一,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一方面青春期的少年,其心理发展处于依附与反抗的矛盾之中,随着独立性及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需要学校和家长给自己自由思考活动的空间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成人感、自尊心的需要。

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他们反抗成人的约束,以表现自己已经长大,因而更容易产生“自主冲动”以至“自主逆反”。

所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会让父母感叹:“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

”另一方面他们仍是孩子,仍离不开成人的支持与保护,这是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属正常现象。

其二,整个社会、学校及家长给中学生所造成的压力。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也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所以在社会、学校及家长眼中好成绩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这在无形中给中学生们造成了巨大压力。

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便产生了一种反抗情绪,有的甚至故意有违父母的意愿不好好学习。

其三,由于学校和家长的关爱不够或教育方式不当,使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未能得到适当满足,致使他们表现出极强的逆反性,从而使正常的教育失效,有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幼儿园如何应对儿童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如何应对儿童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如何应对儿童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儿童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地方,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非常快,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遇到。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幼儿园如何应对儿童逆反心理。

一、逆反心理的概念和表现逆反心理是指儿童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表现为拒绝、抵触、反抗等。

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拒绝合作:孩子对于老师或者其他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不愿意配合,表现出消极抵制的态度。

2. 情绪波动大:孩子情绪容易激动,而且情绪波动范围大,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低落,情绪变化无常。

3. 叛逆:孩子经常与老师或者其他孩子对着干,不听话,不接受指导,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4. 挑战权威:孩子会挑战老师的权威,不服从规则,表现出完全不尊重老师的态度。

二、逆反心理的成因逆反心理的成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不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等都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不良,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班级管理混乱等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 孩子自身因素:孩子自身的性格、心理素质等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三、幼儿园应对逆反心理的方法1. 理解孩子幼儿园老师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和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做到以人为本,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

2. 温暖关怀幼儿园老师要给孩子温暖的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心,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3. 言传身教幼儿园老师要言传身教,做好榜样,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4. 与家长联手幼儿园老师要与家长联手,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加强家园合作,做好家园沟通,建立家园共同育人的思想。

幼儿园小班叛逆不听指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叛逆不听指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叛逆不听指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案例描述XX是一个小班的幼儿,在班级中数他的个子最高,是大家公认的“大哥哥”,而且这个“大哥哥”很有自己的主见。

你让他往东他绝对向西,你让他排好队,他肯定跑到旁边去玩,上课教师提问,小朋友都回答“是”,只有他一个人大声地回答“不是”。

通过对其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到XX平时在家也很有“个性”:吃饭时,让他快点吃饭,他却一口饭含在嘴里半天也不咽下去;晚上到了睡觉的时间,可他偏偏要在床上蹦来跳去。

案例分析XX是个比较早熟的孩子,他的言行举止完全像一个大人,经常会发表一些惊人的言论。

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爷爷奶奶很娇惯这个孙子,平时在家要什么买什么,甚至不许孩子的父母批评他。

因此,养成了孩子骄纵、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逆反性格。

XX的逆反心理,可能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要求过高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心切。

XX妈妈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帮他报了英语班和钢琴班,还买了大量书让他看。

XX玩耍的时间被兴趣班以及各种活动占据,玩耍的愿望长期得不到满足,导致他对园内的学习活动产生逆反情绪,会故意和大人对着干等形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2、关心过度孩子上幼儿园后,获得了更多的感性经验,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来”的愿望。

但是家长却认为孩子年龄小,做事速度慢,又不安全,经常包办代替,限制太多。

他们从不让XX做事情,任何可能引发危险的事更是连碰都不让碰一下。

而XX又是一个探索欲极强的孩子,当他的自主性和探索欲都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满足,自然会引发他的反向行为:你不让我干,我偏要干,看你能把我怎么办。

案例策略与反思儿童期的逆反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引导好的话,随着儿童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这种逆反行为也就随之而消失。

但如果在这个时期教育方式不恰当,可能导致儿童将这种行为方式沉淀下来作为一种习惯,这对儿童积极人格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非常重要。

1、家长方面(1)适度调整要求鉴于XX目前学习任务较重的实际情况,家长可以适度降低要求,如:取消一个兴趣班,选择他感兴趣的内容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反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实验中学张爽
案例:
陈某,15岁,8年级学生。

留级1年。

智力中等,各种功课均不及格,懒惰成性,虽性格开朗,但脾气多变,喜怒无常,有时自尊心较低,有时自尊心膨大,容易产生严重对抗心理。

经常与父母,老师发生冲突,对老师家长的教育多有抵触情绪,在同学中喜欢特立独行,徒惹事端,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

在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在座位上做小动作,还经常打扰其他同学上课,无人理睬时就趴在桌上写写画画或睡觉。

诊断分析:
陈某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很少,有时候会溺爱孩子,盲目满足孩子各种无理要求;而有时候他的母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不分青红皂白打骂斥责孩子,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以及情绪化严重的特点;毫无说服力的严厉管教和盲目的溺爱使他形成了缺乏责任感和逆反心理毛病。

做错了事,不是反省自己的过错,而是先行强词夺理,撒泼狡赖,对家长的批评表现的不屑和对抗,甚至发生过跟父母吵骂,升级到动手的事情,如家长找到老师进入调节,他就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态度散漫的道歉然后消极抵抗.
2、老师处理方式不当。

有的老师不懂得孩子心理特点,对他犯的错误处理不当,也直接导致他对老师失去信任,行事对抗,产生严重逆反心理。

因为某次误会,老师把陈某叫到办公室,没等问清楚原有就把罪名强加在孩子头上,陈某据理力争,言辞激烈,该老师盛怒之下给了陈某一个耳光,导致陈某对老师的仇视更加严重。

上课故意捣乱吵闹,或者下课找其他班级同学麻烦,制造事端,要么就是上课趴在桌上睡觉,在课本上乱涂乱画,完全不进行学习活动。

3、自身认知和调节不当。

陈某虽然体格健壮,生理特点日趋成熟,但心理上仍未脱离少年期的幼稚。

他以上种种表现的原因,除了对受到家长和老师不正确对待的应激反应之外还有他觉得在同学面前对抗家长和老师的行为让自己显得很勇敢,与众不同,能受到同学们的关注.这也可以解释他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或者涂画课本,下课找其他班级同学麻烦的行为产生的原因。

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统一战线,达成一致。

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改善家庭教育
环境:指导家长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放下家长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但要有根据,不能盲目表扬,盲目过度奖赏;少批评、责骂,听孩子讲明缘由,以朋友的身份讲道理或者进行劝诫,并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用粗暴行为和伤害性语言去挫伤他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信任他。

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多进行家庭活动,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孩子有安全感,逐渐消除孩子对家长的对抗情绪,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2、以柔克刚,逆向而为:老师有策略的对待学生,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时刻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他犯错误时,进行单独谈话,不当全班同学面进行批评教育。

教育方式方面,我从侧面找到切入点,换个角度说问题。

我会有意无意的说一些老师小时候犯错误,受到老师批评的糗事,让他知道老师不是高高在上不犯错误的圣人,让他知道老师不是就知道板脸训人,讲些条条框框,原来老师也像他一样,会调皮捣蛋,犯错误挨批评。

这样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很自然的的跟我站在统一“战线”,从对抗转为合作,非常容易就接受老师的观点,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发光就好: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

我发现陈某喜欢在课本涂画,就故意翻看他的“作品”,对其作品进行认真的品评,指出其优点,也稍微找出一些缺点,对他的作品表现出一个欣赏者的尊重。

学生受到“特别”的鼓励,感到自己在绘画方面很有才华,原来随意的涂画也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建立自信,肯定自己(他对我说想毕业之后从事服装设计的行业)。

4、靠人不如靠己:他个人比较情绪化,逆反心理严重,对自己和他人有不信任感。

老师要帮助他认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教他学会接受别人的好意,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故意分配给他一些任务,负责某个领域,帮助他建立责任感和自信心,同时也给他一个向其他同学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在活动中他逐渐学会如何与同学接触,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逐渐的融入班集体。

5、路漫漫其修远兮,应当上下求索:陈某这种长久养成的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做出长期“战斗”的准备。

平时多关注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听他诉苦,听他吹牛,给他一个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从而能更深切的感受和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与他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效果及对策:
通过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陈某逐渐有了变化。

他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自己的情绪也较稳定,做的冲动事件逐渐减少,犯了错误也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的个性有了缓和趋势,做事的目的性日增,逆反心理在减弱;在课上能认真听讲,努力跟上进度,虽然仍有困难,但至少他有了想学习,想学好的意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破天荒头一次,英语学科期中考试及格了,家长,老师同学和他自己都十分兴奋,我在课堂上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对他也进行了表扬和奖励;但他仍缺乏独立自主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对付的困难和障碍易放弃,抗挫折能力也较弱。

所以针对此现象我进行分层教学,
给他制定较易完成的作业,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促使他能完成任务,一点一点取得进步。

反思:
后来因为学校工作安排调动,我不担任他的英语老师了,班主任老师也换了行事较为强硬的男老师,因此他的逆反心理又逐渐复发,学习成绩也回落到原来的低点。

偶尔我会在网络上遇见他,我也会听他诉说,我也会鼓励他,但收效甚微。

所以我对此感到很遗憾,深深的感到教育其实需要连贯性,需要耐心和恒心,也需要适当的机会。

对于陈某来说,我与他的一系列的努力,可能只是他学生生涯中比较美好的一段回忆,回想起来是有温暖和光亮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东西也许会逐渐消散,因此他终将成为我熟悉的陌生人。

在此,我祝福我的学生陈某能有一个和善平稳的人生,得到他应该拥有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