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宽容和沟通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干戈为玉帛,还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用宽容和沟通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尤月兰
目前,小学生心理素质脆弱问题已成为许多家长、教师、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因为考试失利而寻短见、父母训斥几句就离家出走、跟同学发生点矛盾就不吃不喝等事例频频见诸媒体,见诸我们的周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该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如果认为我们的儿童是能够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而且错误了。”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为这日益严重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担着一份心。许多各方面优秀学生,能更多地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哪怕出现心理问题也能较为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但是那些平时我们根本忽视的后进生呢?他们听惯了老师的训斥,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难道真的能坚持自始至终的“厚脸皮”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他们的心理更加脆弱,他们更需要别人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呵护。
其实,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真的很难。后进生,一向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根源:上课捣乱,破坏课堂纪律;作业拖拉,怎么盯着却总也补不完;考试更是一塌糊涂,严重拖了班级后腿……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铁青的面孔、大声的呵斥,似乎不这么做,就难消我们的心头怒火。殊不知,越是如此的火上浇油,就越发疏远了我们和这群孩子的距离,教育的作用也就越发单薄了。更要命的是,这样做让我们总是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那么,究竟如何关注这部分后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呢?下面,我就以我这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实例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化干戈为玉帛,用你的教学机智平息课堂中浓浓的火药味
曾经教过一个叫强强的男孩。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有着过人的聪明头脑,也有着“超”人的牛脾气;他的思想总是有异于其他学生,他的行为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爆发出火山般的怒气,亦会因为对同学们的一个恶作剧而沾沾自喜;他不会为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而动情,却会因老师无意间一句小小的赞扬而得意忘形。总之一句话,别人越是生气,他就越是得意。学习对于他来说,似乎没有任何地位。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教了他将近两年,竟然还是没能摸透他的心,真是惭愧得很。
针对强强的情况,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他属于家庭教育方式中“棍棒型”和“溺爱型”的综合体: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很不好,父母之间关系也很不融洽,互相之间打骂是常事。强强稍有差错,就可能引来父亲的拳打脚踢。遇到父母之间闹矛盾,强强也经常成为出气筒。但是,他的父母有时又表现出对他极度的宠爱:什么事都依着他,不管是对是错。甚至有时刚刚打骂之后就给他买上很多好吃的加以安慰。孩子生活在这种极为不稳定的家庭环境成长,整日惶惶不安,这是导致他性格善变的最根本因素,也导致了他几乎扭曲的人格。可以说,他的心理已经趋向于不健康的一面。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对这个曾经万分讨厌的孩子更多了几分怜爱,也敲响了我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警钟。
对强强的教育,肯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要有极好的心理素质:不为他的无理捣乱而恼火万分,也不为他得意忘形而心浮气躁。我要有超人的忍耐力,也要有毅然的决心。
直到有一天,课堂上的一件小事让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案例一:“第四袋麦子”
今天语文课上第九课《三袋麦子》的第二课时。课前,我把课题写在了黑板上,一上课,我就问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了哪一课?盼望着同学们的齐声回答:“第九课,三袋麦子!”
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极为不友好的声音出现了:“第九课,四袋麦子!”这个声音混杂在整齐的回答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甚至是那么的刺耳。同学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哄堂大笑:“哈哈,四袋麦子,哈哈哈……”好不容易营造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被破坏殆尽。根本不用查找,我就知道肯定是他,班级里除了他,还会有谁这么喜欢和老师过不去的?暗地里朝他那边看了一眼,果然,正在那儿一个人偷偷得意着呢。真想气冲冲走过去,恶狠狠地请他站起来冷静一下,可转念一想,这不正中了他的圈套了?老师越生气,他就越开心啊。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冷静,一定要冷静,想办法,快!可不能因为他一个人使其他同学的学习受到影响啊!
当时的想法真是复杂,但是一切的思想转变都在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完成了,在同学们以为老师将要大发脾气的猜测眼神的注视下,我努力地挤出了一脸的笑容(其实有时候真佩服自己,都快成专业演员了,能这么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当然这笑容必须是真诚的,没有丝毫虚伪的。我清了清嗓子,示意大家安静,用兴奋的语气发表了我的谈话:“同学们,看来我们真的是越来越配合默契了啊!瞧,今天老师想上什么内容,怎么上这堂课,居然已经有同学猜到了,真是了不起啊!”说到这儿,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发现同学们正以迷惑不解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也包括那位想难为我的同学,这正是好机会。我有意无意间微笑着朝他看了一眼,继续我的话:“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九课三袋麦子,课文内容大家都知道了,讲了土地爷爷给三个小动物每人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每人都用不同的办法来用好这袋麦子。待会儿,老师也来做一回土地爷爷,同学们也来当一回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们,你喜欢,就可以扮演谁。土地爷爷我还有第四袋麦子要送给大家,表扬大家一个多月来的认真学习,大家想要吗?”“要!”同学们的回答响亮而整齐,包括他在内。(果然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啊,哈哈!)“后半节课,我会给你几分钟时间,让你来说一说,写一写,第四袋麦子的故事。好吗?”“好”又是一个整齐的回答,效果很好嘛。不能忘记在“表扬”他几句啊,“老师很佩服有些同学能猜出老师上课的内容,说明他很聪明,很了不起啊。可是,如果你能考虑一下其他同学,考虑一下我们三(1)班这个集体是不是更好呢?做事可不能只想着自己啊,大家说对吗?”“对!”已经是第三次集体一起的回答了,让我很满意。那一次的小练笔都写得不错。
二、润物无声,用你的真诚宽容孩子不经意的错误
其实有些孩子违纪,也并非都是他们的有心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教师一味地横加指责,往往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有时学生碍于你的面子不得不听从,但过后呢?心中充满了怨恨。久而久之,教师的苦口婆心便完全成了耳边风了。如果再处理不当,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那就是罪责难逃了。其实,有时不如给他们一点面子,最好能在其他同学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果能巧妙地化解危机,那么对于犯错学生来说,会从内心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感谢,教师再趁热打铁的一番教育,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案例二:“掌声想起来”
今天上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诗歌。凡是优美的文章,我总是喜欢先范读一遍,让同学们有个初步的感知,也好顺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今天也不例外,二年级学生接触诗歌的机会很少,自然要好好的练练朗读的。读着读着,突然发现超超的样子显得很不对劲儿:别的同学都那么专注地听着呢,他怎么东张西望呢?再仔细一看,眼前的景象真让我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苍蝇,正围着他转圈子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