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_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篇: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资料*三方协商,指由政府,雇主,劳动者三方代表,根据一定的议事规则或程序,通过特定的形式开展协商谈判而形成的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三方协商的特点1三方主体的独立性2主体权利的对等性3协商过程的民主性4协商目的的合作性*政府在三方协商中的作用:*1组织作用:⑴政府在制定法律和重大经济政策,在调整劳关及相关劳动问题时,如制定工时制度,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劳动条件标准,劳动保护措施和社会保险福利制度等,都吸取并听取劳资双方的意见组织劳资双方共同进行讨论⑵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干预。

主要是根据法律创造条件,采取措施,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制定消除就业歧视的政策和措施,对雇主的大量裁员进行干预⑶对劳资双方的协商谈判,采取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主动介入和被动介入,争议前介入和争议后介入等方式,进行协商,促使劳资双方合作,达成协议⑷实施劳动行政管理,全面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2平衡作用:劳资双方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问题上出现分歧,一方力量明显大于对方时,劳资关系的协商会困难重重,协商结果也不利于共同合作,这对于发展经济和安定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政府的作用就是采取强硬的调整措施,使双方力量保持平衡。

特别是当劳工运动一旦危及到经济发展和雇主的利益时,政府往往会使用权力,对工会采取强硬措施,以平衡劳资关系。

其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介入劳资双方进行调停,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采取强制手段3监督作用:现代社会中,政府对劳资关系的直接干预程度越来越小,而监督的作用于越来越强。

当劳资关系的调整进入劳资双方依法进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时期后,劳资双方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劳资关系的稳定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

因而政府在三方协商格局中主要发挥监督作用*4服务作用:⑴政府通过立法,建立完整的劳资关系法律体系,为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提供依据,制定标准⑵按国际劳工组织1981年163号建议书的要求,政府部门对参加集体协商,集体谈判的劳资双方组织予以承认,并在谈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料⑶政府对劳资双方在建立劳关,进行合作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提供中介,咨询服务,发布各种信息⑷为劳资关系双方进行人员和业务培训,组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机构:中国劳关三方协商机制首先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并取得积极效果。

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 考点汇总复习

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 考点汇总复习

第1章重点第2章重点第3章难点第4章雇主重点第5章工会重点第6章政府第7章难点第8章集体谈判第9章集体协议重点第10章第11章难点第12章1考点1:劳动关系的内涵1.劳动关系2.劳动力的提供者3.(详情见下页)考点1:劳动关系的内涵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对立劳工关系集体谈判劳雇关系雇佣关系劳使关系源自日本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美国考点2: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1.概念经济社会关系。

须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结合2.含义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最基本条件。

自然性质社会性质考点3: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定内涵第1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凡不在职工之列的人员所从事的劳动,或者虽在职工之列却以职工以外身份所从事的劳动,例如现役军人的军工劳动,罪犯、劳教人员和战俘的劳役劳动,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个体劳动者和合伙人的劳动,职工以公民身份所从事的社会义务劳动,都不属于我国目前法律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指的劳动。

(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即为获取报酬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而相对固定在一定劳动岗位上所从事的劳动。

(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向用人单位(雇主)履行以法定形式确定的义务的劳动。

(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即职工由用人单位组织起来并在其指挥或指派下,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共同从事的劳动。

考点4:劳动关系的本质本质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1.合作2.冲突劳动者资方考点4:劳动关系的本质3.力量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类型劳动力市场力量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退出“罢工“岗位4.权力决策权力考点5:劳动关系主体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

雇员劳动者雇员团体雇员组织雇主“管理方”或资方低层管理者属于雇员雇主组织雇主协会政府制定者维护者公共部门的雇主服务。

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二)

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二)

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二)7、劳动关系所指的劳动力:按形态分:1)潜在形态和外在形态。

2)商品形态或非商品形态。

8、劳动关系的特征:1)它以劳动为目的,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方式,在人们运用劳动能力,作用于劳动对象,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

如果劳动力不投入使用,不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进入劳动过程,便不会产生劳关。

2)它具有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双重属性。

3)它的主体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即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即用人单位。

其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及前后都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且在劳动过程中还是劳动力的支出者;用人单位以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其成为劳动力使用者的必要条件。

4)它以劳动力的使用为核心,形成了二元权利结构。

在劳关中,劳动力所有者以依法能够自由支配劳动力,且获得劳动力再生产保障为基本标记。

5)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属性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6)它是平等性与隶属性兼有的社会关系。

其平等性表示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在劳动力市场彼此选择和平等协商,以劳劳合的方式确立劳关,并可通过平等协商来延续,变动或终止劳关。

7)它的确立,变动和终止及在劳动过程中主体的权利义务,都以特定方式实现。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经济体制下,实现方式有所不同。

9、劳动关系主体:指劳关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用人单位。

其中劳动者亦称劳动主体,用人单位亦称用人主体。

10、建立劳关的条件:指建立劳关的双方主体,即劳动主体(劳动者)和用人主体(用人单位)所应具备的资格。

1)劳动者的资格。

指公民建立劳关,成为劳关主体的必备条件,一般由法律规定。

它包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两个方面⑴劳动权利能力。

指公民依法能够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

它是公民成为劳动者。

劳动者成为劳关主体的必备条件⑵劳动行为能力。

指法律认可的劳动者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资格。

它是劳动者参与劳关的本色性条件。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劳动关系的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不同的称谓是从不同角度对于特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的把握和表述: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其主体明确、关系清晰,含有对立的意味劳工关系在英文与劳动关系是同一个名词。

在中文中,劳工关系则更强调以劳动为中心所展开,着重于劳动力,以劳动者为本位进行思考,强调劳工组成的团体,比较强调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尤其是集体谈判的过程。

劳雇关系又称为雇佣关系,它以雇佣法律关系为基础,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力图排除其价值判断,替代劳资关系这个具有对抗意味的概念。

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狭义指劳资关系,主要包括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广义则指产业及社会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了雇佣关系的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产业关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劳资双方,还包括了政府一方。

3、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过程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结合为前提。

4、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的内涵: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它具有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主要包括:⑴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⑵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即为获取报酬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而相对固定在一定劳动岗位上所从事的劳动。

⑶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向用人单位(雇主)履行以法定形式确定的义务的劳动。

全国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

全国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大纲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章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述一、劳动关系词源△1,狭义: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资关系: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劳方资方界限分明,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3,劳工关系:与中文劳动关系是同一词,强调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集体谈判过程。

4,劳雇关系:又称雇佣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5,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中性温和。

源自日本。

6,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指劳资关系;广义产业及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源自美国。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性质、实质)▲1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

△2,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3,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4,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5,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6,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退出:劳动者辞职给用人方带来的成本,如寻找和培训代替者的费用。

罢工:劳动者停止工作给用人方带来的损失。

岗位:在岗员工不服从、不配合用人方的工作安排而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

△7,劳动关系中,管理方享有决策权力。

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

三、劳动关系的概念▲我国: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自考劳动关系复习必看资料

自考劳动关系复习必看资料

1.劳动关系概念劳动关系,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2.劳动关系主体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的雇主。

从狭义上讲,劳动力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雇员以及工会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另一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

3.冲突与合作的根源以及影响因素合作的根源: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

被迫: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获得满足:(1)主要建立在雇员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3)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得到满足。

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前者是指由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造成的冲突。

冲突的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

冲突的背景根源:(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状况,(3)工作场所的不平等,(4)工作本身的属性。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2)非文化因素:a.客观的工作环境,b管理政策和实践,c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决策。

(3)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a人力资源策略的局限性,b理解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4.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技术环境,(2)政策环境,(3)经济环境,(4)法律和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

、5.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级代表国家:1.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 2.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忠诚度问题 3.雇员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 4.雇员始终认为自己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5.对工会的态度模糊,尊重已建立的工会,尽量避免建立新公会 6.基础是雇佣关系一元主义的信念和价值观。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题带答案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题带答案

劳动关系学-自考复习题带答案(全)一、单项选择题1、就劳动关系双方相互间应履行的义务而言,具有()之别。

A、个别性与集体性B、平等性与隶属性C、对等性与非对等性D、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您的答案:C正确答案:C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930695,点击提问】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特点。

就劳动关系双方相互间应履行的义务而言,具有对等性与非对等性之别。

参见教材P14。

2、雇员通过提供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和福利,体现了劳动关系的()。

A、社会性B、法律性C、权益性D、经济性您的答案:D正确答案:D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930700,点击提问】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特点。

雇员通过提供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和福利,体现了劳动关系的经济性。

参见教材P15。

3、就劳动单位主体而言,可分为()。

A、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B、平等性劳动关系与隶属性劳动关系C、对等性劳动关系与非对等性劳动关系D、经济性劳动关系与社会性劳动关系您的答案:A正确答案:A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930701,点击提问】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特点。

就劳动单位主体而言,可分为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

参见教材P14。

4、()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员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A、被迫B、自愿C、获得满足D、协作您的答案:C正确答案:C 得分:3.0 分【答疑编号10930713,点击提问】解析:本题考查合作的根源。

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员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

参见教材P16。

5、冲突的根本根源不包括()。

A、雇佣关系的性质B、异化的合法化C、客观的利益差异D、劳动力市场状况您的答案:C正确答案:D 得分:0.0 分【答疑编号10930717,点击提问】解析:本题考查冲突的根本根源。

突的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03325 劳动关系学(江苏自考本科)

03325 劳动关系学(江苏自考本科)

劳动关系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12退出是劳动者辞职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成本,罢工是劳动者停止工作给用人方带来的损失,岗位主要是在岗员工不服从,不配合用人方的工作安排,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

3劳动关系是以劳动换取报酬的经济关系,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4工会的主要目标是代表并为其成员争取利益和价值。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于1925年。

选择题1个别劳动关系的特点:A是人格上的从属性。

B是经济上的从属性2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A是独立自主性。

B是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名词解释:1.2.3.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4.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5.合作:是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的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是逼迫和获得满足)问答题:问: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的含义包括什么?答: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

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1)雇员是被雇佣的人员。

2)雇员是在雇主的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

3)雇员是以工资作为劳动收入的人员。

4) 法定某种或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分别在有的国家被劳动法列在雇员的范围之外。

答:一是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

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为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法律的保障和依据,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劳动三权”二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切实保证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有效执行等。

三是公共部门的雇主,以雇主身份直接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四是提供有效的服务,重点是加强劳资双方的培训等。

答:冲突的根源分为两种:一是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劳动关系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工资福利等方面,对企业和员工都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劳动关系学的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是雇主和被雇佣者之间就劳动条件达成的合意取得的协议。

2.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应当经过劳动合同订立程序,订立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诚信原则。

3.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必须写明劳动双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签订时间、约定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等内容。

二、劳动争议1.劳动争议的定义劳动争议是由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或解除而引起的双方之间的争议。

2.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司法审判等方式进行处理。

协商调解是最基本的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仲裁或司法审判。

3.劳动仲裁的程序劳动仲裁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申请仲裁、立案、调解、仲裁庭组成和听证、仲裁裁决和履行等。

三、工资福利1.工资的构成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补贴、奖金、福利等组成。

其中,基本工资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员工的生活保障。

2.休假制度休假制度是员工福利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带薪休假、法定节假日、病假、年假等。

员工需要注意休假规定,严格按照规定享受福利待遇。

3.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社会福利而实施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以上是关于劳动关系学的自学考试复习资料,自学考试需要自己认真学习,积累经验以及多做模拟题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水平。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劳动关系的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不同的称谓是从不同角度对于特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的把握和表述: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其主体明确、关系清晰,含有对立的意味劳工关系在英文与劳动关系是同一个名词。

在中文中,劳工关系则更强调以劳动为中心所展开,着重于劳动力,以劳动者为本位进行思考,强调劳工组成的团体,比较强调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尤其是集体谈判的过程。

劳雇关系又称为雇佣关系,它以雇佣法律关系为基础,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力图排除其价值判断,替代劳资关系这个具有对抗意味的概念。

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狭义指劳资关系,主要包括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广义则指产业及社会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了雇佣关系的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产业关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劳资双方,还包括了政府一方。

3、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过程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结合为前提。

4、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的内涵: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它具有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主要包括:⑴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⑵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即为获取报酬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而相对固定在一定劳动岗位上所从事的劳动。

⑶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向用人单位(雇主)履行以法定形式确定的义务的劳动。

2023年10月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真题及答案(回忆版)

2023年10月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真题及答案(回忆版)
(2)为劳动关系的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3、雇员参加工会的原因。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雇员个人参加工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这其中包含工作、个人、社会或zheng治的因素。很难对所有这些因素进行全面讨论,但以下是一些最主要的原因:对资方的不满;一种社会化的途径;领导权力的获得;被迫加入工会或同事劝导加入工会的压力等。
4、职权结构纬度将管理模式分为几类。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根据职权结构,可以把管理模式分为:独裁型、权威型、自主型。
四、论述题
1.雇员参与和参加的目的。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所谓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是指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即由员工或其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利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劳资和谐与企业发展。
5.劳动过程理论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劳动过程理论关注组织的政治运作,该理论假定企业的利润通过以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大产出获得。
三、简答题
1.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
(1)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2)依பைடு நூலகம்订立。
2、zheng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
(1)zheng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
3.霍桑实验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霍桑试验是指在1927- 1932年间由美国人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改变照明和其他一些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的试验。
4.经验主义学派
乐昇学教育建议答案: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科学阶段侧重于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 -面;而行为科学又侧重于以人为中心,忽视同工作的结合。目标管理则是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实现工作与人的完美结合。

全国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

全国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大纲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章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述一、劳动关系词源△1,狭义: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资关系: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劳方资方界限分明,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3,劳工关系:与中文劳动关系是同一词,强调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集体谈判过程。

4,劳雇关系:又称雇佣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5,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中性温和。

源自日本。

6,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指劳资关系;广义产业及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源自美国。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性质、实质)▲1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

△2,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3,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4,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5,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6,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退出:劳动者辞职给用人方带来的成本,如寻找和培训代替者的费用。

罢工:劳动者停止工作给用人方带来的损失。

岗位:在岗员工不服从、不配合用人方的工作安排而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

△7,劳动关系中,管理方享有决策权力。

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

三、劳动关系的概念▲我国: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自考劳动关系复习资料

自考劳动关系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重点复习资料公开--人力资源办理〔本科〕1楼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的暗示形式: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彼此交织,它们共同构成了劳动关系的暗示形式。

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出产产物和效劳,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那么的行为。

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成能完全一致,经常会呈现不合,其主要形式有罢工,旷工,怠工,辞职等,对于用人方而言,形式有关闭工厂,惩罚或解雇不从命带领的员工。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成果的能力,是彼此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暗示出来的决定因素。

员工的关系力量有退出的力量,即辞职,它会给雇主带来额外的成本;罢工的力量,劳动者遏制工作,会给雇主带来损掉或成本;岗位的力量,指劳动者仍旧在工作岗位上,,由于主不雅成心或疏忽而造成的雇主的损掉。

办理方也有退出,停工和岗位的力量,岗位的力量表达在它具有指挥,安排员工工作的力量。

权力,指代表他人做决策的权利,办理方的权利:对员工指挥和安排的权力,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暗示的各种方式,其他相当广泛的决策内容。

劳动关系的性质1平等的性质A办理方和劳动者双方都是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双方都要遵循平等自愿的原那么签定劳动合同,缔结劳动关系。

在遵循必然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辞职,企业可以辞退员工。

B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劳动者按照办理方的要求提供劳动,办理方支付给劳动者工资福利等形式的劳动报答,表达了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

2.不服等的性质:掉业人口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对就业劳动力形成必然压力;办理方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优势和主动地位。

3.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富关系的性质:劳动者在工作场合提供劳动,出产产物或效劳,从办理方和全社会的角度而言,实现了财富的增值。

办理标的目的劳动者支付劳动报答或福利,形成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经济利益成为办理方与劳动者合作与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4.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类型1.均衡型,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互相制衡。

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练习题

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练习题

劳动关系学-复习练习题2020.7 1.单选题1.1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集体协议期限内,由于集体协议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致使集体协议难以履行时,集体合同任何一方均可提出变更协议的要求,签约一方就集体协议变更提出商谈时,另一方应当给予答复并进行协商的期限为()A--3日内B--5日内C--7日内D--15日内签约一方就集体协议变更提出商谈时,另一方应当7日内给予答复并进行协商。

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1.21我国《劳动法》规定,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支付的报酬不低于工资的()A--100%B--200%C--300%D--400%我国《劳动法》规定,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支付的报酬不低于工资的300%。

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1.31下列属于冲突的背景根源的是A--异化的合法化B--客观的利益差异C--雇佣关系的性质D--工作本身的属性1.41.2005年时,某材料加工厂,为了保证准时交货,要求企业职工延长工作时间10小时。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该企业支付的工资报酬应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A--100%B--150%C--200%D--300%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1.51.某电器厂劳资双方签订了集体协议,但由于受水灾影响,当事人双方依法对尚未履行的集体协议进行修改和补充,这种做法叫集体协议的()A--签订B--终止C--变更D--解除集体协议变更是指因订立集体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当事人依法对尚未履行或尚未完全履行的集体协议进行修改和补充。

所以C-选项正确。

1.61.在协商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协商的过程并逐渐靠近期望目标,同时能够有效协调内部成员的分工以形成默契配合的原则是()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2C-原则D--诚信原则2C-原则:即控制、协调。

在协商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协商的过程并使其逐渐靠近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同时又能够有效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以形成默契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冲突: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保持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冲突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
(1)冲突的根本根源:①异化的合法化、②客观的利益差异、③雇佣关系的性质。
(2 )非文化因素。包括:“客观”的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三、环境因素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劳动关系受到来自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五大外部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对比的改变。
技术环境的变化也会改变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
(2)冲突的背景根源:①广泛的社会不平等②劳动力市场状况③工作场所的不公平④工作本身的属性
3、冲突的表现方式
答:冲突的表现方式包括明显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
明显的冲突有:罢工
不太明显的冲突形式:各种 “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4、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领会)
答:(1 )文化因素。
2、权变管理理论:特点:(1)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2)把一个组织看作社会系统的分系统,要求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3、劳动过程理论:假定企业的利润通过以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大产出获得。
特点:①独立自主性,②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二、劳动关系的实质
1、 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
获得满足的三个内容: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工作有积极的一面、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答: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1)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特点:①人格上的从属性,②经济上的从属性。
(2)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的一方是工会组织,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组织,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双方主要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形式来体现其构成和运行。
1、一元论:强调资方的管理权威,要求雇员忠诚于企业的价值观。
2、多元论:承认冲突,认为在工作场所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三、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1、斗争模式
2、多元放任模式
3、协约自治模式:劳资抗衡、劳资制衡
4、统合模式:国家统合、社会统合、经营者统合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一、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2、雇主组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3、雇主组织的角色作用:参与谈判、解决纠纷、提供帮助和建议
二、雇主角色理论
1、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劳动关系上,管理者以苛刻的就业条件招聘工人,并努力提高他们的生产率。
评价:(1)没有指出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部工作模式,(2)将生产效率等同于盈利,(3)把管理人视为所有者利益的代理人,(4)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5)没有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2、管理主义学派:关注员工的动机,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处于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是雇员不满的要根源。实行岗位轮换,管理者自身也处于雇员同样的薪酬支付体系中。日本模式为该学派的典范。
3、正统多元: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与公平,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德国是典型国家。
政策环境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业政策、教育和培训政策。在诸多环境政策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章 劳动关系理论
一、劳动关系理论:右翼(保守)——左翼(激进)
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认为市场力量不仅可以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面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和理的待遇。形成双赢的格局,双方自由选择。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
雇主对工人残酷的剥削,政府不干预劳资关系
二、管理时代劳动关系(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
劳动联合会成立,政府采取了“建设性”的干预政策
三、冲突制度化
政府宏观调控、三方性原则首次被提出
四、成熟劳动关系时期
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劳动关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第四章 雇主
一、概述
1、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关注如何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待遇,主张强势工会,认为工会应该比以往更加关心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事务。瑞典模式。
5、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润,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是完全对立的。认为其他学派提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是一种假象。
二、劳动关系价值取向
3、劳动关系的主体(09.1简答):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包括: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4、劳动关系的特点
答:(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5、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及其特点。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一、劳动关系概述
1、劳动关系(名解):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
2、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