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探究

摘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这一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大学生就业愈来愈困难,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基数比较大,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二是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三是就业的机制不完善,从三个方面说:(1)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依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有待改善;(2)劳动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要素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当前就业问题上,许多人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要择业创业的积极性,并且没有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

二、高校就业指导对策

1.就业心理的调整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高校就业指导将帮助他们客观分析主客观条件,理性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教会学生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以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

2.正确就业定位

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求职择业时应该正视我们面对的现实,认清当下的严峻就业形势,要学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不断做出调整,尤其是在思想上,一定要去除陈旧的老观念,变换思路,求得一份满意的职务,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状况就是个别学生过分关注工作职位的薪资待遇以及环境位置等等,挑三拣四的时有发生。另外要建议大学生们在求职时要学会借助各种求职渠道,收集岗位需求信息,把握就业机会。尤其是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大学生们除了通过人才招聘市场,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查找合适的就业岗位,积极主动大方地推销自己,让面试者或企业管理者看到我们的两点,珍惜每次获得的机会,百分百的做好准备工作。最后就是要先就业后择业。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家都很清楚找到一份工作很容易,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应该放弃之前的老的就业观念,在求职路中不必过分追求一步到位。先找份可以的工作,慢慢累积理想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提升自我实现的价值,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就业信息服务为基本载体,多方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面对即将毕业的就业者,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首先要在学生们毕业前对其进行完善的就业指导,并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就业信息和学校现场招聘会,就业办的老师还可以通过收集合适本学校专业的学生的工作岗位信息,及时公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毕业就顺利就业。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在应时代而不断变化,学校应该根据这些改变进行适时的学校教学改革,比如开展模拟求职训练,就业政策宣传展,求职指导活动等等,既要保证学生就业率,又要提高学生们的就业质量,让学生的求职方向和单位岗位相匹配。学校要对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进行完善和改进,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查询就业信息,了解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信息。学校要积极拓展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寻求更多的外部合作企业,让学校就业可以有更多的求职空间。这样既要学校就业办深入社会,和企业加强就业方面的关联,获取单位需求信息,又要在学校内提供企业现场招聘会,给企业了解学校及学生的一个现场见面会,让有意向的学生面对面同用人单位洽谈,并适时开展毕业生推荐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

4.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实践体系

毕业生就业是各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建好就业实践指导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

动,给他们了解真实社会的途径,可选择定期观摩现场招聘会、模拟面试活动和职业策划大赛。为了让毕业生更快的适应工作的需要,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领导和机构建设,确保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要求实现位。二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系统建设,特别要把信息服务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加强校园毕业学生就业市场建设,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便捷、有效、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尽快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要加强职业学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困难毕业学生就业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系统建设。三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高等学校要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院系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绍芬,论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2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