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

合集下载

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与对策范文(通用6篇)

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与对策范文(通用6篇)

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与对策范文(通用6篇)信访工作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矛盾调处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信访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信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工作过程不透明信访工作中的许多环节以及决策过程常常不向民众公开,缺乏透明度。

这导致了民众对信访机构的不信任,进而引发了更多的信访事件。

原因分析:1. 缺乏信息公开意识:信访机构意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不足,往往过于保守,不愿意公开有关信访案件的信息。

2. 寻租机会:有些信访干部利用信息垄断,将信息作为权力资源,通过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对策:1. 加强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规定信访机构应及时公开信访案件的办理进度和结果,并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

2. 落实问责机制:对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信访机构及人员进行问责,确保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应对能力不足信访工作涉及的问题种类繁多,复杂多样,信访人员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往往难以妥善解决信访问题。

原因分析:1. 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信访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无法满足信访工作的要求。

2. 缺乏培训机制:信访干部的培训与提升途径有限,导致他们在应对复杂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对策:1. 提高招聘标准:加强对信访干部的选拔,注重他们的专业背景、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确保干部具备适应信访工作需要的素质。

2. 建立培训机制:信访干部需要接受持续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复杂的信访情况。

三、工作流程复杂信访工作的办理流程繁琐繁杂,需要信访人员在不同环节中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和处理,导致办理时间长、效率低下。

原因分析:1. 机构间协作不畅:信访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缺乏效率,无法及时传递和处理信息。

2. 缺乏统一的工作规范:信访工作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各自的操作规范,导致工作流程的不一致性。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一、引言信访是指公民向各级政府机关提出诉求、意见或投诉的行为。

作为一种公民权利的体现,信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价值。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信访工作常常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分析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主要问题1.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越来越关注,导致信访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大量信访事件给相关部门带来巨大压力,导致办理过程繁琐缓慢。

2.重复投诉现象严重由于信访机构分布不均衡、办理效率低下等原因,很多公民在未得到满意答复时,会频繁更换上访地点或向多个层级单位投诉同一事项,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

3.群体性事件频发部分重大社会问题通过群体性方式表达,不仅增加了社会安全稳定的压力,也对政府信任度产生了负面影响。

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反映了信访管理和社会矛盾处理机制存在一定不足。

4.信息沟通不畅公民在提出自身诉求时往往遇到信息传递障碍,而政府部门并未提供有效的信息渠道和公共服务平台,造成双方之间的沟通断层。

这也导致了信访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甚至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

三、问题原因分析1.治理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信访工作中普遍存在经费、人员、政策等方面的缺陷。

信访工作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复杂系统工程,机构设置和属地管理混乱使得责任划分模糊,互相推诿成为常态。

2.班子意识淡薄某些单位领导对于信访问题重视程度不够高,将其当作任务之外的事务处理,容易忽略应有的专业性与敏感性。

这种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进一步加大了信访问题的困境。

3.办理方式单一我国在信访问题的解决上主要依赖行政手段,相对缺乏法治化、多元性、协调性和专业性的解决途径。

这使得信访办理常常滞后于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信息化建设滞后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公众期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访投诉和实时查询等操作。

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信访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缺乏面向现代化需求的信息化建设。

浅议涉法信访成因、类型、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涉法信访成因、类型、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涉法信访成因、类型、存在问题及对策导读:本文是关于浅议涉法信访成因、类型、存在问题及对策,希望能帮助到您!浅议涉法信访成因、类型、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无法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基层干群之间的种种矛盾加剧,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对此矛盾处理不及时等导致赴京赴省越级上访案事件不断增加,特别是涉法上访已经形成为一种新的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正常的社会工作秩序。

因此中央政法委把解决涉法上访问题作为今年政法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拟就如何解决涉法上访问题对涉法上访的成因、类型、当前解决上访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如下拙见。

一、诱发上访的成因1.社会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发生在基层的农民负担问题、民主管理问题、下岗失业问题、贫困户困难问题,特别是反腐败问题、干群关系问题、邻里矛盾问题、司法不公问题已经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人民群众政治、文化、法律素质的提高,他们对社会不公现象的认可度降低,不满意度提高。

当看到这些问题特别是这些问题降临到个人头上时,就会诱发上访事件的发生。

2.执法部门的因素当前涉法上访所反映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执法干部不当行为引起的,是干部不依法行政或执法违纪所诱发的。

3.接访部门的因素个别接访部门工作人员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对信访群众另眼看待,更有的视信访为“老大难”。

对接收的信访材料,只注重例行公事,不着实解决问题,属下级管辖的一转了之,属其他部门管理的一批了之,解决不了的一交了之,最后形成不了了之。

致使一个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诱发越级上访。

4.上访当事人个人因素有的上访当事人反映问题对处理结果期望值过高,如未满足其要求就四处串联其他上访当事人集体越级上访。

二、涉法上访的类型根据信上访当事人所提供的信访事实的真实性,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类型:1.正当有理型。

在上访活动中,大多数群众是通情达理的,胡搅蛮缠的只是少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是有理或部分有理的。

关于分析新形势信访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助推信访形势稳定调研的报告

关于分析新形势信访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助推信访形势稳定调研的报告

关于分析新形势信访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助推信访形势稳定调研的报告【报告标题】:深度分析新形势下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应对对策助推信访形势稳定调研【引言】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同事们:近年来,信访问题日趋复杂多变,对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此,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分析新形势下信访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以助推信访形势的稳定。

一、成因分析1. 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加剧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是信访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个人权益的意识逐渐增强,对权益保护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然而,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腐败现象的存在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使得社会矛盾积累,导致信访问题的出现。

2. 制度机制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制度机制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是导致信访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地方在信访接待、问题解决、执法执行等方面存在着管理漏洞和不规范行为,导致信访群众无法得到即时有效的满意答复,进而出现信访事态扩大化的情况。

3. 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未能充分认识到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忽视信访问题的防范和解决工作,缺乏全面、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从而使得信访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法治保障加强对信访制度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健全信访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法律的公正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加强对信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通过法治手段推动信访形势的稳定。

2. 推行更加公开透明的信访管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公开透明,及时发布信访相关信息,严格依法公开信访工作数据,使信访群众对信访工作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并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渠道搭建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实施信息公开,提高信访问题的解决透明度和效率。

浅析信访突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信访突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信访突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提出申诉、控告、举报等方式,向有关国家机关或行政机关反映问题,寻求解决、维护合法权益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信访问题不断增加,突出问题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信访突出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信访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度设计不完善。

我国信访制度虽然已经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信访职能分散、机构重叠,导致信息不畅通、协作不顺畅;信访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对事实真相的查证不够严谨;信访部门权责不清,容易产生不负责任的现象。

二、地方政府执行力不足。

地方政府在信访工作中的执行力是决定问题解决效果的关键因素。

但由于地方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种种问题,如拖延处理、推诿责任、不作为等,导致很多信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腐败问题严重。

腐败现象是信访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官员腐败导致了不作为、不作为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一些信访案件本身就涉及腐败行为。

腐败现象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信访制度的公信力,也使得信访问题无法得到合理解决。

四、公众对信访的期望过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信访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

一些人求助于信访部门时往往期望能够得到立刻解决。

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有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种高期望导致了一些人对信访部门的不满情绪,甚至采取激烈的行动来维权。

针对信访突出问题,应采取以下解决对策:一、加强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健全信访工作的组织架构和协作机制。

确保信访职能的统一归属和权责的明确划分,避免信息沟通和协作上的障碍。

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以确保信访工作的目标和指标得到更好地落实。

二、加强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地方政府在信访工作中应当发挥决策的主动权和责任意识,确保问题的及时解决。

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忠诚、干净、务实的信访工作队伍,提高工作效能和公信力。

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

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

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信访是一个社会存在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向政府反映关心事情的一种途径,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方便。

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信访渠道不畅、不公正、不规范、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也影响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因而需要深入剖析。

1.信访渠道不畅一个国家政府的公信力主要体现在处理信访上的情况,但是,由于许多原因,信访渠道不畅,导致一些信访人无法第一时间向政府机关反映他们的诉求。

首先,有关部门心理预期不足成了信访渠道不畅的原因之一。

许多政府部门担心信访工作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麻烦,因此对处理信访案件的态度和办法不够真诚、透明,而且还存在不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由于政府部门的制度问题和工作经验,信访渠道可能会变得不畅。

例如,一些政府部门对访问信访、追究责任等问题不够重视,对来访人员的态度不够热情、真诚,造成了信访工作几乎不能进行。

2.信访不公正信访不公正是指处理信访问题时,政府部门没有像应该处理一样处理,不公正处理信访案件。

首先,信访人的人权和自由需要得到充分的保证。

然而,在实践中,政府部门没有为信访人设置足够的机会和条件,可能会导致信访人的自由和权利受到侵害。

政府应该为信访人设置足够的机会和条件,这样信访人就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其次,在处理信访问题时,政府部门需要公正正义地处理。

在一些部门,处理信访问题时不公正、有利于权贵,如果忽视这种不公正行为,不仅无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还会让信访工作变得困难和繁琐,而且也不利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3.信访不规范信访不规范指政府部门在处理信访时没有按规定程序和办法处理,从而滋生了许多问题。

首先,信访人的权益和诉求需要得到周全考虑。

政府机关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应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规范程序,为信访人提供足够的抗诉机会,使信访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其次,处理信访问题时需要注重规范操作。

浅谈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

浅谈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

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教育疏导工作对策及建议当前,涉军人员、民办教师、企改职工等特殊利益群体的管理,已成为基层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我区每年特殊利益群体的信访量已占全区信访总量的半数以上,每年各类异常访、集体访、纠访缠纠事件层出不穷,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为我区重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涉军人员、民办教师、企改职工等特殊利益群体的串联、集会等活动,大多数是群体中的重点成员在组织、发动、联系,他们是各类活动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所以对特殊利益群体中重点人员的管理是稳定工作的重点。

一、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的成因信访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设计,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特殊利益群体是一个松散的利益团伙,他们的诉求一致,目标一致,有统一的利益推手。

现时期特殊利益群体信访工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信“上”不信“下”,认为只有找上级部门、找上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访”不信“法”,认为信访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三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认为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四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

每年的信访总量高位运行,并且近期内无下降态势,特殊利益群体的信访问题在较长时期会持续存在。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信访人法律意识不强是主观原因。

特殊利益群体的普遍年龄偏大,社会经验较足,但文化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偏低。

以“求平等”,要待遇为目的,按潜在“民意难违、法不责众、法难以治众”意识,讲求人多示众,以为聚众闹事,越级上访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有利于本身要求的解决。

二是信访大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原因。

现在整个社会依法信访的氛围不浓,群众维权不走正当的行政程序和法律途径,喜欢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

三是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是历史原因。

特殊利益群体人员,为国家出过力,曾是社会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其认为曾为国家、为党出过力,现在社会发展了,国家收入增加了,他们理应更多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引言:信访制度作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对权益保障的要求不断增加,信访制度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为信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信访问题的主要表现1.乱象丛生在信访问题中,乱象丛生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中,一些干部存在滥用职权、嫁祸他人等不良行为。

他们以迎合上级的要求或应对压力为借口,对信访者采取令人不满的做法,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对待信访者。

另一方面,一些信访人员存在编造虚假信访案件、谋取不当利益等行为。

这些乱象严重破坏了信访制度的公平性和正常运作。

2.信访难题信访难题是信访问题的重要方面。

一些信访者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临信访材料审核困难、多头处理的问题。

他们往往需要多次跑动,产生额外的费用和时间成本。

此外,信访人员通常没有权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能通过向上级政府或监察机关进行信访。

然而,一些信访部门存在不作为、漠视等问题,导致信访人员的困难难以得到解决。

3.信访矛盾加剧信访问题还表现在信访矛盾的加剧。

信访人员通常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进行信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信访人员和被信访单位之间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演变为社会矛盾。

因此,信访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和政府的问题。

二、导致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1.管理机制不完善信访问题的存在与信访制度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在信访部门中,对于接待信访者的人员没有足够的培训和指导。

他们面对的信访案件类型繁多,实践经验不足,无法胜任工作。

其次,信访部门的内部监管机制薄弱。

一些干部滥用职权或不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却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惩处。

这些问题造成了信访工作中的不规范和不公正。

浅谈如何处理群体性上访问题

浅谈如何处理群体性上访问题

浅谈如何处理群体性上访问题群体性上访是一类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解决群体性上访问题,是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及时、妥善、有效的解决群体性上访问题,是我们当前信访维稳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造成群体性上访的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摆不正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往往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信访工作,认为信访工作是一项务虚的工作,难以出成绩,出政绩,从而导致信访工作难以顺利健康发展。

从部门到乡镇对待职责范围内信访问题的态度非常相似,一旦出现问题,能推则推,能溜则溜,人为地造成一些信访问题出现,激化一些已结矛盾的激化。

(二)是责任心不够强。

一些干部私心杂念重,怕惹人思想严重,处理问题不敢硬碰硬,使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

还有一些干部自身作风不过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只是听一听、劝一劝,登记登记,把人招呼回去就算完事,没有把“群众利益无小事”记在心上,根本不进行调查,作进一步的处理,导致群众的不满,引发重访。

二、采取的对策措施(一)接待来访者,要体现一个“亲”字能否顺利解决群体性上访问题,接访起着重要作用。

接访者必须做到“态度要热情、举止要文明、思考要换位、办事要公正”。

实践证明,只有从感情上沟通,才能赢得上访人的信任,信访人享受了良好的服务之后,将会感受到政府为群众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诚意,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对上访问题,要及时发现、掌握情况许多群体性上访问题的出现,往往都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在现实维权工作中,群众处于弱势地位,当群众利益受到侵害,要求维护权益时,群众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决,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就越陷越深,甚至产生了群众对社会的仇恨心理,矛盾一旦激化,很容易使势态扩大,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因此,超前掌握信息的具体情况,是预防和处臵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浅议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议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利益关系需要确立一种新的秩序,一些矛盾就通过信访这个社会问题的“晴雨表”表现出来。

如何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对于促进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五种情况1、农村土地征用引发的问题。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村民对征地补偿费有意见,认为补偿过低,不能弥补失地的损失,特别是镇区附近的村民,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传统上赖以生存的条件,对以后的生活担忧。

二是在集体土地补偿费分配上,一些户口仍在本村的外嫁女得不到,产生不满。

三是村民土地被征用后,对重新分配的土地有异议。

2、农村土地承包及村福利的问题。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外嫁女要求村保留她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其他村民一样的福利待遇。

二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农民种地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原来不种地、少种地的农民要求按政策实行均田,原来种地较多的或在承包地里种了果树的农民不同意重新划分土地,以承包合同不到期为由抵制均田。

另外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也使一些新迁到本村的、新出生的人口没有地,人地矛盾突出。

三是调整土地方案没有经过大多数村民同意,多留机动地,甚至村干部以权谋私,自己多占地,占好地,村民不满。

3、村务、财务及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村中大小事务村干部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不经村民会议研究通过。

二是村干部以权谋私、经济不清,财务不公开,村民对村干部的个人收入、村中财务收支有疑问。

三是村干部办事不公,工作作风不正,故意为难村民,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打击报复和自己作对的村民。

4、宅基地纠纷问题。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影响了相邻关系,引发矛盾。

二是对问题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

浅析当前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指导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当前信访工作的重点。

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就当前的热点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群众信访的几个焦点问题一是农村土地承包、征用方面。

近年来, 国家政策不断向农业倾斜, 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 土地越来越值钱, 农业承包案件也大量增多。

该类案件涉及农村土地、荒山、荒滩、鱼塘、林地、草地等多种类型。

由于它们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如不妥善处理, 就会激化矛盾, 甚至引发上访、缠诉等事件。

另外,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征地面积也不断加大, 开发区日益增多,拆迁安置量随之增长。

在农村几乎是乡乡有开发区、村村有拆迁户, 普遍采用一次性解决方式, 安置费和补偿费较低,农民钱用完后, 存在着没钱养老、无钱看病的现实问题, 于是找政府解决, 解决不了就上访。

二是城市房屋拆迁方面。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 城市化建设、旧城区改造工作一直是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实事项目。

经过大拆大建、功能再造,我国的城市基础建设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个人的利益、诉求、对拆迁政策理解角度不同及其他社会问题, 引发了诸多拆迁纠纷。

和前些年相比, 近几年来群众在这方面的信访内容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如地方性拆迁政策与国家、省拆迁法规不匹配;房屋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走势与动迁群众实际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城市建设动迁不再局限于旧城区改造, 对地段、结构、装修较好的住房动迁引发与市场配套的估价、赔偿等一系列附加问题;城市建设和拆迁速度过快、安置条件不合理等问题。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引言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人民对于权益保障越来越重视。

作为维护公民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信访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包容性,可以有效解决群众的合法诉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不可忽视信访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

本文将分析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其背后原因。

二、主要问题1. 信息不畅通很多人在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投诉或申诉时,遇到了通信困难。

常见问题包括信息接受渠道单一、信件回复时间长等。

这导致一些有急切需求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投诉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给人们带来了困扰。

2. 办理效率低下办理效率低下是信访工作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标准化流程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相关部门之间协同配合不力,从而延误处理时间。

此外,工作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影响办理效率的重要原因。

3. 没有扎实的调查研究很多信访案件最终无法得到满意解决,部分原因在于相关部门在处理信访问题时缺乏充足的调查和研究。

只有通过对问题深入了解和分析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缺乏扎实的调查研究必然影响工作质量。

4. 法律意识不强一些政府官员及公务人员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的现象。

这导致他们在解决具体案件时容易违反法律规定,甚至滥用权力。

这种行为损害了公民权益,削弱了信访制度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三、问题原因分析1. 制度与机制不完善信访工作中存在着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这说明制度机制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政府应建立起有效高效的协同沟通平台,并建立起全面系统的信访信息管理机制。

2. 组织架构相对滞后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访工作需要更强的组织架构来支撑。

但目前很多地方的信访机构相对滞后,缺乏信息化系统支持、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3. 人员素质待提高信访工作需要专业化、规范化的操作和处理流程,而这就需要从严选派与培养优秀人才。

然而,当前有些地方对于信访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较低,并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指导措施,导致一些从业者能力不足。

浅谈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浅谈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和社会和利益的调整,各方利益冲突加剧,由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引发的信访问题比较突出,信访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问题。

一、信访总量持续上升,上升趋势明显,前一段时间群众到市、赴省、进京上访,集体访、重复访、非正常上访增势明显。

二、信访反映的问题相对集中,政策性、群体性问题突出,群众就同一问题不断反映上访,处理难度大,近年来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地折迁、男城女乡或闺女出门等大多数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相关,涉及群众利益,处理难度大,有些问题久拖不决,形成相当数量的重复访。

三、信访诉求形式激烈。

近年来,群众利用走访形成反映的问题明显增多,走访的增长要明显大于信访。

如土柏岗乡近2年竟未收到一封反映信访问题的信件,集体访尤其大规模的集体访增多,越级集体访的增幅较大,选择重大政治活动或节庆期间(国家、省、市“两会”),到市、赴省、进京上访,到重大政治活动场所聚集、非正常上访增多,如“两会”期间冲击会场,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信访秩序。

剖析其中的原因:一、近一个时期,城市化、工业化日新月异,使社会构成和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博弈在所难免,通过信访渠道维权成了弱势群体费省效速的当然选择。

二、目前政府基本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属无限责任政府,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加之权力集中,失误难免,因而责任难脱,矛盾集聚,在改革发展中群众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政府,把问题的责任也往往归咎于政府,发生了矛盾纠纷,群众自然找到政府,如村组发生了问题群众往往到乡政府甚至到市越级上访,2008年4月土柏岗乡南神岗村三组调地无法进行到市上访。

三、干部执行力之强弱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干部执行力强,工作深入扎实,信访稳定效果较好,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敢于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真情为民不少纠纷可消灭于萌芽,化解于基层,从源头上保住了稳定,反之干部执行力弱,是导致信访稳定事项不断产生和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群众利益问题时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与群众形成对立或对抗,有的干部对需要关心和解决的群众利益事项久拖不决,酿成是非,有的不愿不敢接触矛盾,对群众上访采取推、拖、躲的办法,使小事情变成大事件,目前,信访稳定工作中重排查轻预访,重牵头轻责任,重接访轻走访,重出警轻处置,重稳控轻化解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涉诉信访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涉诉信访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涉诉信访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一、成因分析1. 权力滥用涉诉信访问题的一个主要成因是部分行政机关或公职人员滥用权力,导致民众权益受损,进而引发诉讼或信访。

权力滥用表现为行政机关侵犯了民众的合法权益,不正当地限制其行使自由权、财产权、人身权等。

常见的权力滥用行为包括经济纠纷中行政机关滥用执法权,导致企业或个人无法正常经营或生活;土地征用时行政机关随意拆迁,或者未按照合理的补偿标准给予赔偿;行政机关的决策不公正或不合理,导致民众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等。

2. 法律意识淡薄涉诉信访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成因是部分民众对法律意识的淡薄,不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权途径,导致在遭遇不公正待遇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这种淡薄的法律意识可能是由于教育水平低下、信息不对称、封建传统思想影响以及信息受限制等原因造成的。

此外,法律程序的繁琐和复杂性也可能使一部分民众望而却步,不敢进行维权行动。

3. 司法不公涉诉信访问题的另一成因是司法不公,即法官或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审理,导致当事人感到不满,并产生诉讼或信访的需求。

司法不公可能表现为法官或审判机关存在利益输送、权钱交易、执法不公等不当行为,审理过程不透明,判决结果不合理,无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社会矛盾激化另一个导致涉诉信访问题的成因是社会矛盾激化。

当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民众对于权益的捍卫需求会增加,从而导致涉诉信访问题的增加。

社会矛盾的激化可能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公、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民众对于公共事务参与的要求等引起的。

这些社会矛盾不仅导致涉诉信访问题的产生,还可能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社会不稳定。

二、对策建议1. 健全法治体系为了解决涉诉信访问题,首先应该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法治体系,确保法律权威和公正执法。

这包括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增强其针对民众的利益保护;加强司法独立,确保审判过程公开、公正,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VIP专享】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

【VIP专享】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

一是信访人法律意识不强是主观原因。

特殊利益群体的普遍年龄偏大,社会经验较足,但文化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偏低。

以“求平等”,要待遇为目的,按潜在“民意难违、法不责众、法难以治众”意识,讲求人多示众,以为聚众闹事,越级上访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有利于本身要求的解决。

二是信访大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原因。

现在整个社会依法信访的氛围不浓,群众维权不走正当的行政程序和法律途径,喜欢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

三是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是历史原因。

特殊利益群体人员,为国家出过力,曾是社会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其认为曾为国家、为党出过力,现在社会发展了,国家收入增加了,他们理应更多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他们的信访诉求多为要工资,要补贴,要低保等,没有将其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政治环境、生活环境与现在社会逐步完善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统一的认识。

二、重点人员在特殊利益群体中作用重点人员在特殊利益群体中的骨干作用认同度较高,普遍被认为有能力、能说会道、敢作敢当的人,相对文化程度较高,阅历丰富,一般是经过群体推举的。

一是领导作用。

特殊利益群体居住分散,其进行的各项信访、集会、闹事等活动都由重点人员进行组织领导。

二是联络作用。

主要对县区内特殊利益群体的成员进行联系,进行跨县区的集体信访活动的联系,对大范围的串联、信访信息的掌握。

三是标杆作用。

部分人员唯他们马首是瞻,讲政策、做宣传不起作用,唯独听信重点人员的讲话。

三、新形势下特殊利益群体教育疏导工作的对策信访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加以解决。

特殊利益群体重点人员的思想活跃,对政策、法律有一定的研究,并有一定的曲向理解,受社会不良信访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其宜采取教育引导的方法,引导其到正常的信访渠道上来,通过正当途径反映其问题,避免出现异常访等情况。

教育疏导宜采用以下方式方法:一是以政策见面为主。

特殊利益群体反映的问题多为历史遗留问题,其依据的政策法律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且涉及面广,牵涉人员众多,必须把握好政策依据,不可乱开口子,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

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

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教育疏导工作对策及建议当前,涉军人员、民办教师、企改职工等特殊利益群体的管理,已成为基层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我区每年特殊利益群体的信访量已占全区信访总量的半数以上,每年各类异常访、集体访、纠访缠纠事件层出不穷,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为我区重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涉军人员、民办教师、企改职工等特殊利益群体的串联、集会等活动,大多数是群体中的重点成员在组织、发动、联系,他们是各类活动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所以对特殊利益群体中重点人员的管理是稳定工作的重点。

一、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的成因信访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设计,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特殊利益群体是一个松散的利益团伙,他们的诉求一致,目标一致,有统一的利益推手。

现时期特殊利益群体信访工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信“上”不信“下”,认为只有找上级部门、找上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访”不信“法”,认为信访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三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认为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四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

每年的信访总量高位运行,并且近期内无下降态势,特殊利益群体的信访问题在较长时期会持续存在。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信访人法律意识不强是主观原因。

特殊利益群体的普遍年龄偏大,社会经验较足,但文化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偏低。

以“求平等”,要待遇为目的,按潜在“民意难违、法不责众、法难以治众”意识,讲求人多示众,以为聚众闹事,越级上访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有利于本身要求的解决。

二是信访大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原因。

现在整个社会依法信访的氛围不浓,群众维权不走正当的行政程序和法律途径,喜欢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

三是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是历史原因。

特殊利益群体人员,为国家出过力,曾是社会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其认为曾为国家、为党出过力,现在社会发展了,国家收入增加了,他们理应更多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教育疏导工作对策及建

当前,涉军人员、民办教师、企改职工等特殊利益群体的管理,已成为基层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我区每年特殊利益群体的信访量已占全区信访总量的半数以上,每年各类异常访、集体访、纠访缠纠事件层出不穷,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为我区重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涉军人员、民办教师、企改职工等特殊利益群体的串联、集会等活动,大多数是群体中的重点成员在组织、发动、联系,他们是各类活动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所以对特殊利益群体中重点人员的管理是稳定工作的重点。

一、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的成因
信访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设计,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特殊利益群体是一个松散的利益团伙,他们的诉求一致,目标一致,有统一的利益推手。

现时期特殊利益群体信访工作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信“上”不信“下”,认为只有找上级部门、找上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访”不信“法”,认为信访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三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认为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四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

每年的信访总量高位运行,并且近期内无下降态势,特殊利益群体的信访问题在较长时期会持续存在。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信访人法律意识不强是主观原因。

特殊利益群体的普遍年龄偏大,社会经验较足,但文化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偏低。

以“求平等”,要待遇为目的,按潜在“民意难违、法不责众、法难以治众”意识,讲求人多示众,以为聚众闹事,越级上访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有利于本身要求的解决。

二是信访大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原因。

现在整个社会依法信访的氛围不浓,群众维权不走正当的行政程序和法律途径,喜欢通过信访渠道解决问题。

三是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是历史原因。

特殊利益群体人员,为国家出过力,曾是社会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其认为曾为国家、为党出过力,现在社会发展了,国家收入增加了,他们理应更多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他们的信访诉求多为要工资,要补贴,要低保等,没有将其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政治环境、生活环境与现在社会逐步完善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统一的认识。

二、重点人员在特殊利益群体中作用
重点人员在特殊利益群体中的骨干作用认同度较高,普遍被认为有能力、能说会道、敢作敢当的人,相对文化程度较高,阅历丰富,一般是经过群体推举的。

一是领导作用。

特殊利益群体居住分散,其进行的各项信访、集会、闹事等活动都由重点人员进行组织领导。

二是联络作用。

主要对县区内特殊利益群体的成员进行联系,进行跨县区的集体信访活动的联系,对大范围的串联、信访信息的掌握。

三是标杆作用。

部分人员唯他们马首是瞻,讲政策、做宣传不起作用,唯独听信重点人员的讲话。

三、新形势下特殊利益群体教育疏导工作的对策
信访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加以解决。

特殊利益群体重点人员的思想活跃,对政策、法律有一定的研究,并有一定的曲向理解,受社会不良信访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其宜采取教育引导的方法,引导其到正常的信访渠道上来,通过正当途径反映其问题,避免出现异常访等情况。

教育疏导宜采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是以政策见面为主。

特殊利益群体反映的问题多为历史遗留问题,其依据的政策法律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且涉及面广,牵涉人员众多,必须把握好政策依据,不可乱开口子,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育疏导必须政策见面,从政策角度对其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给予解释,逐条逐文对其提出的各个问题给予答复。

二是坚持领导负责制。

对重点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必须按“五包一”的原则实行稳控,由包案领导带头做教育疏导工作,并保证适当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和长期性。

三是保持适度的感情联络。

教育疏导工作是面对面的工作,适当的感情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沟通和心灵的交流。

人是讲感情的,要与重点对象建立适当的感情,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才会让教育疏导起到相应的效果。

四是适度的人文关怀。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不违背相关原则的情况下,根据重点对象自身的情况,在物质上和
精神上给予适当的关怀和照顾,帮助其解决生活、工作、生产等方面困难。

五是把握其思想动态。

人的思想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情绪波动较大,易在情绪波动期做出鲁莽行为。

教育疏导工作可根据其思想状态,平静期说的话可重一点,波动期思想教育工作平和一点。

要根据其言行举止,科学判断其近期思想活跃状况。

四、特殊利益群体教育疏导工作应注意的方面
一是政策的统一性。

特殊利益群体情况相同,在政策面前是平等的,不可乱开口子和搞因人而异,否则易造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出现。

二是坚持恩威并施。

坚持“教育疏导为主、依法处置为辅”的原则,对顽固分子,根据《依法处置进京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意见》等文件的相关精神,对带头闹事,带头进京进行非法上访,非法集会,在信访过程中,冲击政府机关,严重扰乱办公秩序,纠访缠访的首要分子、组织者和主要联络人,根据其违法情况和程度,适时地给予行政的、刑事的处罚。

三是发挥社会力量。

重点对象对政府工作人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出现过很多劝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在做好正面教育的同时,积极争取好其近亲属、邻居、朋友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到对其的教育疏导工作中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充分发挥好社区、村、居民小组的等基层组织的作用,适时宣传好相关政策,把握好动态,做好思想工作。

四是采用综合治理。

教育疏导工作不能仅由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工作组单独完成,稳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疏导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由某单位某部门单独完成任务太重,效果太差。

必须由各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信访、政法、公安、民政、所在单位、社区等多个部门之间,步调一致,协同作战。

五、做好特殊利益群体教育疏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相应的对话机制。

特殊利益群体集会、上访等活动,主要目的是“要政策,要待遇,给说法”,政府应建立定期对话机制,主动出击,他们要说法,我们给说法,相关领导定期约见特殊利益群体代表,给予有关政策的解释和宣传。

二是多准备几双“小鞋”。

重点对象多数是特殊利益群体中的即得利益者,他们为什么热衷于上访集会等活动,就是因为有利可图,基层组织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北京有信访专业户,信访产业,在基层也有类似的人员和结构。

对不支持政府工作,不顾全大局,存心添乱,以上访为手段,对政府施压,向政府要胁的,各级政府态度要强硬,充分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社会的手段,对重点对象进行有效干预,体现出政府权威,同时起到相应的警摄作用。

三是完善相应问责机制。

基层政府和相关归口单位在特殊利益群体的管控稳定工作中任务最繁重,责任最重大,相关的问责也最严。

轻则通报谈话,其次警告,再就免职处分。

纯粹的思想疏导,教育谈心的方式方法来约束和限制一个人的行为,是一件很难的事。

人员失控和稳控不力是常有的现象,个别地方对特别危险人员在特殊防护期采用了财物交易
方式,这样就易造成工作被动,一到特别防护期,信访老户,重点对象就上门要钱,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信访大环境越来越差。

我觉得,问责应因人而异,对工作失职,不作为等情况才进行问责,问责的标准应适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