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是关于人们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
![逻辑学](https://img.taocdn.com/s3/m/037045c389eb172ded63b75a.png)
5134的意义
贾局长刚上任桑塔纳换成了崭新的奥迪, 新车要挂牌,贾局长叫来了郝主任,郝帮贾 挑车牌号。郝挑了1111号,说:这号码好记。 贾说:车号不是电话号,好记何用?如违章 企图逃跑,好记的号码一眼就被人逮住。郝 挑了7976,贾说:这号码读后听来像是“吃 酒吃肉”。贾自己挑了5134说:古人云三思 而后行,吾要三思。郝从心底佩服贾…… 其实贾的意思是,吾要梅花。
逻辑常项(符号)汇编 符号 汉语表达 命题(判断)类别 ∧ 并且 联言命题 ∨ 或者 相容选言命题 ∀ 要么 不相容选言命题 → 如果…那么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 只有…才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 当且仅当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 并非 负命题 L 必然 必然模态命题 M 可能 可能模态命题
下述推理是否正确? 1、有青年(S)是团员(P),所以,有青年不是 团员。 2、所有巧克力(M)都是可以吃的(P),所有石 头(S)都不是巧克力,所以,所有石头都不是可 以吃的。 推理1的形式为:有S是P,所以,有S不是P 推理2的形式为: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不是M 所以,所有S都不是P
足球不用脚踢,改用手了
——扑克牌决定甲A亚军
2002年甲A亚军由北京、深圳的代表从一幅扑 克牌中抽出一张牌,谁的点数大谁的名次靠前。 1999年乙级联赛结束之时,四川绵阳队与大连 铁路队也是通过抽签决定谁冲入甲B的。办法是: 让两队代表分选“单”、“双”,然后各从0至9的 数字中抽出一数相加,如果和是单数,那选单者获 胜;如果和是双数,那选双者获胜。结果绵阳代表 写下似是而非的9(或者是6),取得了最终胜利。 这一“经典”至今成为足坛笑话。
2、爱因斯坦说过,西方的科学发展主要得 益于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和培根的归纳逻 辑。然而,在中国却没有形成逻辑传统。由 于种种原因,在我国逻辑科学长期没有得到 实际的重视,普及与提高的“历史欠帐”甚 多。对逻辑误解和轻视的言行并不少见。 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在1978年全国逻辑 学会成立大会上讲,逻辑就是教人讲道理的, “文革”不让讲道理,自然就要在大学里取 消逻辑课。今天我们崇尚科学与民主,就不 能排斥逻辑,因为弘扬科学与民主都要借助 于逻辑论证。
逻辑学综合复习II
![逻辑学综合复习II](https://img.taocdn.com/s3/m/7179ca819e31433239689385.png)
1、逻辑学逻辑学是指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规则的科学。
2、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3、外延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或者就是指概念的使用范围。
4、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又称析取判断,它是断定事物有几种可能情况的复合判断。
5、三段论三段论是由两个性质判断作前提,并借助于它们中的那个共同概念的联结,从而得出结论的演绎推理。
6,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说就是指概念的含义。
7、性质判断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又称直言判断。
8、关系判断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判断就叫关系判断。
9、联言判断亦称合取判断,它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10、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有了某种条件,那么一定会有某种结果,如果没有这条件,那么一定没有这种结果。
这样的条件就是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前件是后件充分又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11、负判断12、联言推理分解式13、相容选言推理填空题1、逻辑科学几乎同时起源于三个古老的国家。
即古代的希腊、印度和中国。
它作为一门科学出现,讫今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
2、就概念的分类来看,“法学家”这个概念分属于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实体概念、肯定概念,它可以概括为社会科学家这个概念,可以限制为具体法学家的人这个概念。
3、法律逻辑学是一门以法律推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法律推理可以分为法律的形式推理和法律的实质推理。
法律逻辑的研究,对于正确地制定法律、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有着重大的意义。
4、与“这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都是大学毕业的”这个判断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是SEP;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是 SOP;具有差等关系的判断是 SIP 。
5、概念是通过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来指称对象的思维形式。
6、当SAP为假时,S和P的外延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7、与“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那么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6279c4146bd97f192279e985.png)
形式逻辑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大学本(专)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和论证思想的作用。
学习形式逻辑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和方法,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规律和逻辑原理,同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自觉地运用学过的逻辑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逻辑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就中文系而言,本课程应注意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基础课程相联系,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突出、例证生动,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
教材一般都借用了数理逻辑的语言形式,应注意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转换。
五、本课程讲授一学期,约32学时。
书面作业2次。
六、本大纲课程教学内容顺序依托华东师大《形式逻辑》教材内容顺序编排,教学重点为第二、三、四、五、六、十章,教师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多少及学生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
由于选用教材不同,内容编排顺序以及个别内容、术语可能小异,教学中应作适当调整。
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第一节了解:形式逻辑的对象(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性质(全民性、工具性)。
第二节理解: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了解: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性或本质来反映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二、了解:概念与语词的关系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了解:概念内涵、外延的定义二、掌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第三节概念的种类一、理解: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二、理解: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三、理解:正概念与负概念第四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一、理解:相容关系(全同、真包含、真包含于、交叉)二、理解:不相容关系(全异:矛盾、反对)第五节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第六节掌握:定义及其规则第七节掌握:划分及其规则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第一节了解:命题和推理的概述第二节性质命题一、了解:性质命题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逻辑学
![逻辑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cd757027d3240c8447efcb.png)
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
2016年6月2日星期四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逻辑学的性质及作用
逻辑学的性质
全人类性 各民族的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是 相同的,推出关系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性质决 定了逻辑学具有全人类性。
任何学科都必须使用逻辑学,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 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 列为七大基础学科之一。 逻辑学提供的关于词项、命题、推理、论辩、逻辑方 法的理论,为人们学习、理解、掌握和研究其他科学 提供了有力工具。 逻辑学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逻 辑规律或规则,是人们进行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必须 遵循的规范。
2016年6月2日星期四 11
逻辑的发展阶段
按逻辑学发展的历程,逻辑可分为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两大阶段。 传统逻辑包括传统演绎逻辑和传统归纳逻辑。其中传 统演绎逻辑主要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立的词项逻辑 和斯多葛派奠定的命题逻辑;而传统归纳逻辑是英国 培根创建的,主要研究了实验科学中运用的一些推理 和方法。 现代逻辑指从布尔开始到如今以数理逻辑为主的逻辑 理论,也分为现代演绎逻辑和现代归纳逻辑。 现代演绎逻辑以命题逻辑、谓词逻辑为基础内容,包 括集合论、证明论、递归论、模型论,也包括多值逻 辑、模态逻辑等非标准逻辑,还包括问题逻辑、规范 逻辑等应用逻辑。 现代归纳逻辑以两个演算和概率论为工具,进行形式 化的处理,对归纳结论的概然性作出精确计算,求得 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的概率。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说,有一位品貌出众的富家姑娘叫鲍西 霞,许多王孙公子为之倾倒,但她遵循已故父亲的遗嘱,必须猜匣为婚。 鲍西霞身边有金、银、铅三只匣子,其中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她的肖像, 这三只匣上面各刻着一句话: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da6a780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9.png)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要研究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逻辑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逻辑的概念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明确,否则会闹笑话。
某小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讲到"给予胜于接受"。
一个学生即抢着说:"是的,我爸爸在工作中总是努力给予别人,竭力避免接受"。
老师说:"太好了,向你爸爸学习。
随便问一句,他是干什么工作的?"学生说:"拳击运动员"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的相容关系有:(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企业家"和"MBA"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之形式逻辑常识(初级)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之形式逻辑常识(初级)](https://img.taocdn.com/s3/m/809a7a3543323968011c9274.png)
概念的限制、概括和划分(明确概念)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
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 延)
概念的划分(根据对象
一定的属性,将一个属概念 分成若干个种概念)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
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 延)
划分的三个要素:划分 的母项、子项、根据
23.“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这 种表述,是运用了对概念的( )方法。
①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有社 会危害性的。 ②未满14周岁的人不是承担 刑事责任的主体。
性质判断由主项、谓 项、量项和联项四部 分组成。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性质判断的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性
性质判断的主项与谓项的周延问题,就是在判断中对 主项外延与谓项外延的量的断定问题。 在一个性质判断中,如果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 延都作了断定,那么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 延的;反之就是不周延的。 在性质判断中,凡是全称判断(包括单称判断)的主 项都是周延的,而特称判断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凡 是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而肯定判断的谓项都 是不周延的
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
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把错项选入,该题不 得分;正确项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项得0.5分)
三、综合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念 判断 推理 论证 逻辑思维的 基本规律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首 先产生概念,然后运用 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 概念和判断是推理的基 础。 论证是综合运用概念、 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的 过程。
什么是逻辑学_
![什么是逻辑学_](https://img.taocdn.com/s3/m/0c6573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c.png)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论证的科学。
论述一:逻辑逻辑是英语logic的音译词,它起源于古希腊文λογοδ(逻各斯),原意为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到了近代,欧洲用“逻辑”一词来指称研究推理或论证的学科,一直沿用至今。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语义大致有如下几种:(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
例如,我们要研究中国建设的逻辑。
(2)专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例如,说话写文章要讲逻辑。
(3)指某种特别的理论或观点(往往含贬义)。
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逻辑。
(4)指逻辑学。
例如,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应当学习逻辑。
论述二:思维思维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
人的认识活动,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人的认识发展,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感觉、知觉与表象,属于形象思维与感性认识的阶段;概念、判断与推理,属于抽象思维与理性认识的阶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
例如,当苹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的味道;通过嗅觉可以反映它的气味;同时,通过触觉可以反映它的质感。
人正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
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认识过程,但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感觉,我们才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例如,当苹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我们认识到的不只是某种颜色,而是一个具有颜色、香味、硬度...的苹果,这就是知觉。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8992c4f581b6bd97f19eabf.png)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概念
![逻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0481a1343323968011c92e4.png)
第一章引论1、逻辑的定义: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命题)、推理。
3、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思维形式的联结方法。
45、基本逻辑规律是指:保证思维确定性的同一律、保证思维无矛盾性的矛盾律、保证思维明确性的排中律。
6、逻辑方法: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的方法。
例如: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三种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探求因果联系的科学归纳法;进行反驳和论证的反证法和归谬法;类比法;穆勒五法等。
7、逻辑是从真假值的角度研究逻辑形式。
真假性质是指一个形式在何种情况下为真,何种情况下为假的性质。
真假关系是指当一个形式为真(或假)时,另一个形式为真(或假)的关系。
第二章逻辑基本规律1、正确的思维应当具有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
2、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3、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或任一命题都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
4、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5、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6、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不能同真的命题不能同时予以肯定。
7、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8、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9、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不能同假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予以否定。
10、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两不可)。
11、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①两者的内容不同。
②两者的要求不同。
③违反要求后所犯错误不同。
④两者适用范围不同。
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但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但不适用于反对关系。
⑤两者的作用不同。
矛盾律是间接反驳的依据,排中律是间接第三章定义12、任何定义都是由被定义项Ds(其内涵需要得到揭示的那个概念)、定义项Dp(用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和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系词)三个部分组成的。
逻辑学重点
![逻辑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e15a62ddccda38376bafc0.png)
第一章绪论▲逻辑概述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
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维形式有词项、命题、推理,语言形式有词和词组、句子、句群,大体说来,词项是由词或词组表达的,命题是由句子表达的,推理是由复句或句群表达的。
▲学习逻辑知识的必要性(一)有助于公务人员掌握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首先,逻辑思维具有认识事物的基础性的特点。
其次,逻辑思维具有认识事物的工具性的特点。
再次,逻辑思维具有认识事物的普遍性的特点。
(二)、有助于增强公务人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种错误的论证,甚至貌似有理的诡辩,逻辑思维的运用也会帮助公务人员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或诡辩。
(四)、有助于提高公务人员表达思想、撰写文稿的能力。
第二章词项逻辑▲词项是意义确定了的语词。
▲词项与语词的关系:词项需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词项与语词之间还有着一些特定的逻辑关系。
一方面,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也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一词多义。
另一方面,一个词项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例如罗盘——指南针,自行车——脚踏车。
有时同一词项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甚至幽默诙谐。
▲词项的内涵是指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即词项的内容与含义。
词项的外延是指具有内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的总和。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内涵是指词项的意义方面,它说明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外延是词项的数的方面,它说明词项所适用的范围,包括哪些个对象。
▲词项内涵、外延理解不当,产生的逻辑问题(P9灵活运用,猜为纠错题)词项的内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由于对词项的内涵和外延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出现词项错用、词项不明、词项混淆、词项赘余、误用集合等多种逻辑错误。
▲词项的种类单独词项是反映唯一的某个对象的词项,其外延只有一个分子,是指称独一无二的事物。
例如“黄河”、“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最高峰”等等。
普遍词项是反映一类对象的词项,其外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所组成的类。
逻辑学(全套课件294P)
![逻辑学(全套课件294P)](https://img.taocdn.com/s3/m/28a91c1887c24028915fc34a.png)
(三)逻辑电路P+Q
P 1 1 0 0 Q 1 0 1 0 P+Q 1 1 1 0
15
(四)逻辑电路P*Q
P 1 1 0 0 Q 1 0 1 0 P*Q 1 0 0 0
16
(五)逻辑电路-P
--P
P 1 0
-- P 0 1
17
(六)电脑翻译过程中的推理
•例:使用翻译软件金山快译:
( 汉译英)———(再英译汉) (原文) 我爱你!———I love you!———我爱你!
11
推理的形式结构的一致性使得人
们可以抛开推理的实际内容单纯从 形式上进行推导,纯形式推演使得 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成为可能。
12
三、逻辑电路和布尔代数
(一)二进制的由来
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采用的是二进制。这是 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具有两种稳定物理状态的 现象和物质材料。如电灯的“亮和熄”,开关的 “开和关”,电压的“高和低”,电极的”正和负 “,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等。利用这些性质表 示二进制的0和1不仅运算简单,而且特别容易用电 子线路实现。
13
(二)布尔代数
逻辑代数是英国数学家乔治· 布尔在总结人类思 维规律的基础上发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 日、苏三国科技人员同时发现了它在开关电路中的应 用。目前它已成为逻辑电路设计的基础。
布尔代数的三个原理:
1、所有的命题都有其逻辑值——真或假; 2、所有的命题都可以用P+Q、P*Q、—P这三种基本 的逻辑运算表示; 3、推理可以撇开其内容,仅从形式上进行推演。
19
四、逻辑学的特点
抽象性——主要研究符号间的推演。
实践性——与日常思维息息相关。
严密性——逻辑推理必须遵守推理规则。
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材料题汇编
![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材料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c21b8c66ddccda38376baf3a.png)
他们虽然一土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的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4.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他的研究都是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把它看着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逻辑思维的重点在于后者。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
(3)①态度;亚里士多德对恩师尊敬但不盲从,敢于追求真理(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2分)②说明:认为恩师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2分)③启示:既要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又要独立思考,善于创新。(1分)
(2)“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daa1bbe02d276a200292edd.png)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48ec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4.png)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2.写文章要讲逻辑;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3.“某罪犯或犯有走私罪,或犯有贪污罪”与“某罪犯既犯有走私罪,又犯有贪污罪”;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p或者q”,后者的是“p并且q”;4.“所有货币都是商品”与“没有共同犯罪不是故意犯罪”;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所有S是P”;五、试例示具有下列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的命题或推理1.所有S都不是P;2.要么r,要么s;3.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4.所有M都是P,S都是M,所以S都是P;答:1.所有乌鸦都不是白的;2.定居在海外的华人要么保留中国国籍,要么取得外国国籍;3.如果一个国家是法制国家,那么它在制度上是人人平等的;它在制度上不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它不是法制国家;4.所有民主国家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法国是民主国家,法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六、试分析下列两个命题哪个是事实真,哪个是逻辑真;1.所有金属都能导电;答:事实真;2.或者所有金属都能导电,或者有的金属不能导电;答:逻辑真;第二章词项与概念一、填空题1.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2.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交叉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全异关系;注,更详细地说,“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反对关系;3.如果“凡A不是B”,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如果“凡A是B并且凡B是A”,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同一关系;4.在定义“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种差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属是行为;5.一个定义项在外延上真包含于被定义项,则该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窄;6.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真包含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则具有不相容关系;7.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8.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A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2.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 CA.全异关系B.同一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3.“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一对陈述,其中的“及格”与“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D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4.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CA.概括和限制都对B.概括对,限制错C.概括和限制都错D.概括错,限制对5.“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CA.动产B.土地C.财产D.企业6.若用“DS 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DA.DS 等于DPB.DS真包含于DPC.DP 真包含DSD.DS真包含DP7.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A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8.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C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9.所谓划分,是指 CA.把一个种概念分为若干属概念B.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C.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D.把集合体分为个体10.划分与分类之间 CA.划分是分类的特殊形式B.并非所有分类都是划分C.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D.分类是划分的基础11.把“三国演义”限制为“温酒斩华雄”,概括为“长篇历史小说”,则 A A.概括正确,限制不正确B.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C.概括、限制都正确D.概括、限制都不正确12.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依据是 CA.概念的作用B.概念的内涵特征C.概念的外延特徵D.概念間的關係13.下列不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DA.中学生分为初中生和高中生B.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C.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D.华东师范大学分为中文系、哲学系、数学系等14.“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以下哪项最能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A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否则不能说明什么是平反B.应该说明平反的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平反的主体应该具有足够的权威性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有错误E.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三种: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15.某企业需要对职工的年龄做一个统计,为优化劳动组合提供参考;小张、小李和小王各设计一张统计表格;小张把职工年龄分为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小李的表格把职工年龄分为20不含20以下、20-34岁、35-54岁、55岁以上;小王的表格把职工的年龄分为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60岁以上;对他们设计的表格,正确的结论是 CA.三人的表格都正确B.小王的表格正确C.小李的表格正确D.小张的表格正确E.三人的表格都不正确三、双项选择题1.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EA.同一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CE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B.“中国”限制为“北京”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D.“论证”限制为“论据”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3.“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是 CA.仅从内涵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C.仅从外延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E.并非都从内涵解析:属种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都主要是从外延上讲的;“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外延关系上讲的;4.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DEA.矛盾关系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D.反对关系E.全异关系5.“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 D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负概念D.普遍概念、负概念E.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解析:集合概念是一类非常奇特的概念,是指隐含地包含元素通常是指同类元素但在整体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否则,便是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不是集合概念,因为单独概念不包含任何元素;普遍概念也不是集合概念,因为根本不同于集合概念,普遍概念是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某类元素;显然,集合概念既不是单独概念,又不是普遍概念;这似乎是矛盾的;因为通常认为,一个概念要么是普遍概念,要么是单独概念;然而,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仅是非集合概念的二分划分的结果,而不是所有概念的二分结果;因为传统教材虽然把普遍概念定义为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元素,但又把它混淆为任何包含元素的概念,即既显在地包含元素又隐含地包含元素的概念;也就是说,普遍概念被混淆为真包含集合概念的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6.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A与B的外延间可能是 ADA.A真包含B B.A真包含于B C.B真包含A D.B真包含于A E.A与B交叉7.“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销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这个语句是 BDA.性质定义B.关系定义C.发生定义D.先说内涵,后说外延E.先说外延,后说内涵8.“词项”与“命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 CE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反对关系D.矛盾关系E.不相容关系9.“文学作品的叙述方法,不是顺叙,就是倒叙”,这一议论存在的逻辑错误有 BCA.误把矛盾关系当作反对关系B.误把反对关系当作矛盾关系C.划分不全D.子项相容E.划分根据不同四、多项选择题1.“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其中“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语词表达 EA.普遍概念,正概念B.单独概念,正概念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D.单独概念,集合概念E.集合概念,正概念参见第三题之“5”2.设A为一单独概念,B是一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不可能是 AC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于B 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E.A真包含B3.“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的“鲁迅”这一概念 ABCEA.是单独概念B.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C.不能进行划分D.与“中国伟大作家”之间为全同关系E.不能进行限制4.将“纺织品”概括为“商品”,限制为“丝织品”,其中 ADEA.限制正确B.限制不正确C.概括正确D.概括不正确E.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解析:纺织品不一定用来交换,不一定是商品;丝织品是纺织品,即丝纺织品;五、图解题一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句子中划有横线的概念的外延关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A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2.印度A地处亚洲B,这个亚洲国家C是发展中国家D;3.小明是小学生A,她表姐是中学生B并且是三好学生C,他爸爸是工人D;A, B12ABDCACBD3ABC45ABCD6BCD A 7A BC D B8AC4.一个人的知识A 不外直接经验知识B 和间接经验知识C 两种;5.科研工作者A 、教育工作者B 是脑力劳动者C,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D; 6.鲁迅A 是伟大的文学家B 、伟大的思想家C 和伟大的革命家D; 7.小说A 和剧本B 都是文学作品C;8.巴金A 是文学家B 而不是历史学家C,郭沫若D 既是文学家又是历史学家;解析:2.地域概念与国家概念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概念,它们之间是全异的;在这里“印度”是个国家概念,不是地域概念;如果把“印度”视为地域概念,那么虽然“印度”和“亚洲”都是地域概念,但它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欧拉图不适用于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SP解:1.2.S 的内涵较多;因为它的外延较小;二已知所有S 都是P,并且有的P 不是S 1.用欧拉图表示S 与P 的外延关系; 2.说明S 与P 这两个概念哪一个内涵较多;六、分析题一指出下列语句在概念运用或表述方面存在的逻辑错误 1.他那炯炯有神思考似乎在洞察一切概念的限制;答:“炯炯有神”不是“思考”的内涵,不能用来限制“思考”; 2.节衣缩食者都是吝啬鬼概念的概括;答:“节衣缩食”与“吝啬鬼”不具有属种关系,不能把它概括为“吝啬鬼”;3.如果是古典文学作品,就不能是现实主义作品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古典文学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是交叉关系,古典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现实主义作品;4.这部小说既非白话小说,也非文言小说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之间是矛盾关系,一部小说不可能既不是白话小说,又不是文言小说;5.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的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和水分等划分;答:水不是肥料,把概念“肥料”划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水”等,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6.这个罪犯的罪行,既不是故意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矛盾关系,一个罪行不可能既不是故意犯罪又不是过失犯罪;7.他在这篇作文中用错了五个词汇概念的种类;答:词汇通常用作集合概念,而这里应当用非集合概念;可以把“词汇”改为“词”;8.在这个城市里,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的缺乏是众所周知的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饮食业”和“修理业”都是“服务业”的分子,是从后者划分出来的两个反对概念,不应当与后者并列使用;9.高等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就是文凭定义;答:这个定义不相应相称,即定义项的外延不等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因为任何学校发给的毕业证书都是文凭,只不过不同种类的学校的文凭“含金量”不同而已;另外,学位证书也应当视为文凭;10.爱迪生发明了灯概念的限制;答:灯的种类很多;这里的概念“灯”应当限制为“电灯”;二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语言不是上层建筑;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是否定的;2.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3.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4.奇数就是偶数加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间接包含被定义项;5.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答:不对;因为商品还可以通过货币以外的形式交换,犯有定义过窄的错误;6.正方形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答:不对;因为长方形等也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这里犯有定义过宽的错误;二下列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华东师范大学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答:不对;因为华东师范大学与各系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2.文学作品分为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答:不对;因为划分根据不统一,并同时导致多出子项和子项相容; 3.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答:不对;因为地球与南北两半球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4.中国的少数民族分为蒙、藏、回、满、维吾尔和汉族等五十多个民族;答:不对;因为汉族不属于少数民族,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5.期刊分为月刊和季刊;答:不对;因为除了月刊和季刊,还有周刊、双月刊等期刊,犯有划分不全的错误;6.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成分;答:不对;因为戏剧与它的各种艺术成分之间不是属种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一、填空题1.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则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即SOP; 2.若SOP假而POS真,则S与P的外延关系是S真包含于P;解析:由下表可以看出,3.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时,SOP取值为假;4.已知“所有天鹅是白的”为假,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则“有天鹅是白的”为真假不定;5.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量是特称的;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则它的质是肯定的;6.根据逻辑方阵的差等关系,由SA P真可以推出SI P为真;7.若“有S不是P”为真,则“所有非P不是S”为假;解析:P ES SE P SAP,而SAP与SOP是相矛盾的;8.若“所有S不是P”为真,则“有些非P是S”取值为真;解析:P IS SI P SOP,而SEP与SOP是差等关系;二、单项选择题1.在直言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种类的是 C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D.谓项和量项2.在S与P可能具有的五种外延关系中,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DA.SAP B.SEP C.SIP D.SOP3.若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都相同,而逻辑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D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4.逻辑学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DA.前提的真假B.前提与结论间的内容联系C.结论的真假D.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5.已知“甲班有同学不是党员”,可必然推出 CA.甲班有同学是党员B.有些党员是甲班同学C.有些非党员是甲班同学D.有些党员不是甲班同学6.一个有效的换质位法推理的结论是PES,则其前提是 DA.SAP B.S AP C.S A P D.SA P解析:由先换位再换质得,PES SEP SA P;由先换质再换位得,PES PA S S IP;7.在表达判断的语句中, BA.不同语句只能表达不同判断B.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C.同一语句只能表达同一判断D.同一语句不能表达不同判断解析:从哲学上严格地讲,不同语句不能表达同一判断;因为一个判断不仅仅是一个断定,它还有载体,通常是指语句;也就是说,判断与它的使用的语句是一个整体;一个事物,如果它的任何要素发生变化,那么它就变成了其他事物;但是,人们通常忽略判断的语言载体形式,认为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8.下列各组命题具有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关系的是 BA.“疾病都会治好”与“疾病都不会治好”B.“有的城市是开放城市”与“有的城市不是开放城市”C.“没有河流是入海的”与“没有河流不是入海的”D.“所有人家都有彩电”与“没有人家有彩电”9.下列命题中可以用来驳斥“有交通事故没有原因”的是 BA.有交通事故有原因B.交通事故都有原因C.并非交通事故都有原因D.交通事故没有原因10.“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是河南籍的”这一命题的主项是 DA.某年级甲班B.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C.学生D.某年级甲班的学生理12.“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间的关系是 DA.不同真,可同假B.不同真,不同假C.不同假,可同真D.可同真,可同假13.在直言命题中,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AA.逻辑常项B.逻辑变项C.语言形式D.思维内容14.朝阳汽车公司已发现有职工向地震灾区捐款;如果该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三个断定中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1朝阳汽车公司没有职工不向地震灾区捐款;2朝阳汽车公司有的职工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3朝阳汽车公司所有的职工都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A.只有1和2 B.1、2和3C.只有1和3 D.只有2E.只有1三、双项选择题1.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D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某个直言命题为真,则其主项和谓项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是 DEA.同一关系B.交叉关系C.真包含关系D.矛盾关系E.反对关系3.①“SAP├P ES”与②“PO S├S OP”这两个直接推理的有效性为 BC A.都有效B.①有效,②无效C.不都有效D.都无效E.①无效,②有效4.设SOP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BCA.SI P B.SE P C.SIPD.SA P E.SEP5.当直言命题的主谓项为真包含于关系时,则 ADA.E假,I真B.A真,I假C.O真,I真D.A真,I真E.E假,O真6.下列根据直言命题之间差等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的正确式有 BDA.SAP├SIP B.SAP├SIP C.SOP├SEPD.SOP├SEP E.SIP├SAP7.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CA.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C.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E.有的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8.设“有S是P”和“有S不是P”均真,则S与P可能具有的关系是 BE A.S真包含于P B.S真包含P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9.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CA.A真包含于B B.A真包含BC.全同关系D.不相容关系E.交叉关系10.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 ABA.真包含于关系B.真包含关系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四、多项选择题1.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CDEA.真包含于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E.真包含关系2.运用命题变形法直接推理,以SEP为前提可推出的结论有 ACDEA.SA P B.SO PC.P IS D.PESE.P O S解析:由纯粹交替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P O S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SI P├SOP由纯粹交替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 PES├ PA S├S IP├S O P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PES├PA S├S IP├PI S├POS 3.以“侵害公民民主权利是伤害罪”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BDA.并非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B.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C.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D.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E.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解析:对于自然语言,“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通常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而“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则往往既可以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又可以理解为“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如果“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那么它也是正确选项;4.下列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形式为有效式的有 ACDEA.S A P├ PE S B.SIP├P OSC.SAP├P OS D.SOP├P O SE.SEP├S IP5.下列各组直言命题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BDEA.SA P与SOP B.SA P与SIPC.SAP与SEP D.SEP与SO PE.“某S是P”与“某S不是P”五、分析题一下列语句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1.祝你学习进步2.请大家回忆一下鲁迅先生的话吧3.一颗出了土的珍珠能不放光吗4.明天会下雨吗5.认识来自实践;答:语句3和5直接表达判断,因为语句3是反问句,语句5是直陈句;语句1和2都是祈使句,4是一般疑问句,都不能直接表达判断;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直言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答:“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等于“所有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它属于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2.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答:“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等于“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它属于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3.有的金属不是固体;答:该命题属于特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有的劳动产品是商品;答:该命题为特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5.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答:该命题为单称肯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6.李白不是政治家;答:该命题是单称否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三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能否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和“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为真答:“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反对关系;所以,由“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不能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矛盾关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19d7ac64693daef5ef73d69.png)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 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 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 “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 原意:思想. 言辞. 理性. 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 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 知觉. 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 命题(判断). 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 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 公式. 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 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 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 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 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 阶级性)2. 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 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 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 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 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公元前322): 古希腊著名学者. 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 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的地位、作用
![逻辑学的地位、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f09c70f242336c1eb95ed9.png)
逻辑学的地位、作用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所借助的高科技现代化工具也越来越多,人们对这些工具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研究“逻辑”到底有没有用了?“逻辑学”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的及其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以思维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除逻辑外,还有哲学和心理学。
1、“逻辑”一词的来历和含义“逻辑”一词,源于古希腊文λóyos(逻各斯),原意是理性、规律、思想、理智等等。
后来,随着古希腊社会的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大论战的兴起,产生了一门专以推理、论证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古希腊学者就用这个词来给这门科学命名。
“逻辑”这个词被引入汉语一百多年来(清末学者严复引入),已演变成为一个多义词,人们常常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
为了不引起混乱,必须弄清楚它的几种主要含义。
①指导客观事物发展规律②指导某种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③指思维规律④指一门科学、即逻辑学逻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从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开始,就分别产生于古代希腊、中国和印度。
在古希腊,逻辑学的建立以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为标志。
中国古代逻辑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发展起来的,战国时后期墨家的《墨经》是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论述逻辑理论的著作,所以中国古代逻辑又称“墨家逻辑”。
在印度,逻辑学称为因明学,总结古印度逻辑思想的第一部代表作是《正理经》。
相比较而言,古希腊学者对逻辑理论的研究和建树更全面、更系统。
虽然“逻辑”一词有以上几种主要含义,但在逻辑学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指思维规律。
3、思维形式和规律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无论何种思维,总有特定的内容,思维内容借以表现的手段和方式,就是思维形式。
既然思维是人们在认识阶段上的理性认识阶段的反映活动,理性认识阶段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所以,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是关于人们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人们在没有学习逻辑学知识之前,也在不自觉的运用和遵守着思维的形式与规律。
但是学好了逻辑学知识,可以使人们变原先的不自觉为自觉,对人们的思维加强规范性,让人少犯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错误。
逻辑学作为工具性学科,学好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探求新知识;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和有效论证思想;有助于人们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但是注意,它的作用仅仅是“有助于”,也就是说,学好了逻辑学并不能替代其他具体学科,还必须具备其他专业知识。
如何学习呢?逻辑学自身的规律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非常密切,不懂基础知识,无法学习深化知识。
因此,学习这门知识,必须从基础学起,循序渐进。
学习起来可能有难度,各个章节的内容难易程度差别较大,容易的可以自学完成,相对困难的,可以求教于老师。
当然,“百度知道”也是个很好的空间,如果你遇到问题,在这里可以有人回答,甚至于耐心的讲解,这里还是有不少精通逻辑学知识的人,但是最好你在提问前要多累计分数,这样会提高回答者的积极性逻辑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定理对命题进行推理和判断,这有助于我们发现真知,揭穿谬误.而非形式逻辑则主要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我们养成用逻辑学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寻找快乐,让自己,也让他人都过得快乐一点.除此之外,我认为其他的都是在为着这个
目标而间接的追求. 快乐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但它也需要有一定的现实作为基础. 如何在个人的主观感受
和现实之间去达到一个平衡?我不知道, 我也在追寻.
小的时候,我们好像都是有着种种的想法.长大之后,面对现实的生活,之前的想法都抛诸于脑后,再也不记得了. 理想主义者就这样慢慢地变成了犬儒主义者. 也有的人,还是抱着"伟大的想法",对世间有着种种的不满,愤世嫉俗,或者寻求逃避.
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不是为着理想而勇敢地死去,而是为着理想而活着.
追求我们想过的生活, 保留自己的一些信念和原则. 不要完全是适合这个世界的每一点,让自己变得什么原则都没有. 也不要对这个世界总是什么都看不惯.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看不惯而改变,但会因为我们努力改变这个世界的行动而改变. 空谈没有用, 如果我们看不惯,那就去一点一滴地改变.
他们所沾沾自喜的从变动的﹐关联的观点看事物﹐亦无甚麼不对处﹐亦无人反对。
他们所讲的对立统一亦无人反对。
事物有对立﹐有不对立﹐对立的有衝突的﹐有不衝突的。
这些原都可以说。
具体存在的事物原有无穷的复杂性﹐若有所当﹐从那一面说都可以。
没有纠缠较量的必要。
时下讲辩证法的人多得狠。
他们所用的矛盾一词之意义﹐所意指的事实﹐所讲的对立统一﹐都和共党的唯物辩论法所讲的大体无二致。
天地间不只一物就有不同。
有不同﹐纵有不对立﹐亦有对立﹐纵有不相反﹐亦有相反。
相反的﹐纵有不衝突﹐亦有衝突。
你要在衝突的地方说矛盾﹐说就是了。
无论衝突不衝突﹐只要相反就说矛盾﹐你要这样说﹐我也无可如何。
反正事实如此。
这种事实﹐共党讲﹐非共党的人亦讲。
就是程明道当年也说: 天地无独有偶﹐静夜思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共党看见必以為这就是讲的唯物辩证法。
但是程明道决不是唯
物论者﹐亦决不会赞成唯物史观。
他若生在今日﹐必反共。
可见若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就是这一类的事实﹐没有反对的必要﹐也不必怕。
他讲﹐你也讲就是了。
要者单看谁运\用的好﹐论观察的巧。
但是你却不要以為这就是「辩证法」的本义﹐辩证法只是此﹐只如此。
你也不要随着共党胡说﹐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在下﹐脚在上。
黑格尔讲辩证法的层次并不错。
他不在「知性」一层上讲。
他从「知性」以上「主动的理性」( ) 一层上讲。
他从这一层上所发的精神表现的发展过程上表现辩证的发展。
这是辩证法的本义。
要懂得这种辩证法﹐必须懂得精神生活的开发。
否则﹐只看辩证法本身中的那几个名词﹐毫无意义。
若懂得精神生活的开发﹐你真可以见到其中辩证发展的必然性与真实性﹐反而这种辩证的发展更可以使你更深入地更严肃地认识精神生活之丰富性与广大性。
这是马克思派所完全不能了解的。
復次﹐黑格尔并不注重从外在的具体事物上讲辩证。
精神表现必须从实践上见。
他是从精神在实践中贯澈着物质( 自然) 上显出「精神表现」的辩证发展。
所以﹐严格说﹐辩譕法并不能单从物一面讲﹐或单从心一面讲。
马派完全不了解此义。
他们只把辩证法的那些名词袭取来用于外在的具体事物上﹐这只是辩证本义的应用与比附﹐在具体事物的对立相反上比附。
他们这种比附应用究竟有何意义? 他们所意指的事实狠简单﹐只是「天下事无独有偶」﹐只是「对立统一」一句话﹐只是变动的关联的看事实。
若单从这裡繁為推演﹐只是浮辞滥调。
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它不能成就任何学问。
我在本文裡愿意确定它的层次与意义﹐我不必在「无独有偶」这种具体事实上去纠缠。
復次﹐他们从外在的具体事物上讲辩譕﹐復开為叁大法则: 一為质量互变法则﹐二為对立物的统一法则﹐叁為否定之否定法则。
并谓此叁大法则已由黑格尔所确立。
并谓由黑格尔逻辑学中「存在论」引出质量互变法则﹐由本质论引出对立统一法则﹐由概念论引出否定之否定法则。
此皆乱说。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想从「绝对之有」起﹐藉辩证的发展﹐把知识对象的各种领域中的基本范畴推演出来。
他这部工作实在是一个大把戏。
质量不过是许多范畴中的两个范畴。
他何曾把质量在辩证发展中的转化列為辩证法中的一特殊的大法则? 辩证的法则只是对立之统一与否定之否定﹐而此两句实是一义。
这个辩证的意义﹐在他全书中到处表现﹐何曾如说者所安排? 本文关於黑格尔的学问﹐不多说。
在此只一提耳食者之谬。
春秋战国虽然诸子林立,然能称之学、家的也只有儒、墨两家,至战国儒墨并称显学,儒分六家,墨分三家。
墨子原学儒,后建墨学,却立论全在破儒家之说,如儒家信天命而不讲天道,而墨家则专立《天志》《非命》诸篇,又如儒家重厚葬,而墨子著〈节葬〉,儒家不言鬼神,而墨家著〈明鬼〉,儒家重乐、礼,而墨子著〈非乐〉诸篇,然我对其〈兼爱〉〈非攻〉诸篇最为佩服,那种对爱的重新诠注,在当时无谛是石破天惊,这大概也是后来为什么墨家会由显学突然消失的原因之一,但这一学说已比儒家“亲亲有术,爱有等差”不知要进步多少,当然墨子是一个君权神授的坚决维护者,但他对此作了一些修正和限定,那就是君主是否能实行兼相爱,交相利,,能则上帝护之,不能则上帝惩之。
墨子由于相信经验和实用的重要性,这必然会导致对某些实用器械的发明,然而,在仍很讲究道德的墨子看来这只是小技,
他认为发明一个会飞的木鸢,不如发现一个治国的道理。
他的后学们比起他来要说是更注重前者,而非后者,墨学至战国出现了许多别墨,他们的学说都在〈墨经〉中,他们把墨学引向逻辑学和物理学,这本书包含了逻辑学、算学、形学、光学、力学、经济学许多学科的内容。
别墨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它不再纠缠于名实相符,而只提出名实在名学上作用,在于其学说实有科学的精神,在于其论知识,重在经验,重在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