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克服孩子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胆怯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克服孩子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胆怯心理

衢江区全旺镇中心小学:汪月屏[摘要]本文首先研究的是在课堂学习中小学生胆怯心理的行为表现,主要有怕羞心理、自卑心理、虚荣心理、性格抑郁懦弱。其次本文研究了小学生胆怯心理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性格因素、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偏差、以及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等;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身上存在的原因。最后本文对如何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提出了一些科学的方法,主要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在集体里发言、教会学生保持镇静、教育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以及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来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

[关键词]课堂学习胆怯心理自信心

在课堂学习中,有的同学会表现出胆怯心理。比如回答声音小,显得特别紧张,说话结巴,手脚不停地做一些下意识的动作,眼睛不敢正视等等,这些表现大都因为这些同学有不健康的心理:胆怯心理。本文通过对这种心理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胆怯心理。使学生拥有自信心,成为课堂学习中的踊跃发言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在课堂学习中,小学生胆怯心理的行为表现

在课堂学习中,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突出知识点,便于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完整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课堂提问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同学面对老师的提问都表现出胆怯心理。如有的同学表现为回答声音小,神色紧张,说话结巴,手

脚不停地做一些下意识的动作,眼睛不敢正视等等。其原因可归纳为胆怯心理的表现。

(一)怕羞心理

一种表现为怕羞心理,这种心理的表现主要有:上课时回答问题不主动,回答问题时口齿不清、战战兢兢、结结巴巴、几句话没说完就满脸通红,急切地盼着老师尽快让他坐下;课堂讨论时,总是低着头静静地坐着听别人讲,自己闭口不语;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其他同学嬉笑打闹,生龙活虎,他却不离座位地瞧着,十分安静[1]。

(二)自卑心理

另一种表现为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不愿主动回答,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自信心,担心做不好被别人耻笑。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则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过于压抑自己,悲观,失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封闭自己。

(三)虚荣心理

再一种表现为虚荣心理,这种心理的表现主要是:当作出虚荣行为时,表现得很自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然而在课堂学习中却也怕回答问题,因为怕回答不好,同学们会笑话。

(四)性格抑郁懦弱

这类人大都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忧郁、苦闷、沮丧、凄凉和悲哀,感到生活处处不如意,对生活和活动的兴趣显著减退。不与外界人和事物进行沟通,上课怕回答问题,不愿与人交流,似乎是与世隔绝。说话声调平淡,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我评价下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二、在课堂学习中,小学生胆怯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

1、性格因素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子小,爱面子,未曾开口说话就脸红心跳,站起来后就张口结舌,表述不清了。当老师提问时,心中就忐忑不安,害怕叫到自己回答问题。还有的学生言行拘谨,害怕在公共场合亮相,即使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也害怕主动表述。

2、对挫折的认识偏差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知识基础不好,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客观上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是对提问的结果不敢定夺,所以尽量避开老师的目光,害怕他们的提问。偶尔有些同学问题答错了,便认为自己很愚蠢。所以以后就很害怕回答老师的问题。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曾认为: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变化,是在于对挫折的认识。如果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存在偏差,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在课堂上就不会轻易的表达,不会积极发言。

3、缺乏积极性

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没有求知欲,不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常不做努力或绕开不理,或等待教师指教,自己一点都不去思考。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一开始提问他们便会十分紧张,显得不知所措。

(二)教师身上存在的原因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有微笑,语气很凶,目光冷淡,而且很少运用肢体语言。总是一副很严肃的样子。这样会使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紧张。然而课堂气氛紧张、压抑会大大抵制学生学习的热情。有的学生回答不正确,老师不会给他们留出纠正的时间,

而通常会做出批评,使学生自尊心受损。久而久之,他们就再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从而就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了胆怯心理。

三、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1、鼓励儿童大胆讲话,培养自信心

日本有一种鼓舞信心的“鼓气学校”,每天上课前,由老师领读,学生高喊“我能胜”、“我能行”,这类具有激励性的口号,其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信心。让小朋友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优缺点,老师则要多鼓励他们:“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得很棒”等等,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另外也可以鼓励儿童大胆做事,增强其自信心。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他认为,儿童通过动手操作与事物发生接触就能得到直接经验,知道做事的困难,增强对做事的兴趣。一般胆怯儿童常有“我不行,我不会”的心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做事的机会。如让他们帮忙做教具、发教具等活动,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协助老师做些班级工作,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2]。

2、赞赏鼓励,激发自信心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应在课堂上多赞扬学生,示意“你能行”,课后每当与他们擦肩而过时要抚摸他们的头,暗示他“老师喜欢你”。老师发自内心的肯定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

(二)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在集体发言

儿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模仿”在儿童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从模仿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活的,而模仿的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